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前有的老师常以“对牛弹琴”的感叹来比喻自己教学工作中遇到的困难,讥讽学生基础知识太差,听不懂教师讲的课。但是,查一查这句成语的出处,就可看出它的本意并非如此。“对牛弹琴”一语出自南朝梁人僧祐的《弘明集》:“昔公观仪为牛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故。非牛不闻,不合其耳也。转为蚊虻孤犊之声,于是,  相似文献   

2.
对牛弹琴     
一见“对牛弹琴”脑中便会闪出这样的词义:比喻对蠢人讲大道理,白费口舌,其中有看不起对方的意味。其实,这都是后人对它的一种误解。探其由来,在南朝·梁·僧估《弘明集》中,有人对牛弹高雅曲子,牛“伏食如故”,后人只取这段的大意来理解“对牛弹琴”,而没有探究牛为何“伏食如故”。在该集里文章继续写道:“非牛不闻,不合其耳矣。”事后人们改用其他与牛  相似文献   

3.
<正>人们说话、做事,大概没有一个人愿意被别人说成是“对牛弹琴”,因为其明显带贬义。据有心人考证,这个成语最早来自东汉官员牟融的《理惑论》,该文有如下记述:“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故,非牛不闻,不合其耳矣!”这则典故非常通俗,无须翻译。后人将其比喻为说话不看对象,对不懂道理的人讲道理,对外行人讲内行话。有时也用来讥笑听话的人听不出别人的真实意思。我们不该对牛弹琴的时候自然也有,比如你天天向一颗石头念自己的小说,这颗石头也永远变不成你的粉丝;你日日朝着河水唱情歌,流水也不可能变成你的亲密爱人。  相似文献   

4.
周飞虎 《江苏教育》2008,(17):52-53
“昔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故,非牛不闻,不合其耳矣。转为蚊虻之声,孤犊之鸣,即掉尾奋耳,蹀躞而听。”(载于南朝·梁·憎佑《弘明集》)  相似文献   

5.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是大自然中最辉煌壮丽的一景 ,然而 ,古人又有“夕阳无限好 ,只是近黄昏”的慨叹。基于夕阳的这一特殊属性 ,古人赋予它双重意蕴 :辉煌中暗含着凄怨 ,壮丽中包裹着哀愁。夕阳意境的源头最早可追溯到《诗经》中的《君子于役》。“鸡栖于埘 ,日之夕矣 ,羊牛下来。君子于役 ,如之何勿思 !”“鸡栖于桀 ,日之夕矣 ,羊牛下括。君子于役 ,苟无饥渴 !”太阳下山了 ,鸡、牛、羊纷纷归巢 ,而亲近的人儿却不见回来。此情此景 ,怎不勾起妇人对丈夫的思念之情呢 ?《君子于役》奠定了夕阳寓相思这一主题的基调。唐代温庭筠的《…  相似文献   

6.
一、业根,死期至矣!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复算”,课本注:“算账,追究。”“复算”不是一个词,而是一个词组。从上下文语言环境来说,复,作“再”讲,算,即“算账”、“追究”。母言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是自己骂儿子;“业根,死期至矣!”说明闯了大祸,关系到全家性命。有算账之意。但这还不够,就引起第二层,“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意思是说,你的老子回来再同你算账呀!因此,全句意思可译为“祸根,你的死期到了!你父亲回来,自会和你再算账呀!”这样译,我觉得是比较合乎情理。二、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超忽”,课本注:“突然。”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之《高中古诗文助读》(一)关于本文中这一句中的“超忽”一词,也注成“突然,迅速。”我以为都不甚当。  相似文献   

7.
一、“揠苗助长”不等于“拔苗助长”揠苗助长的典故出自《孟子·公孙丑上》,是孟子讲给公孙丑听的一个寓言故事,原文是:“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相似文献   

8.
由“对牛弹琴”想到课堂教学杨少春成语[对牛弹琴],意即对不懂道理的人讲道理,对外行人说内行话。若对此成语细加推究,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牛,兽类,弹琴者,人也。五音六律,惟人熟耳,[牛]不懂琴音.理固宜然。[牛]受抱怨,实在是无辜的,有过完全在不问对象...  相似文献   

