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继续推进小学数学教育的发展,人民教育编辑部将与浙江杭州市上城区教育行政部门联合举办“第三届中国小学数学教育峰会”。鉴于中国教育的发展进程,本次峰会的主题定为“数学教育质量提升”,并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实施、数学文化、数学教育评价、研究儿童等四个分主题展开深度研究,以“研究课+学术报告”的方式进行,以促进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大会专家报告主要有:1.东北师范大学原校长、新课标修订组组长史宁中,《数学教育的关键问题》;2.南开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新课标修订组成员顾沛,《从“双基”到“四基”如何落实》;3.香港中文大学教授黄毅英,《数学文化与数学教育》;4.首都师范大学教授郜舒竹,《学生学习错误研究》;5.浙江省功勋教师张天孝,《小学数学能力评价》。大会研究课均由专业素养深厚的特级教师、优秀老师执教,如江苏省特级教师贲友林、新生代名师唐彩斌、张德强等。  相似文献   

2.
孔陶 《江苏教育》2006,(2B):2-2
在苏州东郊.梦里水乡、中国优秀化历史名镇——甪直.有一所新型的现代化小学.她的名字叫苏州叶圣陶实验小学。她如建于1905年。近几十年来.学校一直践行叶圣陶先生的教育思想.以学生为本.着眼于学生主动发展、终身受用的教育精神.教师“善教善导”.追求“教是为了选到不需要教”的境界.特别是近年来.在全国优秀教师、江苏省名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张洪鸣校长的率领下.全校师生高举叶圣陶教育思想大旗.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行课程改革.取得了显的办学效益。  相似文献   

3.
教师必须把复习课与新授课区别开来,在复习课教学中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提高复习课的效果.充分发挥复习课温故知新的作用。文章结合小学语文复习课教学实践,从以生为本,更新复习教学观念;立足教材,有机整合复习内容;优化方法,促进自主合作复习;跟踪信息,创新练习形式等方面探讨了有效提高复习教学效果的策略问题。  相似文献   

4.
《考试周刊》2020,(40):66-67
教育需要紧跟当前时代的潮流,在新教育理念的引领下,教师的教学也有了新的方向。"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强调,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学习,利用课堂教学活动为学生的学习铺平道路,让学生能够在课上有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时间和机会,加强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能够成长为符合当前时代发展的新型人才。本文从小学数学教学入手,主要依据四个方面讨论了"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方式,以及需要采取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5.
学生是高校办学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根本。然而,目前我国的不少高校在办学上,片面重视“以教师为本”,而对“以学生为本”重视不够。因此,高校教育要切实做好“以学生为本”,并且从四个方面着手,即:要培养学生全面和合理的知识结构;要搞好学生的心理卫生教育;在情感上关心和爱护学生;在道德教育方面使学生对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有一个辩证认识。  相似文献   

6.
彭贵林 《考试周刊》2015,(49):118-119
以生为本是以人为本理念在教育中的具体体现,保证学生学习主体性得到充分尊重和保证。初中地理教学中要做到:课前设计——基于学生需要;课中实施——关注学生实际,包括生活实际、地理现实和其他学科现实;课后实践——内化能力,促进学生成长。  相似文献   

7.
“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教师是教育事业的第一资源,教师兴则教育兴。教育质量高低乃至整个教育事业的成败,从根本上讲,都取决于教师队伍的素质。为此,近年来,重庆市切实将教师队伍建设放在突出的战略位置,大力实施“人才兴教”“人才强校”战略,以超常规的手段,花大力气、  相似文献   

8.
洪秋和 《教育》2014,(30):62
以生为本就是“以学生发展为本”,是当今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理念,其主旨就是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一切从学生出发,一切为学生服务,以学生能否获得全面的发展为标准。多年的教育改革实践,多年的努力探索,笔者所在学校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新理念,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积极主动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作用,精心构建了适应学生全面发展需要的现代办学新模式,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育人,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提出了几点看法。指出“以学生为本”是今后高校学生工作的发展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以学生为本”体现在尊重、服务学生两个方面;强调“以学生为本”的过程中,不能放松教育者的主导作用。最后强调新形势下的学生工作必须“以学生为本”。  相似文献   

