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基于制造外包和服务外包产业的快速发展,以制造外包企业和服务外包企业为研究对象,用企业资源观理论、交易成本理论和全球价值链理论研究外包企业的成长路径及其升级的核心资源、交易成本结构和外包产业全球价值链的治理等问题.研究表明,外包交易成本决定企业成长过程;核心资源是外包企业升级的重要基础;全球价值链竞争力决定外包企业升级空间.  相似文献   

2.
基于全球价值链理论,选取三家加工贸易型企业和三家专业外贸公司进行跨案例研究,探讨我国外贸企业国际化转型的机制和路径。研究发现,分属生产者驱动和购买者驱动的两类外贸企业,分别采取自有品牌制造(OBM)、业务流程外包(BPO)等多种嵌入路径,通过价值链上下游嵌入、原价值链环节深度嵌入和新价值链嵌入三种方式实现全球价值链嵌入环节的改变与升级,同时带来外贸企业供应能力、交易复杂性和资源承诺等动态因素的变化,进而影响企业嵌入全球价值链的治理模式和角色演变,实现国际化转型。基于"全球价值链嵌入—升级—治理模式演化"的理论框架提炼出外贸企业的国际化转型过程;提出制造-服务一体化整合、低价值链高端嵌入两条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3.
价值链升级过程中东软集团核心能力演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许晖  郭净 《科研管理》2012,33(9):116-122
以东软集团为例进行纵向案例研究,探讨了东软从价值链到价值网络升级的全过程,分析了各阶段对应的核心能力,构建了价值链升级过程与核心能力演进的动态互动模型。研究发现:软件企业的价值链升级路径包括软件外包、解决方案提供商和跨组织合作开发三种模式,在这一过程中,企业的核心能力也相应地进行动态演进,并实现了从内部资源整合向外部资源整合的转化。  相似文献   

4.
高新技术企业要抵御国际经济风险,必须在全球价值链上不断升级。陕西高新技术企业嵌入全球价值链袁现为嵌入层次低、生产者驱动型兼带购买者驱动型的驱动力、兼有领导型和模块型治理模式等方面的特性。高新技术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应按照产品升级与工艺升级到本链条之内的功能升级再到链条升级的路径发展。在升级过程中,需要企业、政府和服务支撑体系形成合力。  相似文献   

5.
吕文晶  陈劲  刘进 《科研管理》2019,40(4):145-156
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使中国制造业企业面临向全球价值链高端环节升级的迫切需求。本文以海尔集团智能制造平台COSMOPlat的建设事件为例,采用探索性单案例研究方法,剖析了海尔COSMOPlat的智能制造模式及其在全球价值链升级的动态机理与具体升级路径,并构建了中国制造业企业基于智能制造的全球价值链升级整合分析框架。研究显示:中国制造业企业制定升级战略需考虑所在行业的全球价值链治理模式,并相应通过智能生产、智能服务与智能产品转型,以智能制造为依托选择适应自身的升级路径。同时,领先企业可通过智能制造向行业制造平台转型,从而带动产业相关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上整体升级。研究结论从理论和实践上丰富了全球价值链相关研究,为中国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可行参考。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中国制造企业如何从全球价值链低端以制造业外包"承接方"为主,向现代制造业和服务业外包的"发包方"和"承接方"转变,以推动制造企业的价值链升级。基于以上分析,构建了利用外包组织间知识流动实现制造企业价值链提升的路径选择模型。  相似文献   

7.
全球价值链下广东产业升级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在全球价值链及其产业升级机制的基础上,对广东当前嵌入全球价值链的地区差异和所处价值链位置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针对广东不同地区的产业升级模式、不同类型全球价值链上的产业升级路径进行研究,并提出对策,总结出对关于产业升级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通过知识溢出获取企业升级所需的技术是企业嵌入全球价值链的主要动机之一。基于知识累积模型的构建与分析,嵌入性依赖和领导企业设置的知识壁垒导致的学习障碍是领导型治理模式全球价值链下企业陷入低端锁定的主要原因。跨价值链学习、同类技术发展和跨国并购是三种突破学习障碍的可行路径,可以摆脱嵌入性依赖的负面影响,并绕开知识壁垒获取所需的知识。  相似文献   

9.
从软件外包看中国软件企业的发展与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球软件企业的发展模式主要有三种:美国模式、印度模式和日本模式。全球软件外包市场规模已达到1000亿美元,发包市场主要集中在北美、西欧和日本,接包市场主要是印度和爱尔兰。中国软件企业发展软件外包。需要注意国内国际市场并重,深化对日软件外包,借鉴印度模式拓展欧戋市场,重视CMM等业务流程管理,以文化为先导,加强教育培训和通过创新提升软件外包价值链。  相似文献   

