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人民日报1月21日头版刊登了新华社记者武基国拍摄的一幅照片。标题是:《翻译误译,引出笑声》说明为:1月20日,邓小平在会见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时说:“我今年84岁了,该退休了。”但翻译误将“84岁”译成“48岁”,引得宾主一阵欢笑。新华社总编室(1988)1号文件通报表扬。第3期新闻战线杂志作了封面,并将标题改为《当“84岁”被误译成“48岁”时》。这次成功并不使每个人轻松,它让人实在得意不起来。因为它提出的沉甸甸的问题远远超过了成功本身。  相似文献   

2.
1月21日人民日报第一版登了一张照片,标题是《翻译误译引出笑声》。说明为:“1月20日,邓小平在会见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时说:‘我今年84岁,该退休了。’但翻译误将‘84岁’译成‘48岁’,引得宾主一阵欢笑o”同一天,人民日报海外版登了同一张照片,无标题,说明是“邓小平会见布伦特兰夫人”。看到国内版的读者都说:这条照片新闻真好。照片好,说明好,标题好。正象新华社总编室表扬这张照片的通报中指出的,它“画面生动,形象自然”,“使读者对两位领  相似文献   

3.
《当“84岁’被误译成“48岁”时》(原题为《翻译误译引出笑声》,见1月21日人民日报和本刊本期封面)发表后,立即赢得了众多读者的赞誉。它的成功之处,在于摄影记者抓住了新闻现场中特定新闻人物的特定新闻趣味。1月20日,邓小平在会见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时的话题是:中国希望缓和,一心一意搞四化,中  相似文献   

4.
《当“84岁”被误译成“48岁”时》(原题为《翻译误译引出笑声》,见1月21日人民日报和本刊本期封面)发表后,立即赢得了众多读者的赞誉。它的成功之处,在于摄影记者抓住了新闻现场中特定新闻人物的特定新闻趣味。 1月20日,邓小平在会见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时的话题是:中国希望缓和,一心一意搞四化,中国愿同整个欧洲共同维护世界和  相似文献   

5.
《今传媒》2002,(5)
(一)有何“成功”可言? 7月27日在乌克兰一次特技飞行表演中一架战机冲向人群坠毁,据新华社最新报道已有78人死亡(估计还会上升)、115人受伤,两名飞行员“幸运逃生”。(请见28日《新民晚报》) 可是28日几家日报刊登新华社稿时标题不一。 《新华每日电讯报》:乌克兰军机表演突坠人群(主题) 66人当场丧命76人受伤两名飞行员被弹出机舱生还(副题) 《解放日报》:乌克兰飞行特技表演酿惨祸 (引题) 苏-27战斗机冲向人群  相似文献   

6.
1月5日,湖北《宜昌报》以一版头条位置,刊登了题为《中堡岛、朝天嘴考古发掘取得重要收获》,标题和文内都说:这是长江中游地区目前发现的最早的文化遗址。人民日报1月22日三版发了一条消息,标题是《西陵峡两处古文化遗址发掘再次证明,长江流域同是中华民族摇篮》,文内也说“在朝天嘴遗址,考古工作者发现了目前长江中游地区……。电头是“新华社武汉1月20日电””。  相似文献   

7.
近阅两则报道颇感迷惑。4月30日,辽宁省发生满载春游小学生的大客车与火车相撞事故,伤亡人数当然成了读者关心的问题之一。但5月1日《南京日报》转引新华社消息时所加标题却令人读后觉得“题不对文”;5月11日《法制日报》第二版登载的通讯《辽宁四.三0特大惨案始末》又与消息中的死亡人数存在差异。问题之一是学生死多了? 《南京日报》的标题肩题称:春游小学生三十六人死亡,三十八人受伤。但消息中说:“当场有29人(包括  相似文献   

8.
从一次会议的新闻报道谈起。新华社北京1月7日的一条电讯,报道国务院举行各民主党派、全国工商联的负责人和无党派爱国人士的代表座谈会。各报纸有两种不同的标题: 第一种标题是:《国务院举行党外人士座谈会》。例如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法制日报、经济日报等。第二种标题是:《国务院举行非中共人士座谈会》。例如人民日报及其海外版等。报纸标题的不同,却提出了一个问题,即如何科学地、客观地称谓民主党派人士的问题。若将民主党派人士称为“党外人士”,则此称谓中的“党”,显  相似文献   

9.
8月21日新华社的通稿,首次报道习近平同志“8·19”讲话。但各家媒体主标题的设计很不一样。新华社通稿的标题是“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头版头条采用的是“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受新华社通稿标题的影响,北京的《北京青年报》和《京华时报》的标题为“意识形态工作是极端重要工作”,显然是新华社标题的简化表述。诸如“某某工作很重要”之类的话语,基本等于没有说。因为形式主义的一种表现,就是到了什么地方、遇到什么情形,就说什么是重要的,这没有错,但也没有特别的意义。采用这样的主标题报道习近平的讲话,没有真正抓住习近平讲话的要义。  相似文献   

10.
这 篇文章的“触发点” ,来自今年2月28日河北日报社内部小报《党报人》上的一篇“读报评报”。文章说的是 :2月23日《河北日报》上刊出了一则新华社电讯稿 ,用了这样的标题———上副题 :我外交部发言人就美方称中国协助伊拉克修建防空系统事发表谈话指出 ;主题 :美方指责中国是别有用心。这个主题有毛病 :既可理解为美国的行为“别有用心” ,又可理解为中国被指责为“别有用心”。同日《经济日报》此消息的标题———上副题 :美称我协助伊拉克修建防空系统 ;主题 :外交部发言人指出这是别有用心。这就不会产生歧义。《党报人》的这…  相似文献   

