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标题是新闻作品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广播的眉目、是新闻的提要。可以说,一个广播节目的好坏,不仅表现在新闻稿件内容的质量上,同时也表现在它的标题质量上。俗话说;题好一半文,眉清目传神。标题是新闻的眼睛,是在新闻作品和听众之间架起的桥梁,听众可以通过  相似文献   

2.
在竞争激烈的全媒体时代,广播新闻编辑作为节目架构的主要搭建者、文字和音频稿件的核实、删改和把关者、听众、记者和主持人的中间联络者,需要保持稳定、积极、符合新闻规律的心理状态.如果说细节决定成败,那么,广播新闻编辑的心理应该是媒体运行和发展的重要细节之一,因此广播新闻编辑在日常编辑工作中需要摸索和寻求最佳的编辑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3.
王燕 《河北广播》2009,(5):70-72
新闻受众心理是泛报刊读者、广播听众、电视观众在接收新闻信息时的心理活动。新闻信息传播出去能否使受众接受,得到受众的认同和赞赏,可以说是检验新闻传播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从传播学上讲,新闻是一种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新闻传播活动是一种特殊的信息传播活动,它除了要遵循真实、客观、公正、全面、迅速的原则之外,还必须遵循客观的新闻传播心理规律。作为新闻从业者,认真研究受众的接受心理对采写优秀的稿件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4.
一般来说,新闻评论节目可通过主持人情感的表达而将新闻媒体的舆论引导功能充分发挥出来,因此,主持人应对情感表达做出准确地把握。需知广播节目不只是要对信息进行传递,更重要的是和听众进行交流与沟通,因此,广播节目主持人应将真挚情感投入到节目之中,并通过独特的语言风格对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予以反映,最终得到听众的认可。  相似文献   

5.
张俊波 《记者摇篮》2009,(11):95-95
在当前的广播节目中,人们会发现,越来越多现场音响被运用到节目和新闻报道中,这种多元的富于变化的声音给听众带来更加积极的心理影响,使他们感觉到更加贴近新闻现场和更加贴近主持人,从而产生更加积极的心理作用,使广播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6.
新闻类广播节目作为广播的一种节目形态,一直以来多以严肃、方正的姿态示人.由于广播只能以声音作为传播介质,如何将新闻编得通俗易懂、平易近人,就成为新闻类广播节目是否被听众接受、接受多少的关键.修辞学作为一门研究语言运用的科学,对广播语言编辑的指导意义非凡.北京新闻广播《资讯早八点》是一档早高峰时段的新闻资讯类节目,对它的语言编辑既有广播新闻类节目的一般性规律,还要力求增进广播语言的美感,拉近广播节目与听众的距离.  相似文献   

7.
刘琦 《中国广播》2009,(7):25-26
广播新闻的语言速度直接关系到听众收听新闻节目的质量和效果。如何使新闻播音的语速更易于听众接收接受、便于听众理解、符合听众收听心理和收听需要呢?关键是要把握好“度”。笔者从听众构成与语速、听众层次与语速、收听方式与语速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8.
新闻作为广播节目中的一项主要内容,要想吸引听众,培养听众对广播节目的信任,必须注重新闻的编排。随着人们欣赏水平和审美情趣的不断提高,从内容和形式上都对广播新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广播新闻节目编排要突破传统的思维方式,有意识地抛开头脑中以往思考类似问题所形成的思维程序和模式,达到对新闻节目编排创新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王茜 《记者摇篮》2015,(4):45-46
广播直播节目由于传播的快速、灵活、新鲜,受到越来越多听众的欢迎。如果有专业知识丰富的记者和主持人一起主持节目,那么,声音的丰富性又会让节目增色不少,不过,记者和主持人一起主持节目时,需要不同的角色定位,同时还要密切配合,共同完成一档节目的播出,让听众在各具特色的语言环境中,获取更多的新闻信息。一、熟读新闻稿件做到心中有数新闻是用事实说话,有采访经验的记者在节目直播过程中会用专业的语言把新闻事实说清楚。而广播节目  相似文献   

