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梼杌闲评》主要反映了明清时的北方话,在介词运用方面体现了继承性和发展性相结合的特点。全书范围类介词有15个,文章从其用法和介词短语的主要功能进行研究分析,试图探索明清时期介词使用的某些特性。  相似文献   

2.
介词“跟”在现代汉语中是一个使用频率很高的虚词,用法复杂,与不同语义特征的动词搭配时有不同的意义。俄罗斯学生受母语负迁移、目的语泛化、未正确理解介词“跟”的不同意义等因素的影响,使用中会出现不同类型的偏误。教学中应讲清楚介词“跟”的不同用法,对比分析易混介词,进行反复操练,才能减少偏误,使学生最终掌握介词“跟”的不同用法。  相似文献   

3.
先秦时期,“比及”从跨层结构发展出介词功能,这一功能一直沿用至清代。介词功能在元代演变出了表示假设、让步、选择以及因果关系的连词功能,不过连词功能多用于元代,明清少见,到现代汉语中完全绝迹。但“比及”到现代汉语中又衍生出了动词用法,表示“比拟,与……相比”之义,这一动词功能在网络新闻用语中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介词"为"在汉语中大量使用,具有特定语义。本文依据认知语言学的基本原理对对象类介词"为"在汉语句子中的用法进行语义分析,探讨其英译方法。以期引起人们对对象类介词"为"的语义的重视,保证汉英对译的质量。  相似文献   

5.
介词在英语中运用非常广泛,词义活跃,往往要根据上下文来确定其词义、用法,而汉语中的介词又较少,因而中国学生对英语介词的学习感到吃力。汉语中介词“主要用在名词或名词性词语前面,共同组成介词词组,作动词、形容词的附加成分,表示时间、处所、方式、条件、对象等”。英语中介词是“表示名词或代词与句中其它词的关系的词”。从英、汉语对介词的不同定义,我们不难看出英语中介词比汉语中介词使用广泛一些。下面我就介词的结构类型和意义类型两方面进行对比,以示英汉介词的异同。  相似文献   

6.
作为语言要素之一的词汇,在漫长的使用、发展过程中,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致使古今汉语在词汇方面出现了很多差异.其中重要的差异之一,就是古代汉语的词汇以单音节为主,现代汉语的词汇以双音节为主.汉语词汇的复音化,是汉语词汇发展演变的规律之一.正确认识这一规律,对汉语词汇发展史的研究有重大理论意义.对汉语词汇复音化现象,人们早有认识,但是对产生这复音化的原因,人们的认识却有分歧.概括起来有两种对立的观点.一种是“语音简化说”,认为“汉语同音词太多,耳治易生误会,所以除了用后起的四声别义的方法加以补救外,较古一点的区别方法就是把单音词化为复音词,”这种观点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影响着对汉语史的研究.另一种观点截然相反,认为“词语的双音节化才导致了语音系统的简化.”而在王力先生的《汉语史稿》中,则同时出现两种对立的观点.一方面,王力先生认为:“汉语的复音化有两个主要的因素,第一是语音的简化,第二是外语的吸收.”另一方面,王力先生又认为:“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词汇必然越丰富越纷繁,即使语音不简化,也不吸收外来语,汉语也会逐渐走上复音化的道路的.”对同一语言现象,竟有如此多的分歧这势必影响对汉语发展规律的认识,因此有必要澄清这一理论问题.通过分析不难看出,对汉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颜氏家训》中的“为”字做了穷尽性统计(除去其中表示韵部名称的“为”1见),全书“为”字共有581见。其中动词用法397见,占比68.3%;介词用法71见,占比12.2%;助词用法10见,占比1.7%;凝固结构103见,占比17.7%。可见,本文中作动词和构成凝固结构是其主要用法,此外还有相当比例的介词用法。  相似文献   

8.
《马氏文通》介词理论的创立与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氏文通》创立的介词理论,包括介词的定义、立词的依据、收词范围、与相关词类的区分标准和汉语介词的语法特点等.百年来这一理论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今后应当加强系统性、语法功能、历史发展面貌及其演变规律的研究,加强科学理论的建设.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型世言》、《儿女英雄传》方位词“左右”的计量对比研究发现,从数量分布上看,《儿女英雄传》占据了绝对的优势,非常接近其在现代汉语中的分布.从功用的角度来看,尽管从明代末期到清代中叶仅仅只有200多年的差距,但“左右”在两书中有着不小的差别:在《型世言》中,“左右”作为方位词,其各种用法才刚刚萌芽,基本上只能单用,...  相似文献   

