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要使学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把它列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之一,这是基础教育的美育任务在新课程培养目标上的体现.也可以说,基础教育课程在美育方面主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那么,什么是审美情趣呢?<教育大辞典>是这样解释的:  相似文献   

2.
一、课程改革培养目标发生了变化,比以往更需要家访《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培养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学生“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新的时代呼唤新型人才,新型人才必须具备健全的心理,新课程改革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康的生活方式作为一个教育的根本问题从更深层次上提出,这个目标的培养仅仅靠教师在课堂上是完不成的。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没有整个社会首先是家庭的高度教育素养,那么,不管老师付出多大…  相似文献   

3.
情感教育对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与国际上所倡导的情感教育的目标是一致的。情感教育的体验性特征、愉快性特征、审美性特征对新课程改革具有启示作用。为了充分发挥情感教育的作用以保障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教师应注意情感性地处理课堂教学内容,在对待学生时要调动其自身的情感因素,积极利用新课程本身所蕴含的情感因素。  相似文献   

4.
闫海运 《河南教育》2008,(11):46-46
国家教育部颁布的《课程教材改革与实验之2001-2010年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第七条中指出:“新课程体系强调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和审美能力。树立健康的审美情趣,养成对自然美、社会美、科学美和艺术美一定的感受力、想象力和鉴赏力。乐于参与各种不同形式的健康文化艺术活动,  相似文献   

5.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要使学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把它列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之一,这是基础教育的美育任务在新课程培养目标上的体现。也可以说,基础教育课程在美育方面主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那么,什么是审美情趣呢?《教育大辞典》是这样解释的: 审美是一种积极主动的价值取向活动或者说价值实现活动,其内涵是领会事物或艺术品的美。它既不是感性认识,也不是理性认识。它是人类(主体)对世界(客体)的一种特殊体验,是主体与客体的沟通,是一种有意识的一体化。人的审美是一种精神的需要,是对美的事物和现  相似文献   

6.
关于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下的高师教育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础教育新课程显现的教育思想、目标定位与价值理念对高等师范教育的办学理念、培养模式、教学方法等提出了新的改革要求,高等师范教育作为新一轮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师资培养的主要源地,必须以新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目标要求与理念认识进行高等师范教育创新。  相似文献   

7.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要使学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把它列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之一,这是基础教育的美育任务在新课程培养目标上的体现.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背景下职前教师教育的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和深入,新课程对教师教育素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这种背景下,我国基础教育师资队伍存在的问题愈发突出,难以适应新课程改革,因此,必须提高基础教育的师资质量,这样才能更好地落实新课改的目标,深化基础教育改革。提高师资队伍的质量,首先要确保职前教师教育的质量。我们要根据基础教育新课程的目标与内容,重新调整职前教师教育的专业设置、课程结构,改革教学方法,对师范生进行有关新课程的专题教育,把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作为教师职前培养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教育观念的更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是一个由课程改革牵动的整个基础教育的全面改革,对校长来说,是一个探索、创造和挑战的教育实践过程。校长对课改改革的领导力直接影响着学校推行新课程的质量与水准。校长必须在新课程实施中提升课改领导力。  相似文献   

10.
新一轮课程改革对高中语文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以提高学生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审美教育,成为新课程改革的重头戏。本研究通过对《边城》的教学,引导学生感受文中的人性美、人情美与自然美;通过对学生健康审美情趣的培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美育观。  相似文献   

11.
国家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第一部分课程改革目标里强调"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美育既是教育方针的主要方面,又是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课程改革目标"里还要求学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叶圣陶先生曾指出: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可见,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二者密不可分.<语文课程标准>也反复强调审美教育的重要性,并明确指出审美教育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审美教育应成为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2.
一、课程改革培养目标发生了变化,比以往更需要家访   &lt;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gt;指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培养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学生“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新的时代呼唤新型人才,新型人才必须具备健全的心理,新课程改革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康的生活方式作为一个教育的根本问题从更深层次上提出,这个目标的培养仅仅靠教师在课堂上是完不成的.   ……  相似文献   

13.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和内容。调整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结构和改革教学方法。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结合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创新教育的内涵,研究高等师范院校小学教育专业实施教育创新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基于“新课程”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程改革历来是教育改革的核心。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从2005年秋季开始已全面推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了六大目标。要实现这些目标,在广大中小学教师认真学习“新课标”,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使用新课程能力的同时,教师教育的课程改革应充分体现新课程改  相似文献   

15.
我国教育方针要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指出“新课程体系强调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和审美能力。树立健康的审美情趣,养成对自然美、社会美、科学美和艺术美一定的感受力、想象力和鉴赏力。乐于参与各种不同形式的健康的艺术活动,进行表现美、创造美的尝试和实践。”  相似文献   

16.
情感教育是指把情感作为人的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对受教育施以教育的过程。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和审美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智力的发展。”新课程改革给基础教育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对教师的情感素养、人格魅力、心理素质等多方面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因此,实施包括情感教育在内的完整的教育,更显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7.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对高师的学科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高师院校作为基础教育师资培养的摇篮,其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关涉到新课程改革目标的实现.高师院校学科专业课教学应与新课程协同发展,以使师范生们在职前阶段就能熟悉新课程的教育理念及知识结构,进而在未来的教学工作中,具有胜任新课程教学的知识结构和教育能力.  相似文献   

18.
山东省2007年进行了首次新课程高考,实现了高考的平稳过渡。这是山东省首次全面自主命题并将"基本能力"测试列为高考科目,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举措。"基本能力"试卷充分体现了考试说明所提出的测试目标和考查要求,整个试卷以高中新课程的技术、体育与健康、艺  相似文献   

19.
季俊 《中小学电教》2011,(12):71-7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要使学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把它列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之一,这是基础教育的美育任务在新课程培养目标上的体现。也可以说。基础教育课程在美育方面主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法国艺术大师罗丹曾说过:“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语文教学是美的,它的美是教材与教师集中的艺术体现.是教师创造性劳动的美。  相似文献   

20.
当前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展开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基础教育乃至整个民族素质即将产生深刻影响.这次课程改革,不仅是课程功能的转变,更是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的变革.我们广泛讨论了:"新课程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要转变哪些观念?培养学生哪些能力?关注学生什么?怎样进行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这些问题的探讨,有力推动了课改的深化.现就新课程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观谈几点学习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