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6 毫秒
1.
网络用语的诞生,为人们提供了多种形式的表达方式,丰富了我们的语言选择。网络语言的发展在大学生中显得尤为快速,这无疑丰富了大学生的语言。大学生成为网络语言的自觉接受者和网络词汇的大胆使用者、超越常规语法的勇敢表达者。同时由于网络语言的影响大学生语言构成与表达又显示出贫乏的一面,失去语言丰富的内涵意蕴。  相似文献   

2.
网络语言是一种在互联网中使用的,与传统语言规范有明显不同的语言形式。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网络语言的运用愈发广泛,逐渐在实际生活中得到充分的发展,同时,由于其中包含着丰富的内涵,也对传统语言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然而,由于互联网具有匿名性和虚拟性,加上互联网监督难度较大,使得网络语言失范现象频发,给大学生的健康发展带来了较大的消极影响。因此,要通过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来对学生的网络语言进行规范,并使得大学生能够更好地对网络语言的优劣进行辨别,提高大学生网络道德水平,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在短短几十年中,互联网已经渗透并影响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一种以信息为标识的崭新生存方式。网络是语言的一个新载体,载体的变化往往造成语言风格或语体的变化。语体是语言的环境变体,网络催生了语言的新语体——网络语言。本文借鉴国内外文献资料和已有问卷,结合和开放式调查所获资料,构建了大学生网络语言使用动机的维度,编制了符合心理测量学规范的"大学生网络语言使用动机量表",初步揭示了大学生网络语言使用的发展特点,考察了大学生网络语言的使用动机。  相似文献   

4.
网络已成为现代人生活中主要的交际方式,网络语言应运而生。网络语言脱胎于现代汉语,但在现代汉语的基础上发生了很多变异现象,已成为流行于网络社会中的一种语言变体。网络语言虽然在丰富汉语系统的词汇、汉语的表达方面有积极作用,但同时也对汉语生态的和谐产生了一些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5.
网络语言是以传统语言为基础,利用传统语言的构成材料、构成规则来表情达意的。但网络语言又有着不同于传统语言的特点,甚至是背离了传统语言的规则和规范,网络语言正以一种新鲜又陌生的姿态从网络走向日常生活。网络“新成语”就产生于这种富于创新又异常活跃的互联网。这种新成语保持了汉语传统成语的四字结构方式,但语义陌生,往往语出新典,难以理解。这种表达既充分显示了语言的张力,又符合了现代人求新求异的心理,充分表达出年轻人的无奈和焦虑,有着丰富的表意功能。  相似文献   

6.
在网络时代,不同语言和多元文化不断碰撞交融,形成了新型的网络语言体系。网络流行语是网络语言体系中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组成部分。当代大学生好奇心强,喜欢并易于接受新事物,不太青睐中规中矩的传统语言,创造、使用和传播了大多数网络语言,是推动网络流行语泛化的主要群体。基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这一视角,全面、客观分析网络流行语在大学生群体中泛化的主要特征和心理原因,因势利导,不断强化网络话语权,创新大学生网络舆情建设,将有力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7.
随着网络的普及,应用于网络世界的语言——网络语言也铺天盖地而来,不仅在网络世界里流传甚广,也对现实生活中的语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网民的主体人群之一——大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也不可避免地烙上了网络语言的烙印。  相似文献   

8.
高岩 《华章》2012,(10)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信息和网络也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网络的发展催生了语言的新语体——网络语言.网络语言是随着网络的出现而出现的一种社会语言.网络语言的出现为传统汉语注入了活力,并丰富了汉语语言词汇.网络语言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一种常见的语言变体,它形成了独特的语用特征.本文对网络语言的定义、性质、特征及其产生的原因从语用学角度分析其自身发展的规律.  相似文献   

9.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新兴语言对大学生的正常交际和言论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同时给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新的挑战。充分了解和把握网络语言的两面性,理性、客观的对待网络语言,利用网络语言的积极性,加强高职院校大学生的语言文明,塑造良好的道德修养。  相似文献   

