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界》2020,(1):46-51
新闻文本的意义生产模式制约新闻的传播力,新闻文本的意义生产研究容易仅局限于新闻文本本身,却忽视不同伴随文本之间的关联性,而伴随文本决定着文本意义的生成与解读。本研究以中美女主播"越洋对话"为例,分析其伴随文本对于新闻文本意义生产的影响。研究发现,其显性伴随文本预设新闻文本的表意角度,生成性伴随文本拓展新闻文本的表意深度,解释性伴随文本延伸新闻文本的表意广度,突破单一新闻文本表意不足的缺点,最终形成新闻报道强大的社会影响力。  相似文献   

2.
刘薇 《今传媒》2011,(12):33-34
随着商品的极大丰富,人们在购买商品时有了更多的选择,对符号的需求与消费已经远远超过对于物质实际功能的追求,体育用品品牌就是符号化消费极度明显的一个行业。本研究选取阿迪达斯2008年到2011年的平面广告作为研究对象,试图找寻广告文本中潜在信息包括哪些,他们是通过怎样的手法来传递给受众的,并归纳出如何在平面广告的设计中合理的运用文本中的潜在信息。  相似文献   

3.
新闻文本是由语言构成的说明特定事件并具有一定意蕴的新闻作品。研究新闻文本的“熟悉”特性,对于正确认识和把握传播现象,遵循新闻规律,实现新闻写作环节的改革与创新.实现传播的最优效果。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蒋蕴 《新闻实践》2009,(12):10-13
现代传媒格局的急速激变,催生了易读、悦读的传播新趋向,也促使媒介文本更具模糊性、融合化,某一种文本往往兼有两种或者多种文本的特征。于是,寓言新闻的文本在国内媒体悄然流行。 有人说新闻是"历史的草稿",觉得每天写的都是"传世之作";有人说新闻是"隔日即逝的易碎品",那是批量生产"扫街新闻"的理由。而"寓言新闻"文本理念的创新,是从"传世之作"与"易碎品"的两极之间孕育的符合受众信息消费的内容形态,反映了大众传媒新闻产品的新的价值取向,是传统媒体在网络时代的文本变革。  相似文献   

5.
新闻价值是一种度量,用来判断新闻文本的意义.满足那些度量的新闻文本被视为是"新闻的",即是指它具有新闻的属性.网络新闻有着与传统新闻不一样新闻价值标准.作为传统新闻思想核心的真实性、时效性、影响性、重要性、接近性等新闻价值,在网络传播环境下,正被重新度量.我们必须予以关注,因为网络新闻不但在生成自身的新闻价值观,也在影响甚至改写传统新闻价值观中公认的元素.  相似文献   

6.
在新闻传播活动中,传播主体面对的价值客体主要是新闻事实,而接受主体面对的主要是新闻文本。由于文本世界是对事实世界的反映,所以它们具有内在的同一性。在理论的抽象层面,它们具有的新闻价值属性理应是一致的。但新闻文本与新闻事实有  相似文献   

7.
李玮 《新闻界》2014,(1):23-27
副文本,是由热奈特提出、经赵毅衡发展的一个概念,指那些显露在文本表层,散落在文本边缘,"积极参与文本意义构成"、"严重影响文本意义解释"的文本框架因素。本文分析了影响新闻文本意义收受与解释的副文本,并阐述了它们对新闻文本生产与解释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针对在线商品评论总体质量不高、缺乏有效评论引导机制的问题,以亚马逊商品在线评论为研究对象,结合文本挖掘技术和实证研究,探究基于文本内容评论有用性的影响因素。通过以手机这一典型商品为例,发现消费者关注手机系统反应、音质、导航、打字体验,希望了解电池、充电器等配件细节,重视商家的配送、退换货、保修、发票等服务,评论文本包含这些信息会提高其有用性。  相似文献   

9.
主旨是新闻文本的灵魂,它始于社会生活,伴随文本建构主体的立意、表意,终于文本受众的解意。新闻文本的主旨存在于社会生活之中,存在于文本建构主体意识之中,存在于再现客观生活和主观世界的文本之中,存在于文本受众的解读之中。  相似文献   

10.
杜安 《传媒》2014,(22)
现今,微新闻已成为大众获取新闻资讯的重要途径之一。英语微新闻作为一种以网络新媒体为载体,具有本土性、开放性、国际化等特点,受到相当数量的国内外受众的关注。文章以CCTV-NEWS新浪微博为例,探讨在中国语境下英语微新闻的信息性、范式、交际性等文本功能要素,以期为国内英语微新闻的采写和传播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1.
文章用文本分析法,以视频类的参与式新闻——拍客新闻为样本来源,分析参与式新闻文本生产中所呈现的特征以及所涉及的伦理要素.研究发现参与式新闻体现了一定的人文关怀意识、对社会不良现象的监督与批评意识,具有一定的责任理念和公共精神.从专业操作来看,参与式新闻在报道技巧上凸显不足,参与式新闻缺乏对新闻真相的深度挖掘,以及客观、...  相似文献   

