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隆德县清泉村李家武术是古老的宁夏民间武术流派.主要有:拳术、棍法、枪法等.本文在访问调查的基础上,对李家武术的现状作了分析,并对其文化价值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竞技武术是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于传统武术套路发展起来的武术运动.难度动作的完成情况是竞技武术套路竞赛中制胜的关键,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分析法、比较研究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2010年全国武术套路冠军、2011年全国武术套路锦标赛及2011年全国武术套路冠军赛中长拳、刀、枪、剑、棍共5个项目比赛成绩的前16名,共80名男子运动员在各项目比赛中的难度动作完成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对当前国内优秀男子长拳类运动员难度动作选做、扣分情况进行分析,发现竞技长拳类运动员在完成难度动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其问题解决对策进行分析探讨.旨在为提高竞技武术长拳类项目难度动作成功率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平凡的爷爷     
<正>我的爷爷白占魁,山西神池县九仁村人,出生于1912年,于1984年因胃癌病逝。爷爷自幼酷爱武术,当时社会动荡,为求自保,跟随武艺精湛的二叔白兰民习武。从眼、手、脚、腿、基本功抓起,勤学苦练。在此基础上对刀、枪、鞭(流鞭、九节鞭)、棍等武器样样精通。爷爷曾长期腿上捆绑铁砂袋行走,故练成徒步如飞、日行百里的脚上行走功夫。为了让自己  相似文献   

4.
技击性是武术的重要特征,对技击性定位过宽,会导致单纯运用"实用性"来衡量武术技术从而限制武术的发展模式;反之,技击性限定过于狭隘,又会忽略武术技术传承而失去自身特色.技击性判断应该限于传统武术范围,传统武术技击性需要理清其定位:传统武术以技击为宗但并非以技击为目的,技击只是通向目标的手段,只是传统武术"打、练、养"中的一个特征.传统武术技击性存在两个限定条件:传统武术技击性以流派武术技术标准为前提,同时负载着武术审美功能.武术技击性受到艺术审美、流派技术标准限定,正是武术可以融入诸多传统文化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5.
畲族武术是畲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南派武术的重要流派之一。运用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基于历史人类学、民俗人类学、社会人类学、阐释人类学等视角对畲族武术文化进行梳理。认为,畲族武术缘起、形成与发展与畲族人民生存环境、生活环境、社会环境、反抗压迫斗争及社会习武风尚习俗密切相关。畲族武术以独特的地域性、兼容性、延展性及原真性使其保持着鲜明的民族体育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6.
武术英译是一种跨文化交流活动,从事武术英译的工作者必须从跨文化视角对待翻译。本文在分析武术语言特色和风格的基础上,从武术哲学,武术术语及武术拳械三个独具中华文化特色的方面,来审视解析武术英译这一跨文化活动。  相似文献   

7.
快速提高学习能力的"三秘诀"学习也要讲究方法,而且学习的方法"流派"纷呈,但这种"流派"和武术的"流派"不一样,武术的"流派"往往是固定传统,有着严格的家传师授制度,而学习方法的"流派",以独创居多,说不定你也会成  相似文献   

8.
太极拳是我国武术宝库里的一块瑰宝,也是健身的一个重要途径.从起源后通过不断地改进发展,逐步演变成一个有多种流派的武术项目,其健身功效逐步被人们所认可.随着社会的进步,各种现代病越来越对人们的生活构成威胁,太极拳以其特有的强身健体方式逐步被人们所重视,太极拳是一种很好的健身方法.  相似文献   

9.
对中国武术段位制教学试点学校学生进行运动负荷测量的结果表明,《长拳》《剑术》《短棍》《趣味武术》课程的运动负荷是符合人体生理特点的,中国武术段位制运动项目对青少年具有健身价值,可以在学校及社会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0.
<正>幼儿园武术主题的教学融入了健康、社会、科学、语言、艺术等五个方面,幼儿的学习是综合的、整体的。幼儿园开展武术特色的运动课程区别于其他教育阶段的组织实践,结合学前期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要,通过多种生动有趣的武术教育活动,激发幼儿对传统武术的情感认同,利用武术游戏、武术名人故事欣赏、武术音乐的欣赏、武术绘画活动,区域活动、武术体育游戏、情景练习等,这些有效的组织方式,可以激发幼儿对武术特色运动的兴趣,提高对武术特色课程的关注。  相似文献   

