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科学研究   11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 毫秒
1.
库兹涅茨假说及中国地区差距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对库兹涅茨假说的内涵、实质进行理论表述与分析,简述了学术界关于该假说的争论,提出了该假说成立的三个隐含条件。应用“各态历经理论”,以改革开放20年来中国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差异为实证研究对象,研究表明无论是中国东西地区人均财富差异、经济密度差异,还是经济总量差异,均符合库兹涅茨假说。文章提出中国应积极寻求发展与公平之间的平衡点与结合点,尽快培育由发展与公平“两难”境地向“双赢”局面转化的政策环境,以及中央政府充当“道德人”角色的功能作用要进一步强化的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省现代化进程综合评估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黑龙江省现代化目标,即“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进行理论界定,以此为基础,对黑龙江省现代化实现程度进行综合评估。研究表明,黑龙江省传统现代化的实现程度已达到80.56%,即黑龙江省已经在传统工业化道路上走过了近4/5的路程;黑龙江省相对于当代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实现程度为49%,即2000年黑龙江省经济社会等综合发展水平只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一半左右。最后,提出了黑龙江省加速推进现代化进程的五大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科技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对“九五”期间中国区域尤其是西部地区科技能力的发展态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九五”期间中国的科技能力平均增长7.8%;东部地区为9.4%;中部地区为7.1%;西部地区为5.7%。西部地区科技能力之所以增长缓慢主要是由于科技条件支撑能力和科技转化能力增长缓慢所致。最后,本文就“十五”期间西部地区科技能力建设提出了两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一、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基础架构和内在机理人与自然是相互作用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人与自然作用状态的一种反映。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必须把握人与自然之间的有机内在联系,以便调整、杜绝和消除不利因素和环节。从全盘(holistic)角度来看,人与自然的关系涉及到两大系统——自然系统和人类社会系统,或者称之为两大圈层——生态圈(Ecosphere)和人类圈(Anthroposphere)。在人类圈中技术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以气候变暖为主要特征的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科技进步是应对气候变化的核心和关键。文章在揭示科技进步与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探讨了科技进步与碳排放演变之间的关系,证明了科技进步驱动下碳排放的演变依次遵循三个“倒 U型”曲线规律,即碳排放强度倒U型曲线、人均碳排放量倒U型曲线和碳排放总量倒U型曲线,并据此提出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现代化指标体系的设计与测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现代化理论的综合评述 现代化理论从20世纪50年代提出并受到广泛重视以来,发展到今天基本形成5大研究方向:①以亨廷顿、伊斯顿、阿尔蒙德等为代表的现代化研究的政治学方向.该方向认为政治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核心,现代化最显著特征是国家政治制度的现代化.国家的政治体制、民主制度演化与变迁是该研究方向的支撑点;②以罗斯托、弗兰克、库兹涅茨等为代表的现代化研究的经济学方向.该方向主要从物质层面对现代化进行历史考察,认为现代化的核心内容是经济现代化,而经济现代化的主体是工业化与城市化,保证经济持续增长是实现现代化的关键;③以帕森斯、列维、勒纳和穆尔等为代表的现代化研究的社会学方向.该研究方向以社会进化论思想为指导,以研究社会结构与功能的转换和变迁为着力点;④以英克尔斯、麦可勒兰德等为代表的现代化研究的人文学方向.该研究方向认为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是实现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最根本保证,并指出入的现代化是现代化社会稳定、持续和健康发展的基石;⑤以布莱克和艾森斯塔特等为代表的(体制比较研究)制度学方向.该研究方向主要从人类历史发展演化的角度,对不同国家的现代化历程进行比较实证研究,提出现代化发展模式多样性的观点,并对多样化的模式进行深入诠释与剖析.  相似文献   
7.
自然生态极限正迅速地逼近人类 可持续发展思想产生于人类活动与自然生态系统之间的冲突。西方一些经济学家如马尔萨斯(Muhhus,1820),李嘉图(Ricardo,1817),穆勒(Mill,1900)等人的著作中,也都较早地认识到人类消费的物质限制,即经济活动的范围存在着生态边界或者自然生态系统对人类活动的承载能力存在着极限。  相似文献   
8.
电子政府的发展方向及其面临的挑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网络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传统信息传递的方式、人际的沟通方式和社会管理的组织方式,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角落。一个国家或地区信息化程度的高低已成为衡量其综合实力的核心标志之一,全面实现全球信息资源共享,已成为世界各国政府的共识。近年来,欧共体国家、美国、日本等世界发达国家为提高其国际竞争优势,相继推出国家信息基础建设新举,并积极筹划建设“电子政府”或“连线政府”,来提升政府工作效率,提高政府为公众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以建立一个反映人民需求为导向的政府…  相似文献   
9.
中国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智力支持能力的质量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区域可持续发展“智力支持系统”的内涵在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领域内 ,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组在国际上开创了可持续发展研究的系统学研究方向 ,提出了区域可持续发展总体能力是在具有内部逻辑自洽和统一解释的“生存支持系统”、“发展支持系统”、“环境支持系统”、“社会支持系统”、“智力支持系统”五大系统能力贡献的总和。五大支持系统中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智力支持系统是保证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条件。它具有两个基本的内涵 :其一 ,区域的人均智力水平 ,它由区域人口的受教育的年限和区域科技创造力所决定 ;其二 ,区域的…  相似文献   
10.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多维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的管理能力或决策水平对于区域可持续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首先对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社会经济政策工具与区域可持续性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分析,在界定政府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主要管理职能和调控领域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国情,构建了一组可以操作的衡量政府管理能力的指标体系,以便为推动中国区域可持续发展奠定一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