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1906年,王困维在《论教育之宗旨》中指出:“完备之人物不可不备真善美之三德,欲达此理想,于是教育之事起。教育之事亦分为三部:智育、德育、美育是也。”除了通过体育,“发达其身体”以外,还要通过智育、德育、美育,“发达其精神”,以建立学生“真善美之三德”。  相似文献   

2.
邹微霞 《教师》2010,(15):12-12
美育是通过艺术美、自然美、生活美来教育学生,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促进他们的思想和品德、智力与身心健康发展,成为社会有用的人。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重视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除了在德育、智育等方面培养学生之外,还应加强对学生的美育培养。  相似文献   

3.
美育,通常亦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即通过审美的方式来教育人。近代学者王国维说:"美育者,一面使人之情感发达,以达完美之域;一面又为德育与智育之手段。此又教育者所不可不留意也。"教育的宗旨,就是要通过体育"发达其身体",通过智育、德育和美育"发达其精神",以建立学生的"真善美之三德"。  相似文献   

4.
王国维在《论教育之宗旨》中说:教育之事亦分为三部:智育、德育(即意志)、美育(即情育)是也。中学生正处于身心成长阶段,美育尤为重要。当前在强调语文教学必须培养学生能力,开发学生智力的同时,还应重视美的教育。本文试图通过把握文体形态,激发情感,发挥想象去理解美,感悟美,创造美。  相似文献   

5.
清代学者王国维在《论教育之宗旨》中指出:“美育者,一面使人之情感发达,以达完美之域;一面又为德育与智育之手段。此又教育者所不可不留意也。”作为审美教育主导者的教师,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应注意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进而达到  相似文献   

6.
美育是适应人们高层次精神需求的一种文化教育,是德育、智育和体育的载体。教育家叶圣陶说:“教师不仅要授予学生各种知识,尤其重要的在于启发学生,熏陶学生,让他们衷心乐于向爱美、创造美的道路前进。”语文教学除了德育、智育等方面培养学生外,还应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学作品,引起学生的美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以作品为媒介,在学生心中架起感受生活美、享受艺术美的桥梁,把美有机地熔炼于语言、造型与视听之中。  相似文献   

7.
美育,又叫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它是通过文学艺术美、社会生活美和大自然美的教育,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体现美和创造美的过程。不过,这里所说的“美育”并非专指美术、音乐、舞蹈和美化校园环境等活动,而是具有更广泛的教育教学内容。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忽视了美育,特别是对学生评价上,只注意了德智体的发展。要知道,“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其实,在所有的教育教学过程中,都离不开美育。在德育中必须用美育的方式进行社会美的教育,从而使学生获得高尚情操的陶冶。在智育方面更含有丰富的美育因素。  相似文献   

8.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塑造完整的、全面发展的人。王国维在《论教育之宗旨》中指出:“完全之人物不可不备真善美之三德,欲达此理想,于是教育之事起,教育之事亦分为三部:智育、德育(即意志)、美育(即情育)是也。”语言教育作为教育的基础,承担着重要的任务。本文将从“智育、美育、德育”三方面分析高校语言教学在培养学生成人成才中的作用,并做深层次的分析,指出高校语言教学必须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成人成才。  相似文献   

9.
审美教育四结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育是培养学生正确审美观点,提高学生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也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通过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可以丰富精神生活,陶冶高尚情操,树立美好理想,增长知识,发展智力,增进身心健康,使之能够更好地认识世界,担当起跨世纪的重任。职校美育可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1.结合德育,突出审美教育。在对学生的德育过程中,应注重挖掘美,突出审美教育。几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爱国主义为主旋律,开展了“三德”教育,即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个人美德的教育;“四自”教育,即学习上自强,生活上自立,纪律上自觉,人格…  相似文献   

10.
陈向军 《新疆教育》2012,(4):120-120
小学语文教学除了要对学生进行德育、智育的培养外,还要对其进行审美教育。美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语文课美育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形象、情感去熏陶、感染学生,塑造学生美的心灵。  相似文献   