12.
胡月馨 《新闻世界》2014,(11):62-63
"周一见"娱乐事件以其喧闹的微博文本成功吸引了线上、线下媒体以及千百万网民的热烈关注和讨论,制造了一个由微博首发的全民消费现象,成为中国娱乐事件通过微博文本传播消费产生聚集讨论和强大影响力的典范。本文通过对"周一见"事件微博文本元文本的互文性的研究,力求解答为何以微博首发的"周一见"会产生如此喧闹的微博文本。  相似文献   

13.
张杨  李丹 《新闻世界》2013,(5):279-281
本文对解释学的发展历史进行简要的梳理,将其划分为古典解释学时期、现代解释学时期和批判解释学时期三个阶段。并就解释学与新闻传播学中新闻文本的客观真实性及解释性报道探讨解释学与新闻传播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周洪林 《新闻界》2006,(1):119-120
不同的历史渊源、文化传统及复杂的社会因素赋予中西新闻事业诸多不同的特征,因此中西新闻比较的领域就显得丰富而庞杂。作为新闻外在表现形态的新闻文本,则是上述种种不同特征的集结。因此,本文拟从新闻文本的角度切入,对中西新闻展开比较。“风格”是美学范畴中的常用术语,在文学艺术领域指某人及其所创作的文学、艺术文本呈现出的习惯、特色、个性等。新闻文本作为客观世界在记者头脑中再现的精神产物,  相似文献   

15.
媒介批评的文本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媒介批评是用解释学的方法对媒介和新闻作品进行解读,通过剖视文本把媒体和外部世界的关系或新闻的意义提示给受众。新闻文本是一个思想载体,对这个文本世界的充分体悟和分析,才能使人们达到对媒体和新闻的真正理解。克服文本与解读者之间的陌生和距离,和文本融合在一起,从而同化文本的意义,并创造另一个文本,把批评的见地和机智表现出来,是媒介批评的完整过程。媒介批评最终要对媒体和新闻作出解释,再现和重构记者的意指,揭示潜藏的文字背后的原意和内在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丰灿  易芹 《新闻世界》2011,(3):117-118
新闻的美主要是通过文本来呈现,而新闻文本中的美主要是由叙事话语来表达。叙事话语可以细分为叙事时间、结构、修辞和情境等。因此,笔者通过对新闻文本中叙事话语的时间设置、结构安排、修辞塑造以及情境构建等方面来解读新闻的美。  相似文献   

17.
文本作为结构主义的概念,在新闻活动中成为传播载体的表现形态。体育电视文本既有新闻文本的一般特征,又有区别于一般新闻文本的独特个性。从影像角度、图像的压缩、图表展示和同期声四个维度出发分析体育电视文本的意义生产,为电视文本理论研究与实践创新提供有效的探索和视角。  相似文献   

18.
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信息爆炸时代,如何使自己的新闻在浩如烟海的信息洪流中脱颖而出,引起受众的关注,得到受众的欣赏,除了必不可少的核心内容的新闻价值外,新闻文本还应该具有吸引人、打动人的“黏性”.本文认为,打造新闻文本强大“黏性”的手段主要有三个:简约,意外和具体.  相似文献   

19.
按照卡尔·波普尔的理论,新闻文本属于第三个世界——人类精神产物的世界(世界3),是主观世界、客观世界和文本世界三个世界的互动的一个中间体。在三个世界的互动过程中,新闻文本不断地得到重现、确认与阐释,在学科研究与社会实践,以及新闻学科的实践与研究中,经过了突出化、典范化、符号化和"神话"化等过程,变成一个经典文本。新闻文本的经典化过程把新闻学科纳入人类知识体系整体框架,这是新闻文本实现自身价值的另一种方式,也是新闻学科得以持续构建的一个重要过程。  相似文献   

20.
面向新闻领域的中文文本分类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文本分类及中文新闻分类概述的基础上,归纳出网络新闻文本特征及当前新闻文本分类特点,并总结新闻文本分类在新闻网站分类导航、话题识别与跟踪、个性化推荐三方面的应用。其后,总结中文新闻分类存在的问题,诸如缺乏通用语料和评价方法、分类体系粗略、分类维度单一等,并提出相应措施。最后,针对当前信息环境,提出新闻分类不仅将朝着多层次、多维度、跨语言方向发展,还将与多媒体信息、大数据、社会化媒体相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