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你知道黄河的入海口在哪个省市?A.天津B.河北C.山东如果你查一查现在的地图,就会选中答案C;如果查一查《中国近代现代史》的“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就会发现,那时的黄河入海口并不在山东一带。这是为什么呢?难道河流也会“搬家”?  相似文献   

2.
古今中外,自然地理和行政区划是学习历史的基础,它有助于我们掌握知识、形成科学的空间概念。一、学好历史,首先要充分发挥历史地图这一直观教具的作用历史教材离不开历史地图,历史地图是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历史地图中蕴含着各方面的历史信息,政治上有疆域图、布局图,如《唐朝疆域》等;经济上有农作物、工业分布图、运河图,如《唐朝手工业分布图》等;军事上有战争形势图,如《战国形势图》等。读图可帮助学生借  相似文献   

3.
孙恒振 《历史学习》2005,(12):22-22
现行高中统一教材《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标出黄河流向的地图共有35幅。在这些图中,最明显的是黄河入海口的变化,北宋之前黄河的入海口均在渤海,北宋以后至1855年在黄海(古代称东海),到1855年又回到了渤海。初中《地理》第三册曾提及“历史上,黄河就曾多次迁徙改道,给两岸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却对黄河改道的流向没有说明,那么黄河改道的具体情况究竟是怎样的呢?黄河以“善淤、善决、善徙”而著称,向有“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之说。黄河上中游行进于高原峡谷中,水流急迫,泥沙难以积存。因此,古今河道变化不大。黄河的改…  相似文献   

4.
略谈历史地图册的时代性——我读新图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人曰 :“左图右史。”区区四字 ,却道出了图与史的关系。确实 ,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 ,当遇到疆域、重大历史事件和战役等方面内容时 ,历史地图与抽象枯燥的文字叙述比较起来 ,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 ,而且更易理解 ,正所谓“即书而求难”“即图而求易”。初中是中学生开始学习阅读和运用历史地图的重要阶段。因此 ,新教材的编写突出了在文字阐述中穿插展示丰富多彩、蔚为大观的图文资料 ,同样与其配套的历史地图册 (下面称为新图册 )中的图片也甚为壮观。据统计 ,七年级的新图册中共选用图文资料 (包括历史图表、文物图片及彩图等 )约 2 0 0…  相似文献   

5.
<正>一天傍晚时分,妈妈、妹妹和我一起,去天河路尽头的南裹头广场看黄河。路上,妹妹问我:“黄河很黄吗?为什么叫黄河?”我自然而然地想起曾读到的关于黄河的历史。最初的黄河,河面宽阔,水量充沛,那时,它的名字还是“河”。到了战国时期,由于河水浑浊,它被称为“浊河”。西汉时,河水中泥沙含量增多,有了称“黄河”的记载。但当时这个名称并没有得到普遍认可。直到唐宋时期,“黄河”这一名称才被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6.
据文献记载 ,有史以来黄河下游决口 15 90次 ,较大的改道有 2 6次 ,在西起郑州、北至天津、南抵淮河的黄淮海大平原上留下了其变迁的历史痕迹 (如题头图 )。笔者借鉴有关专家的研究成果 ① ,史海钩沉 ,勾勒出历史时期黄河下游河道变迁的大体情形 ,目的不仅是让学生掌握一种方法 ,了解相关史实 ,更重要的是对学生渗透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历史上黄河下游河道变迁的概况1.先秦西汉时期先秦时期 ,古黄河的下游河道在冀中平原上游徙漫流 ,形成多股河道 ,故有“九河”之称。这一时期下游河道的河床是比较稳定的 ,据谭其骧先生考证 ,在筑堤以…  相似文献   

7.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所出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面是《秦朝疆域图》和《汉朝行政区划图》,从这两幅图可以看出秦朝和西汉最大的不同在于()A.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程度的变化B.西汉地方管理区域变大C.朝代地方行政区划的变动D.两朝在西部的疆域变动2.一篇历史论文中指出:“蔡伦在造纸术的发明和完善的过程中,做出了巨大贡献,被后人  相似文献   

