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京图书馆藏明洪武刻本《书史会要》是迄今仅存的几部洪武刻本之一,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与学术价值。因为洪武刻本刊印不精,所以不同批次的印本均有独立的校勘价值,南图藏本对现今《书史会要》的最佳版本逸园影刻本具有很高的参校价值。  相似文献   

2.
大典本《徽州府志》的编修时间和佚文订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永乐大典》收录了一部《徽州府志》,其佚文已经辑佚出来收录在《永乐大典方志辑佚》一书中。根据徽州府建置沿革、方志编修源流和佚文提供的线索,大典本《徽州府志》是明代洪武初年朱同编修的十卷本《新安志》。大典本《徽州府志》佚文存在着一些讹误。  相似文献   

3.
考察"洪武赐曲"之说的来源,发现其本身矛盾、信息模糊之外,同时也与明初的礼乐制度、军事形势以及明太祖对戏曲的态度相抵牾。换言之,无论是从礼乐制度史、戏曲文化史的角度,还是从史源学的角度审查"洪武赐曲",此说均无法获得任何有效的信息支持,亦没有得到同时代前后其他曲家的"追认"或"传袭"。不过,此说出现在正德、嘉靖间,而此时戏曲的外部环境较明初几十年前,已得到很大的改善,尤其是南曲的社会地位逐渐上升;与此相应,"洪武赐曲"被李开先提及,不仅透露出嘉靖间北曲曲本流传稀少的事实,也反映了正德、嘉靖间北曲进一步衰微时,部分文人为维护北杂剧、散曲等音乐文学的社会地位所作出的努力。"洪武赐曲"虽不可信,但它对于现今研究中国戏曲史(尤其是明代戏曲史),仍不失为一个透析明初至明中叶戏曲(乃至俗文学)变化发展的重要文化视点。  相似文献   

4.
明初,京内外大臣皆以奏本具奏,但因奏本用细字,字体必须用洪武正韵,又要于末幅标明字数及用纸张数。所以,永乐年间出现了书写较为方便的题本。自是题本、奏本并行。奏本自明代洪武年间定制至清代乾隆十三年废除,行之近三百八十年。对奏本是否用印问题,长久以来,学术界一般认为“清承明制,公事用题本,私事用奏本,题本用印,奏本不用印”。清代典籍认为这是沿自明代的规定,如《光绪大清会典事例》卷1042《通政使司》载:“乾隆十三年谕:向来各处本章,有题本、奏本之别。地方公事,则用题本;一己之事,则用奏本。题本用印,奏本不用印,其式沿自前明。”吴振棫《养吉斋丛录》卷23亦载:“顺治二年,命各衙门皆缮本章,而有题本、奏本之别。公事用题本,一己之事用奏本。题本用印,奏本不用印,沿明旧式也。”但据笔者考证,明代奏本不但可以奏公事,且规定必须用印,而公题私奏和奏本不许用印的规定,是雍正二年才开始实施的。  相似文献   

5.
明代是中国出版印刷史上的转折时期。不仅官府刻书甚多,而且私家刻书作坊亦蓬勃兴起,图书逐渐向大众普及。藩王在明王朝宗藩政策的引导下,致力于文化事业。刻书是其文化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藩府所刻印的书为"藩府本"或"藩本",其数量之多,质量之高,是罕见的。河南是明代藩王居住集中的地区,生活在这里的藩王从洪武到崇祯年间,相继刻书百余种,门类庞杂,刻工精细,印制讲究,独具特点,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与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6.
本文旨在从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角度来探讨《洪武正韵》在明代的实际功用。研究表明,作为规范字音的官韵,《洪武正韵》在很大程度上却体现为行政文书的正字规范;在诗歌用韵上,《洪武正韵》不敌传统诗韵,而处于边缘地位。国家与社会之间的互动、选择是造成这一局面的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7.
洪武十三年(1380年)废省分府诏书中的五府分区方案,《明太祖实录》《皇明诏令》《皇明诏制》所录均不同,此三种诏书文本又皆与洪武二十六年《诸司职掌》所载不同。学界认为,从洪武十三年到二十六年间,明朝或因增设都司,或因分合事权,而调整了分统都司方案。但是,四处载录的具体区别说明,洪武二十六年的方案与都司增设或事权分合皆无直接关系。三种诏书文本的区别,在于江西、广西、广东等三个字近、地近的都司之异同,这应源于传抄、誊录或刊刻的讹误,或定稿时的擅自改动。收录三种版本的《明太祖实录》等书的可靠程度、诏书文字准确程度、方案与后代方案接近程度,排序吻合,可知三书所载诏书皆非原文,洪武十三年执行的五府分区方案,就是洪武二十六年《诸司职掌》方案,从未发生过调整。此例或对判断存世明代诏书的准确程度,与文字错讹对理解史实的影响程度,提供一份参照。  相似文献   

