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古代诗歌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熠熠闪光的瑰宝。千百年来.古诗以其语言生动凝练、意境清新深远、音韵优美和谐而脍炙人口.哺育了一代又一代青少年的成长。古典诗歌对于陶冶青少年的高尚情操.培养青少年的审美情趣.鼓舞青少年奋发向上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学习古典诗词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充分挖掘古典诗词中蕴涵的朴素美感,汲取诗歌中蕴含的各种营养。对学生了解社会、积累人生经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形成健全人格等方面都有积极而深远的现实意义.对诗歌进行诵读、揣摩、析导是培养学生古典诗词学习能力的最基本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课堂是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活动时空。课堂生活方式及质量,特别是师生互动的方式、程度和水平,对教学效果,乃至学生的身心发展、教师的生活质量都产生深远的影响。笔者认为心灵互动课堂要追求五大境界。一、课在诗中,追求诗意的课堂诗歌是语言的最高形式,诗人是语言的建筑师,诗歌就是以最恰当的语言进行的最恰当的形式排列。青少年正处于敏感多思、爱诗的黄金时代,与诗歌天然亲近的诗性年华,可以说,青少年  相似文献   

4.
程东 《学周刊C版》2011,(1):197-198
古代诗歌是中国文化中的一颗璀璨的珠宝.中学语文古代诗歌的教学.不应该只是停留在“读读背背”的要求上.而是应该大胆试验让学生仿写、创作.并且青少年学生是可以学会古代诗歌创作的,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兴趣.为他们的诗歌赏析能力打下较为坚实的基础。本文提到并举例证明了一些学习和创作古代诗歌的行之有效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5.
诗歌教学教什么.首先还是应该从诗歌产生的源头开始梳理。只有抓住了诗歌的本质特征,弄清楚诗歌对以往人类社会生活和当今青少年语文学习、情感成长中的独特意义,才能明了诗歌教学的内容。为此,我们首先需要思考下面这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三月是春天的使者,送来了梦想的音符,送来了动人的季节,送来了绿色的期待!在这春暖花开的日子里,全国青少年诗歌采风活动开始了。有人说,诗歌是所有文学体裁中最有意境,最能抒情的。它对于语言的淬炼、运用,表达的思想感情,往往能够融入国民的血液中,成为精神传统。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们以小记者的身份走进自然、接触社会,通过采访报道、诗歌采风等形式扮演一个角色、  相似文献   

7.
好多年来,高考作文试题,都明确告诫考生:“不要写成诗歌。”这真是给诗歌当头一棒。想想看,这些年来,分数增值,追求分数已达白热化程度,高考“指挥棒”的威力发挥得淋漓尽致。只要一声令下,就把青少年诗歌习作给棒杀了。我国曾经是诗的大国。她有最雄壮的英雄叙事诗,足以自立于世界著名英雄史诗之林;她有最具天才的古代诗人,写下了足以令当今世界叹为观止的传世佳  相似文献   

8.
张勤 《考试周刊》2012,(82):31-32
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熠熠闪光的瑰宝。千百年来.古诗词由于语言生动凝练,意境清新深远,音韵优美和谐而脍炙人口。优美的诗歌作品,往往蕴涵着丰富深邃的意境和情感。精练优美的语言,生动多彩的形象,都有着特殊的审美功能,因此学好古典诗歌,上好古典诗歌欣赏课,对于培养初中生的审美兴趣和审美能力,对于陶冶青少年的高尚情操,对于鼓舞青少年奋发有为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陆敬山 《黑河教育》2011,(12):16-16
诗歌是最精华、最生动的语言。在地理教学中合理运用诗歌,能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思维,从而提高地理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0.
青少年犯罪是一个社会问题.其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针对青少年不同的犯罪类型.构建青少年犯罪预防的体系,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一、针对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构建预防暴力犯罪体系 首先.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针对其特点,培养特长,组织青少年参加有益的活动或运动.青少年时期是人生中体格最强壮、精力最充沛的时期,且好胜心又强。  相似文献   

11.
中新网消息,2011年第三届鲁迅青少年文学奖近日正式启动。在启动仪式上,主办方抛出一个疑问:为什么来自全国的几十万篇来稿中竟然没有诗歌?此言一出,立刻引起场内一阵议论。难道,当下的青少年已经不写诗不爱诗吗?是什么原因让这些曾经作为诗歌最主要受众和拥趸的青少年与诗歌绝缘了?事实上,现如今青少年对于文学创作的热情丝毫没有减弱,这从不断开展的作文竞赛的火热程  相似文献   

12.
林燕 《海南教育》2008,(3):76-76
青少年犯罪是一个社会问题.其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针对青少年不同的犯罪类型.构建青少年犯罪预防的体系,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一、针对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构建预防暴力犯罪体系 首先.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针对其特点,培养特长,组织青少年参加有益的活动或运动.青少年时期是人生中体格最强壮、精力最充沛的时期,且好胜心又强。  相似文献   

