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矿渣粉在水泥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矿渣粉不同掺量掺入水泥中,对水泥性能的不同影响试验,以及物料分别粉磨生产的水泥性能的变化,研究探讨矿渣粉在水泥中的适宜掺量,为企业的水泥生产提供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2.
采用Φ500mm×500mm的试验球磨机对磷渣的粉磨特性及其粉体的几种表征方式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磷渣磨后粉体的比表面积与粉磨时间的对数之间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筛余和比表面积法只能反映粉体的某一特征,而采用粒度分析可全面反映水泥中粗细颗粒分布状况。  相似文献   

3.
《科技风》2016,(19)
本文对不同岩性石粉(石灰石粉、灰矿粉、花岗岩石粉、玄武岩石粉)与外加剂的相容性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岩性石粉都能被PCE很好的分散,且不同岩性石粉浆体被分散到相同扩展度的PCE掺量不一样。不同岩性石粉掺入水泥中并不会增加水泥浆的PCE掺量,掺入30%花岗岩石粉和30%玄武岩石粉后的水泥浆的外加剂掺量反而减少了。  相似文献   

4.
为进一步揭示滩涂淤泥固化土的强度特性及其影响因素,对以沿海滩涂淤泥为原料土、水泥-粉煤灰作为主固化剂配置固化而成的滩涂淤泥固化土的强度特性与固化机理进行了试验研究。通过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详细探讨了水泥、粉煤灰、减水剂、石灰、石膏、三乙醇胺、硫酸钠、氯化钠等主固化剂和外掺剂对滩涂淤泥固化土强度特性的影响,分析了固化剂和外掺剂对提高固化土强度的机理。结果表明:龄期以及水泥、减水剂、石灰、石膏、粉煤灰、三乙醇胺、硫酸钠和氯化钠等的掺量均对固化土的强度有影响。水泥和粉煤灰掺量越多,固化土的强度越高,而外掺剂,如减水剂、石灰、石膏、三乙醇胺、硫酸钠和氯化钠的掺量存在临界值。在临界值内,固化土的强度随外掺剂的掺量的增加而增加,超过该值后,则随外掺剂掺量的增加而减小。龄期对固化土的强度有较大影响,7 d龄期下的固化土的强度要远小于28 d时的强度。  相似文献   

5.
为进一步揭示滩涂淤泥固化土的强度特性及其影响因素,对以沿海滩涂淤泥为原料土、水泥-粉煤灰作为主固化剂配置固化而成的滩涂淤泥固化土的强度特性与固化机理进行了试验研究。通过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详细探讨了水泥、粉煤灰、减水剂、石灰、石膏、三乙醇胺、硫酸钠、氯化钠等主固化剂和外掺剂对滩涂淤泥固化土强度特性的影响,分析了固化剂和外掺剂对提高固化土强度的机理。结果表明:龄期以及水泥、减水剂、石灰、石膏、粉煤灰、三乙醇胺、硫酸钠和氯化钠等的掺量均对固化土的强度有影响。水泥和粉煤灰掺量越多,固化土的强度越高,而外掺剂,如减水剂、石灰、石膏、三乙醇胺、硫酸钠和氯化钠的掺量存在临界值。在临界值内,固化土的强度随外掺剂的掺量的增加而增加,超过该值后,则随外掺剂掺量的增加而减小。龄期对固化土的强度有较大影响,7 d龄期下的固化土的强度要远小于28 d时的强度。  相似文献   

6.
中风化泥质粉砂岩遇水易软化、崩解,造成工程性质不稳定。为合理利用开挖产生的大量中风化泥质粉砂岩进而克服碎石回填路基料来源困难、成本高的不足,本文依托华东某重大工程项目,对开挖区典型中风化泥质粉砂岩的物理力学特性和矿物成分进行了分析,然后采用P.O.32.5硅酸盐水泥对中风化泥质粉砂岩进行改良及配合比方案设计,开展了不同水泥掺量及含水量下中风化泥质粉砂岩水泥改良回填料(简称改良回填料)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和击实试验研究,随后利用高分辨率扫描电镜分析了泥质粉砂岩水泥改良回填料微细观结构。研究结果表明:(1)水泥掺量4%~20%范围内改良回填料的应力-应变曲线呈现出软化特征,改良回填料无侧限抗压强度随硅酸盐水泥掺量的增加而增大,且较原状土有大幅提高;(2)含水量10%~20%范围内改良回填料干密度随含水量的增加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特征,改良回填料最优含水量随水泥掺量增加而呈现降低的变化规律;(3)改良回填料的微细观结构表明水化反应在土颗粒间形成了胶结骨架,且整体结构会随着龄期增长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对包钢厂区某蓄水池的掺入矿渣粉的混凝土的研究,来表述混凝土中掺入矿渣粉的效应;通过矿渣粉在混凝土中替代水泥质量的百分比,混凝土在不同的矿渣粉掺量下的流动度、强度和抵抗硫酸盐侵蚀的能力,来评价矿渣粉在混凝土中的作用:掺入一定量的矿渣粉的混凝土,其工作性能和力学性能远远高于未掺矿渣粉的混凝土,并且在试验中找到了蓄水池混凝土的矿渣粉的最佳掺量。  相似文献   