8.
以李善长为监修、宋濂和王 为总裁的《元史》前后经过了两次纂修才最终完成。第一次纂修的时间为洪武二年(1369)二月丙寅至八月癸酉,第二次为洪武三年(1370)二月乙丑至七月丁亥。第一次纂修结束时,监修李善长、总裁宋濂先后各上了一篇《进元史表》,李善长的《进元史表》由于《元史》的刊行得以附之以传,宋濂的《进元史表》则因载入其文集中而流传至今。如果将上海古籍出版社和上海书店据清乾隆武英殿本《二十五史》影印的《元史》卷首李善长的《进元史表》和宋濂的《进元史表》作一对比,我们会发现两者所列的“本纪”和“…  相似文献   

9.
洪武元年(1368)正月初四,朱元璋在应天即位,定国号为大明,建元洪武,正式宣布了明朝的建立。明初,统治者为了巩固政权,在政治、经济等方面进行了诸多改革。在政治方面,为了克服社会紊乱的局面和防止元朝  相似文献   

10.
中琉关系,由来已久。明朝洪武五年(1372),朱元璋"命行人杨载以即位建元诏告其国,其中山王察度遣弟泰期等随载入朝,贡方物",是中琉两国政府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的(口嵩)矢。洪武二十八年(1395),琉球中山王察度薨。永乐元年(1403),其世子武宁遣侄讣告中国。永乐二年(1404),明成祖遣行人时中赴琉球吊祭察度,"赙以布帛,遂诏武宁袭爵",册封为中山王。此后,一直到清朝同治五年(1866)的四百六十三年间,每当琉球国王薨,其世子必遣使报丧请封,中国政府派遣册封使赴琉球,册封琉球国王凡24  相似文献   

11.
<正>最近,牟定县双树村村民为写族谱,多次到县档案馆查阅档案,为其祖宗追根溯源。经查证,陈氏始祖陈举富、陈举俊为明朝洪武年间从南京江宁府上元县从军入滇到牟定县双树村定居。  相似文献   

12.
颂古是参禅者对公案悟境进行诗化表达的一种佛教文学体裁。它源于偈颂,具有形式多样、语言通俗、想象奇特、意蕴丰富等特点。《禅宗颂古联珠通集》是现存最早的颂古作品总集,汇集了1300多则公案与5700多首颂古,有十卷本、二十一卷本、四十卷本三个版本系统。二十一卷本由明释净戒校补后首次入于《洪武南藏》。该集对于宋元僧诗的辑佚、禅宗公案的阐释以及唐宋语言、文学研究具有重要价值,也是了解宋代文字禅的一个窗口。  相似文献   

