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0篇
教育   25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53篇
  2023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现在,对记者“妖魔化”已经成为一种舆论、一种倾向,记者的公众形象不是很好.但这与实际状况和人民的希望是背道而驰、格格不入的,当然也是很有害的.在新闻事业空前繁荣、互联网高度发展的新形势下,如何正确面对媒体,借助媒体推动工作,是各级机关单位、各类人群都要思考的斯课题.新闻监督的强化,是群众的呼声,是社会的需要,是锐不可当的发展趋势,也是不以少数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对媒体的监督,怕、防、躲、堵、压、灭,都是愚蠢的、难以奏效的,也是适得其反的,正确的态度是坦然面对,诚恳接受、勇于承担.  相似文献   
3.
庄电一 《报刊之友》2010,(8):145-145
2010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我先后被评为“宁夏先进工作者”、“全国先进工作者”,有一家报社要我写几句“获奖感言”。写点什么呢?我没有过多思考,就想从“草根记者”的称呼写起。  相似文献   
4.
在劣势中寻找优势□庄电一作者简介:庄电一,全国第二届百佳新闻工作者,1956年6月生,辽宁省新民市人,主任记者。曾当过农场农工、师范教师,现为光明日报社驻宁夏记者站站长。自1985年8月跨入新闻界以来,已发表各类作品1500余篇,100多万字。连续两...  相似文献   
5.
庄电一 《青年记者》2017,(31):22-23
2000年,在欢庆首个记者节的时候,我在当年11月16日的《新闻出版报》发表了一篇文章《当个记者多荣耀》,抒发了当记者的自豪之情.当时,我还是个只有15年新闻工龄的中年记者.一转眼,就迎来了第十八个记者节,我的新闻工龄也有32年了.在国家和个人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之后,回首走过的路,回忆经历的事,我依然没有为当年的选择后悔,我仍旧要说:当个记者多荣耀!  相似文献   
6.
在宁夏当了10年驻站记者,我得了个雅号:在石头缝里抠新闻的记者。对此,我虽说不上有什么得意,但从心里还是认可的。 宁夏地处偏远,被称为新闻的“贫矿区”。一位从辽宁调到宁夏的老记者说:“在辽宁—弯腰就能捡条大新闻,在宁夏掘地三尺也找不到新闻。”话可能说得有点过头,但却形象地道出了在这里干新闻工作之难。在号称没有新闻的地方,真的就发掘不出新闻吗?有些事件,从表面上看确实没有什么新闻,但是只要深入挖掘,就会发现新闻,有时甚至是很有意思的新闻。我当记者,就没少从石头缝里抠新闻,也确实抠出了不少东西。 1991年,宁夏电视台为几位获奖记者颁奖。这条新闻对于我们光明日报这样一张全国性大报来说,也  相似文献   
7.
提问的学问     
教学提问是一门学问.去年六月,我带着学生在永宁县城镇一小实习,深深地体会到这一点.教学提问的学问表现在哪些方面呢?简单地说表现在教师提问题的语气、时间、方式、角度、深浅程度上.如果一个教师提问题的语气生硬、时间不够准确、方式不大对头、角度不够正确、深浅不够适  相似文献   
8.
庄电一 《今传媒》2007,(2):54-55
2006年11月7日,<光明日报>在头版头条位置刊登了我采写的长篇通讯<"马铃薯博士"的马铃薯"情结">.这对我来说,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我并不认为,这篇通讯就算写得好了;这篇通讯,也不是我自己最满意的一篇.  相似文献   
9.
雕刻家在雕刻一件艺术品前,总是把原材料拿在手中反复端详,有时还要用尺子量一量,迟迟不肯动手。他在看什么呢?他要看这块料到底适合雕刻什么东西。既不能小材大用,也不能大材小用。如果判断失误,就会糟蹋宝贵的材料。专业人员管这个过程叫“相石”。同样,对记者来说,获得一个新闻素材之后,也不要急于动笔。要先对所有材料进行分析研究,看看到底适合写什么。是写消息,还是写通讯?是写短稿,还是写长稿?既不能做无效劳动,也不能浪费来之不易的新闻资源。准确判断新闻价值,是写好新闻作品的基础。写东西,如同雕刻艺术品,既是一种艰苦的劳动,又…  相似文献   
10.
新闻佳话,源于一个小荒村 7次采访一个小荒村,是我28年记者生涯中难忘的一段经历. 2011年9月,在中宣部召开的全国新闻界"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座谈会上,我介绍了自己6访黎明村(7访是在此后完成的)的收获和体会,也引起领导和同行的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