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随着武术散打运动的迅速发展和运动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随着现在擂台散打运动的发展,中国散手正式除去护具,运动员面临更大的受伤危险,当人们看到中国武术散打在与美国拳击、泰拳等对阵中,有的外国选手迎着拳打脚踢,犹如蚊叮虫咬挠痒痒一般,不加理会,只管像坦克般冲过来,感到抗击打能力太强了。而有的选手面对重拳重腿的进攻,则禁不住三拳两膝的打击就败下阵来,所以现代散打运动员需要更强壮的身体,即要具备更好的抗击打能力,于是认为抗击打能力至关重要,必须把抗击打训练作为重点来加强。纵观世界优秀搏击运动员,他们不仅技艺精湛,而且具备了超人的抗击打能力,能在顶住对手的凶狠击打的同时还以颜色,并最终击败对手。  相似文献   

2.
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和逻辑推理等研究方法,以丰富我国现代散打技术训练方法理论体系为研究视点,针对我国散打运动员在多次中外散打对抗赛申所表现出的攻击力薄弱、抗击打能力较差等问题,结合传统武术功力训练的特点和现代散打运动技术训练的实际,提出了将传统武术功力训练的方法有针对性地移植到对散打运动员的拳法、腿法、摔法及步法的训练之中,来最大限度提高散打运动员的攻击力和抗击打能力,有效提高其散打竞技水平.  相似文献   

3.
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和逻辑推理等研究方法,以丰富我国现代散打技术训练方法理论体系为研究视点,针对我国散打运动员在多次中外散打对抗赛中所表现出的攻击力薄弱、抗击打能力较差等问题,结合传统武术功力训练的特点和现代散打运动技术训练的实际,提出了将传统武术功力训练的方法有针对性地移植到对散打运动员的拳法、腿法、摔法及步法的训练之中,来最大限度提高散打运动员的攻击力和抗击打能力,有效提高其散打竞技水平。  相似文献   

4.
对参加2010年黑龙江省运动会武术散打比赛和2011年黑龙江省武术散打锦标赛的102名男子运动员以及省武术散打比赛部分裁判员进行访谈调查,针对黑龙江省武术散打技术现状提出相应提高训练水平的策略:建立完善的散打运动训练体系,是提高散打运动技术水平的基础;将耐力训练贯穿整个训练的全过程;鼓励运动员主动进攻,提高对抗中技战术运用的能力;加强运动员攻防转换能力,提高击打和抗击打能力,注重功效性训练。  相似文献   

5.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首先阐述了武术功法运动,进而分析了武术功法对现代散打技术训练的影响和作用,力争把武术功法运用到现代散打技术训练当中,意在提高运动员的各项身体素质、击打和抗击打能力,为散打技术训练的创新和发展起到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通过现场观察和录象解析,对2003年全国男子散打锦标赛(个人赛)10个级别前8名共70场比赛的运动员运用拳、腿、摔技术的统计分析,探讨了我国优秀散打运动员技术运用的特征及发展趋势。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优秀散打运动员的技术向着简单实用、快速连贯、摔法新颖的方向发展,同时也暴露出了基本技术不全面,重击能力与抗击打能力不强的弱点。文章提出,为了推动散打运动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运动员技术动作组合能力的训练、提高运动员的打击力和抗击打能力以及加大技术动作创新的力度。  相似文献   

7.
散打是一项对抗性很强的运动项目,比赛中运动员斗智斗勇,较技较力,拳腿交加,击摔并进,展示着散打项目的独特风采.优秀散打运动员都需经历漫长、系统的训练,才能逐步成长,既要提高体能、技能、智能、战术意识、击打和抗击打能力,又要培养顽强拼搏、刻苦训练的体育精神.随着散打运动员竞技能力的不断提高,运动量和强度也逐步加大,对抗性进一步增强,各种伤病随之产生.  相似文献   

8.
掌靶是以执靶的肉掌代替传统的手靶和脚靶。作为散打教学训练的辅助手段,提高了手掌的抗击打能力,增强了防守能力,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散打教学中器械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比较研究法、观察法和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分别对散打与泰拳两种搏击项目的历史发展、技术体系特征以及文化特征进行比较研究。通过对比研究,总结出散打与泰拳在拳法、文化底蕴、技巧和比赛规则上的不同之处:(1)散打运动和泰拳运动是两种不同文化底蕴造就了两种不同的搏击风格,一种内敛一种张扬;(2)泰拳运动的技术训练体系的完备性要胜于散打运动,特别是体能和抗击打能力是散打运动的最大软肋,但泰拳运动技术动作单一化、动作的击打效果非常明显;散打的快摔技术可以明显控制泰拳运动员的贴身进攻;(3)在比赛规则上泰拳运动的开放性要远远优于中国散打,在其规则下更能使双方运动员积极主动、敢打敢拼,更能增强双方的对抗程度。根据这些不同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我国当前散打运动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颈肌训练在散打中的重要作用与训练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颈肌训练在散打中的作用进行了初步分析与探讨。认为加强颈部肌肉的训练,能提高头部的抗击打能力,使头部更加灵活,能提高身体的平衡能力,有利于近身摔法中身体的整体发力。提出了颈肌的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11.
体育舞蹈拉丁舞专业选手艺术表现能力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借助舞蹈艺术理论和其他相关学科研究成果,并结合体育舞蹈特点以及训练经验,从主、客观两个方面阐述了制约体育舞蹈拉丁舞专业选手艺术表现能力的因素。提出了选手在舞蹈竞技中体现出的客观因素(各种表现)是物质基础,但它的体现必须具有艺术性,而艺术性是通过选手表现出的各种能力准确及巧妙地展现其主观美感意识的过程来实现的,这一过程反映的也正是选手艺术表现能力。  相似文献   