13.
明初,在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皇权和相权的斗争十分突出。朱元璋为了加强自己的权力,再三采取措施削弱中书省的权力。而左丞相胡惟庸则擅自专权,生、杀、黜、陟,或不奏径行。内外诸司上的奏章,必先取阅,甚至匿而不报。朱元璋对此十分不满。因此,在洪武十一年(1378年)三月“令奏事无关自中书省。”洪武十三年(1380年)。更以擅权的罪名杀了胡惟庸,取消了中书省,并为此进行了一系列行政制度方面的重大改革。实行文书行移勘合制度便是其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4.
辽宁省档案馆现藏明档共一千零八十卷,分为四部分,即:辽东都指挥使司、山东等处总督备倭署和山东都指挥使司、兵部题稿和洪武二十五年部分实录。档案文件的形成时间自洪武二十五年至崇祯十六年(1392—1643年)。其中大部分档案是在沈阳解放后,东北文物处的工作人员,从沈阳故宫所藏的信牌袋和屏风的衬纸中发现并揭取下来的。为了使这些珍贵的档案能更好地保存下来,先后经辽宁省图书馆和辽宁省档案馆进行了修裱。并按其来源称为“信牌档”和“屏风档”。  相似文献   

15.
《明别集版本志》是目前关于明代别集最为全面详细的版本目录学著作,但仅以洪武至天顺间作者核对,便可增补别集版本800余种,纠正著录错讹十余处,对其编排体例亦有所商榷.  相似文献   

16.
张昌红 《新世纪图书馆》2013,73(1):58-60,72
颂古是参禅者对公案悟境进行诗化表达的一种佛教文学体裁.它源于偈颂,具有形式多样、语言通俗、想象奇特、意蕴丰富等特点.《禅宗颂古联珠通集》是现存最早的颂古作品总集,汇集了1300多则公案与5700多首颂古,有十卷本、二十一卷本、四十卷本三个版本系统.二十一卷本由明释净戒校补后首次入于《洪武南藏》.该集对于宋元僧诗的辑佚、禅宗公案的阐释以及唐宋语言、文学研究具有重要价值,也是了解宋代文字禅的一个窗口.  相似文献   

17.
某家知名出版社正式出版的一本历史题材书中有这样一段描述:“洪武帝驾崩,子朱允(火文)即位,为惠帝。朱元璋的弟弟朱棣发动政变,带兵打进南京篡了侄儿的帝位,史称‘靖难之役’。”短短的两句话中竟存在两处重大错误:朱允是朱元璋的孙子而非儿子,朱棣系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而不  相似文献   

18.
青海省档案馆现存明清档案,上起明洪武二年(1369),下至宣统三年(1911),共计22794件,是研究明清时期中央政府与青海地方政权关系和青海政治、经济、文化、司法、军事、民族、宗教等不可多得的珍贵史料,现将其主要内容分历史时期概括介绍如下: 一、明代档案6件:洪武二年八月授魏华忠显校尉管军千户的诰命一件;洪武二十五年(1392)五月初五日授魏庇儿副千户、授徐勇百户的敕命各一件;洪武二十七年六月二十八日授赵德忠显校尉的诰命一件;天顺二年(1458)皇帝授高阳伯李文的金书铁券一件,万历十九年(1591)八月二十一日陕西监察御史关于茶马贸易的照会一件。这6件档案的载体分丝绸、纸张、金属三种。其中尤以明英宗授予李文的金书铁券为稀世珍品,此件基本完好,系本馆1985年从西宁市郊区一农民家中征集而来,面长37.5厘米,宽21.2厘米,厚约0.2厘米,重1300克。形状如瓦,拱宽23厘米,拱高11.8厘米。铁券正背两面共锉金字217个,每个字约1厘米见方。其中背面右上角书一“右”字,正中自上而下书有“若犯死罪禄米全不支给”一行十个字,正面自右而左,以每行十三字分十七行,书有206个字,文曰:  相似文献   

19.
从北平布政使司到北京(京都) 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创建大明王朝,定都南京.是年8月,攻克元朝的首都大都,并将其降格为地方行政机构,在此设立北平府,作为北平行省,即后来的北平承宣布政使司的首府(相当于现在的省会).  相似文献   

20.
《明史·乌缉传》附《乌斯道传》后,传文云:“子缉,亦善诗文。洪武四年举乡试第一,授临淮教谕。入见,赐之宴,赋诗称旨,除广信教授,自号荣阳外史。”此载有误,其误有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