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克难阶段,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是农村贫困地区的扶贫开发以及2020年实现全部脱贫。为此,习近平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精准扶贫的新观点、新要求、新举措、新机制,成为我国扶贫开发新阶段的重要指导思想,反映了党对自身历史使命的自觉认识和对人民负责的担当精神,是对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与追求共同富裕互为动力的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规律把握。精准扶贫具体化了走向共同富裕的路径与方式,提升了党委政府治国理政能力和农村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水平。通过精准扶贫实现建成全面小康社会与共同富裕,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重要途径,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新境界。同时,精准扶贫取得的显著成效,为国际减贫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与中国智慧,从而使中国的精准扶贫产生了世界意义。因而深刻理解和科学把握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历史使命,继承和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发展的时代意义,对我们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邢台学院学报》2017,(2):16-18
精准扶贫思想是习近平同志新时期扶贫开发战略思想的重要内容,深入贯彻这一战略思想是做好当前扶贫攻坚工作的重要指南。精准扶贫,是在农村扶贫开发中实施精确识别、联动帮扶、分类管理、动态考核以及相关配套措施的减贫、治贫方式。立足邢台区域农村扶贫工作中的特点,通过精准识别扶贫对象,探究符合邢台区域特点的精准扶贫模式,使邢台农村精准扶贫工作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不仅从数量上大幅减少农村贫困人口,而且从制度上保障扶贫工作的持续效果,让扶贫工作在良性循环中得到有效推进,使贫困村面貌得到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3.
定点扶贫作为中国特色的一种扶贫模式,是中国特色扶贫开发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减贫道路中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的重要体现.在“精准扶贫”基本方略的指引下,在多年的定点扶贫工作中,形成了高校特有的帮扶机制.  相似文献   

4.
<正>治贫先治愚,扶贫必扶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习近平总书记作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指示。教育扶贫是我国整个扶贫开发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抓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根本大计,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关键举措。2015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国培计划(2014)"北京师范大学贵州研修班全体参训教师的回信中指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5.
"精准扶贫"理论从"扶贫对象"扶贫方式"与"扶贫内容"三个维度对扶贫开发工作进行了重大调整,即"漫灌式"粗放帮扶向"滴灌式"精准帮扶发展、"输血式"外向帮扶向"造血式"内生自扶发展、"经济性"物质减贫向"观念化"精神脱贫发展.这对于指导中国当前打好扶贫攻坚最后一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毕节试验区是西部贫困地区和生态脆弱地区高度重叠的代表之一,也是贵州省脱贫任务最重的地区.绿色减贫是在扶贫开发过程中为了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减少资源浪费而推行的一种减贫理念.新形势下,绿色发展引领脱贫攻坚是实现同步小康的重要举措.将绿色发展与精准扶贫相结合,探析绿色减贫对策,不仅是符合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的试验主题的,也是今后突破资源能源和环境制约,实现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稳定脱贫、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扶贫开发工作的深入,特别是十八大以来,扶贫攻坚被置于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扶贫理论也得到完善和发展。从历史比较的分析方法来看,中国农村扶贫经历了从救济型扶贫阶段到扶持型扶贫阶段,经开发型扶贫阶段到精准扶贫阶段的转变。这一转变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息息相关,也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有关。  相似文献   

8.
现阶段,我国农村扶贫开发立法工作可以从两个方面获得有益借鉴:一是国外运用法律手段推动和规范落后地区扶贫开发的成功经验.二是国内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通过地方法规形式进行农村扶贫开发立法的实践尝试.农村扶贫开发立法工作需要解决的基础性问题主要有三个:一是精准识别扶贫对象,包括贫困户、贫困村、贫困县(市、区)和连片特困地区:二是合理确定扶贫标准:三是对确定的扶贫对象和扶贫标准规范实施动态管理.农村扶贫开发立法工作需要明确以下三个部门的责任:一是扶贫开发部门的责任;二是扶贫实施部门的责任,包括政府、社会、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的扶贫责任,以及违反扶贫规定所应承担的相关责任:三是扶贫监督管理部门的责任.  相似文献   

9.
基于我国农村扶贫开发工作出现的一些新困难,为全面提升扶贫开发的成效,提出产业扶贫、智力扶贫、绿色崛起、生态建设、精准扶贫、扶贫到户等新路径,创新整村推进、创新产业扶贫、创新转移培训、创新扶贫搬迁、创新资金投入等新机制,切实提高我国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职业教育精准扶贫路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倩 《成人教育》2018,(5):75-79
大力推进职业教育精准扶贫是实现脱贫攻坚战略目标的关键之举.文章对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内涵进行了解析,指出当前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开发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指出了精准扶贫的有效路径,即精准发动宣传职业教育,转变贫困人口教育观念;优化职业教育培训体系,精准培养帮扶对象;以创新创业带动就业,促进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完善职业教育扶贫机制,提高精准扶贫效能.  相似文献   

11.
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1]”。2020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年、决胜年。民办四川天一学院在精准扶贫中应该履行社会职责,发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的职能作用,在近几年来的精准扶贫中,摸索出了产业扶贫、精准资助、扶贫就创业等建立机制和制度,助力精准扶贫联系点巩固精准扶贫成果,逐步实现向乡村振兴过渡。  相似文献   