11.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江山日报自今年元旦创刊以来,出现了许多好标题,细细咀嚼,给人不少启发。 一、典雅华丽。1月2日,有342人参加江山市举行的“双推双考”报名。3日,《江山日报》报道了报名情况,用上了《满城俊彦联袂来》的标题;1月27日,报道江山水泥厂子弟中学校园文化,起了《如入芝兰之室》的标题。这样的标题典雅华丽,读  相似文献   

12.
看报求疵     
山巷 《今传媒》2003,(5):79
眉县出土的青铜器 是“窖藏”不是“窑藏” 《中国青年报》2003年2月22日3版,文章标题为《宝鸡眉县窑藏青铜器研究又有新进展》,标题中的“窑藏”当是“窖藏”之误。 据其他报载:2003年1月9日,陕西省宝鸡市眉县马家镇杨家村村民王宁贤等5人在村北一砖场边的  相似文献   

13.
4月17日.北京某报在21版报道16日发生在美国弗吉尼亚州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枪击事件时.醒目的标题是:《最血腥校园屠杀“撼”全美(主标题)有报道称凶手可能是中国留学生.至少33人死20多人伤(副标题)》;另某报在A27版《美国校园屠杀33人惨死枪下》的报道中说,“据芝加哥太阳报透露.枪案凶嫌身份初步认定.是一名执学生签证来美就读的中国留学生.”但后经新华社报道证明凶犯是韩国23岁的留学生所为。  相似文献   

14.
陈明 《中国广播》2005,(8):21-23
一四川惊爆假新闻2005年3月28日,地处西部的四川爆出了一个惊人的新闻:一个年近50的乞丐要娶一个某名牌大学的22岁女大学生。《成都晚报》于这天把这个惊人的新闻报道了出来,并用了一个极具煽动性的标题:《48岁乞丐要娶22岁女大学生:卖血也要供其读书》。这条新闻报道经过各种媒体传播后,立刻在社会上引起了反响。然而从3月29日起,当地的媒体相继发布了《48岁乞丐娶22岁女大学生?此“新闻”实属无稽之谈》,《女大学生要嫁48岁乞丐另有隐情女方  相似文献   

15.
“快笔小新”冲击波 “智能化时代,机器人正在越来越多的领域解放人的体力和脑力,写作也不例外——在84岁生日来临之际,中国国家通讯社新华社正式推出机器人写稿项目. 1931年11月7日,新华社从江西瑞金发出了中华苏维埃成立的消息,同时宣告它本身的成立.2015年11月7日,新华社迎来机器人新‘员工’——‘快笔小新’.”  相似文献   

16.
一九四八年华北解放区召开了一次中等教育会议,九月十四日由新华社发了一则新闻和一篇社论。这两篇稿子都是毛泽东同志批改过的。新闻的原标题为:《华北召开中等教育会议》。毛泽东同志改为《华北中等教育会议决定改善中等教育诸项制度》,并且批了这样一句话:“凡新闻标题必须有内容。原题并无内容,不能引人注目。毛”。社论的原标题为:《关于中等教育问题》。毛泽东同志将原标题圈掉,自己拟了一个新的标题:《恢复和发展中等教育是当前的重大政治任务》。又批了这样一句话:“凡  相似文献   

17.
平时阅读报刊,常常发现文章的内容尚好,可就是标题上出现了醒目的错别字。这些标题大都出自美术工作者之手的美术标题。如:1、去年11月10日健康报:《发声器官——象把小提(?)》,其中的“(?)”字应为“琴”。2、去年11月29日健康报:《歌(口候)之所以美》,其中的“(口候)”字应为“喉”。3、今年1月11日上海少年报:《倒(?)法的应用》,其中的“(?)”字应为“序”。  相似文献   

18.
新年伊始,正当西安市市民想知道市政府今年又将提出为群众办“十件事”的内容时,《西安日报》1月8日发了一条消息,标题是:《不提“十件事”随时办实事》。这是一则好消息,更是一个好标题。  相似文献   

19.
1月28日,除夕前一天,新华社消息《民工卢连庆终于拿到了工钱》给难以数计的关注民工工资的人们带来一股辛酸的慰藉,这是自1月12日新华社推出《关注民工工资》大型系列报道的第42条稿件,也是这组报道的最后一篇。半个月来,这组报道牵动着很多人的心,让人读着落泪,而卢连庆这一具有代表意义的个体在春节前夕的“收成”,无疑是一份可以为全社会共享的最温暖的新春贺礼。对于媒体工作者来说,新华社这组《关注民工工资》大型系列报道还具有宝贵的示范价值,引发我们以此为个案深入探讨如何在民生类题材上成功地发挥议题设置功能。  相似文献   

20.
这则新华社电稿不应漏登 《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不久前刊登了新华社1月8日发的1条电稿,说高院日前出台《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著作权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通过大众传播媒介传播的单纯事实消息属于著作权法第五条(二)项规定的时事新闻。传播报道他人采编的时事新闻,应当注明出处”。它表明时事新闻的使用第一次纳入了司法规范的范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