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明代的庆藩刻书徐庄今宁夏地区在明王朝时期的刻书事业,除刊印地方志外,有记载的主要是藩府刻书,也就是庆王府刻书。明代藩府刊印书籍既多且精,世称藩府本,是明代刊本的一大特色。藩府就是明太祖朱元津分封到各地的皇太子及其子孙的府第。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  相似文献   

2.
明代藩府刻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藩府刻本,历为世人所重视,被藏书家视为明代刻书之善本。明代藩府刻书究竟有几家,刻了多少书?现在无法有个明确的回答。先辈叶德辉先生《书林清话》中有明代藩府刻书一节,但所列藩府家数不多,所录刊书数量少且错误较多,故撰此文以补校之。  相似文献   

3.
明代藩府刻书辑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藩府刻书,历来研究很多,今人亦颇多关注。其著录与考述最详者,莫过于张秀民《中国印刷史》所列《明代藩府印书表》,开列有明一代诸家藩府本书目约430余种,然仍不免有遗珠之憾。今在张氏《明代藩府印书表》之外,征之于各类文献,得张氏所未及者凡120种,庶可补明代藩府本考录之阙。  相似文献   

4.
明代是中国出版史也是中原出版史上的繁荣时期。除了官府出版、藩府出版取得了较大发展外,民间出版也达到了新的水平;明代中原民间出版的主体是私家刻书,书坊刻书和寺院刻书也有开拓;中原民间出版对于中原文献的传承、中原文化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明代宗藩藏书丰富,著作如林,雕椠兴盛,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论文从背景、数量、质量和特征四个方面阐述了明代藩府刻书的状况。  相似文献   

6.
明养德书院刻书之盛山西出版史话之二孙玉祥朱元璋夺天下,定都南京,将其子封分全国各地,是为藩王。三子朱枫,于明洪武十一年来山西就藩于太原,称晋王。朱元漳四世孙朱钟铉在晋藩时,“博古喜书法”,命其子奇原刻《宝贤堂法帖》,今存太原双塔寺碑廊,堪称法书杰作。...  相似文献   

7.
明代苏州府藏书风气非常兴盛,且大部分藏书家同时又是刻书家,本文简述苏州藏书家藏书风气之兴盛和刻书盛况,并以家族的传习、师生的传承、朋友的熏染、姻娅之影响等途径,论述苏州藏书家的刻书风尚。  相似文献   

8.
明代是我国刻书事业的鼎盛时期,建阳作为著名的刻书中心,是当时全国刻书数量最多的地方。宋人祝穆,在《方舆胜览》一书中,曾将宋代建本书籍列为当地"土产",摆在建茶、建盏之前。无独有偶,明人王士性在《广志绎》中,罗列当时天下著名的物产,也将明代建阳的书籍,与苏杭之币、扬州之姬、徐州的骡车、无锡的大米、温州的漆器等相提并论。明代建阳刻书业的兴盛,是其所处的那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地理等方面的客观综合因素所产生的交合作用,也是宋元  相似文献   

9.
潞王朱常淓是晚明一位藩王。他曾被时代推上代理小朝廷的位置上,但在政治上没有建树。他拥有4万顷田产,却不安富尊荣,而是锐意向学,数十年如一日,在琴棋书画以及著书刻书方面颇有建树,为明代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增添了光辉。  相似文献   

10.
阚敏 《图书馆学刊》1996,18(4):33-35
明代国子监的出版事业阚敏(清华大学)国子监刻书历史悠久。自从五代后唐的冯道主持刻印九经以后,经宋元,到明代发展到了顶峰,刻书数量之多,收藏之盛,都是空前的,虽然明代国子监刻书质量参差不齐,但是它在中国文化史尤其是中国文化传播史上的地位是不可埋没的。一...  相似文献   

11.
礼品图录类     
《全国新书目》2013,(7):16-19
《孝经》相传由孔子删定。此书曾是明代前期藩王晋府藏本,经唐辰、季振宜、徐乾学、周叔韬等名家递藏,再入天禄琳琅,经乾隆御览。本书品相精缮,版本珍稀,具有很高的研究和收藏价值。  相似文献   

