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于芝诺悖论,不同的学者依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析,并力图寻求解决芝诺悖论的途径。这些工作都必须建立在充分认识芝诺悖论的基础之上。本文通过对芝诺悖论本身的澄清,为芝诺悖论研究的相关问题提供一个必要的基础。同时,对于先秦典籍中出现的一些与芝诺悖论相似的语句,我们应该进行思考,为什么在中国没有产生严格意义上的悖论,并对其原因进行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2.
芝诺提出的阿基里斯悖论作为古希腊遗留下来的数学命题,一直影响着现代数学与物理的发展。本文分析了阿基里斯悖论的错误所在,指出了阿基里斯悖论的本质,并给出了无穷级数和极限方法的证明。对于同一个数学问题,处于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可能用不同等级的数学来解,即中小学生、大学生根据自己拥有的数学知识运用不同的解法。  相似文献   

3.
台港新儒家学者唐君毅、徐复观的"中国艺术精神"阐释共同出现了三大悖论:一是他们所谓"纯粹之艺术精神"实则无法"纯粹",二是艺术精神与道德精神表面并列实则并不平等,三是在他们建构的"中国艺术精神"里,艺术最终被"精神"湮没,成为可有可无之物。悖论产生的最终根源在于他们标举"中国艺术精神"的指向并非艺术,而是文化精神和价值。他们以心性之学解读中国传统艺术的路向是对宋明儒学的延续,而非超越。  相似文献   

4.
唐毅 《职大学报》2003,(1):84-85
本文对评价"半费之讼"的传统观点提出质疑,认为不应简单地指责普罗塔哥拉斯和欧提勒士提出的二难推理违反了同一律,而应从法院判决角度进行深入研究,从而发现"半费之讼"属于逻辑悖论.  相似文献   

5.
付瑶 《职大学报》2009,(3):16-20
本文旨在探讨<墨经>说"悖".通过对悖论之"悖"还是"二难"之"?R"的分析,指出"罗素悖论"等若干悖论并不是悖论.笔者把悖论命题中的变元数量作为划分悖论的标准,从<墨经>中存在的一元悖论、二元悖论拓展到多元悖论.并用命题逻辑的形式分析方法,证明<墨经>所及悖论的类别以及悖论的虚假属性,力求理性地识别悖论和揭穿悖论劣根性的本质,把悖论从似乎具有合理身份的成员中彻底清除.  相似文献   

6.
教学悖论指教师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必须解决却永难得到答案的一系列困惑与矛盾,如语言暴力与无言之教的悖论、规训与自我创造的悖论、理想之境的描绘与苦难之境的揭示之间的悖论、功利追求与精神修养的悖论等等。教学悖论对教师的自由实践造成了重大影响。教师自由实践的本质和精髓在力行,教师权力的真正体现也在力行。教师的自由实践是一种精神实践,也是一种科学的政治实践。教师自由实践的最高境界表现为教师能进行原创性教学,即教师创造课堂、教师创造学生。而这一切自由实践的根本则在教师能够自我创造。  相似文献   

7.
基本经济制度与转轨体制的历时性矛盾发生共时性演化,催生发育乌蒙山国家能矿基地的"财富悖论"问题。利用逻辑推理与归因分析法探究悖论的形成机理,发现政治、经济、文化、法律、技术、保障等制度性障碍的存在,矛盾叠加与问题累积抑制了矿区转型、跨越与深度脱贫。实施包容性发展策略,从顶层设计上进行"五位一体"、多维价值的目标建构,形成新的制度性框架体系,有助于解除矿区发展的"悖论"问题。  相似文献   

8.
对乒乓球基础训练中的几个问题进行反思,为乒乓球基础训练提供参考。采用文献法等对中国乒乓球基础训练中几个问题进行反思,结论如下:打法单一与中国乒乓球运动发展的指导思想之间存在悖论;对训练方法的肢解与科学训练之间存在悖论;忽视某些技术与遵从乒乓球每分得失分规律之间的悖论;练不为战与"三从一大原则"之间存在悖论。建议:坚持"百花齐放"的指导方针,基础训练中注重多种打法齐头并进;基层教练员要加强自身学习,训练中教授技术的顺序要得当、技术和身体训练要协调、适量增加身体爆发力运用的练习和防守技术练习;要理解乒乓球每一分特点和整体发展趋势并进行针对性训练;乒乓球整个训练过程要注重"练为战"。  相似文献   

9.
本文探讨了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问题,认为引导学生认识创新精神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实施开放性、探索性的课堂教学;激发联想,开发"左思右想"的潜能;鼓励学生质疑和标新立异,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0.
小说《乞力马扎罗的雪》(以下简称《雪》)是海明威的名篇之一,作品用匠心独到的矛盾设置,以悖论的模式呈现了"迷惘一代"的迷失人生。文章从小说的主人公、主题、主要象征及写作手法等方面出发,解读了《雪》中悖论模式对这代人迷失状态的再现与凸显。  相似文献   

