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世纪图书馆》2010,(3):92-92
荷兰的公共图书馆于20世纪初由私人发起创办。到1911年,这一机构的各种设施已日趋完善,资金来源逐渐形成了体系。公共图书馆形成初期,曾遭到维护教会图书馆的罗马天主教会及基督教某些分支教会的反对。20世纪60年代,这些教会图书馆开始与公共图书馆相融合。  相似文献   

2.
刘鹏 《北京档案》2008,(10):42-43
伊斯兰教与佛教、基督教等教派一样是世界主要宗教之一。伊斯兰教创建于7世纪初,创始人为穆罕默德。阿拉伯语的音译“伊斯兰”本意为“顺服”,教徒称穆斯林本意为“顺服者”。  相似文献   

3.
馆藏上海教会大学档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欧美教会在上海举办教育最初的动机是传教。由于直接传教收效甚微,促使传教士去寻找传教的其他更有效的途径。建立教会学校,就是欧美各国传教士根据当时中国的具体国情而采取的一种变通的传教手段。在一般教会学校得到较为广泛发展的基础上又诞生了教会大学。开办高校的理由为:使上海的上等阶层皈依天主教或基督教,通过他们影响普通百姓等等。因此,早期的上海教会大学具有强烈的宗教色彩。所有学生,不管是否是教徒,都必须接受天主教或基督教教义和礼仪的严厉约束,大多数学校要求学生每年起码修习一门宗教课程,宗教课程是早期的沪江大学、圣…  相似文献   

4.
何海翔 《青年记者》2016,(15):89-90
韩国传媒教育发展概况
  韩国传媒业发端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韩国为摆脱殖民统治,争取国家主权,实现民族独立的政治运动,形成以报纸为主要载体的社会思潮活动,其主要目的是“开化”韩国“民智”,起到“教化”引导的作用。
  20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韩国经济的发展,韩国经济进入“汉江奇迹”阶段,韩国传媒业逐步缓慢地从政治形态向经营管理形态转变,现代意义上的传媒业真正发展,并逐步发展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传媒业。  相似文献   

5.
对于教会大学来说,发生于20世纪20-30年代的“非基督教运动”及与其联动的“收回教育权运动”,是一场挣脱宗教控制走向中国化、本土化的变革.教会大学图书馆身处其中,必然会受到直接影响.我国学人从外籍人士手中接过图书馆的掌管治理权,使图书馆行政独立并直属校长,改变了以往重西轻中、种类单一的馆藏格局,开启了教会大学图书馆发展的新时期.  相似文献   

6.
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韩国政府加速推进信息化和IT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1996年韩国实施了一种新的基于网络的档案管理应用程序——电子文件系统(EDS)。然而,在档案的形成、管理及公开过程中仍然存在弊端,尤其是韩国的官僚政治文化与档案保管原则相悖,使得档案管理的开放性仍显不足。为此,为增加政府透明度和应对数字环境下档案管理的挑战,从卢武铉总统当政时起,开始着手制订所谓  相似文献   

7.
贫协会     
高涛 《档案天地》2011,(9):15-18,56
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贫下中农协会(简称贫协会),是由农村整风整社运动中出现的贫下中农组织发展而来,是共和国历史上存续时间最长的一个农民群众组织,也是20世纪中国农会发展史的最后一个阶段。贫协会从60年代初逐步在全国各个省市区成立,到80年代初逐步撤销,  相似文献   

8.
赵玉明 《现代传播》2007,(4):104-108
广播电视是20世纪问世的传播工具.中国的广播事业诞生于20世纪20年代初期,电视事业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末期.随着广播电视事业的建立和发展,对广播电视的研究也逐渐开展起来,经过近8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众多教学研究者的悉心钻研,有中国特色的广播电视学已逐步建立起来,成为一门发展中的新兴学科.  相似文献   

9.
民国时期佛教与基督教思潮关系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初至30年代中期,社会上出现了一股宗教思潮。其出现的原因按编辑《国内近十年来之宗教思潮》一书的张钦土的解释,在于彼时国人认识到非适宜的人文思想不足以救中国,而宗教作为人文思想之有机成分,也就不可避免地成为人们讨论的一个主题。有人提倡,有人反对,有褒亦有贬,宗教思潮由此引发。张钦士的解释,确有其道理。 至于这股宗教思潮的成分、内容,张钦士侧重于基督教的教义,思想,同时指出社会上还存在其他一些宗教思潮,如新佛教思潮、孔教思潮、各教调和思潮、灵学思潮。在这里,重点考证民国宗教思潮中的佛教思潮与基督教思潮的关系问题。 民国时期,佛教与基督教虽然基本上是和平相处、各求发展的。但由于双方所处的外在环境相同,内部存在的教徒素质不齐,因人损教等问题相近,所面临的顺应时代、改革图存、振兴自身等任务相似,因而也有所交流,甚至发生争执辩论。两教各有一些人撰文,对比评论双方的教义、思想、作用。这样,就使这两种思潮发生了关系。总结起来,当时对于两者关系的论述,共有四种代表性论点。下面,我们分别进行考证研究。  相似文献   

10.
即将过去的20世纪,无疑是上海走向世界级城市的重要时刻。细说起来,在这100年里,上海至少有过两个辉煌的时段:一是20世纪的20—30年代,那时上海逐渐跃为远东最重要的城市之一而为世界所瞩目;二是90年代,随着浦东的开发,上海的经济、城市建设和社会文化都有了一个飞速的惊异的变化,从而再次为世界所惊叹。同样,上海的历史,即这个城市所走过的轨迹,她的轮廓变化,她的文化特征,她的名号老店,她的方言习俗,等等,也成为人们感兴趣的研究对象。从80年代初陈旭麓先生提倡研究上海史时起,到80年代中期刘惠吾教授主编的《上海近代史》的问世,再到稍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