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长期以来,我们的头脑中都有这样一个观念:高校图书馆是为学校教学和科研服务的机构,它的读者也就是本校师生,外人一律不准进馆借阅。在这个传统观念的统治之下,高校图书馆一直对社会紧闭着大门,社会上的潜在读者只能望馆兴叹。近几年来,随着改革和开放的进行,社会上要求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呼声一浪比一浪高。高校图书馆能否向社会上的读者开放?如何开放?笔者打算就这个问题,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要适应四化建设的需要,图书馆的各项工作必须进行改革。改什么?怎样改?目前,很多馆在这个问题上出现了多路探索。有的馆从管理改革入手,兴利除弊,调动全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想方设法满足读者对书刊资料的不同需求,极大的方便了读者,进而推动图书馆工作的改革,成效显著,读者无不叫好! 但值得注意是,也有一些馆忽视了我们图书馆改革的真正目的,简单地把改革理解成就是为了抓经济收入,规定从×月×日起外借图书一律开始收费,每本书每天收费二至三分不等;进入阅览室看书,每张者阅览证收费伍分至一角。更有甚者,有的馆在改革中,几乎忘掉了图书馆自身的工作任务,将本馆的活动场所租  相似文献   

3.
指导阅读是近年来图书馆界同仁在读者工作方面所进行的探层次研究,这方面的研究与探讨,使读者工作得到了进一步深化。特别是80年代后期,图书馆界有关“高校图书馆教育职能”问题的讨论,有效地推动了高校馆的读者工作。许多馆也开始重视对读者工作的研究,其中包括读者阅读心理,读者阅读倾向等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在高校根据大学生的特点,进行必要的阅读指导十分重要。它是高校馆在履行教育职能时晟有效的和最具操作性的措施,也是高校馆应尽的职责。  相似文献   

4.
图书馆的开放时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规定图书馆的开放时间是图书馆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因为图书馆的基本服务方式是吸引广大读者到馆借阅,这就是一个对读者的开放时间问题,即什么时间接待读者来馆。而读者要达到自己的目的,也有一个时间问题,即什么时间到图书馆来借阅。所以研究图书馆的开放时间问题,对于加强读者工作,不但有一定的理论意义,而且也具有深刻的实际意义。读者利用图书馆大体有两种形式,一是在阅览室内阅读,二是将图书馆的书刊资料借回去。但不论用哪一种方式,读者都必须  相似文献   

5.
一份成功的馆刊,就是这个图书馆的名片.太仓市图书馆既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精心编印馆刊--<尔雅>,又把这份刊物作为纽带,把更多的学者和读者与图书馆连结在一起,同时,这份刊物也是开展阅读推广的重要载体,并且与图书馆本身的发展也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6.
李建军 《图书馆》1989,(2):41-43,49
图书馆目录是揭示、识别和检索馆藏文献的工具。它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是联系读者的纽带;也是我们图书馆工作人员开展各项业务工作不可缺少的工具。因此,做好图书馆目录工作,就能有效地提高图书馆工作的效益,使馆藏图书在四化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本文从当前县馆目录工作的现状出发,谈谈自己对县级图书馆在目录建设问题上的想法,希望得到同行的指正。县级馆目录的现状谈到目录工作,也许会有同志认为:图书馆藏书实行开架借阅是方向,读者可直接进入书库选书,目录的作用都不大了,还提什么县馆目录建设呢?我认为这种看法是不全面的。  相似文献   

7.
赵申生 《图书馆》1993,(3):34-36
作为应社会需要而生的图书馆,理当伴随蓬勃发展的经济建设得以相应的发展。然而,“可堪孤馆闭(?)寒”的现实写照,却不由使人生发“路在何方”的窘问.作为具体问题,便派生出:图书馆的读者为何如此稀少?读者真的不需要图书馆了吗?图书馆如何吸引读者?……日前读报,看到夏衍先生早在三十年代说过这样一句话:“要跟着读者走,然后带着读者走”,不禁  相似文献   

8.
贺县图书馆在改革中,认真听取读者意见,增加借阅时间,方便读者借阅图书,提高了书刊利用率。这个馆原来的作息制度规定,上午十点半至下午一点为休息时间,阅览室、借书处关门。而在这个时间里,正是干部、职工下班,农民进城,读者到馆借书阅览的高峰时刻。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及时向读者提供图书资料和传递信息,该馆下决心改革机关化的作息制  相似文献   

9.
高校图书馆馆报具有重要价值,它是宣传图书馆服务的窗口,也是见证图书馆发展的历史档案.吕梁学院图书馆馆报《逸夫馆导读》创办以来,竭力为读者提供信息服务,但在办报过程中也遭遇到了困境.文章结合作者在馆报从事的编辑工作,从增加办报经费、拓宽来稿渠道,立足读者需求、调整馆报栏目,重视馆报数字化工作、招集英才三方面提出解决对策,以期为高校图书馆馆报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图书馆的宗旨是“读者第一,服务至上”。图书馆为读者服务的主要物质基础是图书。从目前情况看,书价上涨很大,购书经费严重不足,特别是县图书馆,好些馆一年购不了几本书。我馆1-4月的购书经费基本没有。就这个  相似文献   

