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农民已由过去分散、跑单帮式的流动进入家庭化人口流动阶段,许多城市都出现进城务工人员家庭化现象。2003年举家在外务工的农村劳动力为2430万人,占所有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的21.3%,家庭化比例已经达到相当程度,且目前仍呈进一步增强趋势。“家庭化”过程的直接结果就是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数量的急剧增加。由此引发了包括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家庭教育问题在内的一系列相关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2.
作者结合所在学校的实际情况,对进城务工农民子女的语文素质进行了成因分析,从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帮助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提高语文素质,教师在提高进城务工农民子女的语文素质方面所起的关键作用和改革课堂教学模式等三个层面探讨提高进城务工农民子女的语文素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赵翠兰 《教育研究》2015,(3):79-83,111
借助语言存在论视角审视城市学校进城务工农民子女身心存在状态发现,进城务工农民子女生活在言意异域的双重语言世界中,其身心常处于多音意同、多词意同、语空意缺的语言存在感缺失状态。改善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在城市学校的身心存在状态,须创设平等的语言环境以促进进城务工农民子女融入城市,形成语言存在观以帮助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找到失缺的精神家园,培养城乡孩子语言主体间性以增进相互间认同。  相似文献   

4.
太原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近日发出《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教育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和各有关单位切实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工作。目前,就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如何接受义务教育的有关问题,记者采访了太原市教育局副局长荆俊杰。问: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由哪些部门负责?答:由流入地政府负责,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校为主进行妥善安排。发展改革部门将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工作纳入经济社会的发展计划。公安部门对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及其女子进行登记,并发放暂住证,于每年7…  相似文献   

5.
基于安徽省的调查数据的研究表明,"有无子女"、"与城镇当地居民相处情况"、"是否接受就业、职业培训"、"进城务工与谁在一起"、务工收入等因素对进城务工农民留城意愿有显著影响。其中,"无子女"的留城意愿高,与城镇当地居民相处越容易的留城意愿越高,接受就业、职业培训的留城意愿高,务工收入高的留城意愿高,与子女在一起的留城意愿最高。据此,要增强进城务工农民留城意愿,必须解决进城务工农民的子女教育问题,加强对进城务工农民的培训力度,积极推进城镇化和农民工市民化,提倡和鼓励农民"举家进城",进一步提高进城农民务工收入水平。  相似文献   

6.
《教育》2010,(7):13-14
日前,河南省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对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统筹安排就读,免除学杂费,不收借读费。  相似文献   

7.
本刊讯南宁市、柳州市人民政府及教育部门高度重视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入学问题,近期分别下发了《南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柳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的通知》,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为了确保农民工子女享受与城市居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同等的权利,南宁市、柳州市采取以下主要措施:一、加强领导,切实保证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南宁、柳州两市教育部门都成立了相关的领导小组,及时做…  相似文献   

8.
进城务工农民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在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备受关注。通过实证研究,将进城务工农民子女与城市同龄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比较,发现进城务工农民子女的心理健康水平总体上不如城市同龄儿童,二者在学习焦虑水平、自信水平、孤独倾向、恐惧倾向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我国城市化的进程中,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入城市。随着大量农民进城务工就业和工作的日趋稳定,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倾向将子女带到城里居住和上学,农民工流动日渐家庭化。因而城市流动人口子女生存、教育与融合问题已成为中国社会转型期的一个独  相似文献   

10.
基于公民教育视角的流动儿童社会融入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我国城市化的进程中,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入城市。随着大量农民进城务工就业和工作的日趋稳定,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倾向将子女带到城里居住和上学,农民工流动日渐家庭化。因而城市流动人口子女生存、教育与融合问题已成为中国社会转型期的一个独特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1.
新闻聚焦4月1日,北京市安民小学400多名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与北京市左家庄第二小学的少先队员们结成了“手拉手”小伙伴。以此为标志的“同在一片蓝天下,手拉手共同成长”——“全国城市少年儿童与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手拉手’”活动正式拉开了帷幕。据统计,目前全国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已达一千多万人。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号召各级少先队组织积极开展城市少年儿童与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手拉手”活动,这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地为城乡统筹服务,为进城务工就业农民服务,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重要举措。这一活动旨在鼓励孩子们互相学习,互相帮助,激励他们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12.
杨晓桦 《成才之路》2010,(18):I0013-I0013
如何让进城农民工子女与城市的孩子一样接受正常的教育?近日,河南省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把农民工子女入学的责任圈定在“流入地政府”,要求把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纳入公共教育体系,与城市学生统一编班、统一教学。  相似文献   

13.
王博  詹琼 《湖南教育》2006,(4):6-11
随着城市化进程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不断加快,进城务工就业的农民逐年增多,与之而来的是人们普遍关注的农民工子女进城就读问题。2003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2004年2月,我省出台了《湖南省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实施办法》。新的政策推行后,各地各枝贯彻落实得怎样?农民工子弟进城后学习得怎样?  相似文献   

14.
《中国教师》2010,(1):54-54
<正>为支持和引导各地解决好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问题,2009年12月,中央财政下拨2009年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奖励资金20亿元,专项用于接收农民工子女的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补  相似文献   

15.
事件     
教育部负责人近日在京表示,教育部和国家有关部门提出以流入地区政府管理为主,各级政府把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纳入城市社会事业发展计划,将较多承担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就学学校的建设列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所建学校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采取多种形式,依法保障流动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教育部负责人解释说,各地财政部门要安排必要经费,对接收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就学较多的学校给予补助:城市教  相似文献   

16.
2003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由教育部等六部委制定的《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流入地政府负责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工作,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公办中小学的积极接纳是“使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受教育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程度达到当地水平”的重要保障,是这项补偿性教育政策试图达到的具体目标之。然而,我们看到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那就是城市还没有做好安置进城务工就业农民的准备,  相似文献   

17.
郑宏 《安徽教育》2010,(5):14-15
<正>近年来,我省各地采取了积极措施,以公办中小学为主,建立了一批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定点就读学校,初步实现了他们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和同等待遇。为进一步保障进城务工就业农民随迁子女义务教育,从2010年新学期起,我省凡进城务  相似文献   

18.
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初中阶段自尊发展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库伯史密斯自尊问卷对333名进城务工农民初中阶段子女进行测验,结果发现:进城务工农民子女自尊有显著的年级差异,初一年级在自尊各维度得分高于初二和初三,初二和初三没有显著差异;进城务工初中阶段子女自尊没有显著的性别差异;父亲文化水平对学校自尊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离开父母时的年龄对一般自尊和自尊总分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9.
(记者徐光明)我省为进城务工农民的子女建立教育保障机制,减轻农民工的子女教育负担, 做到收费与当地学生一视同仁。 我省坚持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流入地政府和教育等有关部门将解决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中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问题纳入城市义务教育工作内容,流出地政府要积极配合流入地政府,建立健全有关制度,加强管理,做好各项服务工作。各地建立农民工子女入学联席会议制度。 为了保证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受教育的质量,我省坚持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采取多种形式接收农民工子女就读,可以插班就读、也可以单独设班。学校将进城…  相似文献   

20.
随着郑州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框架的不断拉大,加之城市户口的放开,二七区进城务工农民大量涌入,城市新增适龄儿童和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入学问题日益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