12.
运用问卷调查法、实验法、主成分和多元回归的分析法,对筛选出的9项指标在120名13-15岁男子篮球运动员中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九项指标的成套测验能够反映13-15岁男子篮球运动员动作协调能力的总体水平。对成套测验九项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与逐步回归分析,最终确立了五项,建立了五元回归方程,经F检验,该回归方程效果非常显著。五项指标的简易测验基本反映了13-15岁男子篮球运动员动作协调能力的全部特征,可以在实践中作为测量13-15岁男子篮球运动员动作协调能力总体水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散打比赛中的重创能反映出比赛的激烈程度,展现出运动员的技能水平。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散打比赛中形成重创的机制原理进行了研究分析,以便为散打运动员提高实战水平,增加防护能力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引用热工分析的"火用"公式,分析篮球运动的主要制胜因素为运动员的竞技能力表现;进一步对运动员竞技能力第四层次的要素进行了权重分析,在制胜要素中,运动员竞技能力二级c指标的排序依次为:运动素质,运动技术,运动智力,机体机能,运动战术,其中运动素质的速度和力量是篮球制胜的首要因素;并利用"积木模型"和"木桶理论"对制胜要素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15.
笔者对近 2 0场足球比赛中的 3 2名前卫队员的有球与无球技术动作进行了现场跟踪统计。结果表明 :无球技术动作中运用较多的为变速跑、突起、突停、转身 ,有球技术动作中运用较多的为直接传、接传、接运传。依据其运用特点总结出足球运动员协调能力的特征 :空间定向准确性特征 ,重心控制随意性特征 ,脚步动作节奏灵活性特征。  相似文献   

16.
网球比赛的胜负不仅取决于运动员的身体能力和击球技术,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态度和心理的影响。网球自身的比赛特点就向运动员的发出了强大的心理挑战,谁能够在心理上承受这挑战,谁就获得比赛的胜利。本文分析网球比赛对运动员产生的不同心理影响,并提出相关的应对方法。  相似文献   

17.
我国优秀男子散打运动员心理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专家访谈、心理实验测量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我国在训优秀男子散打运动员的心理能力进行测试分析.结果显示,优秀散打运动员的心理能力明显优于一般散打运动员,存在有意志能力因子、焦虑水平因子、反应能力因子和操作思维能力因子构成的结构特征,以其各因子的典型评价指标制订的评价标准,能反映出优秀散打运动员的心理能力水平.  相似文献   

18.
篮球比赛出场阵容的模糊多目标优化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篮球比赛瞬息万变,如何根据运动员的进攻能力、防守能力以及比赛的具体形势来制定 合理的运动员出场阵容成为了篮球比赛决定胜负的关键问题。将模糊数学和多目标优化引入到 这一问题中,提出运动员出场阵容的模糊多目标优化模型。该模型在采用RSR综合评价法对运 动员进攻能力和防守能力进行准确评定的基础上,建立起球队进攻能力最大和防守能力最大两 个模糊目标,并依据比赛的具体形势以及对球队进攻能力和防守能力的要求来决定模糊目标的 隶属度函数,实现了运动员客观的篮球比赛能力和教练员主观判断能力的有机结合,从而确定 出科学、合理的运动员最佳出场阵容。对休斯顿火箭队运动员出场阵容的成功应用验证了模糊 多目标优化模型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9.
李春君 《湖北体育科技》2014,(12):1079-1081
采用文献资料分析、推理、归纳等方法对足球比赛中的战术意识、特点、影响因素及策略进行分析。结论:战术意识和战术素养的发挥决定着整场比赛中足球运动员的状态和比赛成绩,需要从不同的方面对运动员进行战术意识的培养和战术训练,保证运动员在最佳状态下完成每一场比赛。  相似文献   

20.
现代篮球比赛节奏探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为控制篮球比赛节奏,提高竞技训练水平,运用献资料、观察、逻辑等方法对这一复杂比赛现象进行探讨,影响因素主要有心理与精神因素、个人与全队的关系、队员的临场应变能力和队员战术意识的强弱等。建议从技术、战术和比赛三个层面上重视节奏的控制训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