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书推荐     
《中国新闻周刊》2004,(22):68-68
《梁思成、林徽因和我》 林洙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年6月定价:42元 林洙曾经是梁思成的助手,后来成为他的第二任妻子。林洙在本书中回忆了她所认识的梁思成和林徽因,以及自己与梁思成从师生、同事到伴侣的转换。全书共有插图200余幅,其中许多关于梁思成及林徽因的照片及古建筑结构图等,都是首次与读者见面。  相似文献   

2.
梁思成先生将古建筑视若瑰宝,为了古建筑艺术能够得到传承并发扬光大,为了古建筑能够永久保留倾尽了毕生心血。本文着力探讨梁思成先生对古建筑研究和保护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3.
"丝竹更相和"的含义是:笙、笛、篪、节、筑、琴、瑟、筝和琵琶共九种管弦乐器中的某几种更替着进行相和伴奏,在这种更替伴奏中,既有丝乐器的演奏,也有竹乐器的演奏,另外还有丝乐器和竹乐器的合奏。  相似文献   

4.
梁思成、林徽因夫妇都是中国现代文化史、科技史上的闻人。梁思成有“国宝”之誉,林徽因有“寸女”美称。 梁思成是我国建筑教育的奠基人,参加过联合国总部大厦的设计。他为新中国首都建设的总体规划,为保护北京的古建筑尽到了一个知识分子所能尽到的最大努力──“为保护而奔走呼告,为毁弃而扼腕痛哭”。林徽因,除了建筑学上的贡献──比如与梁先生共同在东北大学建筑系执教,共同考察晋冀地区的古建筑,写出高水平的调查报告,成书《中国建筑史》,还共同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她在美术、散文、诗歌、小说…  相似文献   

5.
1954年9月初报社领导让我去访问著名教授梁思成,当时,虽说我年轻气盛、“初生牛犊不怕虎”,但对访问梁思成仍有几分发怵。我知道,梁思成先生曾是联合国大厦设计委员会成员,是国际知名的建筑学家;他对我国古建筑有很深的  相似文献   

6.
季良 《湖北档案》2001,(6):36-38
在中国建筑史上,能被称为"大师"的,恐怕没有几位.但梁思成先生却是当之无愧,这不仅仅因为他是中国古代建筑历史和理论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中国古建筑研究的先驱者之一.而且,他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以及共和国标志性建筑--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者.  相似文献   

7.
梁思成(1901-1972),广东新会人,梁启超之子.建筑学家,教育家. 梁思成是一位热爱祖国、热爱首都北京的中国现代著名建筑师,中国建筑史学科的创始人.1931年至1946年在中国营造学社期间,开始广泛系统研究中国古代建筑.1946年10月,清华大学复校北平之际,在工学院增设建筑工程学系,梁思成受聘为教授兼系主任. 1948年末,解放军包围了国民党军队控制下的北平.梁思成因忧心古都北平的命运而夜不能寐.一天晚上,张奚若先生带着两名解放军来到清华园梁的住所,为攻占北平城做准备:万一与傅作义将军的和平谈判失败,不得不攻城时,要尽可能保护古建筑.他们摊开一张军用地图,请梁思成先生在地图上标出重要的古建筑,并划出禁止炮击的地区.这使他惊诧万分.他在感情上一下子就和共产党接近了.他们为解放军绘制了保护北京城文物建筑的图录.从此他坚信无疑,"这样的党,这样的军队,值得依赖,值得拥护."新中国成立后,他以建筑师的眼界和知识分子的良知,提出保留北京城墙,改造为环城公园绿带的规划设计方案,并提出北京市城市规划与未来发展方案,为传承民族建筑文化,前瞻性地提出:"我们这一代人对于祖先和子孙都负有保护文物建筑本身及其环境的责任,不容躲避." 新中国刚成立,梁思成以从未有过的热情和精神,投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设计、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工作.  相似文献   

8.
中国历史上,君子之辩不胜枚举.比如战国时期发生于庄子和惠子之间的"濠梁之辩",又如南北朝时期范缜与萧子良、梁武帝萧衍的"有神无神辩",再如南宋时期朱熹与陆九渊于"鹅湖之会"上的"理学心学之辩".而本文要说的是发生于新中国成立前夕,梁思成与朱自清关于"北平古建筑保护"的一场辩论.  相似文献   

9.
清代末期艺术大师李芳园,一生中和琵琶有不解之缘,他喜欢音律,极度喜欢琵琶这种乐器。他通过不懈的努力和研究,他将琵琶演奏的曲谱、技巧等进行了总结,编撰了一本《南北派十三大套琵琶新谱》。  相似文献   

10.
<正>时人赞林徽因曰:"她受过正宗的欧美教育,说流利英语,写漂亮英文,按英国人习惯喝下午茶。"那自然是洋气十足的。同时,她又写诗,写散文,写小说,写戏剧,而且,在建筑学上还作出过创造性的贡献。甚至,有人说梁思成如果离开了林徽因,在建筑上是不可能有那么大贡献的。一九四九年十月林徽因等设计了国徽方案,一九五三年她为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了雕刻装饰,一九五二年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在北京举行,  相似文献   