10.
“以生为本”不仅是对传统的“师道尊严”师生观的挑战,也是现代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保证师生关系和谐所必须。以生为本,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把学生当成学校的主人、学习的主人,处处为学生着想,一切为学生服务,这是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具备的品格。有一种提法“今天学生以学校为荣,明天学校以学生为荣”,此话不无道理。  相似文献   

11.
《天津教育》2020,(2):F0002-F0002
天津市河西区闽侯路小学将课程建设定位在立德树人和核心素养构成上,以提高教育品质为根本,在专家的指导下,构建了“三学”思想。“三学”即:爱学——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会学——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优学——取得全面、高效、优质的学习效果。“以生为本、以学定教”,这是“三学”思想的体现。将“学”居于课堂教学的核心地位,一切活动以“学”为中心展开。  相似文献   

12.
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为主旨的二期课改理念,体现了教育发展的趋势。为了使二期课改的理念深入每一位教师的思想观念并贯彻到课堂教学实践中去,提高教研活动质量显得尤为关键。张堰小学近三年来进行“四段式”校本教研模式的尝试,通过这种模式的校本教研活动,有效促进了教研活动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严丽萍是浙江省特级教师。她有自己的教学追求:理念上,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快乐、发展为本;方式上,她采用“活动——探究”式语文教学,充满了对学生生命价值的关爱,对学生学习能力的信任,使学生的“自主、自信”得到了最大化的体现;风格上,教学语言生动活泼,课堂氛围宽松亲和,学习活动自主灵动。在杭州师范大学举办的名师观摩课中,严老师执教的《王二小》一课引起了笔者的关注,其教学设计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4.
"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内涵的解读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是指教育要从学生的发展出发,使学生获得全面、主动、有个性的可持续发展。注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重视教育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5.
《天津教育》2020,(1):F0002-F0002
天津市河西区闽侯路小学将课程建设定位在立德树人和核心素养构成上,以提高教育品质为根本,在专家的指导下,构建了“三学”思想。“三学”即:爱学——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会学——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优学——取得全面、高效、优质的学习效果。“以生为本、以学定教”,这是“三学”思想的体现。将“学”居于课堂教学的核心地位,一切活动以“学”为中心展开。  相似文献   

16.
2012年2月28日,广西特级教师"琼凤工作坊"在贵港桂平市社坡镇社坡中心小学开展了一次"以学定教"主题教研活动。工作坊成员陈格华老师的一节"以学定教"模式的略读文教学——《路旁的橡树》的课例展示,使老师们对"以学定教"有了更清晰的、更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中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语文学好了,对于学生学习其他各门学科,获取新的知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帮助小学语文教师提高实际教学能力,本刊约请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江苏省南通师范学校第二附属小学李吉林老师开设了“李吉林教艺录”专栏。 三十多年来,李老师一直坚持工作在小语教学第一线,小学语文各个年级、各种文体的课她都上过,在小学语文“情境教育”方面进行了长期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探索出一条符合儿童认知规律的教学途径。李老师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思索,将从“以训练替代分析”;“让艺术走进课堂”;“让学生走进教材学阅读”;“教学成功的诀窍——情感为纽带”;“关键把学生的脑子教活”等方面向广大读者展示她的教学艺术。  相似文献   

18.
谭菜花 《湖南教育》2004,(24):17-17
10月27日~29日,湖南省小学特级教师校长论坛在衡山举行。这次论坛确定的主题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小学管理创新”,旨在交流小学管理思想和经验,展现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管理的创新成果,探讨新形势下小学管理的困惑和对策,追寻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教育理想。来自全省的370余名校长参加了这次论坛,省教育厅教师工作与师范教育处的负责同志和多位特级教师校长在会上作了精彩发言。本刊特编发部分同志的发言,希望对广大中小学管理者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9.
“以人为本”的思想已被社会所接受,成为社会共识。“以人为本”思想在学校更多体现为“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发展个性,培养个性,提高教师素质,已成为教育教学活动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新修订的《监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实践科学发展观。它将“以人为本”思想运用到了具体的教育实践之中,代表了时代发展的方向。贯彻、实施新《规定》,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重在人文关怀。人文关怀,重在教育者。所以,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素质,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