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阐述了新媒体环境下提升思政课互动式教学成效的重要性,通过大学生学习动力、教师教学理念、多元文化思潮、新媒体技术四个方面说明了思政课互动式教学成效提升面临的困境,提出了提升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营造互动式学习氛围、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的提升路径。  相似文献   

2.
《大连大学学报》2021,(6):134-139
学生主体视域下高校思政课开展互动式教学,能满足当代大学生学习习惯和思政课的教学需求,并帮助思政课取得应有的教学效果。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案例教学、情景体验式教学及辩论式教学都可成为当前高校思政课开展互动式教学的模式,但在开展过程中仍面临教师育人理念、综合素养、教学场域及机制保障等阻碍。对此,高校和思政课教师应从多方面入手,转变教师的育人理念,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不断满足互动式教学开展的需求。同时,高校和教师还应积极寻求课外互动教学场域,不断扩展互动式教学的途径和平台,并为互动式教学的开展提供应有的机制保障,为其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陈祎 《宁夏教育》2022,(12):14-17
多维互动式教学是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的有效路径。多维互动的实质是通过交互主体性增进群体成员相互理解,促进共同信念和道德感的形成。多维互动式教学的运用,能够整合教师的积极态度、学生的注意力和师生的契合度,打造全景式的思政课。多维互动式教学在高校思政课的实践,是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根本目标,以提高教师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手段,要求教学坚持内容为王、形式为要、学生为主体,最终达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教育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教师应积极探索主体性教学,把握主体性教学主旨,促进学生主体归位。为此,必须厘清主体、主体性、主旨、教材主旨、教学主旨等概念的关系,正确认识思政课主体性教学的客观必然性,遵守主体性理论及主体间性理论、现代学习理论及现代学习中心理论,把握学生主体及主体性的内在根据、主体失位的现状与原因,积极探索思政课主体性教学实现主体归位的路径,坚持主体性与主导性相统一,灵活运用主题式教学、互动式教学、体验式教学等方法,促使学生从教学活动的参与者转变为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5.
积极心理学在教学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和极为重要的意义,因为新世纪的发展,积极心理学作为一门新的心理学已经被引入中国教育界,而新大纲要求思政课教学也应与时俱进.传统的思政课教学模式存在许多缺陷.本文中.笔者主要就如何在思政课教学中融合“互动式”教学模式作相关的研究,通过分析教学模式构建的方案和实施情况,旨在实现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与课堂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式课堂教学理念的价值及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体性教学理念指导下的互动式课堂教学成为思政课教师的必然选择。它有利于促进学生科学主体性的生成,提高思政课的实效性,提升教师的科研素质。思政课互动式课堂教学要落到实处,具体的方法包括精细化阐释法、情景创设法、多维思辨法、主题研讨法、问题归纳法、典型案例法、多媒体辅助法和实践补充法。  相似文献   

7.
曾立荣 《文教资料》2010,(24):196-197
人的主体性包括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主体性教育在本质上是教育主体建构其主体性的对象化活动和交往活动,包括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性。思政课互动式课堂教学是主体性教学理念的实践形式。  相似文献   

8.
高中思政课具有综合性强、注重活动体验等特点。新时代,做好高中思政课教学工作,需要系统把握。从教学的前后、左右、上下、内外四个空间分析高中与初中、高校思政课教学之间的前后联系,展示高中思政课教学与其他科目教学之间的左右互助,阐释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之间的上下联动,讲述高中思政课堂的内外衔接,力图为创新高中思政课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高校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教学评价是高校思政课建设的重要环节,构建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是进一步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的必然要求。遵循宏观上深入把握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评价体系构建的指导思想、中观上正确处理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评价体系构建的内部张力、微观上大力落实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评价体系构建的思路细则三重逻辑,进行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评价体系构建,可以更好地促进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发展。  相似文献   

