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7 毫秒
1.
5G作为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是加快构建智慧图书馆创新服务模式的重要动力引擎。通过对5G发展演变过程系统阐述,深入论证了5G核心技术必将推进图书馆智慧服务手段、方式以及体系的创新发展,进而构建基于5G通信技术的智慧图书馆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2.
国家信息化建设的核心是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解决资源开发“瓶颈”的关键是大力发展信息服务产业,而信息服务业规模的发展的要害是建立一个适合国情和信息化趋势的服务模式。因为服务模式体现着产业的运行机理。理论和实践表明,尽快实现从信息服务到知识服务的转变,是实现信息服务产业跨越式发展的新的市场与技术动力,而解决问题的关键可能会归结于在信息服务标准化基础上建立“知识仓库 知识服务平台”的运作模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意义] 人工智能(AI)正引发链式反应般的科学突破,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图书文献情报领域如何利用AI技术提供智慧知识服务与智能情报系统是当前行业关注的焦点与热点。[方法/过程] 从图书情报行业内外综合分析AI技术与大数据为知识服务范式带来的新平台、新服务以及新机遇与新挑战,提出"AI技术+大数据"驱动的智慧知识服务生态体系建设的总体思路,从智慧数据、智慧中台与智慧服务3个层面共同构建"科情大脑",提供覆盖科技管理、科技创新与社会学术信息环境的开放智慧知识服务生态环境。[结果/结论] 以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的文献情报数据湖、智能知识服务引擎、智慧知识发现、智慧知识管理、智能情报分析系统以及智能感知环境6个方面进行探索建设,取得有意义的成效。面向未来,阐明AI技术在面向大数据治理、细粒度知识识别、精准服务提供等方面,仍需要在数据、技术以及服务模式上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4.
论高校图书馆区域知识服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概述图书馆知识服务的相关理论,构筑高校图书馆区域知识服务模式,肯定高校图书馆在区域知识服务方面具有资源、地缘、人才、信誉等优势,指出高校图书馆尚存在缺乏动力、体制僵硬、缺乏特色、与社会用户沟通能力有限等问题,并对高校图书馆开展区域知识服务给出包括政策驱动和项目驱动并行、优化人力、引进竞争机制、扩大宣传、围绕区域经济建设加强馆藏文献资源建设5点策略。  相似文献   

5.
知识、知识管理与网络信息知识服务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知识元是人的知识结构中的基本元素 ,它由信息元、经验、智慧和问题的解决四个方面共同复合而成。知识库应包括数据知识库、程序知识库和系统知识库三种类型。根据网络信息用户需求特点 ,知识服务应采取分级服务模式 ,遵循知识整合、信息析因和知识逼近原则。  相似文献   

6.
从“新颖性”鉴证到创新知识服务的图书馆知识服务转型,源于信息技术发展和创新战略的双重驱动。论文梳理了创新知识服务需求的发展,探究知识服务对创新的价值创造,提出以“新颖性”“数据、信息、知识、智慧”为核心的创新知识服务,最后针对三大创新体系差别,提出差异化知识服务策略,促进创新战略实施,完善图书馆知识服务。  相似文献   

7.
AIGC的出现和发展深度影响人机交互的情感体验,催生图书馆智慧服务的新方向,打造全新的图书馆服务业态。文章结合图书馆智慧服务特征提出AIGC驱动下图书馆智慧服务的价值机遇,并以信息生态理论为基础,从信息人、信息技术、信息实践、信息价值和信息环境五个关键要素出发,构建AIGC驱动下的图书馆智慧服务生态模式,同时提出AIGC驱动下图书馆智慧服务生态模式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8.
陈丽冰 《图书馆》2023,(2):19-25
智慧图书馆不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图书馆服务管理体系的简单融合,而是先进的图书馆理念与信息技术共融的未来图书馆发展模式,是实现图书馆“资源数据化”“数据知识化”“知识智慧化”的一种“以人为本”的图书馆生态。传统图书馆模式呈现出的“空心化”“同质化”“去专业化”“去图书馆化”趋势,制约了图书馆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知识引擎”价值的实现,而“技术驱动”模式的局限性和“技术异化”也是形成智慧图书馆建设困境的原因之一。文章认为未来应通过“技术为媒、以人为本,多元共建,加强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等路径来推动智慧图书馆建设。  相似文献   

9.
张慧 《新闻世界》2021,(3):47-50
近年来,随着信息化的不断推进,由此产生的知识服务得到了快速发展。同时,知识服务也成为出版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重要突破口,知识付费模式和产品形态大量涌现,但多呈现为知识服务产品形态偏单一、对现有知识内容偏浅层次的资源整合与知识共享、知识付费阶段,而数据赋予了知识服务更多的可能,可以驱动出版业知识服务模式的创新。  相似文献   