10.
张弛 《中国广播》2007,(12):57-58
从语言学角度看,新闻是人与人之间通过语言进行信息交流的一种特殊方式。新闻信息的传播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新闻对听众是否具有亲和力。但由于新闻播音固有的一些特点,如标准、规范、能动性差、参与度弱等,使得新闻播音相对于其它文体来说,不容易形成对听众的亲和力。因此,正确看待新闻播音亲和力在认识上的误区,形成新闻播音特有的亲和力,让听众由单纯了解信息的需要上升为一种情感上的需要,对提高新闻传播的效果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边琪 《中国广播》2006,(6):40-42
参与性广播节目的日益增多对广播节目的内容、制作、听众的类型等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最大限度地满足受众心理需求是广播参与性节目发展的根本。  相似文献   

12.
马丹  张柳 《新闻传播》2006,(12):59-59
音响是广播节目体现新闻真实性的重要元素.也是让广播节目从平面走向立体的重要方式。尤其是具有原汁原味生活特色的原生态音响更能让听众身临其境,使广播节目变得生动、鲜活,富有感染力。  相似文献   

13.
新闻是广播电台体现其喉舌属性,进行舆论引导的主要形式。地方广播新闻频率要牢牢抓住新闻不放松,坚持新闻立台的思想,顺应听众需求,集中全力,在做好新闻节目上下足工夫,以此来带动其他节目的整体质量。比如,利用广播声音的优势,改进录制播出技术,多做有广播特点的录音报道、记者见闻、实况转播等,给听众提供生动逼真、优美动听的广播节目;  相似文献   

14.
运用现场录音是提高广播节目质量,提升广播收听率的重要手段之一。现场录音运用得好,能使听众如临其境,如见其人。把现场录音巧妙地运用到广播新闻中,可以给人真实感、现场感、亲切感,也是广播新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随着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更多的新闻传媒渠道为大众熟知,广播节目的市场竞争愈见激烈。所以,如何维系并扩大听众是目前值得关注的问题。笔者就此探讨研究了广播节目新闻的采编技巧,分别从新闻策划、新闻线索、采编切入点、采编流程等入手提出了几点加强新闻采编的技巧。  相似文献   

16.
史恒 《中国广播》2017,(9):78-79
随着媒体竞争日益激烈,广播新闻编辑的工作压力逐步增加。工作中,他们作为节目架构的主要搭建者,文字和音频稿件的核实、删改和把关者,听众、记者和主持人的中间联络者,要调节好自己的心理状态,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投入到工作中,保证新闻报道质量。  相似文献   

17.
邹静 《新闻三昧》2005,(1):50-51
新闻是公开的信息。新闻报道对读和听众来说,既不具备政策件那样的指令性,也不具有法律条那样的强制力,而全靠自身的吸引力去招揽受众。因此,满足读需要是新闻的共同规律和基本要求,作为一名新闻报道人员不能不深入探索读心理,掌握读需求。  相似文献   

18.
李宁 《记者摇篮》2006,(9):49-50
近几年,说新闻类型的广播节目纷纷涌现,这是资讯时代的产物,也是广播在以传播为中心转达变以听众为中心的进程中,寻找到消息密集型新闻节目较好的传播方式之一。集编采播合一的主持人根据自己的编辑意图交新闻稿件以叙述的方式向听众讲述新闻事件。主持人可以在新闻稿件之间进行提示、串联、“评点”。  相似文献   

19.
在现代传播环境下,新闻传播者的整体素质对新闻传播工作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广大观众(听众)对新闻传播的内容和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对新闻传播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新闻传播者不仅要在广博的现实生活中发现和寻找反映社会生活和社会发展、进步的公众信息,又要保证信息的真实性、时效性、准确性和正确的导向性,从而保证新闻传播价值,引导受众正确认识、了解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因此,新闻传播者在提高自身整体素质和职业素养的基础上,应当具有良好的专业意识与现代意识,从而高质量、高效率地传递新闻信息,适应受众的心理需求和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整点新闻越来越成为广播节目不可或缺的基本单元。每逢整点或半点,省市级电台抓住本地突发事件,采用记者连线的方式向听众传递最新信息。县级电台消息源、人手都有限,连线报道要做到常态化不大容易,可根据实际情况对整点新闻进行定位与编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