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 毫秒
1.
江晨 《知识窗》2007,(5):56-57
自从人类在地球上诞生以来,人类就无时无刻不在研究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地球。期间,出现了一批智慧超群的科学家。他们在人类还处于蒙昧状态的时候就独具慧眼,凭着敏锐的观察、丰富的想象、严密的思考,提出了许多超越时代的真知灼见,使人类对地球的认识发生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2.
基于汇聚技术(NBIC)的新兴人类增强技术(HET),正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对人类的身体、认知、道德等诸多方面进行“深度”改造乃至重塑,这对人类的未来到底是祸是福,引发了不可回避的人文担忧。《增强、人性与“后人类”未来——关于人类增强的哲学探索》一书,是一部标准的从人文主义视角审视新兴前沿技术的哲学类著作。该书从概念分析、技术研发和社会传播三个层面勾勒出新兴人类增强技术的概貌,对超人类主义与生物保守主义、超人类主义与后人类主义围绕新兴人类增强技术的两场论辩进行了深刻的哲学阐述。对新兴人类增强技术的人文审视应超越学术流派的二元对立,重新在“人—技术”的相互定义和相互建构的“后人类”观点中,描绘正在发生“技术性转变”的人类未来图景。  相似文献   

3.
人类语言是人类所发明的信息表达工具。人类借助于这种工具进行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或者更确切的说是进行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交流、思想交流、经验与知识的交流、人类还可以借助于这种工具进行信息的记忆与思维。它如此被人类广泛而持久的使用,它遍及人类社会的各个角度、各个领域。它伴随着人类的产生而产生,而且,自始至终为人类所利用。许多发明由于新发明的出现而被人类所淘汰,但人类语言则始终作为人类信息表达工具为人类的生存与社会交流提供着最便利的服务。如果没有人类语言的发明,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也就无法实现,人类的文…  相似文献   

4.
关于开展人类神经组计划的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脑科学的发展角度,论证开展人类神经组计划研究的必要性和现实 性,并介绍人类神经组计划研究的具体内容,构建神经数据库编码系统的方法以及实现人类\\r 神经组计划的可行性及其具体开展步骤。并对人类神经组计划与人类脑计划的异同点,进行 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5.
转基因食品的风险及其社会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转基因食品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利益。但是,转基因食品可能危害人类健康,破坏生态环境,威胁社会稳定。探讨转基因食品的各种风险并进行社会控制,从而使转基因食品更好地造福于人类。  相似文献   

6.
人类是否有种族之分,这在以前好像不是问题的问题。但是在完成人类基因组测序后,联袂作战而立下大功的私立塞莱拉公司和美国国立人类基因组、国立卫生研究院的一些研究人员认为,人类只有一个种族。因为他们对人类基因组图谱的研究表明,人的种族之间在基因图谱上并没有什么太多的差异,因此种族只不过是一种社会概念而已。  相似文献   

7.
人类的祖先——类人猿是全身长毛的,而现在的人类只在头部、腋部和阴部等少数几个地方才保留着毛。因此,有的生物学家就称人类为“裸猿”,意为没有毛皮的猿。 人类为什么身上不长毛?大自然出于何种原因,使人类身上的浓毛脱掉了呢?人类身上的浓毛又是什么时候才脱掉的呢?清除藏污纳垢之地 有人认为,人类远祖在进化中出于卫生的原因才将浓毛退化掉。这种理论认为,人类祖先身上的毛皮是各种寄生虫的孳生之地。虱子、跳蚤等寄生虫潜伏在人的毛皮中,不仅吃人的血,而且传染疾病。特别是,人类祖先学会了狩猎以后,食肉和狩猎…  相似文献   

8.
资本是政治经济学名词,它与商业经济学中资金的概念是不同的。虽然两者同属于经济成本的范畴,但资本却有着其特殊历史作用。可以作为社会经济有机体中的生物酶,来催化人类社会协作劳动之生化反应速度,从而产生出特定的生产力。这种特定的社会生产力不仅能使人类扩大生产规模,提高劳动生产率,还可以使人类能够超越其原有的生产极限,拓展人类的劳动生产能力。资本的这种类似生物酶的催化作用,不仅体现在普通的劳动生产领域中,同时更体现在人类科技发明事业的特殊生产领域中。  相似文献   

9.
秋水 《百科知识》2007,(8X):15-17
除了揭示人的基因奥秘外,今天人类科学研究的重心之一也转向了解读和揭秘动物与植物的基因。说实话,人类研究动、植物的基因当然并非首先是为了动、植物,而是借研究动、植物的基因为人类服务,就像古老的仿生学一样。迄今,人类研究动物的基因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不仅为人类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而且能让人类直接受益。  相似文献   

