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1]指出:在双心四边形 ABCD 中,若其外接圆半径为 R,面积为 S,内切圆半径为 r,则(16r~2)/S≤cotA/2 cotB/2 cotC/2 cotD/2≤(8R~2)/S(1)笔者经研究发现,在双心 n 边形中也有定理在双心 n 边形 A_1A_2…A_n 中,若其外接圆半径为 R,内切圆半径为 r,面积为 S,则有  相似文献   

2.
1765年,数学泰斗欧拉(L.Euler)首先发现:任意一个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R、内切圆半径r与其两圆心距d恒满足关系R~2=d~2 2Rr, ①从而由d~2≥0,得R≥2r. ② 这就是众所周知的欧拉不等式. 1798年,欧拉的学生富斯(N·Fuss)又证明:同时有外接圆和内切圆的四边形,其外接圆半径R,内切圆半径r与其两圆心距d恒满足关系(1/(R d)~2) 1/(R-d)~2=1/r~2,R~2=d~2-r~2 r(r~2 4R~2)~(1/2).据此,由d~2≥0即可得R≥(2r)~(1/2). ③ 这便是所谓的富斯不等式. 1988年,刘健将②、③推广成:设双圆n边形(既有外接圆又有内切圆的n边形)的外接圆半径为R,内切圆半径为r,则R≥rsecπ/n. ④ 近年来,我国学者还相继给出④的多种证法,并有人将其延拓到一般多边形的情形. 我们追寻先达时贤之笔迹,通过深入分析研究发现,④可以进一步加强为  相似文献   

3.
欧拉不等式是指:若三角形的内切圆和外接圆半径分别为r和R,则R≥2r。将此不等式推广到四边形中,有: 定理设双圆四边形(既有内切圆又有外连圆的四边形的内切圆和外接圆的半径分别为r和R,则 R≥2~(1/2)r ①分析如图,设ABCD为双圆四边形,边长依次为a、b、c、d,令AC=u,则 u=((ac bd)(ad bc)/(ab cd))~(1/2) (参见[3]) 设ABCD的面积为△,则△A=rs,其中s=1/2(a b c d)∴r=△/s。  相似文献   

4.
设P为正n边形A_1A_2…A_n外接圆上任意一点,R为这正n边形外接圆半径,则P到各顶点距离平方和为定值2nR~2,即 sum from i=1 to n PA_i~2=2nR~2 (1) 本文试对这一有趣的定值问题作适当引伸,得到一些更一般的结论。定理1 设正n边形A_1A_2…A_n的中心为O,半径为R,P是以O为圆心以r为半径的圆  相似文献   

5.
本刊文[1]证明了关于圆内接正多边形的下述性质:正 n(n≥3)边形外接圆上任一点到该正 n 边形各顶点距离的平方和为2nR~2(其中 R 是外接圆半径).文[1]的证明比较繁复,今简证如下: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设任意给定的一个正 n 边形A_0A_1A_2…A_(n-1)各顶点的坐标是 A_k(Rcos(2kπ/n),Rsin(2kπ/n))(k=0,1,2,…,n-1)其外接圆上任意取定的一点 P的坐标是 P(Rcosθ,Rsinθ).显然点 P 到正 n 边形各顶点距离的平方和 S 是  相似文献   

6.
一、引言文[1]建立了如下结论:在任意当且仅当△A_1A_2A_3为正三角形时,(1)式取等号.本文将不等式(1)推广为定理在任意凸n边形A_1A_2…_A_n中当且仅当A_1A_2…A_n是等角n边形时(2)式取等号.二、几个引理引理1凸n边形至多有两个内角不超证明用反证法及n边形外角和定理.引理2当n≥3时,关于x的函数族:分别都是增函数.证明引理3证明:不妨设0<α≤β≤/4,和差化积.引理4当n≥3时,成立不等式递增知(4)(5)成立;当n=3,4,5,6,7时.经验算知(4),(5)也成立.三、定理的证明据引理1及0<A_1<π(i=1,2,…,n)…  相似文献   

7.
<正>设△ABC的三边为a、b、c,外接圆和内切圆半径分别为R、r,则有著名的欧拉不等式R≥2r.文\[1\]中建立了如下三角形式的加强.定理1设R、r分别为△ABC的外接圆和内切圆半径,则有(Σ表示循环和)■当且仅当△ABC为正三角形时取等号.由于式(1)可改写为■,由熟知的不等式■,可知式  相似文献   

8.
正欧拉在1765年给出关于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R与内切圆半径r的著名不等式R≥2r.近年来,不少文章对这个不等式进行探讨,如文[1]、[2]、[3]、[4],但是这些都是基于三角形下进行的.本文针对具有外接圆和内切圆的多边形,推广出其外接圆半径R与内切圆半径r具有如下关系:R1cos(πN)×r其中:N表示多边形的边数.假设具有外接圆和内切圆的多边形为N边形;该N边形的边长分别为:d1,d2,…,dN;且各边所对应的外接圆的圆心  相似文献   