9.
《鸿门宴》中的范增可谓老谋深算,当他得知刘邦“脱身独去,已至军矣”后,愤然骂项羽等人道:“竖子不足与谋!”并慨叹:“吾属今为之虏矣!”“吾属今为之虏矣”之“今”,课本无注,人教社二室编写的《教学参考书》230页译此句为“我们这些人都要成为他的俘虏了”,将“今”对译为“都要”,似欠准确。笔者以为,此处“今”应作“即”解。关于“今”的这种用法,杨树达先生在《词诠適》146页析之甚详:“时间副词,  相似文献   

10.
苏教版语文教材(2008年第5版)必修一《师说》一文,对“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中“师道”的释义为:“【师道】从师求学的道理。”《辞海》对此“师道”的解释与教材同。《辞源》于【师道】下有一义项为“求师从师之道。”所举之例是“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但没有对“求师从师之道”的“道”做进一步解释。笔者认为教材及《辞海》的解...  相似文献   

11.
一、“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高二册《鸿门宴》)其中“吾属今为之虏矣”一句,课本未注释。郭锡良等编、王力等校订的《古代汉语》(北京出版社1984年版上册168页)注云:“我们这些人现在要成为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主+之+谓”中的“之”,对《孟子·梁惠王上》中“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之类的“……之于……”结构中的“之”以及“……之与……”结构中的“之”的用法进行梳理。  相似文献   

13.
戴嵩画牛     
[题解]选自苏轼《东坡题跋·卷五》。戴嵩,唐著名画家,以善画牛著称。唐又有名韩干(gan)者,善画马,时有“韩马戴牛”之称。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抚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相似文献   

14.
韩愈《师说》第二段以对比方法反复论证“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之后,点出:“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相似文献   

15.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日:‘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这是选自先秦孟轲《孟子·公孙丑上》中的一则寓言故事《揠苗助长》,  相似文献   

16.
从教近16年了,不论喜悦还是失落,面对学生,诚如我的同事所戏谑的,我“一直满腔热情地对牛弹琴”。是的,“满腔热情”源于我固执地相信:弹总比不弹好,——被关注、受熏陶的“牛”,总比孤独寂寞、无人指引的“牛”幸运、幸福!  相似文献   

17.
“对牛弹琴”这个成语,本意是讥讽说话不看对象.因为不看对象,对方不明其意,即使道理再好,也无济于事,故事出在南朝僧枯《弘明集·理惑论》.相传我国古代有位音乐家名叫公明仪,不仅精通音乐理论,而且善于弹琴.有一次,他外出游玩,看到一头牛在低头吃草,便对着牛弹起琴来.“昔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  相似文献   

18.
《庄子·养生主》中说:“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砉然响然。奏刀马砉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文惠君因闻之而得养生之道,而庖丁解牛这神妙技艺,盖不…  相似文献   

19.
“拱”义辨     
高中语文第五册《殽之战》:“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课本注:“中寿,尔墓之木拱矣:如果你只活到七十岁,你坟上的树已经两手合抱那么粗了。拱,两手合抱。”我们以为课本注对“拱”的释义不够准确。《现代汉语词典》:“合抱:两臂围拢(多指树木、柱子等的)粗细。院里有两棵~的树。”因此,  相似文献   

20.
第五册《公输》一文,共用了三个“请”字:“请献十金”、“请说之”、“吾请无攻宋矣”。课文对“请”的注释是这样的:“请(让我)奉送(给你)十金。请和下文‘请说之’、‘吾请无攻宋矣’的‘请’都是敬辞。“这三句中的“请”都释为敬辞,值得商榷。我以为本文中三个“请”,除“请说之”一句中的“请”可作敬辞用外,其余两个“请”都不能当敬辞用。特别是“吾请无攻宋矣”一句。我的浅见:“请献十金”和“吾请无攻宋矣”二句中的“请”,释为能愿动词“愿意”,比较妥贴。见《辞海》中“请”的第三义项:“犹言愿。”并列举了“《公输》‘请献十金’”一例。又见《中学语文教师手册》第383页“请”的第三义项:“愿意”,“《公输》:‘请献十金’。(我愿意送给你十金。)又:‘善战,吾请无攻宋矣’。(好啊! 我愿意不再攻打宋国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