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来晚报已整整十年了,仔细算来,十年中有八年是黑白颠倒的夜班生涯:从国际版编辑、时事部主任到主持要闻中心的工作,岗位不同,夜班一样:下午三四点钟来晚报,凌晨两三点钟顶着月色回家。不少人问:不觉得苦吗?答:是苦,但没觉得苦,感觉的是乐。连续两个月值班时累得真想休息,而当真  相似文献   

2.
郑义风 《青年记者》2006,(17):33-33
来晚报已整整十年了,仔细算来,十年中有八年是黑白颠倒的夜班生涯:从国际版编辑、时事部主任到主持要闻中心的工作,岗位不同,夜班一样:下午三四点钟来晚报,凌晨两三点钟顶着月色回家。不少人问:不觉得苦吗?答:是苦,但没觉得苦,感觉的是乐。  相似文献   

3.
观其 《青年记者》2010,(19):96-96
倘若觉得自己吃点苦走正道就是吃亏,实际是吃了大亏——丧失了赶超的最大机会,注定“泯然众人矣”。  相似文献   

4.
我们广东台算是办这类节目比较晚的,去年11月15日才开始办,叫《民声热线》,是和省政府纠风办共同举办的,一个星期有一个厅局上一次节目。根据工作热点,一月形成一个专题,一个月之内把这个专题做透。但是我觉得越做越苦。我们觉得比较苦是因为现在是一个月一个专题,厅局又不能天天上线,只能从群众反映的问题中找线索,然后就是反馈,类似于新闻调查的路子。厅局上线的话处理听众的问题就很容易,  相似文献   

5.
正1.要么全力以赴地干,要么早点滚蛋,在任何一个位置混日子迟早会有人拿你开刀,你要明白,做企业不是做慈善,如果你愿意被慈善,我建议你去要饭。2.别把老板和上司当傻子,他装傻不等于真傻,不追究不代表他不记得,只是他给你机会去磨练,你的这些小伎俩他早就比你耍得专业几百倍了,不然他也不敢坐上这个位置。3.别见人就说你有多苦,说久了一定会成为公司里最苦的那一个,苦了这么久还拿不出解决办法,只能说明你不是智商有问题就是情商有缺陷,因为没人在乎你苦的过程,只在意你得意的结果,包括你自己。4.对工作,一诺千金,言出必行,每次放空炮,还有谁会相信你能做好,凭什么让公司给你最好的资源。5.别以为自己很牛,真要觉得自己很牛,童工作结果出来看,这比你吹一万次牛更有说服力,更能得到公司的认可。  相似文献   

6.
编辑工作,被人们誉为“为他人作嫁衣”,是一个默默无闻、乏名少利的行当,但在现代文明社会的文化事业中,却又是不可或缺的工作。几十年来,我置身其中,备尝酸甜苦辣,可谓五味俱全;现在回想起来,又觉得苦中有乐,乐中有趣,不但无怨无悔,反倒觉得它丰富了我生活的内容,值得细细品味了。  相似文献   

7.
刘登华 《大观周刊》2011,(47):149-149
数学教学如果脱离了现实生活,不能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就会使得教师教得累,学生觉得苦,会使有意义的数学课堂教学变得枯燥无味,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丧失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的教学质量难以提高。学生能获得的知识与技能也就不言而喻了。  相似文献   

8.
<正>长时间以来,人们常用"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来描述莘莘学子的学习历程。它不失为经验之谈。这里的"勤"与"苦"指的是人们为了获得知识,追求成功而付出的艰辛努力,它充分体现了求知者的执着和坚强意志。然而,作为一名英语老师我觉得除了让学生懂得这一道理外,还应通过课堂教学的科学方法和技巧,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行和主动性,提高他们的英语学习兴趣,形成师生教与学合力,来推动她们在"学  相似文献   

9.
也许和编辑工作有一种缘份,在大别山老区红安县县委办公室和宣传部工作了十年多的我,1975年春天被组织上调到首都北京人民日报,在经济部当了一名从事农村报道的编辑,1990年调到总编室,在编辑岗位上一干就是23年,其中大部分时间是夜班。人民日报的优良传统,老编辑们风范的影响,使我学到了不少东西,也做了一个编辑应该做的工作。 热爱的事业不觉得苦 长期夜班,再加上行政工作,苦吗? 当有些熟识的同志问我时,我真的觉得不好回答。说不苦,也不实际,铁锅顶在头上,长时期的大夜班,有时上午有急事,不敢怠慢;战役性报  相似文献   

10.
作为爬格子的人来说,大凡对“酸、甜、苦、辣”有切身的体会。但我觉得最漫长而久远的还是甜。苦中有乐,乐在笔耕。1995年我42岁,在石油企业一个基层队当政治指导员。由于经常动笔写材料和对编辑、记者的仰慕及对新闻写作的热爱,“半路出家学写稿”的念头便油然而生。这年2月27日,队上的15名女职工为庆祝“三八”节开展了植树和向  相似文献   

