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晚明书坊在戏曲刊印与发行过程中为获取稿源,谋求利润,不惜采用各种盗版与作伪手段。常见的盗版方式为:翻刻别家刻本,不交代版刻来源;将他人作品改换名目,冒充新作刊刻;将他人作品据为己作刊刻印行。常用的作伪手段有:购买戏曲旧版,修改版权题署,伪作新书印售;收购戏曲残版,铲改、增补旧刻,另易书名发行;伪托名家作序和评点。  相似文献   

2.
《先秦诸子合编》是明代万历年间的一套子部丛书,其编选者历来被著录为明代文人冯梦祯,刊刻丛书的绵眇阁又被认为是冯梦祯的堂号.翻检冯梦祯日记、书信,并未发现其编选此丛书的记录,也没有发现绵眇阁的情况.考察万历三十年初版《先秦诸子合编》和天启元年施全昌重刻《先秦诸子合编》,结合目录及方志文献,得知此丛书为苏州人士所编选,绵眇阁并非冯梦祯堂号,而是昆山一间书坊的名字.  相似文献   

3.
正晚明时期,南京因为其留都地位,商品经济和文化教育事业都较其他地区发达,读书人也比较多,文化市场异常活跃,因此成为晚明全国最重要的图书生产和消费中心。三山街、太学前和夫子庙附近聚集了大量书坊1。据不完全统计,明代南京书坊有150余家2,大都集中在晚明时期。郑大经奎璧堂就是南京一家重要的书坊。因郑大经曾用两个堂号为名刻书,加之经常姓名、字号混用,故长期以来,学术界将一人误作两人。本文结合其刻书情况就此做以考辨,并简要谈谈其广告  相似文献   

4.
明中后期坊刻之流变与吴勉学的刻书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坊刻指民间书坊所从事的刻印图书以获利的活动.明成化以后,手工业、商业蓬勃发展,经济繁荣,市民阶层迅速成长壮大,其图书需求的变化带动了坊刻业的变迁.本文所指的明中后期主要是指成化至崇祯(1464-1664年)约200年间,在中国刻书史上,是坊刻业发生变化最为显著的时期.其中隆庆、万历年间变化更是显著,在某种程度上说,是明中后期坊刻业流变的分水岭.徽州坊刻大家吴勉学的刻书活动就是在此时期,其刻书特色充分体现了流变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1999年版权工作取得新成绩过去的一年 ,全国的版权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 ,主要表现在 :一、地方反盗版联盟组建工作进展顺利。上海、江苏、重庆、四川、广东、贵州、安徽、吉林等8个省、市建立起了本地区的反盗版联盟 ,这些联盟普遍得到了权利人的支持 ,并已在打击盗版、保护权利人利益方面发挥作用。它们既为其他地区反盗版联盟的筹建提供了经验 ,也为国家版权局建立全国反盗版联盟奠定了基础。二、打击盗版工作取得新成绩。1999年 ,全国各级版权行政管理机关共受理各类版权案件1616件 ,其中结案1515件 ;收缴各类盗版品20…  相似文献   

6.
3月下旬在宁举行的全国版权工作会议透出重要信息:为切实加强版权保护、打击侵权盗版活动,国家版权局正着手组建全国性的反盗版联盟。国家版权局局长于友先在会议主报告中称“加强管理、依法行政,全力推动反盗版联盟工作,加快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版权保护制度”,是今后一个时期版权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会议在充分肯定近年来打击盗版活动取得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7.
书坊,又称为书肆、书铺、书堂等,是我国古代民间专门从事刻书、售书的机构。在古籍分类中,通常将书坊刊刻的图书称为坊刻本,以别于官刻本和家刻本。实际上,我国古代书坊刊刻的图书不全是坊刻本,有一部分也是"官刻本"和"家刻本",这与古代某些书坊所兼具的"印刷厂功能"有关。古代的书坊,通常拥有书工、刻工、印工,书坊主人或聘请编、校、撰人,或自编自刻,集编、刻、售于一身,相当于现代的出版社和书店。其特点是受经济规律的驱使,以刻印图书市场上的畅销书为主。版本学上所谓的"坊刻本",指的应该是这一类书坊所刊刻的图书。还有一些书坊,则经常接受官府、私宅的委托刻印图书。委托方负责出资,以及书稿的编辑和校对等,在版式的设计,纸张、墨色的选择上书坊必须按照委托人的要求办理。  相似文献   

8.
作为兴起于晚明时期的一种新型出版物,诗词画谱既融通了文学与绘画两个艺术门类,又集中呈现了晚明徽州书坊的刊刻技艺与审美取向。晚明诗词画谱的繁荣,以《诗馀画谱》为发端。本文以《诗馀画谱》为中心,考察以《诗馀画谱》为代表的诗词画谱在版式设计、出版意图、刊刻工艺等多个方面的创新,重点探讨其版刻图像与书法的"临仿"手段,以此窥见晚明徽州版刻的审美风尚与文化趣味。  相似文献   

