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2 毫秒
1.
对第17届世界杯足球赛和第12届欧洲杯足球赛95场比赛的238个进球进行统计分析,其结果显示:右脚是射门进球的主要部位;射门宜低射、直接射门;边路、中路传球配合是突破防线最有效的进攻手段;定位球进攻的作用日益突出。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2012年欧洲杯足球赛31场比赛的76个进球情况的研究,结果表明:下半场进球数量高于上半场,全场比赛结束前15min是进球得分的黄金时期;从球门线至罚球区线所构成的大角度区域是进球射门的主要区域;应用最多的进球方式是抢点直接射门;进球的进攻形式主要以移动进攻为主,其中中路进攻形成的进球数量高于边路进攻;各位置进球最多的是前锋队员。  相似文献   

3.
第13届亚洲杯足球赛进球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13届亚洲足球赛复赛阶段32场比赛96个进球、进球的区域、时间、射门进球的方式及手段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讨论了本届亚洲杯足球赛射门进球的规律。结果显示:本届亚洲杯攻势足球盛行;1区和2区内的左中、正中、右中三区是进球的最佳区域;下半时的前后15min是进球的高峰期,补时阶段进球数多;进球多为直接射门,头球作用非常大;定位球进攻是进球的最有效方式,两肋突破回传中路跟射是边路进攻新的打法。  相似文献   

4.
对第17届世界杯足球赛和第18届世界杯足球赛128场比赛的308个进球进行统计分析,其结果显示:右脚是射门进球的主要部位;射门宜低射和直接射门;边路、中路传球配合是突破防线最有效的进攻手段;运球突破是制造射门和威胁传球的有效手段。定位球进攻的作用日益突出。  相似文献   

5.
对第17届世界杯足球赛和第18届世界杯足球赛128场比赛的308个进球进行统计分析,其结果显示:右脚是射门进球的主要部位;射门宜低射和直接射门;边路、中路传球配合是突破防线最有效的进攻手段;运球突破是制造射门和威胁传球的有效手段.定位球进攻的作用日益突出.  相似文献   

6.
2008年欧洲杯足球赛决赛阶段各队进攻进球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2008年欧洲杯足球赛决赛阶段31场比赛的73个进球特征统计发现:下半场进球数高于上半场,全场比赛结束前15min是全场比赛进球最高峰;进球方式是以脚射为主,其中,抢点直接脚射进球率最高;由前场发动组织进攻进球率最高;进球射门主要区域集中在罚球区;球门下部是进球入门的主要区域,尤其从球门右下角区域进球率最高;各位置进球数最多的仍是前锋运动员;边路进攻进球数位居各进攻形式之首;进球前经过2次传球配合后射门进球数最多,随运动员之间传球配合次数增多破门得分机率减小。  相似文献   

7.
十七届世界杯足球赛复赛射门进球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通过对十七届世界足球赛复赛阶段16场比赛31个进球的统计、分析,对射门进球的区域、方式,射门进球前的进攻区域及手段进行了研究,探讨了本届世界杯足球射门进球的规律,对今后各级球队在训练和比赛中掌握和提高射门进球技术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采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等方法对2016年欧洲杯足球赛决赛阶段进球时空特征进行探索分析.结果显示:当前欧洲足球比赛对时空的对抗和控制权争夺日趋激烈,本届杯赛的场均进球数略低于上届,下半场的进球数明显多于上半场,下半场开赛后15 min是全场比赛进球的最高峰;前锋仍然是场上各位置中进球最多的运动员;前场发动进攻和运动战中路进攻的成功率位居各进攻形式之首;抢点脚射是运动员选择最多的进球方式;射门区域主要集中在罚球区附近,球门的左下和右下是进球率最高的两个区域.  相似文献   

9.
2006 年世界杯足球赛进球统计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2006年世界杯足球赛64场比赛147个进球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比赛75~90min是射门进球高峰期;射门进球最佳区域是罚球区内球门区线附近;进球射门以右脚射门为主;直接射门是主要射门方式;进球以高球居多;传身后是有效的进攻手段,定位球的作用日益突出;前锋队员进球最多。  相似文献   

10.
徐洋 《福建体育科技》2015,34(2):26-27,42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录像观察法和数理统计法对2012年第14届欧洲杯足球赛决赛阶段16只球队的75个进球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以下结论:西班牙队一共打入12粒进球,场均两球,场均进球数列各队之首,进球数与成绩排名相关性不显著;西班牙的射门区域集中在罚球区,其中球门下部是进球的主要区域;由中场组织进攻进球率最高;下半场进球率高于上半场,其中最后15分钟进球数最多;中场是西班牙队进攻的主要发动区域;抢点脚射是西班牙队射门的主要方式,脚内侧技术运用较多;进球前传球三次以内进球数最多,三次传递以上无进球。  相似文献   