11.
美育是通过艺术美、自然美、生活美来教育学生,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促进他们的思想和品德、智力与身心健康发展,成为社会有用的人.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重视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除了在德育、智育等方面培养学生之外,还应加强对学生的美育培养.  相似文献   

12.
陈燕 《成才之路》2009,(28):69-69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它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智育与德育、美育总是相互交织、有机统一在一起的,这正是语文教育规律的特点。笔者认为:语文学科的美育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在与这些教育载体的心灵的碰撞中教会学生怎样感知、理解、鉴赏、评价美,进行美的创造;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崇高的审美理想。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怎样进行审美教育昵?  相似文献   

13.
美育是培养学生感受美、认识美、鉴赏美,以及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美能使我们的精神正直、心地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蔡元培先生曾指出:“美育者,与智育相辅而行,以图德之完成者也。”可见,美育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历史教学除完成德育、智育任务外,还应结合美育进行教学。那么,如何将美育渗透在历史教学中呢?一、社会美和艺术美──历史学科美育的两大内容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进程,是一座蕴含着丰富美育素材的艺术宝库。教学中首先让学生明白,一切能推动社会…  相似文献   

14.
我国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的总目标是:“以育人为宗旨,与德育、智育和美育相配合,促进青少年身心的全面发展。为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良好基础。”在实现我国学校体育与健康总目标的过程中,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不仅担负着锻炼学生健康体魄,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5.
王芳 《文教资料》2010,(29):82-83
语文教学不仅有智育目标,而且有德育和美育目标。语文课程在培育和丰富学生的个体生命意识方面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具有不可估量的美育价值.因此,语文课程的美育目标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发掘教科书中隐秘的美及美的教育.而且要适时培养学生的审美及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著名教育家朱光潜曾说过:“人生来就有真、善、美的需要,于是就有德育、智育、美育三节目。追求真善美是素质教育的最高境界。”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包括科学文化教育(即智育)、思想道德教育(即德育)、审美艺术教育(即美育)。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在人的培养中最重要的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科学的思维方式、方法论的培养。  相似文献   

17.
王国维认为:“美育者一面使人的感情发达,以达完美之域;一面又为德育和智育之手段,此教育者不可不留意也。”别林斯基也曾说过:“只有在美的情感下,才能有智慧;只有美的情感,学生才能提高对宇宙的认识,并了解自然和一切现象的总体。”可见审美教育对学生和谐健康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审美教育也是语文较之其他学科最为鲜明突出的优势。阅读中那一篇篇美文就是学生进行美的体验,教师进行审美教育的媒介。  相似文献   

18.
从审美教育的目的来说,一方面是培养人们的审美能力;另一方面是培养人们根据美的规律创造美的能力。美育同智育、德育和体育密不可分。教师在数学教学中不应忽视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19.
美育和德育、智育、体育以及劳动技术教育,都是社会主义教育内容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美育的实施,关系到一代人的培养,它在纯洁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情操、美化人的生活、改良社会风气等方面,起着特殊的作用。本人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在生物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是实施美育的一条有效途径。 一、把握审美标准,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点 审美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点,使他们懂得什么是美的,什么是丑的。为达到这个目的,我在教学中不是简单地告诉学生这个生命是  相似文献   

20.
“德育渗透说”之质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些人认为,德育渗透于智育、体育、美育之中,智育中含有德育,体育中含有德育,美育中含有德育,简称德育渗透说。这种观点,在理论上是不成立的,在实践中也是有害的。本文就此略陈浅见。一、德育具有自身的质的规定性在学校全面发展教育中,智育、体育、美育分别具有各自的质的规定性。智育是授予学生以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发展学生智力能力的教育,其核心是“真”;体育是改善学生身体机能,增强体质,形成保健观的教育,其核心是“体”;美育是培养学生审美观和审美能力的教育,其核心是“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