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什么是主持人评论主持人评论 ,是指节目主持人以个人身份面对观众 ,针对现实生活中典型的新闻事件和群众普遍关心的重大问题 ,直接阐明主持人 (隐含编辑部 )的立场和态度 ,反映舆论和引导舆论 ,从而影响听众、观众思想行为的一种评论节目形态 ,“是由主持人直接参与策划、写作、播出的全过程 ,并以与观众直接交谈的方式出现 ,而融叙事性与哲理性 ,个性化与人格化于一体的评论形式。”①综观国内外主持人评论的发展现状 ,这种直接与观众进行面对面交流的评论形态大致可以分为两种形式 ,一种是三言两语式的主持人点评 ,即主持人在主持节目…  相似文献   

2.
目前,形式多样的直播节目已经成为广播最引人注目的风景。而主持人已经成为直播节目风格和节目影响力最重要的因素。与此同时,广播评论的内涵也正逐渐地被溶解渗透到主持人节目中。我们应该意识到这种隐性评论的巨大作用,从而掌握引导公众舆论的主动权。新闻评论被认为是媒体的旗帜,是代表媒体看法,引导公众舆论最重要的新闻手段。实际上,广播主持人的隐性评论同样是通过电子手段,通过媒体发布的,  相似文献   

3.
从日前出炉的《2013中国视听新媒体发展报告》中不难发现,电视开机率呈继续下滑态势,越来越多的电视受众将媒体接触时间贡献给了新媒体。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电视新闻类栏目如何更有效地吸引受众的眼球,已经成为各个电视台新闻部门不得不面对的问题。电视新闻节目如何突围,重新展现强劲的生命力,成为本文关注的焦点。而主持人作为新闻节目中最重要的关键节点之一,本文将主要从节目主持人评论语言传播特色角度进行分析,以期找到相应的解决之道。
  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是运用多种电视新闻报道与评述手法,并包含多种内容与形式的一种新闻性节目。它借鉴多种编辑手法,将长短不一、表现形式各异的新闻性节目和稿件,按栏目的宗旨加以取舍,有机地组成一个定期、定时播出的单元。主持人一般参与构思筹划,并出镜采访、述评。并且,它侧重于纵深报道与评述,可融信息、舆论、知识传播于一体。优秀的新闻评论节目,往往以其内容与形式的特色,以及受众信赖和喜爱的主持人,来树立自身的稳定形象。  相似文献   

4.
电视谈话评论节目是以电视谈话的形式播出的,以主持人主持,由特邀嘉宾和现场观众直接参与,就某一新闻事件或公众关注的热点话题进行平等的讨论、交流,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的一种评论节目形式.这类节目形式因其建立的公共的话语平台而深受电视受众的喜爱.  相似文献   

5.
电视新闻杂志节目则是由节目主持人将不同内容及不同形式的新闻报道串接为一个有机整体,形成的在固定时间播出的电视杂志型节目。这类节目实际上属于资讯类新闻和评论类节目的结合体,让受众在了解新闻事件本身的同时,也从深层次的背景分析以及事件走势的解读中收获各方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新闻评论类节目的特点是将时政新闻的客观性进行评述,向受众传播一些辨析的观点,具有鲜明的导向性和广泛的公众性。从新闻传播的视角分析,节目主持人主要发挥着信息发布与信息中介、客观报道与舆论引导、控制现场与自我调节等方面的作用。节目主持人必须从受众角度出发,担当讨论式、辩论式的引导者,也是谈话式、访谈式的深度挖掘者,搭起评论者和受众的桥梁。  相似文献   

7.
电视现场采访报道是电视记者或节目主持人置身于新闻现场,出图像并用同期声向观众叙述、采访、评论新闻事件的一种报道形式。电视现场采访报道是一种重要的新闻报道形式,它可以将新闻的主要关系、新闻现场的环境、事件细节及可能在现场遇到的各种反应都能直接诉诸于观众的听觉和视觉,  相似文献   

8.
夏青 《视听界》2014,(6):112-113
目前,新闻栏目开始注重与新媒体用户的互动,传播、分析网络消息,对相关新闻资讯或批评、或引导、或修正,以呈现传统电视媒体的权威性与公信力。但一些栏目的互动融合形式大于内容,有的只是简单播报网民对某一新闻事件的评论或反馈意见;或与主持人交流几句,不痛不痒甚至不着边际;有的为了显现多媒体融合,直接将微信语音等受众反馈信息在节目中播放,主持人只是摆设,作用可有可无。在新闻栏目与新媒体的互动融合中。  相似文献   

