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媒介素养是选择、理解媒介信息和使用新媒介的能力,而对媒介进行规范化使用是提高媒介素养的关键。本文以烟台大学新闻传播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为对象,以媒介使用规范化和媒介素养为核心开展调研,并针对学生规范化使用媒介的程度不高、缺乏对媒介相关概念的理论化认知及普通院校媒介素养课程缺失等问题,提出了几点思考,以期为高校媒介素养教育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李丽 《传媒》2021,(13):85-87
伴随着媒介的泛化,"媒介素养"几乎被认为是解决所有媒介问题的解药.在媒介素养中,新闻媒介扮演了重要的引导角色.作为新闻工作者的后备力量,新闻传播学科学生的媒介素养水平直接关系到未来社会的媒介素养水平.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发现,新闻传播专业学生的媒介素养也存在明显短板,这是造成目前我们面临的一系列媒介伦理问题的重要原因.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应该更注重对学生媒介素养的培养.  相似文献   

3.
新媒体时代,媒介素养教育具有重大意义,在培养公民认知以及公民信息分享方面具有一定的功效,尤其对当前新闻学专业的学生而言具有较大的影响。在媒体素养方面的培训将会为新闻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良好的落脚点与归宿,这将是提升我国新闻学专业大学生综合能力的一个契机,也是中国新闻专业学生获得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主要介绍了新闻学专业学生媒介素养的重要性,分析了当前中国媒介素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且提供了媒介素养方面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侯夷 《出版广角》2018,(3):53-55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改变了新闻的传播范式,丰富了信息传播模式,为新闻编辑人员媒介素养提出新要求.文章分析新媒体对新闻编辑的影响,阐述新媒体环境下新闻编辑的媒介素养,进而从提高新闻编辑对各种新闻的判断能力、提升新闻编辑政治素养、强化新闻编辑专业能力和深入了解受众的心理诉求等层面提出建议,以期为新闻编辑工作绩效的提升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5.
曾凡斌 《新闻知识》2005,5(10):39-42
最近两年,新闻传播学术界讨论的一个热门话题是媒介素养教育,媒介素养是指人们获取、分析、评价和传播各种媒介信息的能力以及使用各种媒介信息服务于个人的工作和生活的能力,而媒介素养教育,就是要教育学生正确使用和有效利用各种媒介。目前我国对媒介素养教育的研究主要是处于对国外的媒介素养教育的介绍与分析层面上,很少对我国媒介素养教育的理念进行本土化的反思,而作为一门人社会科学,只有“知识本土化”,才能真正做到关怀中国的现实生活以及生活其中的个体。  相似文献   

6.
王蔚 《视听界》2005,(5):59-59
信息时代的一个主要特征是海量的信息,不但大大超出人们的接受能力,而且剥夺了人们深入思考的机会。所以,新闻编辑在对新闻的辨别、选择、加工过程中必须具备媒介素养才能实现引导、帮助受众理解新闻的意图。我国的媒介素养教育已严重滞后,媒介从业人员尤其是新闻编辑的媒介素养日益成为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7.
媒介素养包括知识模式、理解模式及能力模式三个方面,这些都是新闻编辑所必须具备的职业素养。而随着新媒体时代的来临,社会对新闻编辑的媒介素养要求正逐渐提升。新媒体时代新闻编辑应具备准确把握新媒体时代定位、时刻保持良好应变状态、充分满足受众需求、具备良好的新闻价值判断能力以及知识结构更为完善的媒介素养。  相似文献   

8.
在媒介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受众获取的信息量增多、信息传播速度加快,成为新闻最多的时代,也是新闻最差的时代,新闻反转现象频频发生,而在一次次新闻反转过程中,暴露出了我国公众媒介素养的欠缺,对新闻事件缺乏辩证的批判能力,对新闻事实认知错误。本文通过阐释新闻反转现象的内涵及成因,从提高媒介素养的角度提出减少反转新闻发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林倩  江颖诗  刘静桦 《今传媒》2016,(1):99-101
积极向上的媒介素养和新闻观对营造和谐的网络环境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作为新生力量的象征的90后,正处于信息爆炸、新兴媒介广泛运用时代,人们的媒介接触行为发生了变化,进而影响了人们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本文通过量化研究的方法,对广州地区高校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进行调查,了解90后的新闻观以及媒介素养,研究分析90后的大学生在媒介接触与消费能力、媒介批判与质疑能力、媒介的道德规范与认知能力、媒介制作应用能力、新闻观等媒介素养,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新媒体时代高校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方法,为整体提升大学生媒介素养提供第一手资料,从而对90后形成正确的新闻观以及媒介素养起到一定程度上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媒介融合给地方高校的新闻教育带来冲击,要适应未来的新闻传播业态,新闻专业就应在人才培养目标方面作出相应的调整,提升学生的跨媒体整合性思维、跨学科的素养能力及在新传媒环境下的动态适应能力等等。在实践路径方面,地方高校的新闻人才培养可以从三个方面展开:重视"知识重构"与"能力再造",使学生理解和适应不同媒介之间的转换方式;优化现有课程体系,突出融媒体教育,深化交叉学科学习;建立校媒合作机制,强化学生的多媒介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1.
媒介融合指的是各媒介间的合作与联盟,现在已成为如今媒体发展的主流趋势,在各媒介相互融合的时代背景下,报纸、电视、网络无论是在媒介功能还是组织方式、传播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融合。融合进程中,新闻摄影这种原本并不从属于纸媒的业务,也配合电视和网络需求做出了相应的变化,因此新闻摄影记者要在媒介融合时代下清楚地认识到各种机遇和挑战,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专业素养。本文分析了媒介融合环境下新闻摄影呈现出的新特性,指出新闻摄影记者面对的挑战,最后分析了新闻摄影记者如何在媒介融合环境下提升专业素养。  相似文献   

