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以转型初期的中国小城镇社会为背景,现代小说塑造了一系列小城镇女性知识分子形象,表现了现代知识女性独特的智性美和人格魅力,揭示了困顿的经济状态、封建世俗观念和自我意识的沉沦对20世纪上半叶中国中下层知识女性命运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李莉 《培训与研究》2008,25(4):10-12
以转型初期的中国小城镇社会为背景,现代小说塑造了一系列小城镇女性知识分子形象,表现了现代知识女性独特的智性美和人格魅力,揭示了困顿的经济状态、封建世俗观念和自我意识的沉沦对20世纪上半叶中国中下层知识女性命运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电影《钢琴别恋》是由新西兰女导演简·坎皮恩执导的一部以“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为出发点的富有浪漫情谊的爱情片,这部影片也被视为是“现代女权的经典之作”。从女性主义理论的角度出发,分别从女性的话语权问题以及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及成长这两个方面来进一步解读这部经典的影片。  相似文献   

4.
论女性的自我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女性自我意识”的理解是妇女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但究竟什么是女性自我意识,迄今却没有一个令人满意的答案。在对女性自我意识的已有理解中,有的是从传统文化的影响造成女性主体意识失落入手考察;有的则较多地从女性生理阶段把握女性对自我的认识,着重表现为一种“生理性的自我意识”。上述方面是女性自我意识内容的构成部分,但却不是女性自我意识的全部,甚至不是最本质的部分(如女性生理性的自我意识)。严格  相似文献   

5.
魏颖  吴静 《海外英语》2014,(14):214-215
女性的自我意识并不是天生的,而是在性别角色的社会化过程中产生和确立的,其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自我意识的觉醒阶段和自我意识的确立阶段。该文从女性自我意识的角度分析《我知道笼中鸟为何歌唱》中女主人公的成长与变化,探讨处于社会底层的黑人女性的悲惨命运以及最终确立女性自我意识的女性新形象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性别角色社会化与女性消极自我意识的形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女性消极的自我意识不是天生的,它是在性别角色的社会化过程中,在自我意识发展的同时,逐渐将社会对性别的期待内化到自我意识中的结果.其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盲目模仿阶段、心理抗衡阶段、自觉内化阶段,其中青春期是关键期.在女性消极自我意识形成的因素中,社会文化、时代特征起主要作用,但女性自身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应进一步消除社会性别轻视,矫正女性自我认识偏差,对青春期女性及时正确引导,以消除女性的消极自我意识.  相似文献   

7.
张爱玲与张小娴是不同时期的女性作家,都极为关注女性的自我意识和个体生命意识。不同时代赋予她们笔下的女性人物不同的女性自我意识,通过对她们各自的几部重要小说进行比较和分析可以看出中国女性的自我意识的变化与成长。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古代文坛上,李清照是作为女性作家中的佼佼者而言的,学术界一般认为她唤醒了女性文学的自我意识。李清照的女性自我意识觉醒既受家庭环境和时代的影响,表现出了鲜明的自我意识,同时又表现出那个时代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女性在经济地位、政治参与、家庭角色与自我意识方面都有一定进步,但两性平等仍未实现,就业歧视、政治参与偏低、家暴、社会角色混乱等不同程度阻碍着女性社会化.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大力发展女性教育,关键是重塑女性教育观念、健全女性教育法规、完善女性教育体系,从而促进现代女性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自丁玲以来,女性自我意识一直是文学的一个主题。利用心理分析的技巧,丁玲追求表现女性的真实内心与女性心灵深处隐蔽的欢乐和痛苦。她用女性及自身的特质感受,展现了中国现代女性寻求漫长且苦难的心路历程:苦涩的挣扎─—苦闷的探索─—苦痛的新生─—苦恼的阴翳。  相似文献   