10.
剖析了智慧图书馆的概念以及智慧图书馆服务的特征,分析了技术驱动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的基本框架,最后从建立特色智慧馆藏体系、增强基础设施支撑能力、打造智慧型众创空间、构建交互式知识生态发展环境4个角度提出了完善技术驱动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的策略,以期为高校图书馆所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1.
基于语义网技术构造知识服务系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曾铮 《情报学报》2005,24(3):336-340
语义网的兴起,为知识服务系统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动力。而知识管理的思想运用于语义网建设,又将为用户提供基于知识的Web服务。因此,语义网技术作为下一代Web的核心技术,知识服务作为信息服务的发展趋势,两者的相互结合将是可行而必要的,肯定会为知识服务的研究与发展开辟新的道路。本文阐述了语义网技术在知识服务中的角色,探讨了语义网与知识服务系统结合的应用前景,并论述了基于语义网技术构造知识服务系统的主要实现模式  相似文献   

12.
浅谈图书馆的知识服务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李树平 《河北科技图苑》2005,18(3):69-70,80
知识服务是图书馆读者服务的深化和发展,是一种高层次的信息服务。简述了知识服务的含义,论述了知识服务与信息服务的区别与联系、知识服务在服务方式上的特点及发展趋势、运营模式等。  相似文献   

13.
伴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融合,智慧图书馆应运而生,图书馆由传统的信息服务逐渐走向智慧服务。论文梳理了图书馆智慧服务产生的背景、概念和特征,从智能型服务、知识服务、人性化服务等三方面着手构建智慧图书馆智慧服务模式,极大地丰富了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内容与方式。  相似文献   

14.
知识创新与图书馆知识服务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文章就知识创新对信息及信息服务的需求作了简明分析,探讨了知识创新及社会信息环境对传统图书馆工作的深层次影响,提出知识服务是图书馆信息服务发展的必然趋势,并对知识服务的模式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5.
图书馆提供知识服务的方式与内容随着信息技术、用户需求和知识生态环境的快速发展而不断演变。Web 3.0在信息聚合、终端平台和用户体验等方面体现出分布式、开放式、多维化、智慧化的核心特征,为智慧图书馆实现高精准化、物联化和个性化的知识服务提供了技术条件。智慧图书馆的知识服务将涵盖知识生产、组织、发现、传播、存储等全过程,通过多维融合知识构建、多源知识内容关联,打造多平台入驻的互联网信息与知识服务平台,形成知识服务汇聚门户,使图书馆提供的知识服务能够满足知识社会中不同角色用户的知识需求。  相似文献   

16.
文章采用文献内容分析法,对图书馆智慧服务模式及其构建相关问题进行总结和论述,发现目前学术界所提出的图书馆智慧服务模式主要有智慧的文献、信息、空间、知识以及其他五种服务模式,构建方法主要集中于"情境感知获取数据、协同融合管理数据、数据驱动智慧分析、空间交互服务用户"四个方面。最后,对拓展和完善智慧服务模式体系、构建统一的建设框架和加快智慧服务应用及实证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文章阐述了现代图书馆智慧性的表现,从基础设施层、数据资源层、技术处理层与服务应用层四个层面分析了数据智能驱动下智慧图书馆的构建要素,进一步指出了数据智能驱动下智慧图书馆服务模式构建面临的困境,最后提出了数据智能驱动下智慧图书馆服务模式的构建策略,以期推动智慧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明晰数智赋能智慧化出版知识服务的内涵及表现特征,即知识资源集成系统化、加工数智化、服务精准化的基础上,从国家政策、技术变革、用户需求3个层面分析数智赋能智慧化出版知识服务的影响因素和现实困境,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以期为数智赋能智慧化出版知识服务的具体实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馆服务创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知识管理作为一种新的管理理念,已经引起图书馆界的高度重视,图书馆知识管理的主要目的就是挖掘图书馆员的知识能力和智慧,充分利用馆藏并采取有效措施对馆藏信息进行搜索、加工、整理,形成具有创新价值的知识产品,迅速快捷地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知识服务,来解决用户急需解决的问题,以提高图书馆的知识服务和创新能力。文章分析了图书馆知识管理的理念及发展现状,认为图书馆应用知识管理是图书馆创新发展的必然,并对图书馆服务方式创新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20.
图书馆信息服务新走向——知识服务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文章探讨了新环境对信息服务的影响,提出知识服务是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发展方向,分析了新环境下知识服务的两层结构,介绍了几种主要知识服务模式,并展望了未来的知识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