11.
人类由于同时受本能和社会性的驱使,必然陷入人生、人性和社会性的悖论困境,并一生处于与自然、自我和社会抗争的关系中,由此构成了人类的悲剧意识。悲剧精神和人生悖论情结理论将为探讨弥尔顿悲剧一生的根源及其体现出的崇高提供绝佳的视角。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性的悖论式语境,决定了中国知识分子悖论式的生存状态、价值理念和精神结构。这种悖论从近代、现代一直延续到当代知识分子的存在与写作中。“新时期”初期文学叙事的现代性追求从一开始就隐含着知识分子独立品格的匮乏,进入20世纪80年代中期尤其是90年代以后,知识分子的自我认同遭遇到更大的挑战,知识分子普遍产生了自我认同与阐释中国的双重焦虑。在全球化、世俗化语境中知识分子及其叙事亟需重建其公共性、反思性、独立性品格。  相似文献   

13.
教师要把课堂组织成一个在教师鼓励、引导下学生自主读书的过程,在强化感知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在理解的过程中,让学生质疑、解疑,给了学生质疑空间和时间。教师要注重学生由"读"到"悟"的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直觉思维,培养孩子的语感、"灵感"和"悟性"。  相似文献   

14.
质疑能力对社会发展和学生实现自身价值具有重要意义.质疑精神就是一种去伪存真、彻底探求事物本质的精神.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前提条件包括教师必须具备高水平科研探究能力、课堂上是一种平等和谐的教学气氛,教师要借助现代信息教育技术辅助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质疑能力.  相似文献   

15.
当代"反思文学"思潮承继了鲁迅的理性品质和敢于直面人生的精神,对文革及更早的中国社会政治、历史、文化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大胆的质疑。另外,"反思文学"和鲁迅在对人及人性本质的探询上存在诸多暗合,主要表现在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注、对爱情的反复诘问、对自我的深刻解剖等方面。  相似文献   

16.
运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法,以足球职业化改革为分析视角,以足球职业化改革"诺斯悖论"现象为切入点,对中国足球职业化改革的"诺斯悖论"产生的前提、表征、原因以及化解方式进行理性的阐释和论证,以期为中国的足球职业化改革提供理论向导。  相似文献   

17.
笔者就儒家学者对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思想进行了梳理 ,从中得到启示。在当前大力提倡创新教育的背景下 ,结合当今我国学生质疑能力的现状 ,根据创新教育的规律 ,寻求一条培养学生质疑精神、提高创新能力的途径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乌蒙山矿区资源开发与经济增长相悖而衍生贫困,制度经济学为慢性贫困与发展悖论提供了一个新的分析视角与解释逻辑。恶劣地理环境与脆弱生态本底构成慢性贫困的客观自然基础,制度障碍、体制病理强化分配不均与贫富差距的人为过程;而保障缺位固化强势群体既得利益催生发育弱势群体慢性贫困,从而实现悖论问题的逻辑生成。深度脱贫开发亟需综合利用国家财税、产业、金融、价格等政策参数建构一个"富民强区"的制度性框架体系,加快"人本"目标建构与过程转化有望解码资源地的贫困迷局。  相似文献   

19.
一、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应当是历史教学改革的重点培养学生的个性与创造性,在已为许多历史教育工作者所认同的情况下,学生的质疑能力培养就显得十分必要与迫切。其原因如下:一是学生质疑素质的培养与提高,是发展个性与充分展现创造力的基础;二是学生质疑能力的发展,本身是学生自觉对历史知识进行反思的产物,其间充分显露出个人的各种思维、思想特质,也能显示出创造的精神内核;三是目前历史教学改革的方式与方法太多,而自觉地、主动地让学生朝质疑方向发展的教学模式并不多;四是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系统性较强,有一个长期积累、逐步沉淀的过程。值得注意的是:学生质疑能力不是简单的历史教材  相似文献   

20.
基于一个含有资本结构的两部门经济增长模型,本文以2004—2015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为对象,运用面板数据分位数回归模型研究资本结构对我国"增长悖论"的影响,探讨资本结构影响我国"增长悖论"的深层次原因.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我国"增长悖论"的出现,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资本结构没有朝着有利于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的方向变动,设备资本占总资本比重的下降抑制了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基于上述分析结论,本文提出破解我国"增长悖论"的政策建议,即除了不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外,应该调整投资方向,引导资金避免过度投向建筑投资品,而是更多地投向设备投资品,以提高设备资本在总资本中的比重,优化资本结构,促进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