11.
台湾女性文学自50年代以来,大体经历了三个时期:50年代的中国传统型女性文学,着重表现对传统意识的屈从;60年代的受西方现代派影响的女性文学,着重表现性意识的反叛;70年代的新女性主义高扬的女性文学,着重表现主体意识的觉醒。近年来,新生代中的女性作家,又突破叛逆者模式,走向自我意识的独立  相似文献   

12.
席绢作为台湾风靡一时的言情小说家,其作品对大陆的读者有着很大的影响,作品中也包含了深刻的内涵。对女性形象的书写有了对传统和习惯颠覆性的观点,符合社会大众的审美观念,对现代女性在社会上的定位提出了新的思考,突出女性的自我意识,鼓励女性的自我价值肯定,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  相似文献   

13.
《到十九号房间》的女主人翁苏珊.罗林斯,是一位具有强烈的女性自我意识、渴望独立与自由的现代知识女性。但这个以男性为中心的父权制社会禁锢了她自由独立的意识,使她不可避免地陷入痛苦绝望的深渊,这种独立反叛的女性突出地反映了当代知识女性的“生存困境”。  相似文献   

14.
自我意识与责任意识作为相矛盾的特征普遍存在于人身上,相较于男性性别群体价值的优势及情感上的理性,女性自我价值体现方式的缺失和天生所具有的感性思维使得这种特性表现得尤为强烈,经常面临自我意识与责任意识的冲撞。面对此种情况,到底该如何取舍?本文以《雷雨》、《玩偶之家》中的繁漪、娜拉两个文学形象为例,从女性自我意识与责任意识的关系出发,具体分析她们各自面临的冲突及产生的原因,借此探寻东西方女性不同的价值观,了解构建女性社会性别价值体系对于平衡女性自我意识与责任意识冲突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身为黑人女性,当代英国女诗人格里斯·尼科尔斯关注黑人女性的解放之路。她选取了女性身体这一独特的视角来表现黑人女性自我意识。在她的诗歌中,黑人女性批判男权思想对女性身体的定义,并对自我肥胖的身体给予肯定。这一过程是黑人女性自我意识产生、成长和成熟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红字》和《简·爱》刻画了两个有别于传统女性的新形象,她们是男权社会中敢于维护女性尊严、勇敢追求真爱、大胆表达自身诉求和不断实现自我价值的女性意识代言人。她们的需求完全符合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从需求层次理论视角剖析和比较两位女主角自我意识的觉醒,对探索现代女性的成长具有重要的现实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以史学观照下对《穆斯林的葬礼》中的梁君璧、梁冰玉、韩新月三位女性进行解读,探究作家在文学创作中分别投射在这三位女性身上的任劳任怨、贤惠持家却又因循守旧、世俗狭隘的传统女性意识的传承的矛盾、要求独立主宰自己命运的女性自我意识在失落中觉醒、追求自我价值认定的女性现代意识的执著与自尊,以及隐喻在其中的女性意识的现代衍进之路,从而探求"历史"之真相是在不断地衍变中求得完善。  相似文献   

18.
《到十九好房间》的女主人翁苏珊·罗林斯是一位具有强烈的女性自我意识,渴望独立与自由的现代知识女性。但在这个以男性为中心的父权制社会禁锢压抑着她自由独立的意识,使她不可避免地陷入痛苦绝望的深渊,最终也是导致她死亡悲剧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9.
多丽丝·莱辛的著名短篇小说<到十九号房间>讲述了女主人公苏珊是一位具有强烈的女性自我意识、渴望独立与自由的现代知识女性.但男权社会制度却束缚了她的自由,由于她的理智使她最终选择了自杀.通过描写苏珊,表达了莱辛的女性意识,女性必须有自己的自由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相似文献   

20.
女性自我意识和双性同体是伍尔夫女性主义文学理论的重要内容,二者代表了伍尔夫的女性文论的发展过程.文章结合伍尔夫的两部小说<远航>和<奥兰多>,论证伍尔夫的女性主义文学理论从以树立女性自我意识为起点到走向双性同体为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