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雷俐娜 《新闻传播》2018,(15):68-69
全媒体时代下,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融合已成为必然。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各有优缺点,实现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可以更好地满足社会发展的实现。本文就全媒体时代下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融合路径作了相关分析。  相似文献   

2.
在媒介融合背景下,传统媒体单一的信息生产方式和传播方式受到新媒体的冲击,全媒体策略被提出,建立全媒体中央厨房成为媒介融合的创新之举。如何打造传媒的中央厨房,近两年,媒体在积极进行实践,本文结合业界最新的发展业态,探讨全媒体中央厨房的现实发展路径和常态化趋向。  相似文献   

3.
伴随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我们已然进入到全媒体时代,在这一时代下新媒体给传统媒体的发展形成了巨大冲击,但实际上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关系不应是对立的,他们均为全媒体时代发展的基础。故此,本文先简要分析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在全媒体时代下融合发展的必要性,并对两者的融合发展路径展开了具体论述。  相似文献   

4.
邢雪 《新闻窗》2013,(5):83-84
新媒体以史无前例的媒介发展速度冲击着传统媒体的主流地位,传统媒体中报业的式微更为明显,地市级报业在被省级媒体和强势新媒体覆盖,没有区位优势,没有强大的信息资源,没有较好的文化消费资源,没有更多的受众群的情况下,生存更加艰难。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发挥各自的优势,满足受众个性化要求的全媒体构想被提出来,全媒体是一个中国特色的命题,我国学界对于全媒体战略研究始于“新媒体”与“媒介融合”的研究,对于“全媒体”,学界至今没有科学而严谨的定义,已有的概念分为两类,  相似文献   

5.
媒介融合背景下,包括新闻叙事在内的新闻生产发生了重大变革。与此同时,新传播形态带来了传统新闻传播顺序与格局的变化,受众的记忆方式和内容偏向也发生了重大变化。随着媒介融合的逐渐深入,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共生的关系越来越明显,而全媒体内容生产能力尚有欠缺。新媒介技术环境下新媒体新闻叙事策略在情节组织、发声位置和叙事方向等方面发生了重大变革,传统媒体在新媒体平台的新闻叙事策略则可从故事、叙事框和受众体验等路径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6.
在信息爆炸与信息传播方式多元化发展的今天,网站、手机报等新媒体方兴未艾,传统媒体探索新的媒介发展方式已成必然。作为地市党报,在强大的全媒体发展驱动下,唯有积极推进全媒体融合发展构架,才能为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优势互补,进一步拓展新的发展空间。面对压力、挑战和机遇,地市党报该如何推进全媒体融合构架的形成与发展呢?笔者认为,地市党报全媒体融合应做到"分合自如、优势互补"。  相似文献   

7.
在新媒体和"互联网+"大潮的冲击下,媒介的生态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这个过程中,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成为大势所趋。新媒体思维下,传统媒体如何在夹缝中突围,走出适合自己发展的路子?这对于全媒体时代下的广电传统媒体来说,是需要认真思考与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在媒介大融合的背景下,传统媒体寻求自身的突破,迫切需要与新媒体求合作共发展。“全媒体”是新旧媒体走向融合后“跨媒介”的产物。这时二维码充当一个桥梁的作用,连接起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平面媒体与手机、网络媒体,实现了媒介融合,并为广告等领域增添新的活力。二维码技术在诸多领域的广泛运用,为实现媒介融合及全媒体传播提供了新的机遇。本文主要对二维码在纸媒、电视、广告等领域的运用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新媒体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与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对传统媒体行业产生了很大的冲击。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各自有各自的优点,将二者进行融合是最好的发展方式。目前,不仅仅是在国内,国外也是在不断地追寻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路径。本文主要研究分析了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相关概念,以电视媒体为例的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媒介融合存在的主要问题、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发展的必要性以及对电视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路径进行探究。以期能够为促进我国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提供一些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10.
新世纪以来,信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传播媒介逐渐由传统媒体过渡到新媒体,彰显新媒体非凡的影响力。但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并非是竞争淘汰的局面,两者的融合才是全媒体时代的发展趋势。本文从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比较、融合着手,理性解读全媒体,展望全媒体今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当前媒介传播已经进入了全媒体时代,传统电视媒体正面临巨大挑战和变革,积极应对,提前谋篇布局,主动融入新媒体,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之路,实施全媒体战略,是电视媒体发展的需求,更是时代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奚小兵 《视听界》2013,(3):94-94
面对新媒体的崛起,传统媒体走融合之路,形成全媒体发展战略,正在成为一个新趋势。城市广电传媒的内部运营管理机制如何应时而变,应早作谋划,尤其要在理念上,充分认识全媒体有别于传统媒体的运作特点和规律。1.全媒体是一种新概念 它是信息、通讯、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条件下,纸媒、电视媒体、广播媒体、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等多种媒介融合的结果,是媒介形态变革中一种崭新的、“第三条道路”式的媒介传播形态。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传媒行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新闻信息传播方式的转变,新媒体环境的诞生,媒体数量的增加等都对传统媒体造成了强烈的冲击。随着当前80后以及90后成为媒体的的主要受众,更是对传统媒体提出更为多样化的要求。在全媒体时代,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深度融合将成为我国媒体行业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本文将结合全媒体时代的特征,分析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深度融合的可能性、影响以及路径,着力推进我国传媒行业发展质量,发挥其在社会中的良好作用。  相似文献   