13.
青少年是民族的未来.是国家最宝贵的财富。多年来,社会各界都十分关注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并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青少年的成长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收到了实实在在的效果。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当代青少年在身心健康方面出现了新情况、新问题。近年来.部分青少年面对学习、生活、就业以及情感等方面的压力。由于自身缺乏经验和抗挫折的能力,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部分青少年对生命价值漠视.面对困境、挫折,轻则怨天尤人,重则采取报复、毁灭他人的极端方式。开展青少年生命教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4.
儿童很喜爱诗歌,他们在入学以前,从爸爸妈妈那里,从幼儿园的教养员那里,已经听到过一些诗歌,而且还会背诵某些简短的诗歌,特别是儿歌。儿童喜欢那种字句整齐,韵律和协的诗歌,尽管他们对于它的内容并不完全理解,也同样能流利地背诵出来。小学语文课本编选的诗歌是很多的,其中包括民歌、自由诗、儿歌、古典诗歌、歌词等。尽管体裁多种多样,但它们都有一些共同的特点:语言最简洁,最精练;感情最充沛,最饱满;想象最丰富,最活跃;诗中经常采用很自然的联想、生动的比喻、有趣的象征、大胆而合理的夸张,或耐人寻味的细节描写。我们要改进诗歌教学,就必须考虑到这些特点。分析诗歌,要抓住情感色彩浓厚,含意深刻的地方。刚才  相似文献   

15.
汪晓林 《中小学电教》2008,(11):100-100
<正>诗歌教学离不开朗诵,正如鱼虾离不开江河,虎豹离不开山林,花木离不开土地一样,诗歌朗诵有如下意义:一、启悟人性美朗诵诗歌,既为人类,也为个人。首先,人类需要诗歌为生命找一个理由。正如荷尔德林所说:"人类诗意地栖居在这个星球上。"其次,老年如散文,中年人像小说,青少年是诗歌。于朗诵中青年人将诗情、诗意、诗心、诗性潜藏于心,于吟诵中  相似文献   

16.
为了弘扬五四精神,唱响时代华章,挖掘校园原创诗歌,促进江苏省青少年作家协会的活动建设,繁荣我省文学事业,加强青少年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特组织举办"青春飞扬"中学生校园原创诗歌大赛。大赛由江苏省青少年作家协会秘书处、江苏教育报刊总社江苏教育报编辑部具体承办,苏州市第十中学友情赞助。  相似文献   

17.
付智茜 《文教资料》2006,(36):173-175
诗歌,是语言最集中、最精练的文学作品的一种样式,也是最高的文学形式.它是语言的艺术,有其自身的特点.尤其是词汇和句法的独特之处,也就是对常规来说的变异,更是诗歌的一大特色.也正是这种对常规的暴力的变异,成了读懂诗歌、欣赏诗歌的"拦路虎",更是诗歌翻译的"克星",甚至造成诗歌某种程度上的"不可译".本文将着手于语义变异和书写变异在诗歌中的运用,并探求这种诗歌的翻译.  相似文献   

18.
探讨民族对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的作用特点.采用青少年主观幸福感量表测量了900名汉、羌、彝族青少年的主观幸福感现状,并进行了不同层次的分析.结果表明:汉、羌、彝族青少年的主观幸福感属中等偏上水平.在整体生活满意度、家庭满意度、学校满意度上,彝族青少年均显著高于汉、羌族青少年(P〈0.01);在学业满意度上,羌族和彝族青少年显著高于汉族青少年(P〈0.01);在自由满意度上,羌族青少年明显低于彝族青少年(P〈0.05);在负性情感上,彝族青少年的消极体验显著高于汉、羌族青少年(P〈0.001).友谊、学校、学业和自由满意度在年级之间和学习成绩优、良、中、差之间均有显著差异,环境满意度在青少年母亲职业上有主效应,主观幸福感各因子在性别、父母亲受教育程度和从事职业上主效应均不明显.从交互作用看,主观幸福感的不同维度在性别与年级、性别与学习成绩、年级与学习成绩之间和青少年父母亲受教育程度、父母亲职业之间的交互作用明显,主观幸福感各维度在性别、年级和学习成绩之间均无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是个性张扬的世纪.突破传统教学模式.重视个性发展,已成为21世纪教育改革的目标之一。作为新世纪最具创造性思维的青少年群体.其个性化课堂教育与导引便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在目前的课堂教育体系中.对青少年的个性导引实践仍处于起步阶段.青少年个性导引与创造性发挥的关系还未完全理清,在课堂教育导引技巧方面也还存在着一定的欠缺。因此,我们有必要对青少年课堂教育中个性导引与技巧进行梳理.以更好地发挥课堂作用.提升教学质量.一、青少年课堂教育中个性导引之必要  相似文献   

20.
在各科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是德育工作的重要而有效的途径。诗歌清新明快、情真意浓、易于背诵深得学生的喜欢,在诗歌教学中引导学生勇敢面对现实、积极应对挫折;启发学生放眼未来、慎重选择;教育学生珍爱生命、远离有害的事物;培养学生热爱父母和祖国的家国之情,适合青少年身心特点,有利于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和现实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