9.
金坛段玉裁以经学小学著名于世,其藏书楼“经韵楼”,广为人知。然经韵楼刻书,虽多为世人所重,向无专文论述。笔者研习段氏之学,凡经韵楼所著所刻书均经目验,成此一文,以补学术研究之缺,并订诸家著录之误。其七叶衍祥堂刻书及未标段氏堂号者,一并附之。  相似文献   

10.
广东私人刻书,在明一代已有较大的发展①,到了清代(特别是晚清),广东的出版业已走在全国的前列②。知名的刻书家、刻书坊、刻书铺遍及粤东各地,甚至一些县邑也出现了规模不等的私刻。这些私人刻书大致有两种类型:一是以营利为目的;一是在于扬名或自娱、赠友或教育后代。他们的刻书活动,使我国名世珍籍化身千百,广为流  相似文献   

11.
金坛段玉裁以经学小学著名于世,其藏书楼"经韵楼",广为人知.然经韵楼刻书,虽多为世人所重,向无专文论述.笔者研习段氏之学,凡经韵楼所著所刻书均经目验,成此一文,以补学术研究之缺,并订诸家著录之误.其七叶衍祥堂刻书及未标段氏堂号者,一并附之.  相似文献   

12.
徽州刻书业兴盛于明万历以后 ,其原因较复杂。文中指出 :主要有明清刻书政策宽缓 ,徽州自身的物质条件两个外在原因以及徽州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徽商的主观经营两个内在原因 ,其后清同治、光绪时期的再度繁荣 ,仅具有相对意义。徽州刻书的特点 ,一是精审 ,一在版画。  相似文献   

13.
苑春  郑小强 《出版科学》2013,21(3):57-60
图书盗版是制约我国出版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对图书盗版的治理迫在眉睫。盗版者、出版社和著作人三个利益主体在图书市场上互动,形成典型的三方博弈。本文分析博弈中不同纳什均衡的实现条件及其演化均衡性。研究表明:在打击盗版和奖励举报人力度上的差异会造成不同的均衡,加大对盗版的打击和对举报者的奖励会改善均衡结果。政府打击盗版力度的强弱、"追究盗版"的收益与成本之间的关系、盗版空间的存在状况会影响盗版的均衡。最后,总结全文并梳理相应的反盗版策略。  相似文献   

14.
《法制周末》报道:继作家联盟之后,京城27家出版商再次举起反盗版大旗,矛头直指电子商务巨擎淘宝网。6月3日,京版反盗版联盟在北京聚首,称将打击以淘宝网为代表的网络运营商,以彻底消除盗版书的泛滥之势。包括法律出版社在内的与会者们难掩愤懑:由于淘宝网等网络服务提供商为经销盗版图书提供了交易平台,  相似文献   

15.
我国是一个文化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自从我们的祖先创造了文字、发明了记载文字的纸和印刷术,就有了书籍市场贸易,距今已有两千年的历史了。我国古籍浩如烟海,就刻印者的系统区分,除了官刻书、家刻书之外,还有书坊刻书。书坊就是以刻书作为谋生的手段。书坊亦名书肆、书林、书堂、书棚等。我国早在汉代已有了  相似文献   

16.
在明万历中后期,我国的商品经济空前发达,刻书事业迎来了"黄金时代",木刻插图业也遇到了发展的良机,出现了"无书不图"的盛况。徽派插图随之崛起,并成为一时之风尚,从而引发了徽本戏曲小说传播的热潮。本文将集中探讨徽派插图与徽州戏曲小说文本传播之间的关系,以及书坊主所采用的各种宣传、营销手段。  相似文献   

17.
记者从国家版权局了解到,2000年我国版权工作在去年取得重大进展的基础上,将继续依法行政,抓管理,抓服务,使版权工作更好地为改革开放服务,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重点拟抓好以下十个方面工作: 一、全力做好全国反盗版联盟组建工作,争取在上半年建成,以加大打击盗版力度。  相似文献   

18.
明清时期徽州刻书在中国古代出版发行史上留下了浓重绚烂的一笔。徽州刻工的精湛技艺、营销手段,加上独具风格的徽派刻书装帧竞争,为推动图书出版发行起到积极作用。本文就明清徽州刻书装帧艺术以及装帧竞争带动的出版繁荣进行分析,并就徽州刻书装帧给现代书籍装帧与出版发行带来的启示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2008年10月22日是软件巨头微软公司实施全球反盗版行动的第一天。该行动采取教育宣传和强制维权结合的形式,在全球49个国家打击非法盗版和假冒软件。  相似文献   

20.
徽州刻书历史悠久,经宋元时期的发展,明清时期的徽州刻书闻名全国,不断发展壮大而成为全国刻书业的领军,涌现出大批优秀成果。秦宗财博士所著《明清文化传播与商业互动研究:以徽州出版与徽商为中心》,在传播学视角下考证了明清徽州出版的特点与影响,揭示了明清文化传播与商业经济互动的内在机制,既是一部研究价值高的徽学著述,又是一部优秀的研究文化传播之著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