10.
现代汉语和现代英语等分析语的词类问题在语言学界仍然是学者们争论不断的焦点,其中对于兼类问题的讨论尤为突出。本文在双层词类范畴化理论的指导下,结合Sketch Engine法语语料库和CCL现代汉语语料库分别对“hypocrite”与“虚伪”使用模式进行调查。研究发现,概括词“hypocrite”在现代法语社群语言层面词库中已被处理为形名兼类词,其在词典中的被处理情况与语料库中使用模式的调查结果一致。通过汉语语料库调查表明,概括词“虚伪”表指称的用法个例频率和类型频率都较高,已经达到规约化程度,但《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仍将其处理为形容词,未收录其指称用法的义项,究其原因,主要是受“简约原则”的影响。汉语词典在编纂中应尊重语言事实,摆脱“简约原则”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汉英比较研究的角度,分析了笔者在翻译《兰亭集序》中运用的译法及其原因。现代英语属于综合—分析语,而汉语则是典型的分析语,在对汉语四字格的翻译中很难用英语来表达出相似的节奏性。从英汉语言的句法特点来看,英语注重形合而汉语注重意合,在翻译过程中采取形合法,通过对原文中的排比、对偶、对照句式的处理,在汉译英中添加介词,以及使用英语中其他常用的连接手段,做到语言转换的顺利衔接。  相似文献   

12.
介词在英语中具有重要的位置,尤其在英语翻译当中,种类非常多,而且一个介词有很多意思,在不同的短语中有很多意思,当被运用于不同的句子中也有着多种意义。并且,介词作为组成句子和文章的一个桥梁,使用起来用法灵活多样,较为复杂。本文将从介词分类与介词单独的几种译法等多方面来实例分析介词在英语翻译中的灵活用法,希望能给广大英语学习者总结出一个有用的英语介词翻译规律。  相似文献   

13.
关于汉语词类的划分,历来是语法界争论的一个问题.分类的标准有争论,具体的划分也有争论.截至目前,关于分类的标准,似乎分歧不甚很大,但具体的划分,分歧还是比较大的.就拿副词来说,《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下称《暂拟系统》)划归虚词,中学汉语《课本》也划归虚词,可是现在通行的三种高校《现代汉语》教材(胡裕树主编的《现代汉语》、张静主编的《现代汉语》和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都划归实词,最近出版的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教材《现代汉语》(张志公主编,下称“电大汉语教材”)又划  相似文献   

14.
“于”是古代汉语中常见的虚词,其在传世文献中的用法已被揭示得比较清楚了,然其在早期汉语,如甲骨文、金文中的应用情况如何,尚未有全面的论述。殷周金文代表了早期汉语的发展情况,由于内容具有一定的程式性,其虚词的总体出现频率并不高,但“于”的用例却非常多。如既有用为动词的,又有用为介词的;用为介词时,不但可以引进处所、时间、对象,还可以引进施事者,构成一般所说的被动句。诸如此类都反映了金文中“于”字用法的丰富。故对其进行调查探讨,不但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于”字的早期应用情况,且可为解释该字的虚化规律提供佐证。  相似文献   

15.
在当代社会,普遍出现新词新语,也出现了一些新的语法现象。以往普遍认为名词不能受副词修饰,动词和形容词可以受副词修饰,但是现在,程度副词修饰名词的现象渐渐多起来,受到语法学界的普遍重视。《现代汉语名词的多视角研究》(刘顺著)就是一部这方面的专著。总结历来学者对此类用法的论述,本文则是结合名词的意义和用法,对各类名词及相关词类的用法做一具体分析,以更好地明确新时期这一语法现象的性质,规范汉语的使用。作为汉语中最主要的两种词类(名词和动词)之一,名词的用法也最复杂,在“副 名”组合中,名词的类型是多样的,其中有的是名词…  相似文献   

16.
否定副词是汉语副词中的一个重要次类,在汉语表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选取先秦时期的两部重要典籍《左传》和《国语》,全面梳理两书的否定副词系统,通过对两书否定副词的描写和比较,总结了两部书中乃至先秦汉语中否定副词的特点和用法。  相似文献   

17.
本文考察了“于(於)”、“诸”、“乎”等介词在上古的使用情况,证明了上古汉语某些常用介词具有一词多能的特点。又以三种功能的介词为例,通过它们在上古、中古及近代10余种语言资料中出现频率的变化分析了上古汉语的多功能介词逐步为功能较单纯的新兴介词所替代的过程,从而证明了汉语介词在发展中存在着功能专一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汉语史上着(著)经历了实词到虚词的语法化,在五寨话中,着可以做动词、介词、动态助词、语气词,其词性不同,对应的读音也不同。本文在详细考察五寨话着的用法同时,试着推测它在五寨话中的语法化过程。  相似文献   

19.
介词(preposition),在有的语法书中又被称为前置词,是用在名词词组或相当于名词词组的结构之前表示词语关系的词类。因为英语不象法语那样有发达的词形变化,所以介词在英语中起着广泛的联系词语的作用。介词能和不同的词语搭配,表示不同的意义。由于汉语中没有和英语介词相当的词类,对于中国学生来说,介词又是较难掌握和运用的内容之一。“of”是英语中五十个简单介词里较复杂、使用较多,也是较重要的一个。它同其他词类的搭配关系,使得语言灵活、简洁、精炼。但同时也给英语学习带来了许多困难。笔者在几年的英语教学中发现:  相似文献   

20.
《现代汉语》是汉语言文学专业重要的课程之一,其教材拥有鲜明的实践性、时代性、系统性、理论性及基础性等特征.在实践发展层面上,《现代汉语》教材主要体现在教材类型多、数量众多、形式多样及针对性差方面;而在理论发展的层面上则体现在教材改革与教材评价方面.通过系统分析《现代汉语》教材在实践与理论发展情况,能够明确教材在编写和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