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青年记者》2005,(8):29-32
我在经济日报也好、人民日报也好,特别是经济日报,没有人叫我“范总”,都是叫“老范”,到了人民日报以后,大部分人都管我叫“老范”,后来有一些人开始叫我“范总”,但是我觉得“老范”更亲切一些。  相似文献   

2.
《今传媒》1997,(6)
我与“秦镜”文/亦杰我与《西安晚报》的杂文专栏“秦镜”结下了不解之缘。可以说,她是我的“杂文母校”,也是我的笔耕园地,还是我的人生镜子。副刊部主任赵发元戏说我是从“秦镜”走出来的“杂文家”,如果把“家”改为“作者”,赵君所言大抵概括了我的涂鸦轨迹。《...  相似文献   

3.
“我爱你”是人间最美好的语言。恋人之间一句“我爱你”,常常是情感升温的开始。夫妻之间一句“我爱你”,往往是爱情保鲜的秘方。游子遥望故乡一句“我爱你”,那是绿叶对根的情意。父母对子女说一声“我爱你”,那是给孩子注入成长的“维生素”,或者是孩子事业成功的“催化剂”。然而,子女对父母说一声“我爱你”,那又会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4.
当我拿着见报的“豆腐块”,高兴地回到家,见到的却是妻子冷冷的面孔。当年谈恋爱时,妻子是冲着我那厚厚的稿件剪贴本,才答应跟我这个“丑小鸭”好上的,那时她最高兴的事就是能在报纸上见到我的“大名”,而且每次总要给我一份小小的奖赏。今天怎么啦?任我怎么“讨好”,妻子无动于衷,直到晚上,她才拿出一本精致的笔记本,说是送给我的“礼物”。我翻开笔记本,见扉页上写着:“谦受益,满招损”,第二页上是:“成绩只代表昨天,想收获明天只有今天奋斗”。我猛然觉得脸上火辣辣的。想想昨天,看看今天,我心中充满愧疚。我一当兵就…  相似文献   

5.
我是一只“笨鸟”杨树森【射阳】在编辑之余,我的文章渐渐多起来,差不多天天见到样刊,天天见到稿费,不少人都羡慕我“文思敏捷”。其实,我很迟钝,是一只“笨鸟”,小时候就有“杨大呆子”的浑名。人“呆”而文章多,岂不违背了事物的客观规律?没有。因为那股“呆”...  相似文献   

6.
季嘉 《军事记者》2002,(12):61-61
前不久翻看今年以来的《军事记者》时,勾起了我对步入新闻这一行的回忆。我在军校是学雷达专业的,后来改行当了两年指导员,接茬儿就搞起了教育,跨进新闻这一行,完全是个偶然。记得是1988年初,我在旅政治部当教育干事,当时科里的新闻干事探家了,科长跟我说:“小季,你兼管一下新闻工作。”我琢磨了半天———“管一下”,怎么“管”?还是先“干一下”再说吧。可到真要“干”的时候,才发现我对新闻一窍不通。这不是“赶鸭子上架”嘛!我只好硬着头皮上了新闻这个“花轿”。第二天,我突击看完了一本关于新闻基础知识的书,第三天就…  相似文献   

7.
刊中报     
师徒缘○许健 “师傅”调走了,我蒙了。事情来得好突然,我没有一点思想准备……一年前,从未涉及报道工作的我被调到院政治处从事新闻工作。对我传帮带是政治处协理员王翠玉,我亲切称她为“师傅”。“师傅”先是给我进行新闻基础知识补课,从采访、观察、琢磨到最后的下笔、修改、投稿。“师傅”还毫无保留地将自己多年从事新闻工作的心得体会一点一滴教给了我。从第一次采访到第一次用稿,我还清楚地记得第一次在报纸上看到自己名字时的激动心情。当我兴奋地拿着“小豆腐块”跑到“师傅”面前,“师傅”也笑眯了双眼:“哟,处女作发表…  相似文献   

8.
声音     
《网络传播》2005,(2):73-73
我从来不敢轻视eBay,甚至为今年能有eBat这样的对手感到过瘾。论实力,eBay就仿佛是“装甲车”淘宝只能算“三轮车”,但eBay今年在中国下的“臭棋”太我,我相信,eBay仍是一个“九段高手”,下“臭祺”是因为起先没把淘宝当“成年人”对待。  相似文献   

9.
刊中报     
勤耕我那块“自留地”(散文)入伍第二年开始,我把笔当作犁耙,把稿纸当作未开垦的处女地,把从生活中提炼出的思想种子,一点点撒在这块处女地上,希望在这“自留地”里长出新闻和文学的珍珠。这样,我的业余时间和星期天从此归属于我的“自留地”。每一个星期天,我都希望通过自己努力,收获一点“果实”。这些“果实”的名字就叫新闻、散文。诗歌,偶尔还有一些不知名的“野果”。为了收获,我用意志和毅力战胜懒惰,用信念和决心去克制悠闲。心田干枯的时候.我打开录音机去寻找天地间的生活沃土,轻轻的培植在自己的那块“自留地”里…  相似文献   