12.
张磊 《图书馆杂志》2001,20(3):48-49
明代历经270余年,工商业的进步超越过去任何一个朝代,其雕版印刷出版事业也同样如此,亦有改进和发展。从所刻书的数量和品种来看也远远超过宋、元,而宋元旧刻传至今日已日见稀少,且藏之几家大图书馆内,成为稀世之物。相比之下,明代刻本传世多,距今近,流播广,阅读、整理、研究古籍,明刻本愈显重要。明代刻书可分为官刻、家刻和坊刻。官府刻书  相似文献   

13.
官刻本     
《津图学刊》2004,(3):39-39
指清及清以前历代出公帑或由国家某种机构、单位主持雕印的书本。中国雕板印书始自唐朝。自五代起,始由国子监校刻经书,开官刻本之先河。两宋国子监、中央各部、院、司、局、殿,地方各府、州、军官署,各府、州、县学,各地仓台、计台、公使库;元代兴文署、广成局、中书省、行中书省、各路儒学、各地书院;明代两京国子监、中央各部、院、内府各监、各藩府、各布政使司、各府、州、县衙署,各级各地学校;清代武英殿、内府各监、中央各部、地方各级行政、文化机构、各省官书局等,凡由这些单位出资或主持刻印的书,均可称为官刻本。官刻本…  相似文献   

14.
明代安徽刻书地区广、规模大、数量多、质量精、内容丰富,是当时著名的全国四大刻书中心之一。前人研究安徽刻书,多集中于研究徽州一地之刻书,难以反映安徽刻书的全貌,现采取考证的方法,就明代安徽地区的私家刻书情况、发展特点进行考述,以全面反映明代安徽私家刻书的成就。  相似文献   

15.
清廷内府刻书,始于康熙十九年(1680年)十一月在武英殿设立修书处,修书处是内务府的一个专门修书刻书机构,其所刻之书便称为内府刻书,或称"殿本"、"殿版"。但广义而言,内府刻书并不局限于此,还包括中央各部以及诗局等隶属内务府管辖的刻书机构,如中央各殿、院、司、局、各部、署、监、馆等机构所刻之书,亦统称为清代内府刻书。雍正帝在位仅13年,对内府刻书十分重视,刻书种类虽然不多,但卷帙浩繁,约有1.96万余卷。本文结合故宫博物院图书馆庋藏的内府刻书,对雍正朝内府刻书情况及其特点略作简述。  相似文献   

16.
谢蓉 《编辑之友》2010,(7):102-104
清王朝建立后,图书事业遂得到制度保障. 一大清纲举目张,以刻书为第一鹄的 清代的官刻重点在中枢.建政之初,清廷内府的刻书中沿袭了明代的制度、由太监衙门司礼监承办.自康熙十二年(1673)起,武英殿设修书处,由翰林院词臣总领其事,武英殿承刻清廷内府各种图书,从此"内府本"便改称"武英殿本"或"殿本"了.此一措置,由文化内行取代了外行,大大提升了刻书质量,是中国图书管理史上极为重要的篇章.  相似文献   

17.
李瀚是明代山西刻书家的重要代表之一.其刻书不仅数量大、种类多,而且以刊刻地方文献为主要特点,为保存地方文献、推动山西出版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本文通过考察李瀚的刻书活动,以期更深刻地了解其刻书特点和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一、以时代区别的:如宋本、康熙本、嘉庆、道光间本。二、以地区区别的:如蜀本、江南本、淮南路本、麻沙本巨、以单位区别的:如内府(宫廷)本、殿本(清武英殿)、监本、(国子监)、司本(茶盐司)、库本(内库、公使库、经厂库)郡斋本(郡是官署之称)、藩本(明朝藩王府)、书院本(学校)、局本(清朝在各地所设之刻书局)、书坊本(又称书棚本、书肆本,书坊即是书店)。  相似文献   

19.
明代印刷事业非常发达,其刻书地区之广、机构之多、数量之大都远远超过了以前各代,书坊刻书业尤其发达,达到了空前的繁荣程度。明代的坊刻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福建的建阳坊刻。    相似文献   

20.
清代杭州府的人文环境极为发达,除滋养、汇聚了一批诗人、学者外,还出现一批以藏书、校书、刻书为主要学术活动的私人藏书家,振绮堂汪氏即是其中之一.汪氏斥资筑楼,购藏、抄校古籍,择其优者刊刻行世,其刻书活动从嘉庆九年延续到宣统二年.百余年间,汪氏一门六代之善守、善读、善刻,在士林较有影响,故有深入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