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五四"时期,人们盛传一首歌谣:"北大红楼两巨人,纷传北李与南陈.孤松独秀如椽笔,日月双悬照古今.北李南陈,两大星辰:茫茫黑夜,吾辈仰辰.""南陈",就是陈独秀:"北李",就是李大钊.陈独秀和李大钊早年就投身于反帝反封建运动,1915年后领导了新文化运动,也是"五四"爱国运动的重要领袖.  相似文献   

2.
阿昆 《北京档案》2005,(12):39-39
开场白:承蒙宣武区档案学会陈杨理事长为本期论辩组稿,感激之心难以言表."每期一辩"虽不能与云集专家学者的正规学术论坛相比,但却三言两语,不拘一格,唇枪舌剑,雅俗共赏;其间不免一二奇谈,三四怪论,五六说法,七八论争,颇能发人深省.如您欲涉足学术论坛的高雅殿堂,又不知从何做起,建议您不妨把"每期一辩"作为登楼之梯、敲门之砖.阿昆甘愿做一颗铺路石子,圆档案学会广大会员的梦.2006年即将到来,此开场白权当"每期一辩"的新年贺词.  相似文献   

3.
前些时期,在杂树生花群莺乱飞的时候,我国整体文化繁荣景象不断提升,部分影视屏幕作品却在倾斜下滑.一些网络视频突然魔幻般火爆起来.银幕上的"无极",荧屏上的"非常",竭力让小百姓们"娱乐至死",快活发疯.  相似文献   

4.
一、历史上的内衣外穿现象 所谓内衣外穿,包括两方面内容,其一指将内衣作为外衣穿着,其二指将本不应该外露的内衣外露穿着.内衣,也称"亵衣"、"胁衣"、"小衣",一般指贴身之服,平时不能轻易示人.中国古代男女穿着内衣的历史很早,先秦时期的史籍已有这方面记载.  相似文献   

5.
历代学者对"六气之辩"的解释大致可分为两种:一是从方术的角度解释"六气",结果沦入了"有待"境界;二是对"六气"采取不争论的态度。其实,庄子的气论与方士的气论是不同的,方士的"气"是具体的事物,庄子的"气"是宇宙的本体,是生命个体的本质。"六气之辩"是生死之变、物我之变,是指生命个体凭借自身之气的变化,突破了生死界限、物我界限,获得了真正的"自由",在宇宙中"逍遥游",进入"无待"境界。  相似文献   

6.
"哀兵"不等于败军、弱旅 "哀兵必胜"语出<老子>六十九章:"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现在通行的王弼本"若"作"加",误,当据傅奕本、敦煌本及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德经>改.一说,"加"系"如"字之误.  相似文献   

7.
力是一种抽象的东西.从物理学角度讲"力"包蕴着能量,具有运动的特征,从生命科学的角度来讲"力"则是生命的象征.而视觉艺术的"力"则是一种抽象之力,它虽然不能像物理"力"那样显示于仪器,但却可以被人们所感知,形成震撼心灵之力.如原苏联卫国战争时期,有一张著名的招贴画,画上画着一名威武的红军战士直视前方,并伸出一只手指直指观众,广告语是"你报名参军了吗".  相似文献   

8.
参考文献"合理自引"与"不当自引"的区分标准   总被引:19,自引:7,他引:12  
朱大明 《编辑学报》2004,16(1):76-76
国内科技期刊界只要谈及参考文献的引用,就必然涉及到自引问题,如文献[1]即指出了自引现象的某些弊端;而文献[2]则对自引总引比应"趋于零"提出了质疑,指出应区分"合理自引"与"不当自引",并"从审稿源头上遏制不当自引",笔者对此表示赞同.但文献[1]仅从统计学意义上列举了国内外一些重要或权威学术刊物自引现象的"合理性",而未从原则上提出区分"合理自引"与"不当自引"的标准.对此,笔者认为:广大的作者和编辑要控制或杜绝不当自引,同时承认合理自引的"合理性",首先要有一种理性认识,并相应制定出区分合理自引与不当自引的原则性标准.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围绕着"孔子诛少正卯"一案,历史上聚讼纷纭.关于此案最早见载于<苟子·宥座>篇:"孔子为鲁摄相,朝七日而杀少正卯.门人进问曰:夫少正卯,鲁之闻人也.夫子为政而始诛之,得无失乎?孔子日:居,吾语汝.其故:人有恶者五,而盗窃不与焉.一日心达而险,二日行僻而坚,三日言伪而辩,四日记丑而博,五曰顺非而泽.  相似文献   

