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爱玲一共翻译二十多部英美文学作品,她的翻译适应了当时大陆之外的生态翻译环境。她利用生态学视角对翻译文本、双语翻译等角色进行全新的定位,进一步拓宽了传统翻译的视野,有效推动了中国翻译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新媒体技术催生的网络翻译对传统翻译带来了挑战,传统翻译和网络翻译的关系是融合还是对抗,这是网络翻译兴起时代对两者关系提出的思考。传统翻译和网络翻译是翻译事业的两个主体,是相互借鉴影响的关系,两者整合是两者优势的互补选择,是实现翻译事业繁荣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结合苏曼殊生平及成长的历史背景,从外国诗歌的翻译、外国小说的翻译以及本国文学作品的翻译三个方面对苏曼殊的翻译实践活动进行梳理,是认识其翻译风格、了解其翻译手法、借鉴其翻译思想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德国翻译学派的功能翻译理论为视角,以电影《集结号》的字幕翻译为素材,研究译者在该影片字幕翻译中所选取的翻译策略,试图分析该理论在指导字幕翻译中的可行性。本文认为,在功能理论的指导下,字幕翻译可以符合翻译目的和实际需求,发挥最大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沙博理在中国翻译界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以沙博理的翻译选材、翻译成就、翻译目的以及翻译策略为轴线,勾勒了其颇具传奇色彩的翻译"档案"。  相似文献   

6.
周珞 《中国索引》2009,7(4):42-43
翻译难,翻译诗歌尤其难。由于诗歌极其丰富的文体特征和艺术内涵,诗歌翻译一直是文学翻译中的难点,也是翻译理论研究的重点。诗歌到底可不可译?诗歌翻译怎样做到“信达雅”?这始终是诗歌翻译工作者孜孜追求不断讨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翻译出版中编辑的角色与话语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曼·雅可布森区分了三种翻译:语内翻译、语际翻译和符际翻译。古汉语翻译成现代汉语是语内翻译;汉语与外语之间的互译是语际翻译;把文学作品改编成影视作品,则是不同艺术符号之间的转换,是符际翻译。无论是哪一种翻译,都是译者心血的结晶;翻译作品若要最后出版并面对自己  相似文献   

8.
马博 《兰台世界》2017,(15):120-122
梁实秋先生耕耘译坛六十载,一生坚持将西方一流文学名著介绍到中国,是我国第一位独立翻译完成《莎士比亚全集》的翻译家。对梁实秋的翻译贡献进行介绍,以及从翻译标准、翻译选择、翻译态度及翻译策略等方面对其翻译观进行梳理有利于促进我国翻译事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新闻翻译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黄勤[1]收集了近27年(1979—2006)来我国新闻翻译研究的论文,总结了我国新闻翻译领域的研究成果,认为已有的新闻翻译研究的论文按照主题可以分为:新闻翻译理论、新闻翻译原则、新闻翻译批评、新闻文体特点及翻译方法和书刊评介。黄文同时  相似文献   

10.
陈姝彤 《大观周刊》2011,(33):13-14
广告翻译属于一种特殊文体的翻译,有着极强的目的性。主要的广告翻译原则有动态或功能对等原则、传意/交际翻译原则、目的论功能主义原则。本文通过这些翻译原则探索几种可能的广告翻译策略,并且提出了广告翻译的四个要素。  相似文献   

11.
伍光建是近代著名的翻译家,其翻译作品无论是在翻译数量上,还是翻译质量上都堪称一流,与严复、林纾被翻译界称为民国翻译三巨子。  相似文献   

12.
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翻译馆为近代中国科技进步事业翻译了大量有价值的文献,其翻译主管徐寿,学识渊博,为翻译馆的科技文献翻译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在翻译领域的造诣得到了同行的高度认可,也对中国近代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3.
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翻译馆为近代中国科技进步事业翻译了大量有价值的文献,其翻译主管徐寿,学识渊博,为翻译馆的科技文献翻译做出过诸多重要贡献。他在翻译领域的造诣得到了高度认可,也对中国近代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前中国外宣翻译中的问题集中体现在把外宣翻译等同于文学翻译,过分强调译者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忽视目标语受众的思维习惯,翻译过程缺乏跨文化交际意识。要克服上述问题,译者在外宣翻译中应明确外宣翻译是交际性翻译,应遵循以读者为中心和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原则。  相似文献   

15.
史馨红 《大观周刊》2012,(11):282-282
随着我国经济文化交流的深入,翻译的需求量在日益上升,翻译公司和翻译专业应运而生。但由于缺乏使翻译服务向社会化和市场化转变的基础,当今翻译市场处于一种混乱状态:翻译质量低,翻译服务差,缺乏规范化、专业化和市场化。本文从这些问题入手,以西安双语标语的翻译为视角,结合当前翻译现状,探讨其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6.
杨微 《大观周刊》2011,(20):46-46
作为我国首部直接从西班牙原文译入的中译本,杨绛译《堂吉诃德》在中国翻译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翻译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即指翻译过程也指翻译结果。本文试图运用勒菲弗尔的意识形态操控翻译的理论对杨绛《堂吉诃德》的翻译作出探析,揭示了政治意识形态对翻译的操控;翻译对政治意识形态的潜在反作用力。  相似文献   

17.
目前中国外宣翻译中的问题集中体现在把外宣翻译等同于文学翻译,过分强调译者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忽视目标语受众的思维习惯,翻译过程缺乏跨文化交际意识。要克服上述问题,译者在外宣翻译中应明确外宣翻译是交际性翻译,应遵循以读者为中心和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原则。  相似文献   

18.
张爱玲不但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具传奇色彩的女作家,同时她还是一位有着丰硕翻译成果的翻译家。她利用多元翻译视角对翻译文本、中外双语翻译、翻译与创作等角色进行全方位定位与处理,拓宽了中国传统翻译及其研究范围。  相似文献   

19.
焦菊隐先生不仅是我国著名的戏剧理论家和导演艺术家,还是位多产的翻译家,尤其是在外国戏剧翻译方面建树卓著,堪称翻译大师。本文着重归纳焦菊隐先生的翻译成就,并概括其翻译思想,以期对文学翻译或剧本翻译工作带来一定的启发。  相似文献   

20.
郭沫若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学者、诗人,也是中国翻译文学史上有着重要影响力的翻译家。他对翻译的独特见解以及丰富的翻译观点,成就了他一生中无数的翻译作品。本文仔细分析了郭沫若先生的翻译思想,并总结出其翻译成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