11.
广西图书馆新馆阅览大楼开放八个月来,已接待读者四十多万人次有“壮乡知识宫”之称的广西图书馆新馆阅览大楼于去年七月七日落成开放后,坚持开门办馆,努力满足读者需要,到今年三月底,已接待读者四十多万人次。北京图书馆等单位的专家同行们前不久来馆参观,称赞这个馆“人少办事多”,为建设两个文明作出了贡献。调整机构后的广西图书馆从以下几方面改革:一是大幅度增发借书证,尽量满足各界读者的需要,高中学生和农民也可以借阅,发出的借书证近三万个接近一些有几百万人口的大城市图  相似文献   

12.
杨华 《河北科技图苑》2006,19(4):1-1,37
入夏以来,因工作需要去了几家图书馆,有高校馆也有公共馆,查阅了许多文献,获得了不少信息,受益匪浅.总的来说,这几家图书馆的馆风馆貌及服务态度给我的感觉还是不错的,到馆读者的秩序也满好.但也有美中不足之处,即在工作人员和到馆读者之中,有的人着装修养较差,仪表欠整洁.如有的男同志在馆内穿背心、短裤;有的女同志在馆内穿超短裙、露背装;有的在馆内穿拖鞋、无后帮鞋;有的在馆内着装过于单薄、紧身;……对此,我认为,作为精神文明传播阵地、知识殿堂的图书馆,对工作人员及入馆读者着装作出要求是必要的,尤其是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着装打扮会影响读者的思想和行为,对读者具有导向和潜移默化的影响,读者之间也会互相影响.2006年6月11日,河北大学图书馆在入馆门厅的广告牌上张贴出《倡导书》,对进馆人员的着装提出倡议和疏导性要求.这种做法很好,有利于促进文明、和谐图书馆的建设,值得提倡.  相似文献   

13.
热爱读者是图书馆工作人员职业道德的表现。论述了热爱读者不仅是建立和谐馆读关系的基础,也是做好图书馆工作的重要条件;探讨了热爱读者在服务活动中的实践。  相似文献   

14.
云南省图书馆,在开展开架借阅过程中出现了很多"在馆不在架"的书籍。这种现象的产生除了由于图书馆管理系统的本身具有的不可更改的缺陷外,一方面是读者对书籍上架和排列顺序的知识缺失,另一方面还有图书馆自身在管理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通过读者填写的调查问卷,笔者发现,读者对于图书馆服务的满意度因为书籍的"在馆不在架"问题受到影响。针对性地提高图书馆管理,普及和提高读者的借阅知识,成为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5.
1988年,我曾在联邦德国哥廷根大学小住了一段时间,多次到这个大学的图书馆参观、阅读,还与该馆馆长弗格特(H.Vogt)博士进行了交谈。这个馆在规模、设备、管理和为读者服务等方面的特色,可作为我国图书馆事业在深化改革中的借鉴和参考。该馆是个多功能全开放型的综合性国家图书馆兼大学中心图书馆,它的全称是:哥廷根  相似文献   

16.
借书证是读者在图书馆借阅和查找文献信息资料的"身份证",也是图书馆了解读者信息的主要途径,在图书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引导读者更好地利用借书证,是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2005年以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图书馆根据高校新生人馆的特点,采取借书证发放与入馆教育相结合的有效举措,在图书馆拓展服务职能和资源利用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该方法可供其他高校馆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共享存在问题的分析 ,提出了利用教育网络发展馆际读者和建立读者信息管理系统 ,变一馆之读者为所有成员馆之读者 ,从而实现资源共享  相似文献   

18.
论高校图书馆的馆风建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90年代是本世纪的最后10年,虽然国际风云变幻,国内曾遇到暂时的困难,但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代的主题,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向图书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迎接时代的挑战,做好工作呢?我认为,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要加强馆风建设。下面,仅就这个问题谈点粗浅的看法。一、馆风建设与图书馆工作馆风,是指图书馆的风气,是一所图书馆全体工作人员在共同目标的引导下,在认识一致的基础上团结奋斗、长期实践而形成的学习、工作、生活的  相似文献   

19.
为读者服务是图书馆一切工作的宗旨。图书馆工作要有新开拓,就要深化为读者服务,深化服务就要研究读者需求。从广义上讲,读者不仅仅是到馆来的读者,而是泛指图书馆服务的整个对象——全社会有能力利用图书馆的人。在这个大范围内,可以分为:①当前读者(正在利用图书馆的);②潜在读者(有能力利用图书馆而尚未利用的);③当前需求(读者已表达出来的需求);④潜在需求(读者没有表达出来的)。  相似文献   

20.
图书馆生产论中的读者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阐述了图书馆活动是图书馆员与读者合作进行的精神生产活动,其产品是知识的再生产和读者的再生产。认为读者需求永远是制约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决定因素,提出了依靠读者力量办馆的未来图书馆的先进办馆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