8.
刘建慧 《湖南教育》2004,(13):28-28
读图识史能力历史教材配有专门的彩色插图,比如重要的朝代、国家的疆域、重大的历史事件、著名的战役、杰出的工程等,此中蕴涵着丰富的历史信息。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地图,最大限度地发掘有效信息,培养他们以图学史、读图识史的能力。比如讲太平天国这一课,可以依据《太平天国起义形势图》,从洪秀全金田起义建立太平天国讲起,根据地图讲解太平天国的盛衰史。地图上地理位置的变化,形象地说明了一个农民政权的成长与衰败,学生在头脑里有了一个完整的印象。这样,利用有限的地理空间反映无穷的历史信息,培养了学生以图识史的能…  相似文献   

9.
抗日战争时期,位于黄河入海口沿岸的渤海垦区根据地作为清河区的核心区域,是山东战略区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稳固后方。在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的大背景下,渤海垦区根据地的成功创建,沉重打击了鲁北敌伪势力,推动了整个山东抗日斗争形势的好转,也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历史经验,主要包括开展武装斗争、准确判断形势、重视群众力量、注重政权建设、建立统一战线、加强党的建设等方面。  相似文献   

10.
人教社2003年版《中国古代史》教材在战国、秦汉、魏晋时期的插图上,均将黄河注明为“河水”,在隋唐时期的插图上则注明为“黄河”。这给学生造成很大的误解,以为黄河是隋唐时才开始由清变黄的。实际上,黄河不是隋唐时才变“黄”的,“黄河”这一名称也不是隋唐时才开始有的。  相似文献   

11.
人教版高中教科书《中国近现代史·下册》有一幅“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内形势示意图”(教材第49页),图中黄河经山东入渤海,是东北流向。但是,黄河在1938年花园口决堤至1947年堵口复归故道期间应为东南流向,仔细分析此图所示均为1945年的历史内容,这显然是历史时空不符。一、黄河决口与复归故道的时间历史上黄河曾多次改道,自从1855年黄河改道经山东入渤海,一直保持东北流向。1938年5月,日军发动对徐州地区的进攻……6月,国民党政府下令在郑州花园口炸开黄河大堤,以洪水阻敌前进,掩护国民党军队的撤退。黄河遂由原来的东北流向改为东南流向,大部…  相似文献   

12.
初中历史教科书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中这样讲秦朝的疆域 :“东到东海 ,西到陇西 ,北至长城一带 ,南到南海。”同时 ,课本所配《秦朝疆域图》两处提及南海地名 :一是秦朝设立的南海郡 ;一是中国南部海域南海。那么课文中涉及疆域的南海是何指呢 ?查《辞海·历史地理分册》[南海 ]条 :“秦置南海郡 ,海疆实临南海 ;西汉后东海方位既别有定域 ,南海名称才用以专指今南海。”由此可知 ,教材中提及的秦南端疆域之南海当为南海郡。加之 ,远古时代人们没有“海权”概念 ,很少把海域纳入自己的版图范围 ,因而教材中的“南海”当为“南海郡”无疑。…  相似文献   

13.
廖寿传 《中学文科》2009,(6):109-110
高考历史四大能力目标之首是“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考查学生对历史材料的分析综合和提取表达之能力,而材料又因从单一文字形式转为图文并茂、图画表格等形式而成为高考之新宠。图画(包括人物图、文物图、漫画)、图表(包括表格、公式、统计图)、地图(包括形势图、布局图、分布图、疆域图、交通路线图)在客观或主观题中屡屡亮相,让人感到耳目一新之余,也令考生惊慌失措,  相似文献   

14.
一、黄河之名的由来黄河是我国仅次于长江的第二条大河 ,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从史前旧石器考古时代开始 ,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黄河流域这片肥沃的土地上繁衍生存 ,孕育出了华夏辉煌灿烂的文明。黄河之名由来已久 ,但从历史记载来看 ,并不是一开始就有的。古人在命名河流时习惯称其为“××水”。黄河也是一样 ,本来名为“河水” ,在与其他地名或河流并称时有时也简作“河”。黄河之名的最早出现是在西汉初年。《史记》卷16《高惠高后文功臣表》有“使黄河如带”的记载。从此以后 ,“黄河”之名在历史文献中时有出现。大约到了唐代 ,黄河的…  相似文献   

