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苏童在长篇小说《河岸》中,讲述了一个少年的故事,描写了这位少年在成长过程中遭受到的孤独感,跨越父母的影响以及性意识萌生的问题,这些问题恰恰在成人眼中显得不足为奇。"河岸"对少年与成人来说都是彼岸,如何连通彼此,苏童没有给出答案,但他提出的问题却不仅关注现实,也关怀人生。  相似文献   

2.
苏童在创作起步时就接受了博尔赫斯的影响;后者特有的艺术观深深植入到苏童的文学观念中,并一直支配着他对文学的理解。一直以来很多人认为苏童在1990年代初就告别先锋,转向了现实主义,但这很大程度上是一个误识。苏童在创作上虽然有几把刷子,但是他骨子里仍然是一个具有后现代特点的作家。其1990年代以来的作品中仍然能看到博尔赫斯影响的鲜明印记。离开博尔赫斯,对苏童的理解就一定是不完整的。  相似文献   

3.
浅析苏童新历史主义小说“性恶论”的历史叙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苏童的新历史主义小说包含了三大系列,通过对他的农村及城市题材新历史主义小说的分析,可以看出他的历史叙事符合一个结构主义的历史观,这种历史观是他“性恶论”的历史叙事的依据,形成了苏童小说中历史叙事的一个根本结构。这种性恶论的历史叙事既给他带来了创作上的突破,同时也导致他的创作走向了困境。  相似文献   

4.
20世纪80年代中期,"先锋文学"在文坛异峰突起,苏童作为其中一个代表人物,受到学界充分的关注.作为20世纪60年代出生的青年作家,苏童擅长写"旧故事",尝试着用"一些古老的叙述方法叙述古老的故事".他的选材大多以过去表现现在,借过去的人、事来反映社会,表现生活.  相似文献   

5.
在苏童的小说《河岸》中,河流与河岸是具有参照意味的对立空间,河岸是一个被政治彻底主宰的现实世界,而河流是一个被政治无情边缘和放逐的世界。因此,《河岸》是一个有关现实与历史、放逐与寻找的故事,也是一个成长的故事。  相似文献   

6.
正如有人评论的,苏童的《拾婴记》是一个“击鼓传花”式的故事。花是放在柳条筐里的女婴,是被人丢弃的,每一个经手女婴的人,巴不得早点脱手,将女婴传给下一位,这个故事读起来很有趣,也就是引人入胜,但细一想,却并不好写。一站一站地传,弄得不好就会单调,就会直奔主题。苏童到底是叙事高手,他没有落入俗套,也没有故弄玄虚,一切风行水上,自然贴切,让读者暗同他一起,作一次愉快的精神旅行。  相似文献   

7.
苏童的《黄雀记》在主题和技法上仍然秉成他以往的风格,也再一次回到他的文学地图香椿树街,重新叙述关于成长的故事,展现在变幻的时代背景中小人物的性格命运。正因为作者试图为这个时代作出自己的注解,从而也看到苏童这一先锋作家在剥离历史语境的叙事下的创作新变,他的这一变化也可用来反观其他的先锋作家。  相似文献   

8.
苏童小说《米》讲述了一个城市流浪者的故事,其叙事始终把个人生存故事置于家庭的境遇空间之中。苏童以家庭作为人物的伦理情境,通过爱的缺席、恶的生成呈现了其家庭式"伦理情境"的独特文学想象空间。通过这样的伦理情境,苏童引领着读者对人生存境遇进行反思和拷问。  相似文献   

9.
苏童的《妻妾成群》似乎在给我们讲述—个古老而又陈旧的故事,即旧中国一个男人和四个妻妾之间的故事。当我们读完故事之后,我们会发现,苏童给我们既往阅读经验开了一个小小的玩笑,在这里,苏童没有给我们讲述—个男人如何在几个女人之间周旋,或是正史话语系统所言说的,封建男权统治下女人屈辱的生活。在这儿,苏童几乎把男主人公搁置一旁,他从不介入几个女人之间的纷争,我们看到的是一场女人之间的不见刀枪的厮杀,是一场真正的女人的战争。在这场战争中,我们看到了女人生命的原生态,  相似文献   

10.
处于“马原后”的苏童,是在一种“平静如水”的状态中创作他的小说的。也许正是由于这种平静,才使得他那些属于“情感返乡”式的小说,在叙述、语言、时空结构方面都卓然独异于其他后新潮小说。苏童小说的叙述者可分为隔离叙述和切入叙述者。作为隔离叙述者,他必须时刻关注故事本身的发展以及活动于其中的人物的运行态势,而逃离于故事之外的地位又使他能够对故事作某  相似文献   

