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教育   1篇
信息传播   16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几个话题,对一些图书馆来说,在认识上存在某种程度的混乱,从而给图书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当前强调发挥图书馆的教育职能和情报职能之际,很有必要把这些话题提出来,引起各方注意,以达到统一思想,齐心协力把图书馆工作搞上去之目的。  相似文献   
2.
3.
明代的刻书业甚为蓬勃。从中央到地方,从官府到私坊,刻家星罗棋布,刻书蔚然成风。广东的刻书业虽不及江浙、福建、四川等地,但刻书家不少。现将明代广东刻书家及其所刻之书辑录如下:方献夫初名献科,字叔贤,南海县人。弘治十八年(1505)进士,官至社部尚书。著有《周易传义的说》、《西樵遗稿》。刻书:《通典》二百卷(唐)杜佑撰嘉靖十九年(1540)刊。(见:①、②、③、④)  相似文献   
4.
一、谭莹与《粤雅堂丛书》《粤雅堂丛书》乃伍崇曜所辑刊。伍祟曜(1810—1863)原名元薇,字良辅,号紫垣,商名绍荣。广东南海人。据宣统《南海县续志》所载,他的父亲"多财善贾",相当富有。伍氏承其家业,经营广州十三行的"怡和行"。曾被清政府授予钦赐举人、候补郎中、候选道、加布政使、荣禄大夫等职衔。同时,他又乐于捐赈、捐饷、均摊、假货,不可胜计,但他身后享有盛誉的,却是刊刻秘籍巨编。凭借其雄厚的经济实力,招揽人才,校刻古书。其延同邑谭莹为辅导,先后汇刻了《岭南遗书》、《粤十三家集》、《楚庭耆旧遗诗》等,所刊刻之丛书为南粤之首。其中最有影响的是《粤雅堂丛书》。  相似文献   
5.
广东私人刻书,在明一代已有较大的发展①,到了清代(特别是晚清),广东的出版业已走在全国的前列②。知名的刻书家、刻书坊、刻书铺遍及粤东各地,甚至一些县邑也出现了规模不等的私刻。这些私人刻书大致有两种类型:一是以营利为目的;一是在于扬名或自娱、赠友或教育后代。他们的刻书活动,使我国名世珍籍化身千百,广为流  相似文献   
6.
广东地区雕版技术,在南宋时已称极精,刻印过《九家集注杜诗》和《附释文互注礼部韵略》等"惊人秘笈"。就刻印质量而言,足以抗衡吴、越、闽三方之盛。降及明清两代,广东地区刻印书籍进入了鼎盛时期。雕刻印刷业十分普及,有些地区男女老少皆谙悉雕木刻字技术,因而受到外地的重视。明清广东地区雕版印刷,总体数量上不及发达地区,而刻印书籍的质量,特别是官刻和家刻的质量在全国是有影响的。  相似文献   
7.
前人总结历代图书聚散情况,提出许多种“书厄论”,旨在探讨书厄的社会历史原因。如陈登原在《古今典籍聚散考》中,提出“四厄”说:(2)受厄于独夫之专断而成其聚散;(2)受厄于人事之不臧而成其聚散;(3)受厄于兵匪之挠而成其聚散;(4)受厄于藏养者之鲜克有终而成其聚散。这是历史上大量图籍遭受天灾人祸不断散佚的主要原因,很遗憾,这些“书厄论”,多强调外在因素的作用,对古文献散佚的内因或甚少提及,或避而不谈。历史上,由于战争等外在因素造成文献散佚和流失的例子不胜枚举。岭南地区的情况也不例外。原藏于粤秀山堂“文…  相似文献   
8.
9.
章太炎先生生前藏书较为完整地收藏在广州暨南大学图书馆,藏书中有大量的太炎先生手迹,是深入研究太炎先生极为有益的材料。  相似文献   
10.
粤雅堂(南海) 业主伍崇曜,原名元薇,字紫垣,南海人。邑廪生,以赈捐赐举人,后加布政使衔。家富于财而喜结交文人,且致力于搜书、藏书、刻书。筑“远爱楼”为藏书之所,构“粤雅堂”为辑书校书之地。伍氏刻书,重视乡邦文献,偏好孤本秘笈,内容涉及经、史、子、集、丛书,凡传统学科之门类都有。所辑刻各书,错讹脱夺极少,雕版精良,形式大观。尤以辑刻《粤雅堂丛书》为人称誉。不愧为清代广东乃至全国著名的刻书家之一。伍氏的刻书活动,从道光十一年(1831)起至同治二年(1863)止,持续了三十余年,前后辑刻达二百多种,二千余卷。所见有:《粤雅堂丛书》三编三十集一百八十五种一千三百四十七卷。(17)(20)《岭南遗书》六集五十九种三百四十八卷。⑨⑩(17)(20)《楚庭耆旧遗诗》三集七十四卷。(15)《粤十三家集》十三种一百八十二卷。⑨⑩(20)《金文最》一百二十卷。⑨《舆地纪胜》二百卷。⑨《西湖书院重校史论丛编》四种十一卷(清)刘口辑。(2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