10.
基于现状考察而探讨转型升级必要性,构建沿价值链转型升级理论框架,基于核心边缘论作出转型升级路径选择,研究结果表明,核心企业选择构建国家价值链的跨越式路径,边缘企业选择嵌入全球价值链的渐进式路径,两类路径又各自细分为3种子路径。还设计转型升级的4种基本模式,剖析转型升级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给出转型升级模式选择依据,最后提出适合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张海越  范曦 《大众科技》2012,14(3):199-200
无锡的软件外包行业面临着前所未遇的发展前景和挑战,如何培养大量适应行业飞速发展的实用型人才更是成为重中之重。文章详细分析了无锡软件外包人才的培养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为无锡培养更多高质量的软件外包人才的有效方法以推动无锡软件外包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企业核心业务外包探析--以软件产业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景江 《中国软科学》2004,(7):82-86,64
文章分析了企业的核心能力、核心业务和竞争优势的涵义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此为基础阐述了核心业务可以外包的理论基础,并以软件产业的发展和相应案例深入说明,企业核心业务可以外包,并提出扩大中外软件公司外包合作、发展我国软件产业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李琳 《科教文汇》2012,(34):65-67
针对国内高校目前软件工程本科教学中如何从软件外包行业需求出发,为培养国际化软件人才,构建创新的软件+外语的立体课程培养体系的问题,分析了软件外包行业对外语的需求情况,专业课双语学习中普遍性的难点,提出了紧密围绕“软件+英语”和“软件+日语”,对软件工程本科层次进行专业课双语教学体系的立体构建,在专业课程的教材选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验实训、师资队伍五个方面进行持续性的建设.  相似文献   

14.
基于已有ITO风险理论研究成果,从ITO中的关系风险和运行风险出发指出组织进行IT外包所面临的14种风险,通过对金融业、制造业、软件业、电信业、政府及公用事业等行业进行问卷调研,运用主成分分析提炼出关键风险指标,并据此计算各样本在主成分上的得分值,通过聚类分析对样本进行分类,从中归纳出不同行业ITO伙伴关系中的风险特征并探讨了风险形成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金融危机对北京软件外包带来的挑战和机遇,指出机遇大于挑战,在北京独有的地理区位和雄厚的人力资源等优势基础上,借鉴国内外经验教训,提出后金融危机下创新发展北京软件外包产业的相应战略对策,包括人才储备和科学评测、改善产业环境、国内外市场开拓、吸引跨国公司和支持本土企业、打造地区品牌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等。  相似文献   

16.
金融服务外包风险治理机制及管理框架构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回顾国内外对服务外包风险管理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对金融服务外包风险的治理特性和治理机制进行了分析,认为金融服务外包存在复杂的委托—代理关系和多重信息不对称,风险形成机制复杂,其治理的主要目标是保证金融机构的安全和稳健经营,治理机制设计应兼顾外部治理和内部治理,应更多地协调和关注利益相关者。金融服务外包风险管理必然涉及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通过三者的有效链接,构建了外包风险管理框架,提出了一个新的研究途经。  相似文献   

17.
Recent studies on IT outsourcing have examined the effect of contract specification and relationship strength on IT outsourcing performance in a separate manner. Previous studies, however, ignored the importance of the governance effectiveness that bonds contractual control and relationship strength together to deliver expected outcomes in IT outsourcing exchange. In this paper, we propose a model of IT outsourcing management where governance effectiveness mediates the effect of both contractual control and relationship strength on IT outsourcing performance. We collected data from 143 client companies of IT outsourcing and analyzed it using the PLS method. Our findings show that both contract specification and relationship strength significantly influence governance effectiveness, although contract specification carries the more effect on governance effectiveness than relationship strength does. The governance effectiveness in turn mediates the effect of contract specification and relationship strength on three sub-dimensions of outsourcing performance: cost efficiency,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and overall satisfaction. The results and implications are further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8.
软件外包作为服务外包的一种重要形式,已经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软件外包企业的研发团队的知识吸收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增强他们的业务能力。目前的软件外包业务模式主要有单一行业发展模式和单一职能升级模式。在这种单一的发展模式下,企业研发团队成员由于长期专注于某一特定领域,容易出现知识麻痹,导致知识吸收衰减乃至停顿。提出了知识吸收周期的概念,通过引入知识鲶鱼,刺激研发团队保持对知识的敏感性,并从知识的螺旋上升理论、内外知识流动规律、知识距离与知识吸收的关系等几个方面探讨了知识鲶鱼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9.
软件企业业务外包管理过程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孟国保  苏秦 《软科学》2004,18(3):90-93
首先分析了软件企业业务外包的动因;接着详细研究了外包管理的四个关键管理过程:外包决策过程、分承包方的选择和评价、对分承包方的管理和交流以及验收过程,针对每个过程,都提出了相关理论和管理方法;最后研究了业务外包中软件企业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