9.
在本文中约定a,b,c为ΔABC的三边,s为半周长,R,r分别为ΔABC的外接圆半径与内切圆半径.1916年,M.Petrovic建立了如下涉及三角形三边的不等式[1,p.8]:1/3≤a2+b2+c2/(a+b+c)2<1/22000年,朱杏华[2]将不等式(1)推广到了n维单形.2008年,李华和张[5]将不等式(1)推广到了n边形.2009年,武爱民[4]对不等式(1)作了指数推广.其实早在  相似文献   

10.
从正方形ABCD的顶点A任引两条射线,使其夹角为45°,分别与BC、CD交于点E、F.与BD分别交于点P、Q.求证:S_△AEF=2S△apq.这是1990年四川省的一道高中数学竞赛题,现在我们进一步推广便有:定理如图正n(n=2p,P≥1)边形A_lA_2…A_(n-1)A_n中,A_1A_k为其外接圆直径,若A_(k-1)A_k,A_kA_(k 1)上各有一点E、F,且边形中心O而垂直于A_1A_k的直线交A_1E于P,A_1F于Q,则有.证作出正n边形的外接圆O,设其半径在Rt△A_1OP中,A_1_P=r·seca1,同理A_1Q=r·seca_2在Rt△A_lA_(k 1)F中,A_1F=(下转第32页)(上接第…  相似文献   

11.
<正>不等式"R≥2r",也即"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不小于其内切圆直径",这就是著名的欧拉(Euler)不等式.文[1]、[2]给出的欧拉不等式"证法不容易",文[3]、[4]给出了"更简捷证法",受其启发,本文将再给出两则新简证.本文中,设△ABC的三边a、b、c所对的角分别为A、B、C,△ABC的外接圆和内切圆的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双圆n边形的一个几何性质. 定理设O是双圆n边形A1A2…An的外心,r1,r2,…,rn(n≥3)分别为扇形A1OA2,A2OA3,…,AnOA1的内切圆半径,R为⊙O的半径,则 1/r1+1/r2+…1/rn≥n/R(1+cscπ/n)(1)  相似文献   

13.
命题设A_1A_2A_3…A_nA_1为正n边形,R为其外接圆半径,A为外接圆上任一点,记∑=(?)AA_k~(2l),l∈N_+,则∑=nR~(2l)C_(2l)~l.这是师五喜老师提供并证明的一个命题(见文[1]).笔者指出:只有当l相似文献   

14.
设△ABC的外接圆与内切圆的半径分别为R与r,则R≥2r,其中等号成立当且仅当△ABC为正三角形.这就是著名的欧拉不等式,它不仅形式简洁、优美,而且应用极为广泛,众多的三角形不等式都是其等价形式(参见文[2]).关于它的证明常见于许多书刊,如文[1]给出了其三角证法.纵观这些证明,均较繁琐.本文给出一种极为简捷的证法及其推广如下.1 欧拉不等式的简证 证明:如图 1,记△ABC的三边长分别为  相似文献   

15.
本文约定:△ABC的三边长,外接圆半径,内切圆半径,面积以及三边对应的旁切圆半径分别为a、b,c,R,r,△,ra、rb、rc,∑表示循环和. 1967年,R.R.Janic曾建立如下的不等式(见文[1])  相似文献   

16.
杨克昌同志在文[1]中曾提出如下的猜想:设ta、tb、tc分别表示面积为△的△ABC的三边a、b、c所对角的内角平分线的长,则是否成立如下的不等式亦即不等式是否成立.我们说(1)不成立,即(1')不成立.比如取等腰三角形a=b=l,则利用内角平分线长以及三角形面积公式可得容易看出,当c充分小时(比如取c=0.01)所以猜想(1)不成立,那么是否可以调整一下,仍有类似的不等式成立呢?回答是肯定的,亦即定理设ta、tb、tc分别表示面积为△的△ABC的三边a,b,c所对角的内角平分线的长,若△ABC的外接圆与内切圆半径分别是R和r,则有证…  相似文献   

17.
文(1)给出了欧拉不等式的一个隔离:其中rl、r2、r3分别为从△ABC外接圆中截去△ABC后所得三个弓形的最大内切圆半径.文(2)又推广为:其中h1、h2、h3为△ABC外心到三边之距离.本文将进一步得到:R(3),事实上,利用(2),(3)中前三个不等式显然成立,因此只要证后两个不等式.由图知∠BOD可知第四个不等式成立.最后,因为可见最后一个不等式也成立,于是(3)式得证.欧拉不等式一更好的隔离@冯华$四川江津几江中学@王志亮!兰州市85信箱丙22号  相似文献   

18.
平面几何中,有一个欧拉不等式: 设△ABC的外接圆和内切圆的半径分别是R和r,则 R≥2r。其中等号当且仅当△ABC是正三角形时成立。这个结论在三维空间中可推广如下: 设四面体A_1—A_2A_3A_4(简记四面体A,下同)的外接球和内切球的半径分别是R和r,则  相似文献   

19.
1765年,著名数学家Euler建立了关于三角形外接圆半径R和内切圆半径r的一个重要不等式:R≥2r(1),文给出他的一个代数形式的加强:  相似文献   

20.
<正>设△ABC的三边长为a、b、c,外接圆和内切圆半径分别为R、r,半周长为s,面积为△,∑表示循环求和.文[1]介绍了由D.M.Milosevic提出的如下一个不等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