10.
随着网络社会的到来,网络语言也随之扑面而来,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中,网络语言在丰富现代汉语内容的同时,也给语言规范化和传统的语言教学带来了冲击,介绍了网络语言的四种类型,在对网络语言的言简意赅、个性张扬、诙谐幽默的特点进行了分析之后提出了:语文教育工作者应该积极引导学生正确处理规范语言和网络语言的关系,树立科学的语言观。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不断有大量的网络语言涌现出来,同时也有许多曾出现过的网络语言消失。网络语言的出现一方面增加了语言的多样性,丰富了语言生态系统,为语言生态系统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但网络用语有时因为不受传统语法规则的限制而会对使用者的母语产生威胁。本文从生态语言学角度出发,对网络流行语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生态因素进行分析,并对网络流行语使用的意义进行探析。同时,生态语言学为网络语言研究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也为语言生态的平衡、规范网络语言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2.
《考试周刊》2016,(37):27-28
在信息技术和国际互联网的催生下,越来越多的网络流行语如雨后春笋般产生了。在社会语言学的视野里,网络语言也是现代语言的一部分,是现代语言中的新事物,它增强了现代语言的多样性。然而,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在网络流行语丰富了现代语言的同时,网络语言暴力现象也随之产生。本文以2015年十大网络流行语之一"宝宝"为例探讨了网络流行语的发展,并且对网络语言暴力现象作出了反思。  相似文献   

13.
《滁州学院学报》2019,(4):71-74
网络表情包具有多元素组合的特点,其丰富的视觉和叙事风格很受当代大学生青睐。本文运用SWOT分析方法,剖析了网络表情包语境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表情包等网络语言一方面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体系和教育资源,增强了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的平等互动与教育实效性;另一方面造成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话语差异和沟通不畅,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身份关系等。提出了积极发挥网络表情包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对策:着力提升高校思政教育者的网络语言能力、积极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话语权、大力营造健康和谐的高校网络育人环境,从而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温度和活力。  相似文献   

14.
侯银梅 《文教资料》2014,(15):27-28
网络语言是为了满足网络交流的需要而发展的一种新型语言形式,谐音是网络语言中最常见的一种语言表现形式。本文主要讨论网络语言中的谐音现象,分别从网络谐音词的分类、特点、表达效果和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日益成熟,其内容也日益丰富起来,随之出现了各类网络事件。大众对种种事件的评价褒贬不一,在评价同时有些网民使用了不符合常理或者法律规范的词语,从而致使对他人构成精神甚至是生理上的伤害。这就是所谓的网络语言暴力。大学生作为使用网络语言上的主要群体,他们对于语言暴力持一个什么态度,有没有受到相应的影响并采取相关措施进行引导是本文的主题。  相似文献   

16.
通过问卷调查、个人访谈等研究方法,调查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网络语言生活实态。以网络语言活动为视点,探析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网络语言活动类型、网络语言使用中的语言形式特点、交际主题、语言功能及语言态度等,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网络语言生活对于少数民族教育的影响,以期能为少数民族教育的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7.
浅谈高校BBS的舆论引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媒体因为自身的特点等原因,其地位和影响力已经得到人们的认可。而依托网络媒体存在的电子公告板BBS(bulletin board system),又称“网上论坛”或“电子论坛”,则是网民参与讨论、表达意见的最主要场所。多种统计资料表明,高校的BBS深受大学生们喜爱,也是访问量和登录最多的地方。大学生们登陆后,可以在自己感兴趣的主题下发帖子(文章)、提供信息、发表观点、展开讨论,形成独具特色的高校网络舆论。一、高校BBS的舆论特点1.语言形式丰富多样,表达自由而宽松。网络信息的传递绝大部分依靠网络语言,语言的表达是网络舆论形成的基础和…  相似文献   

18.
语用视角下的网络语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语言是汉语语言在网络环境下的一种语言变体,是特定语境下的语言,其使用和理解离不开语境,网络语言语境的各个因素都有可能影响到交际双方话语的表达和理解,关系到语言交际的成功与否。因此,借助网络语言语境理解其意义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网络语言的"慎独"伦理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针对大学生网络交际中所出现的怪异、虚谎、随意、粗俗等形形色色的语言现象,挖掘隐藏在网络语言背后自由自在、角色变换、务实功利、快乐为本、自我主宰的伦理意蕴,并从语言的权利、内容、表达、角色、自由、规则等方面提出了"慎独"伦理性要求。  相似文献   

20.
关于网络语言及其规范的几点言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语言是伴随网络传播而新生的一种特殊的媒体语言形式,人们对汉语网络语言目前的话语样态及表达众说纷纭,但从语言学角度观察,网络语言有其存在的合理性,我们应理解并包容这种另类的话语现象,同时要以一种发展和建设的语言规范观去科学对待网络语言,因势利导地规范网络语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