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历史变迁的背景下,《玲珑》杂志应运而生。对《玲珑》对女性自身形象和社会形象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不难发现《玲珑》杂志引进西方潮流,号召女性在自身形象上重视外在端庄秀丽、精神积极,注重自身的内涵修养;在社会形象上,强调女性要有事业心和独立性,还要维持家庭的幸福美满。此外对办刊者的办刊行为进行了研究,《玲珑》杂志虽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但其办刊者在对女性形象的认识和新时代女性形象的塑造上仍有不容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初云玲 《今传媒》2011,19(1):69-70
在《东方杂志》45年的生命历程里,刊登大量教科书广告和杂志广告,《东方杂志》的广告式文本颇具现代性。这些广告涉及图书、食品、药品、保健品等社会生活各个方面,是"现代文明的门面标记"。《东方杂志》的广告文本既影响着人们日常生活方式和生活观念,也反映着政治生活某些方面。广告使《东方杂志》获得经济利益的同时,也获得了更大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3.
《东方杂志》是20世纪中国出版界办刊时间最长的综合性期刊,对于研究近代体育发展史和近代体育思想变迁史具有重要意义.《东方杂志》借助体育有关文章、图片、广告的刊载和发行特刊等手段对于近代体育发展进行探讨,对于中国20世纪上半叶的体育活动和体育有关事件做了忠实记录和多方位解读,促进了近代国民的思想解放,在体育科学知识传播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其图书广告主要以体育教科书、体育规则和运动项目的 介绍图书为主,这些图书广告在促进体育相关产品销售、创造经济价值的同时,也助力了近代体育教育,传播了体育文化.  相似文献   

4.
《东方杂志》创办于1904年,是近代中国最早的、最具影响力的大型综合性杂志.它紧跟时代脉搏,忠实地记录中国近现代发展的历史轨迹,被称为中国近现代史的资料库,也是商务印书馆的标志性刊物.出版家陈原主持商务印书馆后,一直设想恢复《东方杂志》,但由于种种原因,他的愿望没能实现.但他提出的复刊思路——恢复张元济的办刊传统,即蔡元培兼收并蓄办"北大"的传统,在杂志中贯彻"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都体现了他对创办综合性杂志的独特思考.  相似文献   

5.
初云玲 《今传媒》2013,(6):148-149
有着"杂志界的重镇"和"杂志的杂志"美称的《东方杂志》,是近现代期刊史上的大型综合性杂志。本文透过《东方杂志》刊发的本土作品与外来翻译作品,探究其与现代文学传媒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从1904年创刊至1948年停刊,《东方杂志》刊发大量关于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文章,对理论的源流、内涵、代表人物及其实践活动进行了报道。事实上,由于期刊自身立场与风格的影响,《东方杂志》对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主要是一种“知识”的介绍与普及,而非特定政治立场的表达。这与杂志以学术普及为宗旨、以实践为导向的办刊原则相一致,也为当时先进的知识分子找寻国家出路、挽救民族危亡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随着对马克思主义认知的深化,包括保守派在内的许多知识分子逐渐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对于解决中国现实问题的重要价值,部分读者与作者亦在思想激荡中逐渐成长为共产主义者。借助于《东方杂志》等刊物,马克思主义进一步广泛而深刻地影响了一大批有识之士,为中国革命指明了道路。  相似文献   

7.
《财富》杂志是国际经济传媒的领军杂志.它创刊于20世纪30年代,历经近一个世纪的发展,书写了一段财经媒体的传奇.本文从追溯《财富》创刊时的峥嵘岁月、概括提炼《财富》独特的办刊理念、透析《财富》浓厚的人文气息所凝聚而成的文化品格、分析《财富》如何依靠杂志之外的运营品牌而成为商业运作的典范四个部分全面回顾了《财富》杂志的发展历程,并品味其中的多重启示.  相似文献   