10.
"藏",《唐韵》昨朗切,义为储存东西的地方,如府藏[1]."藏"与"藏(cang)"异,"古人韵缓,不烦改字,收藏之与藏室无二音也[2]".  相似文献   

11.
范军 《编辑之友》2003,(4):16-17
古人著书立说,一向重视图的作用.图书,在古代就是图籍与书籍的合称."左图右书"、"左图右史"、"文不足以图补之,图不足以文叙之",图文并茂,相辅相成,是中国图书的一个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12.
颜延之(384-456),字延年,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市)人,是刘宋时期的著名文人. 历史上有与刘宋颜延之同姓名者;有的文献记载中,将刘宋时文人颜延之省称为"颜延",容易和东晋时的带兵将军颜延混淆.  相似文献   

13.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前世所遗珍宝为数众多,历代士大夫阶层皆有赏玩古董之雅好.西晋张华"曾收藏天下奇秘","由是博物洽闻,世无与比".宋代欧阳修撰成<考古录>,"辑三代鼎彝,长而明之",赵明诚、李清照夫妇也嗜古成癖.著名的<金石录>就是在对古器物:把玩咀嚼"中写成的.记述南宋杭州土俗民风的<都城纪胜>一书"诸行"中,出现专门买卖"骨董"的商市,"如七谓之'骨董行',浴堂谓之'香水行'是也."  相似文献   

14.
2001年5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中国昆曲为:首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本文撰写,为此庆贺.文章从"吴门"的话题入手,考辩了对昆曲认识上的一些误区,阐明了它在实践和历史上的况貌及发生与发展,概括出了:一曲"水磨调",包容了上下千年的南北曲,建立了中国曲牌体戏曲音乐的体系,唱出了当时中国人民的心声,谱写出了十六、七世纪光耀昆曲的人文精神,同时奠立了中国戏曲独具于世的表演艺术体系.  相似文献   

15.
燕山脚下是宝地,山青水秀,物华天宝,因而历代统治者都愿在这风光秀美之地建都立业.历史上曾有"燕京八景"之说,"燕京八景",即是京师的著名风景胜地,亦称之为"京师八景",或由皇帝钦赐其名,或由文人墨客豪兴所致.  相似文献   

16.
今人理解的"目录",是指对图书或篇章进行著录,而后依次加以编排,便人查检的书目.这是"目录"演化到今天给人们留下的概念.初始的所谓"目录","目"与"录"则各有所指.所谓"目",系指篇目;所谓"录",系指叙录.两者相叠当合称为"篇目叙录",但古人也单称为"录",因此"录"可以涵盖"目".<汉书·艺文志·总序>谓:"刘向校书,每一书已,辄条其篇目,撮其旨意,录而奏之."  相似文献   

17.
国际媒介     
在报业和报纸网站不景气的时期,"读者要为新闻付费"与"信息倾向于免费"的激辩一直在持续。本期《报纸新闻网站收费之辩》对此进行深入分析后指出,在互联网时代,  相似文献   

18.
有人说,舆论监督现在是"在夹缝中生存"."夹缝",上下之"夹"、左右之"缝";情法之"夹"、情理之"缝".依我观之,这比喻在某些情况下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相似文献   

19.
本文表达了这样一个观点:如果没有历史发现者对具有新闻价值的历史事实的"发现",历史活用为新闻就很难实现;在"历史"活用为新闻的过程中,历史发现者的"发现"是创设新闻由头的关键.从这个意义上,我们认为,"历史发现式新闻"比"历史新闻"的提法更能够体现出历史之与新闻的合法关系,因而更容易为人所理解和接受.  相似文献   

20.
推荐算法开启了智能传播时代.针对算法运用引发的问题,我国已出台系列法规,确认用户拥有选择权、拒绝权、对重大利益影响的说明要求权等,并规定互联网平台的备案、公示、告知等义务.智能传播时代,对新媒体的运用应基于对"道"的领悟,即在传播手段、传播工具之上,认识和掌握规律.传播之"道",在于谋"势",在于"善用",在于保持敬畏之心.最重要的传播之"道",是要用主流价值导向驾驭算法;是服务"国之大者",构建有效影响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