11.
第18届世界杯足球赛决赛阶段进球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第18届世界杯足球赛决赛阶段64场比赛的147个进球的时空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在时间特点上∶下半场的进球数高于上半场,下半场中段是进球的低谷,75~90min时段是进球的高峰;从开始进攻到进球,参与人数越少,传球次数越少,持续时间越短,造成的进球数所占总进球数比率越大;进球射门方式以两次触球以内的脚射为主。在空间特点上:前场是进攻主要的发动区域,造成进球最多;进球的主要射门区域是在罚球区内;中路进攻和边路进攻相结合才是进球的有效手段;各位置进球最多的是前锋运动员。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2012年第14届欧洲杯足球赛决赛阶段31场比赛76个进球的统计研究,结果表明:下半场进球数高于上半场,第1时段进球数最少,第4时段进球数最多;进球的区域主要是大禁区和小禁区;抢点直接射门是进球最多的,其次是接球调整射门和运球突破射门,其中抢点直接射门中有一半多来自于头顶球;前锋进球是最多的,其次是中场队员,最少的是后卫队员。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第14届欧洲足球锦标赛决赛阶段31场比赛的76个进球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近4届欧洲杯的进球数趋于稳定;进球区域主要集中在罚球区内;进球数下半场多于上半场,90min比赛的最后15min为进球数最多的时段,进球总体趋势呈波浪型递增形态;进球以直接脚射方式为主,头顶球进球比例较上届比赛有大幅度提高;前锋进球最多,中场其次,后卫最少;前场中路和前场边路传球是助攻的最优方式,进球前获得球权的主要手段为抢断,而任意球进攻是重要的得分手段,利用防守失误得分是不可忽略的得分手段;经过10次以下传球后的进球数占到总进球数的90%以上。  相似文献   

14.
第18届世界杯足球赛决赛阶段各队进攻进球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第18届世界杯足球赛64场比赛的139个进球特征统计发现,下半场进球数高于上半场,全场比赛结束前15min是全场比赛进球最高峰;进球方式是以脚射为主,其中,抢点直接脚射进球率最高;由中场发动组织进攻进球率最高;进球射门主要区域是罚球区;球门下部是进球入门的主要区域,尤其从球门右下角区域进球率最高;各位置进球数最多的是前锋队员;定位球进攻进球数位居各进攻形式之首;进球前经过“1”次传球配合后射门进球数最多,随运动员之间传球配合次数增多破门得分机率减小。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亚洲队的失球分析,找出了亚洲队的问题,结果表明;亚洲队失球的主要因素是盯人不紧和未封住射门路线。亚洲队失球的主要区域是大禁区的中路。亚洲队失球球权来源主要是前场抢断和中场抢断。亚洲队失球时对方进攻方式主要是阵地进攻,其次是快速反击;在对方进攻路线上,中路和边路相差不大。亚洲队失球时对方射门的防守状态主要是弱干扰,其次是无干扰,强干扰较少。亚洲队失球时段主要是第5、第6和第2时段,下半场失球高于上半场。  相似文献   

16.
通过主成分和因子分析法归纳出影响中国男子篮球队技、战术水平的5个主要因素依次为篮下进攻、远投、防守、罚球、对抗能力;通过对参赛各队技战术水平进行聚类分析,发现中国队取得第28届奥运会男子篮球比赛第8名的成绩具有一定的偶然性,由于对强压迫性防守的不适应,球队的整体实力与世界强队相比在得分、命中率、失误等方面有较大的差距。提出了加强对抗能力训练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运用文献资料调研、数理统计、录像观察和逻辑分析法,对中国男子篮球队对手3分球进攻的战术防守效果进行分析,指出中国男子篮球队在防守3分球时的主要问题:在防守快攻时,重视限制区周围的防守,放松对3分区的防守;使用区域联防时,对手的3分球运用率和命中率较高;在半场人盯人时,防守范围较小,是松动盯人,使对手容易进攻到3分线从而获得较多的3分球进攻机会;高大运动员防守对手3分球进攻的意识和能力不强。  相似文献   

18.
浅谈足球运动的射门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伟 《体育科技》2000,(3):23-26,33
足球比赛中一切进攻技、战术最终是为了射门得分 ,一切防守的技、战术又是为了限制和破坏射门 ,所以射门是影响一场足球赛胜负的中心问题 ,也是当今世界足坛各队应重视的问题之一。对于了解射门规律 ,掌握射门的方法 ,提高射门水平进而提高足球运动技术水平 ,研究提高射门的命中率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9.
第5届女子世界杯足球赛进球特征表明,全场比赛各时段进球不平均;进球最多的射门地点在一区和二区;创造进球机会的进攻路线主要在边路,特别是两肋;直接射门的射门方式进球最多,特别是包抄和补射;前卫进球数超过前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