12.
教育精准扶贫是党和政府为建设小康社会而实施的一项举措。民族地区教育精准扶贫是国家精准扶贫战略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脱贫攻坚效果直接影响小康社会的建设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但现实中的精准扶贫因客观及主观原因的多元化及复杂性,而可能面临脱贫与返贫的交替性困境,如何评价民族地区教育精准扶贫成效,不论是政府或是学界都应有较为客观的指标或体系。目前不少研究或落地政策在评价脱贫时,往往将实时实地的入学率或受教育程度作为指标,而忽视了可能导致其返贫的代际教育能力、教育投入及其所处的社会文化氛围问题。因此,本文尝试从社会学理论视角,构建扶贫脱贫的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国家对贫困地区产业发展支持力度极大,但政策的支持和产业的驻入却难以让贫困地区的扶贫产业落地生根,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农户对产业的认知能力低和认同感缺失。如何从内因出发,激发农户的内生动力,文章尝试从贫困地区农户的认知认同和意识形态入手,结合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帮助贫困群众足不出户就能了解产业发展过程和前景,增强产业发展信心,变被动为主动。充分发挥现代远程教育对产业结构调整中利益联结因素潜移默化的作用,将思想扶贫、智慧扶贫与产业扶贫工作有机结合,“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实现产业扶贫从“授人以鱼”向“授人以渔”的根本性跨越。  相似文献   

14.
精准扶贫的资助工作是教育方面的延伸,也是教育扶贫工作中的重点环节.高校大学生资助管理工作中非常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就是能够帮助家庭困难的大学生顺利毕业并参加工作.这是我国教育政策优势及社会主义制度完整的体现.以我国各大高校开展精准扶贫资助工作的概况为主要切入点,探寻现阶段各大高校精准扶贫工作过程中所面临的一系列挑战,提...  相似文献   

15.
乡村教师作为乡村社会的精英知识分子,在融入乡村社会参与职业教育精准扶贫中具有实现在场式专业发展、提升扶贫质效的价值。乡村教师参与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应具有与乡村社会文化、与乡村学校学生以及与乡村社会资源的社会融入意蕴。基于乡村教师参与职业教育精准扶贫时存在主体性困境、环境性困境以及制度性困境的日常事实,具体的融入路径有:以乡土情怀培养激发乡村教师的内源性责任感;促进乡村教师观照扶贫对象的职业教育恰切选择;融通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的价值取向;改善社会支持体系以提升乡村教师的乡村社会融入积极性。  相似文献   

16.
西南民族地区少数民族众多,文化资源优势突出,职业教育发展后劲充足、前景广阔。国家、地方政府、职业院校协同合作助力西南民族地区脱贫攻坚,国家层面上需完善职业教育扶贫政策制度、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经费管理制度,鼓励发展西南民族特色职业教育,搭建东、中、西部职业院校对口支援互助平台;地方政府层面上要发掘产业特色,充分利用地方资源,招商引资,提升贫困人口整体素质;职业院校层面上完善职业院校教学科研创新制度,构建职业院校定向教育扶贫体系,加快职业教育信息化,学历职业教育与非学历职业技术培训相结合。  相似文献   

17.
民族高校助推边疆民族贫困村精准脱贫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具体表现形式。在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中,民族高校具有民族语言、区位以及多民族学生结构等三方面的优势。民族高校助力边疆民族贫困村精准脱贫、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同时,也促进民族高校自身价值实现。目前,在民族高校助推边疆民族贫困村精准脱贫的过程中,仍面临着一定的困境亟待解决。通过探索解决困境的实践路径,可以切实助力边疆民族贫困村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巩固精准脱贫成果,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8.
职业教育肩负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天津城市职业学院主动服务国家发展战略,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为平台,在区域内精准帮扶上下功夫,通过大力开展技术技能培训、依托职教集团优质产业成果转化,特别是老年服务产业人才缺口实行精准帮扶,提升主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能力,为实现消除贫困、全面小康探索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扶贫开发道路。  相似文献   

19.
李梦  吴娟 《中国电化教育》2020,(2):50-57,82
精准教育扶贫工作至今已取得多种成效,深入课堂研究提升贫困地区教学质量的措施与办法,不仅是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途径,也是精准教育扶贫的根本需要之一。该研究以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与西南地区G省F市的项目合作为背景,以提升广大教师深耕课堂教学的综合能力为发展目标,构建了"高校专家智力资源为牵引力-当地教育行政管理为助推力-基层学校教师实践为执行力"的"深耕课堂·三方协同"精准教育扶贫模式。该模式历经三年的实践检验,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深入课堂研究教学的精准教育扶贫方式,是实现教育脱贫的有效途径之一;(2)三方协同的深耕课堂教学的工作实践,使当地教师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和能力水平显著提升,项目校学生的学科能力显著提升,当地教学开展从依赖智慧输入转变为可自我持续发展;(3)该研究为不同组织机构(高校、地方行政部门与实践学校)协同努力实现精准教育扶贫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20.
在乡村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背景下,多元主体参与是我国贫困治理的重要特色.大学生作为多元主体中的特殊一员,其参与精准扶贫既有国家政策的充分保障,也是高等教育服务社会的重要体现.大学生参与扶贫工作是一个自我价值认同与实现的过程,不仅能促进他们公民意识的培育、和谐人格的塑造,也能有效缓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