11.
“我是乔榛。总有人对我说‘我是听着你的声音长大的’!说实在的,我们的声音能让受众得到启发、陶冶甚至震撼,那我们再苦再累也觉得值。我在想,如果我们每个人都从自己做起,宽容积极地对待  相似文献   

12.
宋连昌 《传媒》2003,(4):17-17
记得大学毕业前夕,有一次跟一位教文艺理论的老师闲聊。他建议我们以后最好不要到出版社去当编辑,说那工作太苦太累,每部书稿几乎都有半尺多厚,看起来会令人头昏眼花,而且纯粹是为他人做嫁衣。谁知我毕业后拐来拐去最后还是掉进了出版社这口“陷阱”,一干二十多年也没有“爬出来”。不过,工作实践使我感到当图书编辑也并不像那位老师说的那么可怕。吃这碗饭苦是苦点,但苦中有甜、累中有乐,不但觉得这工作很有意义,而且从中受益匪浅,更获得不少乐趣,因此始终乐此不疲。  相似文献   

13.
编辑同志: 我是一名通讯员。平时,对搞正面性报道还觉得顺手,但不知为什么很害怕搞批评性报道。我也了解到了一些干部的不正之风和群众的苦愁之处,这些问题冲击着我的心。可是,我把这类稿子写好后,当要发出的时候,内心感到很恐惧,终未投寄。写好的稿件没有寄  相似文献   

14.
定西市地处甘肃省中部,自然条件极其严酷,是全国闻名的"苦地",一个"苦"字浓缩了定西的贫困历史和奋斗历程,"苦熬""苦要",更有"苦斗""苦干",构成了最富定西特色的新闻资源. 真实记录:"苦斗"历史感人至深 改革开放后,定西人民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发扬"三苦"精神,治穷致富,以改造山河、发展经济的骄人业绩再次引起世人关注.1999年,定西市提前实现整体基本解决温饱,被称为"历史性的跨越".  相似文献   

15.
刘晓宁无疑是一个在创作题材上异常敏锐的作家,早在2007年就出版了以医生生活为背景的作品.时至今日,随着医患关系的日趋紧张,当越来越多的医疗纠纷浮出水面,当全社会掀起讨论医生这个职业究竟为何之际,她的新作《大医院》也已经摆在我们面前半年了. 佛陀所开示的人生四苦,生、老、病、死,如今无一不和医院息息相关.医院,也因此在时间维度上几乎囊括了所有人生哲学命题.可在文艺范畴内,涉及这类场所的作品除了恐怖片鲜有力作,让人觉得遗憾.现在,我们可以借着《大医院》来理一理这个话题了.  相似文献   

16.
“档案工作有三苦:艰苦、清苦和辛苦,但不能叫苦;档案工作有三无:无权、无利又无名,但不能无志。”这是一位领导同志在档案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当时我刚刚接触档案工作不久,对这段话还不能完全领会,甚至觉得档案工作是枯燥、乏味的苦差事,每天抄抄写写,整理的是别人的成长、进步和收获,和自己的  相似文献   

17.
4月下旬,南京打来一则长途电话:我采写的通讯《周恩来的故乡情》,继获得江苏省优秀广播节目一等奖之后,又获得了1990年度全国优秀农村广播节目三等奖。许多同行们热情地向我祝贺,我自然也觉得高兴。俗话说:“花香原自苦寒来”,这话一点不假。把采访、写作放到一边,仅就寻找这篇通讯的几个主人公,还真有点“苦”昧  相似文献   

18.
最苦与最乐     
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  相似文献   

19.
我在基层从事通讯报道工作的时间较长,多年的实践使我深深感到,要想搞好这项工作,起码要正确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 苦与乐不同的人,不同的职业,都有着不同的苦与乐。从事通讯报道工作的人同样有自己的苦与乐.因为这项工作不同于其他工作,经常找人了解情况,有时可能要碰钉子;写稿需要翻来覆去地修改,开夜车可算家常便饭;稿子好不容易写好,寄到报社后又很可能是石沉大海;时间长了,还会使人消瘦;还会听到一些流言蜚语。总之,在人们的心目中,通讯报道工作可以说是一个“苦差事”.但苦与乐是  相似文献   

20.
永远在路上     
奏着华彩乐章的2008铿锵走来,“永远在路上”,涌上心头。记者永远在路上。这是一条只有起点而没有终点的路,是一条充满艰辛和困苦的路。有的记者只是被动地记录,但优秀的记者表现出的更多的是兴趣与追求。新华社女记者朱玉说,工作是我心爱的玩具,我不觉得它苦,我觉得它好玩儿,工作让我十分快乐,“这工作就像一个变化万千的万花筒一样,不停地变出不同的样子,而我,则是那痴痴地被它迷住的小孩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