12.
网络媒体的发展方便了人们进行交流与沟通,同时,也对青少年尤其是中小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提出了严峻挑战,过分依赖媒介以及缺乏信息辨别能力是当下中小学生媒介使用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本文从近几年来出现的中小学生媒介素养缺失的新闻切入,来探析中小学生的媒介素养现状,从媒介使用、信息生产和信息消费三个方面来具体分析造成中小学生媒介素养缺失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符冰 《新闻世界》2012,(11):138-139
媒介融合的日益成熟,给新闻摄影记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包括知识和道德素养方面。在新的形势下,新闻摄影人才应该具备过硬的数字摄影技术和能力,以及对多种媒介手段的理解和综合运用能力,同时更应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素养和人文关怀意识。  相似文献   

14.
媒体素养教育已不仅仅是针对新闻与传播院系学生的专业教育,它更成为了一种面向社会与公众的大众教育。媒介素养教育的最终目标在于培养公民具备对于信息的选择、理解、质疑、评估、创造和思辨的反应能力。本文对新闻教学中如何对学生们进行媒介素养教育的意识渗透与方法启迪作出归纳与探讨。  相似文献   

15.
本文总结了传统媒介背景下新闻摄影记者的基本专业素养。并通过对媒介融合的背景和现状进行分析,推理出在新的媒介环境下,新闻摄影记者更应坚定政治立场,坚守新闻真实性原则,在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素养的基础上,熟练掌握新闻照片的后期制作技术,熟知不同媒体的特点,学习多种媒体的采集技术,了解不同媒介的优缺点,转变思维方式,以顺应媒介融合对新闻摄影记者的需求,做全能型的新闻摄影记者。  相似文献   

16.
冯瑞珍 《新闻界》2012,(21):70-74
本文以河北省新闻传播专业的本科学生为例,进行媒介素养调查研究。调查显示大学生近期媒介素养呈以下特点:学生媒介接触渠道比较多样,以电脑为主,但使用手机网络人群数量具有强大的上升潜能,媒介消费动机倾向于了解信息但是以娱乐为主。学生对媒介的理解和分析批判素养较高,能够清楚地认识到媒介的商业属性、意识形态属性,对大众文化具有较高的认知与反思能力。在参与媒介传播能力方面程度比较低。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移动通讯等新媒体的不断发展与普及,信息发表的自由性越来越高,人们可以随时随地的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发表的信息对社会舆论的影响也越加明显。在这样的背景下,具有桥梁作用的新闻发言人显得就愈加重要,新闻发言人应该具备怎样的媒介素养已经成为社会和国家关注的重点问题。本文主要分析了新闻发言人应该具备的媒介素养的内容,并探讨了如何培养和提高新闻发言人的媒介素养。  相似文献   

18.
褚蔓 《新闻世界》2013,(9):36-37
媒介素养教育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随着新闻传播环境的变化,广播战线上新闻记者的认知水平和媒介素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国新闻广播事业的发展。因此,提升广播记者的政治素养、道德素养、新闻素养、知识素养,已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19.
消费主义与媒介素养教育的博弈难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学者近年来为什么提出媒介素养教育,大致原因无外乎以下四点:一是与西方在上世纪30年代最开始提出媒介素养的原因基本相同,是为了反对传媒中的流行文化价值观念,训练青少年抗拒对大众媒介“低水平的满足”;二是为了增强我国受众对新闻信息的思辨与批判能力;  相似文献   

20.
本文总结了传统媒介背景下新闻摄影记者的基本专业素养。并通过对媒介融合的背景和现状进行分析,推理出在新的媒介环境下,新闻摄影记者更应坚定政治立场,坚守新闻真实性原则,在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素养的基础上,熟练掌握新闻照片的后期制作技术,熟知不同媒体的特点,学习多种媒体的采集技术,了解不同媒介的优缺点,转变思维方式,以顺应媒介融合对新闻摄影记者的需求,做全能型的新闻摄影记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