9.
冯杰 《今传媒》2011,(9):120-121
作为一种新兴的主持人类型,记者型主持人集记者、主持人角色于一身,拉近了新闻采访与受众的距离,受到越来越多的观众喜爱。他们在节目中的表现直接影响到大部分受众对社会事件的认知,因此必须加强其舆论引导能力建设。本文以电视新闻节目制作过程为线索,从议程设置、镜头真实、报道方式、权威性和理性解读等五个方面入手,尝试探析记者型电视主持人如何在社会生活中更好地发挥舆论引导力,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0.
如今的电视节目中,新闻评论类节目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新闻评论类节目一方面报道了新闻事实,同时也对新闻事实进行了更为深刻、系统的分析和评论,在社会监督和舆论引导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新闻评论节目主持人,在对新闻事件、现象以及大众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评论的时候,为了追求更好的传播效果,势必会在评论时采取一些必要的语言技巧。本文将着重从新闻评论节目主持人如何提出观点、表明态度的语言技巧出发,阐释作为新闻评论节目主持人练好语感、语智、语趣三项功夫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新闻评论类节目是电视节目的重要组成部分,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主持人在节目中具有重要作用,其节目的主持人在节目中的语言和观点,都有引导舆论走向的作用。新闻评论节目的主持人的主持风格,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新闻评论节目的风格。本文将针对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主持人的风格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2.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新闻的"新"字要求越来越高,时效性成为重要的新闻要素,大众媒体必须对新近发生的事情做出快速反应,传播速度越快越能得到受众的信赖,也越有利于塑造自身的媒体公信力,而连线采访是实现这一目标最直接也是最简便的手段,它对导播的选材和策划,对节目主持人在直播中把控连线的走向,对记者在新闻现场的感知能力、总结能力、报道能力的要求都在不断升级。一个好的广播连线节目必须做到关心受众所关心的事件,主持人问受众想问的问题,记者提供受众想知道的情况,只有做到这些才能在残酷的竞争中保持自己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许多电视台都先后开办了不少贴近百姓生活的新闻节目,这类节目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节目设置的栏目化.从制作形式看,一般分为四类:新闻类(要闻 社会新闻)、主持人描述 记者报道 主持人评论类、主持人单独评论类、主持人描述 媒体评论类.  相似文献   

14.
杨嘉琪 《视听》2022,(4):64-67
新媒体时代,后真相事件频发对媒体的公信力和舆论引导力造成了极大损害,也给新闻评论带来了巨大挑战.当"快餐式"的信息无法满足受众知情与舆论引导的需要时,能够还原新闻全貌、解读事件真相的主流媒体评论就凸显了巨大价值.《新闻1+1》节目坚守理性原则,在多元的舆论场中通过对即时热点的追踪、优质内容的打造及社会敏感话题的触及传递...  相似文献   

15.
记者型节目主持人对新闻的驾驭能力要求非常高,想要当好一名有深度、有内容的主持人必须先从记者做起。首先,我们对记者型节目主持人进行界定,它是由"记者"和"节目主持人"两个关键词组成,具有记者和主持人双重的身份。要做好记者型节目主持人既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和良好的新闻素质,又要全面、客观、真实地发现新闻、反映事实,对新闻事件进行深度分析和评论,然后用自己的主持风格去串联节目、传达思想、吸引受众。本文试与大家探讨记者型节目主持人。  相似文献   

16.
随着资讯传播的多元化及人民群众知识水平的普遍提高,广大受众不仅希望第一时间获知新闻,更需要得到对新闻事件更深层次的解读。主持人圆润明朗的声音和清晰准确的播报已成为受众基本的要求,能够带来更多的观点和评论已成为受众的迫切需要。从《新闻联播》不断加强评论的要素,到新闻评论类节目在省、市广电媒体遍地开花,新闻评论在新闻节目中的作用越来越凸显出来,以至于有媒体竟然要求主持人要在两三个月的时间里迅速具备评论能力。重视评论的功能固然是好事,但这种能力的形成绝不是一蹴  相似文献   

17.
国内首档融媒体新闻评论节目《中国舆论场》,改变原有的传媒主导型模式,注重用户参与、多维互动,实现平等对话、深度交流,并充分利用网络媒体、社交媒体的传播优势,拓展节目传播渠道,为我国新闻评论节目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启示。融媒体时代下,新闻评论节目应注重受众本位、融通传播渠道,同时更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承担媒体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8.
苗阳 《新闻知识》2012,(9):70-71,73
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充分发挥了媒体的舆论引导功能,是新闻节目中的旗帜,也是目前各级电视媒体播出的一种重要的节目类型。以人为本的新闻传播理念以及媒体舆论引导功能的实现,都要求主持人在节目主持过程能恰当地流露情感态度。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理性精神、丰富的生活阅历是主持人恰当流露情感态度的内在依据;保持积极的主持状态、准确把握情感基调、掌握语言表达技巧,是主持人恰当流露情感态度的外部特征。  相似文献   

19.
在融媒体背景下,新媒体平台的技术发展以及模式转变正在改变着受众的观看方式和心理需求。基于此背景,各类电视新闻节目都在寻求创新转变升级,新闻评论类节目作为重要的新闻节目类型,改革之路也是必然选择。《中国舆论场》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第一个融媒体时事热点节目,本文以此节目为例,从新闻评论类节目在融媒体环境下的创新与转型的角度出发,分析节目特色以及创新尝试,以此来探讨新闻评论类节目的创新改革路径。  相似文献   

20.
陈旭 《新闻实践》2013,(8):53-54
在新媒体环境下,改进和创新广播新闻评论,扩大其舆论影响力,是当下广播内容生产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广播新闻评论的优势和不足 相比报纸评论、电视评论和网络评论,广播新闻评论在文字力度、呈现形式和逻辑工整性上都没有太大优势,它最核心的优势主要体现在“新、快、活”三个字上。新,广播不问断、随时随地传播的特点,决定了它能就最新的新闻事件进行实时评论,特别是一些突发事件,广播甚至能现场连线记者以口述的形式即刻发表评论,传递最新鲜的观点;快,广播评论简捷明快,口语化的表达虽说会让人记忆不深,但在当下依然能让受众很自然地接受,有先人为主的优势;活,广播新闻评论没有严格的文体、文风限制,表达直接、语言平实,从题材和形式上更贴近受众。但要注意的是,新闻评论不能只是停留在对原有事件的分析上,还必须联系事物发生的各要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