8.
提取三组珊瑚尾矿渣与沸石进行成份比较,初步确认可用珊瑚尾矿替代沸石在水泥粉磨工序中做为混合材掺加。将三组珊瑚尾矿以5种不同掺加量共配成15个样品,在实验室球磨机加入0.8‰的液体助磨剂各粉磨30分钟。分析样品结果表明:各配比样品间的化学成份和物理性能差别不大;强度随着珊瑚尾矿掺量的增加有小幅下降,但均在国家标准控制范围内。在?3.8×13m水泥粉磨生产线进行珊瑚尾矿替代沸石工业试验,尾矿掺加量为10%。试验水泥化学成份和物理性能均满足了GB175-2007标准的要求;以试验水泥做混凝土试块,经相关建材检测机构检测,均符合要求。证明了将珊尾矿掺量控制在10%来替代沸石做混合材是完全可行的,并具有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水泥助磨剂是水泥产业链中的一个小产品,已成为许多水泥生产企业粉磨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原料之一,能为水泥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效益,主要作用是提高水泥粉磨系统的台时产量、取得合理的工艺运行参数、提高各龄期水泥强度、降低熟料用量,增加混合材掺入量,降低水泥生产的综合电耗,提高企业的综合盈利能力。  相似文献   

10.
采用马鞍山钢渣公司的钢渣为研究对象,通过系统的室内试验,分析研究在水泥稳定土中掺入适量细钢渣代替部分土后,混合料的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钢渣取代部分土以后的水泥稳定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比不掺钢渣的情况有明显提高,提高幅度在30%~150%之间;水泥钢渣土混合料的抗压强度随钢渣掺量的增加,先增长后降低,掺量在20%~40%之间时,强度较大,达到峰值段.  相似文献   

11.
固化是疏浚淤泥、工程废弃土等软土的一种常用处理方法,但用于固化垃圾土及污染土等特殊土则较少。通过室内无侧限试验,测试了在3种人工垃圾土中掺入一定量水泥、粉煤灰、石灰和石膏后的垃圾固化土抗压强度,探讨了其固化机理和强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垃圾固化土的强度随水泥、粉煤灰、石灰和石膏掺量的增大而提高,并且垃圾土成分、组分和降解阶段以及固化剂与外掺剂的掺量、种类对垃圾固化土强度的影响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2.
针对粉煤灰陶粒轻骨料混凝土水泥用量偏大、强度偏低的问题。本文将粉煤灰、矿渣粉、纳米二氧化硅三种工业废弃物作为矿物掺合料应用在粉煤灰陶粒混凝土的配制中,重点研究了矿物掺合料的种类及掺量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影响粉煤灰陶粒混凝土28 d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的顺序为:纳米二氧化硅矿渣粉粉煤灰,其中单掺纳米二氧化硅(5%)效果最为显著;复掺粉煤灰(10%)、矿渣粉(15%)和纳米二氧化硅(8%)对水泥浆强度发展有良好的超叠加效应。在此基础上利用扫描电镜(SEM)对混凝土试样进行微观分析,找到了矿物掺合料影响粉煤灰陶粒混凝土强度的微观原因。  相似文献   