11.
《风月锦囊》是重刊于明嘉靖癸丑年(三十二年;1553)的一部戏曲总集。今存西班牙爱斯高里亚圣劳伦佐图书馆。内题云:"汝水云崖徐文昭编辑,书林詹氏进贤堂梓行。"其中收录有《琵琶记》文字。由于此本为今存最早的《琵琶记》的刻本,以渊源论,仅晚于陆抄本之底本,即原刊于弘治间的《元本蔡伯(?)琵琶记》,故其价值尤为引人注目。锦本所摘《琵琶记》,其目录作"一卷蔡伯皆";内文正题作"新刊摘汇奇妙戏式全家锦囊伯皆一卷"。可知此集原属"全  相似文献   

12.
微博     
《报林求索》2012,(2):57-57
<正>1、@陈志华:梁思成林徽因故居被拆,令人愤怒。按照国际上的文物保护理念,已经拆除的文物绝对不能再复建。拆除已经是错误,再仿造一个假古董就错上加错。应该作为遗址地加以保护,可  相似文献   

13.
白居易的感伤诗歌,最著名的是《长恨歌》和《琵琶行》,两者一为历史题材,一为现实题材。《琵琶行》是白居易被贬江州时所写。某天晚上他送客到江边,听到有人弹琵琶,就与之攀谈起来。在听了“老大嫁作商人妇”的琵琶女弹奏数曲后,遂写下了这首千古传诵的诗篇。  相似文献   

14.
1948年年底,北平即将解放。远在美国的费正清夫妇给梁思成写信:"北平保不住了,共产党来了,看来台湾也不保险,还是把全家接到美国来吧?"梁思成轻松作答:"共产党也是中国人,也得要盖房子。我还是为新中国的建设出力吧。"1949年5月,梁思成被任命为解放后的北京市都市计划委员会副主任。梁思成上任伊始就四处写信,邀请国内建筑专家来北京筹建国家建筑设计机构。  相似文献   

15.
字趣     
送“琵琶”有个人给县官送枇杷,在信中把“枇杷”二字错写成乐器的“琵琶”。县官感到十分好笑,随口吟了两句打油诗:“‘枇杷’不是这‘琵琶’,只恨当年汉字差。”正好有个客人在座,当下应声吟出两句:“若使‘琵琶’能结果,满城箫管尽开花。”县官大为赞赏:“续得妙!”风雨对有位教书先生爱喝酒,喝多了就撒酒疯。有一天,他出了个一字  相似文献   

16.
李冬艳  金海洋 《兰台世界》2013,(30):154-155
武王伐纣之后,中原王朝疆域大大增加,幅员辽阔,周天子威仪四海,宾服天下。因此气势恢宏的宗庙祭祀成为必须。所谓"诗书礼易乐春秋",既然是祭祀,自然少不了音乐。关键是怎么创制一种大气恢宏的乐器,用来弹奏宗庙之歌呢?  相似文献   

17.
微博     
《报林求索》2012,(4):73-73
<正>1、@赵普(央视主持人):武汉"拔楼助长"被指政府授意。开发商称政府希望建成中国第一高楼。客气的说,这是不自信。不客气的说,这是暴发户心理在作祟。武汉是我喜欢的城市,没有高楼我依然喜欢她。喜欢她果敢首义的精神遗存,喜欢她热干面里的市井温度。不喜欢"大武汉"发展旗帜下的竞高攀比。  相似文献   

18.
《出版参考》2011,(4):M0002-M0002
陈从周,浙江省杭州人。上海同济大学建筑系教授。早年曾从张大干学画,又从古建筑学家梁思成、朱桂辛学习中国建筑学。擅长文、史,工诗词、绘画,能把诤隋、画意和园林三者结合起来,更晓新的审美见解。毕生致力于保护和弘扬中国古建筑尤其是园林建筑文化。  相似文献   

19.
1月1日上海《解放日报》5版《2006年,你好!》一文中,作者将“爵士”和吉他、架子鼓等一并称为“西洋乐器”,此说有误。查有关辞书可知,“爵士”有两个义项,一是欧洲某些君主国最低一等的封号,获此封号的人不在贵族之列,不能世袭;一是爵士乐,即一种以黑人的劳动歌曲为基础形成的通俗音乐,20世纪初首先在美国新奥尔良的黑人中兴起,现已流行于美国各地及世界上许多国家。由此可见,“爵士”并不是某种乐器。“爵士”不是乐器@日月  相似文献   

20.
关于梁思成和林徽因,坊间各种版本的图书太多太多。或是聚焦他们的婚姻,或是重绘两人的才学。但如果真正走进梁思成学术,翻阅一本本翔实的《梁思成全集》,就会感到,还有一个人的力量是不该被低估更是不该被忽视的。梁先生学术思想之所以能够如此真实、全面、系统地披露于世,正是这个人不辍努力的结果,她就是林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