10.
《出版参考》2004,(12):1-1
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  相似文献   

11.
向贤彪 《军事记者》2002,(11):59-60
读《刘墉文集》,看到“三个筛子”的故事,原文照录———一个人急急忙忙地跑到一位哲人那儿,说:“我有个消息要告诉你……”“等一等”,哲人打断了他的话,“你要告诉我的消息,用三个筛子筛过了吗?”“三个筛子?哪三个筛子?”那个人不解地问。“第一叫真实,你要告诉我的消息,是真的吗?”“不知道,我是从街上听来的……”“现在你再用第二个筛子去审查。你要告诉我的消息,还应该是善意的”。那人踌躇地说:“不,刚好相反……”哲人又打断了他的话:“那么我们再用第三个筛子。我再问你,使你如此激动的消息是重要的吗?”“并…  相似文献   

12.
周末旅行记     
刘曦 《大观周刊》2006,(22):I0022-I0022
我从不避讳自己是“菜鸟”,虽然我已经有整整一年的驾龄;虽然我常常用很严肃的口气教育“新手”开车不要打手机,但我还是一个“菜鸟”,一个常常起步熄火、倒车忘看后视镜的“星级菜鸟”。  相似文献   

13.
不堪回首     
不堪回首星星拥有一个更辉煌的晚年是白日梦,那我的最辉煌的岁月数少年。那是文学创作也要“大跃进”的年代,我10岁,也被卷进了这个狂潮并进而作为成功的“样品”到处展览。我是“小诗人”,我参加过不少类似现在的“文学创作会”,受过很多“中央领导”的接见。这种...  相似文献   

14.
三十多年前,我下乡到农村当了几年“插队知青”,虽然此前对城乡差别也有所了解,但到农村后,亲见那种差别的巨大还是使我深深震惊。几年的乡村生活,使我对吃“商品粮”的“城里人”和吃“农业粮”的“农村人”那种“天生的”身份差别更有直观的体会。  相似文献   

15.
求阙     
去年,一位事业有成的年轻企业家来找我,要求为他写一个横幅,内容就是“求阙”(在古文中,“阙”与“缺”同义)两字。当时我感到很奇怪,像这样春风得意的年轻人,要我写的往往是“腾飞”“高翔”之类的吉言、豪语,为什么他偏偏选择了“求阙”呢?  相似文献   

16.
不久前,我在光明日报头版上接连发表了几篇短评,如《名片上的变化》、《手机、传呼机:不要扰乱会场》、《莫往会议里“注水”》,受到报社领导和一些读者的好评。其实,我已在光明日报上发表过近百篇这类文章了。有人戏称我为“全能记者”。我说,“全能记者”我还不敢当,但我一直把当一名“全能记者”作为自己的追求目标! 我想,体育比赛中有“个人全能”,当记者也要争取当个“全能记者”。从跨入记者行列那天起,我就朝着这个目标不懈努力。当记者,固然要以采写消息和通讯为主,但仅仅会写消息和通讯还不能算一个优秀的记者。新闻…  相似文献   

17.
“超女”一火,“好男儿”又加油,“我型”开始“我秀”,大家都去“梦想中国”。观众一窝蜂跟着选秀走,县级电视台的新闻更没人看了。怎么办?[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谢顾问:我参军后写了不少报道,络果都石沉大海,不见刊用。后来,我便在写报道的同时,也悄悄为地方报刊寄点文艺作品。没想到,我的作品除被几家文学杂志刊登外,有的还被出书选用。可我还没来得及高兴,就听人议论我是“歪才”,甚至还受到领导的批评。于是我迷惆了:究竟应当怎么办才好呢?54682部队冯梦君冯梦君同志:世界上的事就这么奇怪,有时你“有。:栽花”,可就是“花不发”,而有时你“无心插柳“,反倒“柳成荫”。不过,也许正是在这个时候,你才会真正认识自己:是适合“栽花”,还是适合“插柳”。“栽花”是才,“插柳…  相似文献   

19.
因为我在《人民日报》发表过多篇报道,周围的同行们在羡慕我的同时,希望我能给他们介绍介绍经验。虽然成功的原因很多,但我认为要想在《人民日报》等“大报”上发稿,胆子一定要大,瞄得一定要准。 所谓胆子要大,就是要有勇气把投稿的目标对准中央级及国家级的“大报”。试想,不敢给”大报”投稿的人,又如何在“大报”上发稿呢?话说回来,如果要想在“大报”上发稿,仅有勇气是不够的,稿件的质量还必须得过“硬”,对于没有“份量”的稿件就没必要给“大报”投寄,免得“竹篮打水”。几年来,我先后有多篇稿件在《人民日报》发表,…  相似文献   

20.
稿子发了之后,长江医院詹国强两次打来电话,邀我一起“坐坐”,而另一家与长江医院不相干的民营医院,也莫名其妙地托人找我“吃饭”。我都没去。有哥们说是“鸿门宴”,我想还不至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