11.
武术特色孔子学院的建立,是应运着国际大交流的时代背景下的产物,它不仅是中华传统武术国际弘扬的大好机会,而且也是在国际社会中建立了一种独具特色的中外文化交流和沟通的平台。针对武术特色孔子学院的发起、运作、教学内容,以及时代意义等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表明中华武术的传播与交流对中西体育文化的交融有着重要作用,对世界体育文化宝库的充实以及中华民族在世界民族之林的地位有着更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明清时期的武术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是武术的成熟期,也是武术史上的鼎盛时期。其繁荣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流派林立。这一时期,十八般武艺的具体内容有了具体记载,少林武术也在此时声名大震,各种拳术器械相继出现,武术达到了空前繁荣的盛况。  相似文献   

13.
武术是中国的传统体育项目,也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文化形态,受不同地域文化的影响,武术衍生出不同流派和拳种。文章从地域文化入手,分析地域文化与武术拳种的关系,进而探讨武术的发展,认为:武术的发展应立足于拳种,充分发掘各拳种资源,以拳种的方式推广与传播;同时,在武术的发展过程中应当强调其文化属性,充分发掘其文化资源,并使其与当地地域文化有机结合起来,与当地文化共同促进,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4.
徐沟的背棍、铁棍是一种极具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它流传了400余年,经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文章从徐沟背棍、铁棍的历史渊源,舞蹈特征,以及发展进行探讨,以求背棍与铁棍这种民间艺术得以传承做出些许贡献。  相似文献   

15.
兰星星 《考试周刊》2009,(38):145-145
新化梅山武术历史悠久,是中国乡土武术的重要流派之一,其历史久远,并很好地保留了古传武术功法与技击精髓,更兼具典型的地域文化特征和较强的历史文化功能。它以朴实、简捷、实用著称,是中华武术典藏中的奇瑰异宝。如今新化梅山武术传人多为国家一级拳师,新化县因此也被评为"全国武术之乡",而梅山武术也成为新化的代表之一。  相似文献   

16.
明代少林武术成熟的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少林武术是我国武术流派中非常重要的一支,具备完整的技术体系和理论基础。关于少林武术的传说早在唐以前就有,但其真正成熟的年代拳却是在明朝中晚期,本文通过对明朝政治、经济和思想体系,以及少林武术自身所具备的特征进行综合分析,探析少林武术在明代成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峨嵋派武术有着辉煌的过去,是中华武术三大流派之一,而今峨嵋派武术成为了最弱的一支。怎样发扬峨嵋派?如何把它建成和第一山相对应的峨眉山独特旅游文化和武术产业提出自己的观点。以建设中国第一山为契机挖掘、宣传、发扬峨嵋武术。  相似文献   

18.
广东"客家拳"是广东近代拳种三大组成部分之一。客家拳派主要指清代中晚期传入梅州客家地区后所形成的武术流派。本文深入探析其传入时与"天地会"相关的社会时代背景、拳派关系特征以及区域生态、人文环境等内外影响因素,希望为客家武术发展及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是为提高运动成绩,探讨刀、棍项目运动员血型与运动成绩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分析调查法,分别对110名运动员进行问卷调查,回收102份。结果:武术刀、棍项目中以O型血占多数,为41.2%,体操以B型血居多,为32%,跨栏跑以A型血居多,为38.5%,AB型血在人群中人数比例少,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型可作为竞技武术运动员的辅助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20.
对俞大猷《剑经》的分析研究,探究辊法技击理论,挖掘棍法技术之绝,用以指导现代武术,并有针对性地运用其理论进行教学和训练,提高技击应变能力和技术水平,对促进现代武术的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