14.
杜晓虹 《今传媒》2012,(12):65-66
科技改变世界。当网络无处不在时,传统媒体正面临巨大挑战和变革,积极应对,提前谋篇布局,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之路,以受众体验为上,实施全媒体战略,是用户的需求,更是时代的需要。"全媒体"不是"新媒体的产生,传统媒体的消亡",也不是媒体与媒体的简单组合,它是多种媒介形式的有机融合。"全媒体"强调对同一信息资源的全方位采集(包括音视频、图片文字等多种形式),以及多渠道发布,是一种前端链条融合,后端链条分化的传播模式。  相似文献   

15.
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作为媒介融合的主角,在媒介融合的概念、路径等方面存在巨大的、根本的差异。在新一轮媒介融合背景下,传统媒体仍然将自身作为融合的绝对主体,将内容优势片面强化,媒介功能定位单一止于政治功能,实际上与中央倡导的互联网思维要求背道而驰,和新媒体的实践经验有天壤之别,这种思路指导下的融合实践无法在媒介融合中占据主动,形成优势。  相似文献   

16.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媒体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已成为大势所趋,对此,本文首先对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进行概述,然后根据全媒体时代传统媒体面临的挑战,从多个方面探讨了全媒体时代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策略,以供相关人士交流参考。  相似文献   

17.
杜晓虹 《报刊之友》2012,(12):65-66
科技改变世界。当网络无处不在时,传统媒体正面临巨大挑战和变革,积极应对,提前谋篇布局,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之路,以受众体验为上,实施全媒体战略,是用户的需求,更是时代的需要。“全媒体”不是“新媒体的产生,传统媒体的消亡”,也不是媒体与媒体的简单组合,它是多种媒介形式的有机融合。“全媒体”强调对同一信息资源的全方位采集(包括音视频、图片文字等多种形式),以及多渠道发布,是一种前端链条融合,后端链条分化的传播模式。  相似文献   

18.
杨永红 《今传媒》2016,(2):93-94
本文通过对地方党报《乌鲁木齐晚报》与新媒体合作互补的案例研究,阐述了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在共同满足受众需求、在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变局之中,实施全媒体战略转型,以彰显出地方党报的强劲生命力.进一步阐明在新媒体时代做强做大传统主业,走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媒介融合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9.
吴岩 《新闻传播》2023,(16):83-85
新媒体能够为人们提供更多样化媒介信息平台及信息发布,具有交互性、时效性、整合性等特点,能够为人们带来更多样化的选择。新媒体发展也给传统媒体造成了影响和冲击,传统纸媒必须要不断促进自身的发展技术水平,增强纸媒与新媒体技术的有机融合,充分提高纸媒的竞争优势和整合力度,推动媒体融合的发展水平全面提升。对纸媒和新媒体融合的发展新趋势进行深入探究,详细分析纸媒与新媒体融合的主要发展趋势和必然联系,为纸媒与新媒体融合发展路径提供重要参考,确保向全媒体转型升级,推动纸媒发展与普及。  相似文献   

20.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我们已经进入全媒体时代,在这一时代,传统媒体逐渐暴露出了自身的弱点和局限,特别是县市级传统媒体,更是无法快速适应时代发展的步伐,出现了生存困境.因此,在全媒体时代,传统媒体,特别是县市级传统媒体必须顺应时代发展的新趋势,及时对自身进行变革,探索与新媒体融合的方式和路径,从而实现以变革求创新,以创新求发展的目的.本文就结合当前县市级媒体的实际,简单分析了在新时代促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在融合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促进二者有效融合的策略,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