11.
《碧奴》是苏童沉寂许久的一部力作,它述说了关于一个女人千里寻夫的故事,一个持久、艰辛的历程,呈现一个女人柔韧、坚强的品格。《碧奴》中,对于"眼泪"的书写是苏童煞费苦心的一个环节,对"眼泪"的表现形式"哭泣",他作了极富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描写,"眼泪"贯穿整个文本,赋予"眼泪"这一种人类感情表达方式以更深层的内涵。  相似文献   

12.
论苏童《碧奴》对民间哲学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碧奴》是苏童沉寂许久的一部力作,它述说了关于一个女人千里寻夫的故事,一个持久、艰辛的历程,呈现一个女人柔韧、坚强的品格。《碧奴》中,对于"眼泪"的书写是苏童煞费苦心的一个环节,对"眼泪"的表现形式"哭泣",他作了极富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描写,"眼泪"贯穿整个文本,赋予"眼泪"这一种人类感情表达方式以更深层的内涵。  相似文献   

13.
正如有人评论的,苏童的《拾婴记》是一个"击鼓传花"式的故事。花是放在柳条筐里的女婴,是被人丢弃的,每一个经手女婴的人,巴不得早点脱手,将女婴传给下一位。这个故事读起来很有趣,也就是引人入胜,但细一想,却并不好写。一站一站地传,弄得不好就会单调,就会直奔主题。苏童到底是叙  相似文献   

14.
苏童的创作由历史题材转为现实题材,<人民的鱼>就是通过寻常事反映时代变迁的现实题材.苏童讲故事的能力在作品中充分展示出来,叙事节奏的控制和意象的运用使故事紧紧抓住了读者.与其二十世纪80年代的创作相比,苏童有所改变也有所保留.  相似文献   

15.
作为先锋小说和新历史主义的代表作家,苏童的小说有着独特的语言魅力.细细品味苏童小说的语言,你可以在诗意与梦魇相交织的感受中体会到一种神秘诡异的力量.无论是“枫杨树”系列、“香椿树”系列,还是后来的“红粉”系列,苏童以轻盈细腻的诗意性语言为经,以诡谲怪异的梦魇式语言为纬,在家族、历史故事中穿凿,为自己织就了如蛛网般错杂斑斓的“纸上故乡”,为读者呈现出别样的南方风景.  相似文献   

16.
苏童的创作由历史题材转为现实题材,《人民的鱼》就是通过寻常事反映时代变迁的现实题材。苏童讲故事的能力在作品中充分展示出来,叙事节奏的控制和意象的运用使故事紧紧抓住了读者。与其二十世纪80年代的创作相比,苏童有所改变也有所保留。  相似文献   

17.
美国当代著名小说家雷蒙德.卡佛以他"极简"的风格对中国作家苏童的创作从内容到形式上都产生了很大影响。首先它重塑了苏童的文学价值观,使苏童更加关注平民、小人物的生活,其次它还影响了苏童小说创作的主题,苏童因而塑造了一系列缺少交流的孤独的人;另外这种影响还体现在苏童的语言风格,苏童又不同于卡佛,他将"极简"的线条变得丰腴妙曼,简洁明了的同时又极富质感。最后,卡佛和苏童在创作态度上极具相似性,两者都对"短篇"这一文体极其挚爱。卡佛拥有雕刻家干练精准的气质,而苏童更是秉承着自己画家式的天才的想象力,接受前者对于他"唤醒"式的启迪与影响,同时实现了超越与突围。  相似文献   

18.
苏童的创作中,屡屡出现的童年书写实则有着丰富的内蕴。异于寻常的美好童年书写,他是借助暴力、晦暗的童年书写来触碰那段历史的伤痛,在其童年书写的内蕴中反顾时代和人生的悲剧。本文以苦难为焦点,对苏童短篇小说童年书写中蕴含的历史之痛、人性之恶、生存之苦进行深入剖析。  相似文献   

19.
苏童的《米》是作者建构审丑艺术的一个典型。《米》是对人及人的命运黑暗一面的认真思索,是对人性丑恶的拷问。在拷问的同时折射出尖锐的批判与否定的锋芒。通过对各种丑陋的透视,最终追寻的是一个充满阳光与月光的精神世界。苏童在作品的审丑过程中揭露了美的极致,在“审丑”的文学长廊中,他标榜了自己独特的价值存在。  相似文献   

20.
借着2005年"重述神话"这一项目在全球的启动,苏童的《碧奴》在千呼万唤中终于出来了。苏童对自己的新作充满信心,一再强调这是他"迄今为止最好的长篇小说"。《碧奴》到底是不是苏童最好的长篇小说呢?关于这个问题,读者和评论家众说纷纭。苏童的长篇小说《碧奴》是以家喻户晓的"孟姜女哭倒长城的传说"为素材的。他的《碧奴》是如何对孟姜女的传说进行再叙述的呢?本文就这些问题深入到苏童的文本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