8.
作为近代重要的期刊,《东方杂志》对诺贝尔奖进行了深入持久的报道与解读,以期借此来唤起国人对诺贝尔奖以及科学的重视和追求。  相似文献   

9.
向敏 《中国出版》2023,(22):65-70
学界对于《东方杂志》早期主编(第1年第1期至第5年第6期)始终未有定论,常见有蒋维乔、杜亚泉、夏曾佑、徐珂等说法,其中尤以徐珂说最为流行。文章在对几种常见说法进行辨析的同时,依据相关材料考证提出1904年3月创刊的《东方杂志》应是由徐珂短暂编辑数期后,改为陶嗣渊(翰卿)主编,直至第5年第7期由孟森接替,并据此分析陶翰卿对《东方杂志》之编辑贡献,以弥补研究之阙。同时指出曾被视为研究《东方杂志》主编问题“铁证”的《东方杂志》创刊三十周年纪念号,其信息准确性或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中国近代期刊史上存世最长、最具影响力的综合性杂志,《东方杂志》刊发过大量商业广告,为读者提供政治、经济、生活等信息,这些商业广告是《东方杂志》的重要经济来源.《东方杂志》商业广告像一面镜子,反映了中国近代市民生活、社会发展和文化变迁,描绘了中国近代时期市民生活图景,具有特殊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东方杂志》是20世纪上半叶中国影响力最大的综合性杂志.新文化运动初期,《东方杂志》主编杜亚泉的“文化调和论”及其和新文化激进派间的中西文化大论战,使杂志给公众留下保守的印象,并一度成为文化革新者攻击的反动象征,杂志的发行量和影响力大幅下降.这促使《东方杂志》顺应社会潮流,及时采取多种应对措施,化解了这场办刊危机.  相似文献   

12.
潘晓婷 《新闻传播》2009,(10):68-70,72
《东方杂志》在传统的新闻史研究中,因其站在《新青年》的对立面,其所持有的西学传播观通常被斥为保守落后的一种传播观。本文试图对早期《东方杂志》的西学传播活动进行归纳总结和分析,呈现出早期的《东方杂志》在西学传播上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CCTV的《东方时空》和CBS的《60分钟》是中西两种文化中有代表性的电视新闻杂志节目。本文从节目场景、叙事手法和选题偏向三个方面来对两个节目进行比较,展现电视新闻杂志节目的媒介生态。  相似文献   

14.
《共产党员》杂志是河北省委的机关刊物,是对基层党员干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进行党性教育的通俗性刊物。在办刊过程中,《共产党员》不断充实、提高自己,在“立足河北,面向基层,指导党建,服务党员”办刊原则指导下,努力办出自己的特色,成为了全省基层党员干部的良师益友。综观《共产党员》,有以下特色值得称道:  相似文献   

15.
正罗家伦,"五四运动"的学生领袖、《新潮》杂志的创办者、31岁的清华大学校长、中央大学的10年掌门人和驻印度大使。在罗家伦漫长而又丰富的一生中,他与张维桢的爱情又是另外一种传奇——柏拉图式的"马拉松长跑"。  相似文献   

16.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英文版4月21日正式创刊,成为第一个面向全球读者发行的中国地理出版物。作为广受欢迎的Ⅸ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的英文版,由智睿集团出版,秉承“将中国带向世界”的理念办刊。  相似文献   

17.
作为财经杂志的典范,《福布斯》获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它鲜明的办刊风格在全球范围内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在我国期刊寻求新发展之际,探讨《福布斯》杂志的成功之道,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初,中国期刊进入"专志"时代.《今日东方》读者定位、内容定位模糊,在"专志"时代沿用《东方杂志》的"杂志"模式操作,是其难以成功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19.
总结了《自然》杂志坚持了140多年的办刊特色,从杂志科学论文表达的简洁通俗、评论文章揭示科学知识对社会的影响以及严格而又灵活的专业论文的审稿标准3个方面分别进行分析,并通过案例详尽阐述这3个方面的具体做法。最后提出《自然》杂志值得中国科技出版界借鉴的三点经验。  相似文献   

20.
潘晓婷 《新闻爱好者》2010,(11):108-109
《东方杂志》作为旧中国最重要的大型综合杂志之一,创刊之初即意在推动中国的西学传播,不过传播的乃是立宪政治主张的西学。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东方杂志》的西学观显示出了其陈旧的一面,张元济将杂志交给了年轻的杜亚泉,由此杜亚泉开始塑造过渡时期的《东方杂志》西学传播方针,为1918年与《新青年》的中西大论战奠定了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