10.
实践教学一直是高校思政课建设的重点和难点,加强和完善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政课改革的重要内容。在"互联网+"背景下,各高校应充分利用互联网的融合与交互、创新与重构的特征,转变思维,实现"互联网+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注入新的活力,促进高校思政课的繁荣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将青少年喜欢的弹幕语言引入思政课教学,可以营造更富生机的新时代思政课堂。通过准确把握弹幕语言的内涵和特点,深入发掘其在思政课教学中的功效。同时,实现弹幕语言与思政课教学的有机结合,是一个需要深入思考和亟待探索的课题。  相似文献   

12.
孟凡明 《福建教育》2022,(26):49-52
正确价值引领是思政课教学的根本指向,是对于思政课教学标准化的纠偏。“正确价值引领”的“价值”不是附加在思政课教学之上的,而是思政课教学本身内在包含的基本要素。标准化的思政课教学存在着实用化、教条化的偏差,易偏离课程标准的预设目标。思政课教学应该自觉地坚持学科育人价值导向,实现从标准化教学转向价值型教学,思政课教师应该从标准化教师转向价值型教师。  相似文献   

13.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课教学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充分利用信息化优势对思政课教学进行创新升级,不断优化更新教学手段、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等,不断增强高校思政课信息化教学的实效性。文章主要分析了传统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存在的弊端、思政课信息化教学的优势以及提升思政课信息化教学实效性的策略,以实现我国高校思政课信息化教学得到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14.
刘跃 《文教资料》2013,(23):166-168
思政课教学实效性是完成教学活动后,与教学目标对比所显示的实现或超越的程度.高职思政课的教学实效性必须体现高职特色,思政课教学应以培养思想政治素质过硬的职业人为引领.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不是一个笼统的概念,是与教学环节相匹配的教学因素系统分析基础上的整合与凝练.  相似文献   

15.
地方文化是区域劳动人民长期生产生活实践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文化的区域展现形式,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将地方文化有机融入思政课教学,对于增强思政课教学的感染力、亲和力和实效性,具有重要作用。精准融地方文化精华于四门思政课程、开发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邀请地方贤达英雄劳模进课堂是地方文化有机融入思政课教学三大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6.
人工智能与思政课教学的深度融合既是高校思政课教学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也是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创新发展的必然选择。作为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动力因子,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思政课有助于重构以往教学叙事体系,为教学叙事的转型升级和优化调整提供技术支撑。通过搭建多种“技术场”,人工智能驱动高校思政课教学在叙事结构、叙事形式、叙事空间和叙事方法上实现多维数字化转型,为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高质量发展绘就出新的图景。要理性看待人工智能在高校思政课教学叙事中的角色作用,深入挖掘人工智能与高校思政课教学叙事融合创新的有效实施路径,推动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思政课教学叙事落地见效。  相似文献   

17.
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背景下,如何加强思政课整体性和连贯性,需要所有思政课教师共同探索。概念史研究适用于对传统到现代社会转型时期的考察,这一研究方法为思政课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切入点。通过对关键概念的整体探索和分析,可以为思政课教学提供一个连贯完整的链条,更好地帮助学生把握历史发展的主线与主流,认清历史虚无主义的真相,从而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历史观。  相似文献   

18.
红色旅游资源中蕴含着丰富的红色历史、红色文化,具有极强的教育性,是高校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重要载体。思政课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思政课理论教学效果、实现思政课教学目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措施和途径之一。红色旅游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应从提升思政课教师运用红色旅游资源组织实践教学的素养、建立以红色旅游资源为依托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强化信息技术支撑、完善评价主体结构等方面入手,发挥好红色旅游资源的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19.
有效性是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本质要求。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有效性提升,有助于增强思政课吸引力、落实思政课本质要求、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充分考虑思政课实践教学主体、对象、内容、过程等多重影响因素,通过创新理念、完善平台、丰富方法、加强评价等方略,能够有效提升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质效。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高职思政课教学缺乏高职特色,不被学生重视,实效性不强。针对这一现状,应从能力本位的职业教育理念出发,通过开展课前时事评论、企业精神教育、公益积分活动、课堂辩论赛及微博互动式教学等活动,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