15.
<正>“据史读图”,即“把教材文字叙述中涉及地理分布的内容落实到地图上,能准确地再认再现其空间位置。”[1]据史读图是历史教学中一种常见的研习方法,在利用方位图明确疆域四至、行政区划及辖区范围上具有广泛的应用。在当前的中学历史教材中,除文本叙述外,有众多的形势图、示意图、分布图等,这就为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采用“据史读图”提供了大量的实用素材。在部编版历史教材七年级上第9课《秦统一六国》中有一幅图片《秦朝形势图》,  相似文献   

16.
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 ,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脉合拉达合泽山东麓的约古宗列渠。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和摇篮 ,人称母亲河。“黄河”之名称是因该河流经黄土高原 ,携带大量泥沙 ,水色尚黄而得名。在历史文献中 ,黄河有多种不同名称的记载 ,它们从不同层面反映了人们对黄河的理解和认识。春秋以前 ,并无“黄河”这一名称 ,说明黄河并非天然是黄色 ,而是因其流域植被被不断破坏所致。文献记载此前的黄河 ,多以“河”或“河水”名之。古文献《山海经》中记载 :“夸父与日逐走 ,入日。渴欲得饮 ,饮于河、渭 ,河、渭不足 ,北饮大泽。未至 ,道渴而…  相似文献   

17.
问题解答     
问:黄河入口曾改过几次道,在什么时期、怎样改的?春秋时的济水是否即现代黄河入口的新河道?春秋时入海的故道在哪里?(广西周谷)答:自古黄河因缺乏水土保持,流泥特多,由潼关至郑州,河床坡度下降达八百尺,又遇汾、洛、渭诸水汇流,故下游时常泛滥,南北屡次改道,现仅谈其中的特别重大的改道。在公元前六○二年(固定王五年)黄河的入海口从北往南大徙,但仍流入渤海。公元前一三二年(汉武帝元光三年)黄河从濮阳瓠子口决溢,东南流经钜野,合泗水,注入淮河,东入东海。经过二十多年汉朝大规模调动军民把瓠子决口塞住,黄河又东北流入渤海。在西汉后期,黄河又经汴渠,  相似文献   

18.
历史地图提供了直观的地域空间图像,表现了文字难以表达的效果,与课文相辅相成,是历史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课本历史地图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形势。能给学生以宏观的、整体的认识,为今后学习有关知识打下一个初步的基础;区分历史地图与现今地图的异同点,只能用现今地图来比较古今异同,不能用现今地图来套历史地图:  相似文献   

19.
普通高级中学《中国古代史》选修教材(人教社2003版)第15页的《春秋战国时期水利工程图》中,把“关中”标注在周都城洛阳以南与韩交界处,我以为是一处明显的错误。“关中”最早称呼来自于战国时期,一般认为是渭河冲积平原一带,因为它地处函谷关以西、大散关以东、箫关以南、武关以北,四关之中而得名。在战国时,它是秦国的发源地,后来又是秦朝的统治中心,因而又叫秦中;秦汉以后关中称呼一直没变,现在它仍是陕西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带,陕西省也因此简称为“秦”。关中海拔约500米,因为它面积大而号称800里秦川。《中国古代疆域的变迁》…  相似文献   

20.
有求必应     
X编辑老师,您好。我是今年才认识《历史学习》的。我觉得贵刊办得很有特色,对我的学习有很大促进作用。我已深深喜欢上了贵刊。现有一些问题向贵刊请教。1.请问贵刊2002年7—12期与2003年1—6期是否是一个完整的出版。2.人教版新教材《中国古代史》中第117~122页中《元朝疆域图》和《元代大运河》图黄河入海口都画到江苏省境内且沿海省外围有一条虚线,不知何故?安徽寿县私立寿春中学蒋顺编者简复:1.本刊2002年7—12期有合订本,定价:23.00元(另加挂号费2.00元),全年两本,共计:45.00元。2003年1—6期现在有库存,每本定价:3.60元。款到寄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