10.
海德格尔的技术生存论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海氏的技术生存论通过比较技术对人类生存状况的不同影响,揭示了现代技术的本质——“座架”统治下人类生存的全面异化,并提出了解救人类的生存之道;海氏的技术生存论给技术时代的人类生存敲了警钟,但没有看到技术异化背后所隐藏的深刻社会根源,也没有正确地找到解救人类的生存之道;当前我国的技术水平还很落后,但我国已经消除了技术异化的社会根源,只要我们大力发展科技,同时加强人文关怀,保持“忧患意识”,人类终会走向自在、自为生存的“澄明之境”。  相似文献   

11.
自然生态极限正迅速地逼近人类 可持续发展思想产生于人类活动与自然生态系统之间的冲突。西方一些经济学家如马尔萨斯(Muhhus,1820),李嘉图(Ricardo,1817),穆勒(Mill,1900)等人的著作中,也都较早地认识到人类消费的物质限制,即经济活动的范围存在着生态边界或者自然生态系统对人类活动的承载能力存在着极限。  相似文献   

12.
人类时空观的历史演变及认识的历时建构杨魁人类认识,就其实质而言是一个动态生成系统。而在人类认识的动态生成和历时建构过程中,规范和制约人类科学认识的时空观念,也经历着一个与此相适应的历史发展过程。因此,把握人类的时空观的历史演变与人类认识历时建构的相关...  相似文献   

13.
森林是生态环境的主体,是人类生存的根本。森林无时不在为人类奉献着她的全部,而人类为了推动经济发展,也在毫不客气无止无休地侵犯着森林。于是森林逐步减少,自然灾害日益严重,人类生存受到威胁。这才使人类有保护森林的意识,但是,保护森林不仅仅是一个认识问题,还与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14.
在现代,人类上太空,下海底已是家常便饭,因此我们想当然地认为人类生来就是一往无前的探险家。从进化论的角度来看,开疆拓土乃人类独有的特征之一;任何其他灵长目动物开辟的地盘与人类相比,其规模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相似文献   

15.
晓因 《今日科苑》2005,(3):11-14
翻开人类的历史,不难发现,灾难总是和人类相伴,姑且不论战争等人祸,单是地震等天灾给人类带来的灾难便触目惊心。地壳会随时移动和裂开,引起地震、火山爆发、海啸、山崩和泥石流等,给人类带来毁灭性的灾难;飓风和洪水肆虐,会给人类带来突如其来的破坏性灾难;疫病这一恶魔,更是一刻也没有停止对人类的侵害;若是被来自宇宙空间其他天体的流星和小行星撞上,后果更是不堪设想。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四川省为例,讨论了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自然资源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发生变化,并且其变化有正向的和反向的(或逆向的)两个方向。自然资源的反向变化对人类的经济社会又产生深刻的影响。文章指出,要正确处理人类活动与自然资源的关系,努力克服反向变化,加速正向变化,使人类社会经济与自然资源的变化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资本是政治经济学名词,它与商业经济学中资金的概念是不同的。虽然两者同属于经济成本的范畴,但资本却有着其特殊历史作用。可以作为社会经济有机体中的生物酶,来催化人类社会协作劳动之生化反应速度,从而产生出特定的生产力。这种特定的社会生产力不仅能使人类扩大生产规模,提高劳动生产率,还可以使人类能够超越其原有的生产极限,拓展人类的劳动生产能力。资本的这种类似生物酶的催化作用,不仅体现在普通的劳动生产领域中,同时更体现在人类科技发明事业的特殊生产领域中。  相似文献   

18.
信息技术不仅延伸了人的大脑功能,拓展了人类的智力,极大地增强了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而且广泛渗透和影响到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在教育领域内,信息技术引起了从教育观念到教育过程各环节的巨大变革。  相似文献   

19.
地球是人类的摇篮,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人类又是自然环境的改造者,人类活动对环境有着重大影响。当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日益受到人类活动破坏时,我们作何回答?!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任务是通过我们的智慧,用教育这种手段,让保护环境意识深入到每个受教育孩子的心灵。本文拟从利用课堂教学、开展主题活动、实施课题研究、结合家庭社区四个方面阐述如何教育学生接受环保意识。  相似文献   

20.
现代科学的诞生与迅猛发展是近代工业文明的产物,大量科学成果在人类社会中的广泛应用也深刻地影响了人类生产与生活的形态。现代科学技术在不断解决人类问题的同时又引发了新的问题,而要真正解决人口过剩,环境污染等社会问题,就必须深入了解人类社会和人类自身,寄希望于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与进步。随着时代的发展,包括人文社会科学在内的现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