13.
通过试验研究了聚丙烯纤维和硅粉掺量对混凝土强度和早期抗裂性能的影响,利用电镜扫描技术从微观结构对其机理进行解释。结果表明,纤维掺量对混凝土强度影响不大,但能有效抑制混凝土早期裂缝的产生;硅粉能有效增加混凝土密实性而提高混凝土强度,但对早期裂缝影响不大。从提高混凝土强度和早期抗裂性能考虑,得出了聚丙烯纤维和硅粉的建议掺量,可为相关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科技风》2020,(11)
采用42.5普通硅酸盐水泥、硅灰、高效减水剂、粉煤灰陶粒、普通砂,用普通搅拌工艺可配置出抗压强度高达47. 9MPa、表观密度为1880kg/m3轻质高强自密实混凝土。CL45强度等级的轻骨料混凝土各因素适宜的取值为:水胶比为0.40,硅粉的掺量为10%,砂率为39%,高效减水剂掺量为2.0%。  相似文献   

15.
随着城市化建设的快速发展,水泥需求量正在逐年上涨。对于水泥生产企业而言,水泥立磨终粉磨系统未能得到广泛应用主要是受到了两个方面的影响,一是节能情况,二是水泥产品的工作性能情况。笔者从水泥立磨终粉磨系统角度出发,分析该系统的节能因素,并结合试验结果分析节能效果。同时,对水泥产品的工作性能进行分析,明确使用该系统的优势,并对水泥立磨终粉磨系统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6.
为合理处置垃圾废灰,现将垃圾废灰作为改性材料应用到水泥土中,将垃圾废灰,水泥和淤泥质土在水的作用下,通过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形成一种新型的水泥复合材料。通过室内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研究了不同废灰掺量、不同水泥掺量以及不同龄期对水泥土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影响规律。试验研究表明:随着龄期的增长、废灰和水泥掺量的增加,水泥土的无侧限强度增加;在养护龄期早期,水泥土的无侧限强度增加速率较缓,后期增长相对较快;水泥土的破坏特性随着养护龄期的增加由塑性破坏逐渐过渡到脆性破坏;当废灰掺量与水泥掺量比在1~2之间,水泥土的抗压强度最大,且废灰最佳掺量为10%~15%。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在材料组分和水泥外加剂调整的基础上进行了生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熟料+石膏=73%的材料组分可以生产P·C52.5R优质水泥,节能减排的效果较明显。在H~2水泥精的功能作用下,矿渣、粉煤灰、石灰石的三元体系优于矿渣、粉煤灰的二元体系,体现了叠加效应1+1+1〉3。优化组合的混合材掺量27%的条件下台时产量提高12%。如果进行研磨体级配调整,水泥比表面积提高的条件下,混合材掺量还能提高。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冻融循环次数和胶凝掺量对胶结粗粒土强度特性的影响,对胶结粗粒土进行冻融循环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结果表明:胶结粗粒土的抗压强度值随胶凝掺量的增加近似呈线性增长趋势;冻融循环后,胶结粗粒土抗压强度明显降低,强度损失率随胶凝掺量的增大而逐渐减小;在胶凝掺量一定的条件下,抗压强度随冻融循环次数增多而减小。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国内某大型现代干法水泥厂(中日合资企业,以下简称该工厂)的粉磨设备、粉磨工艺,说明了水泥颗粒特征及粉磨工艺对水泥性能的影响程度。同时介绍了该工厂水泥粉磨过程的质量控制方法和控制指标。希望能够更直接地为有关方面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王立峰 《科技通报》2012,28(9):31-35,66
把纳米硅粉掺加到水泥土中,并对纳米硅水泥土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借用地质学的矿物切片技术,对不同配合比下的纳米硅水泥土进行磨片,在显微镜下对薄片进行对比分析,并对部分试样进行了电镜扫描和X射线衍射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纳米硅可以改善水泥土的宏观力学性能,对于增强水泥土而言存在一最佳掺量。小于这一个掺量随着纳米硅掺量的增加水泥土无侧限抗压强度增加,超过这一掺量反而会降低水泥土的强度。显微镜下纳米硅水泥土为嵌镶结构,白色相和黑色相部分嵌镶于微透明的红褐色的基质之中。石英、长石为粘性土中较为稳定的成分,显微镜下边缘清晰,无色透明。它一般不与纳米硅、水泥的水化产物,石英表面为水泥的水化产物和粘土矿物等所覆盖。水泥土中小于50 um的小孔隙随着纳米硅掺量的增加而增加,孔隙分布较均匀,而到了强度的最佳掺量后,小孔隙减小而大孔隙增加,从而降低了水泥土的强度,显微镜下对纳米硅水泥土孔隙及其分布特征的分析有助于对纳米硅增强水泥土的固化机理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