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李继伦同志是辽宁省一位很有成就的中年作家。在文学的天地里,他那勇于求索、不断攀登的精神是出了名的。他有理论、有实践,就报告文学而言,他所发表的作为他的报告文学创作观和方法论的《报告文学随想》就很有见地,提出了许多十分精辟的见解。他很重视报告文学的时代性、战斗性、真实性,艺术性,认为“以真服人,以真感人,以真取胜”,才能使读者读了作品之后,“如临其境,如见其人”。他强调:“一篇作品,应该具有人体美、自然美、艺术美和形式美。”“写得美的作品,才有引人的魅力,才有永久的价值。”我认为,这些主张、看法,在他以往出版的多部报告文学专  相似文献   

2.
夏衍同志的《包身工》,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篇优秀的报告文学。一九六三年,作者在《报告文学的几个要求》中说:“我自己,除了诗以外,差不多的文学形式都写过,但都和草木俱朽了,只有《包身工》,在读者中还在起作用。”这虽然是作者的自谦之词,但清楚地说明了这篇作品在他自己创作中的突出地位。《包身工》最初发表于一九三六年六月《光明》创刊号。解放后,一九五九年《中国工人》杂志重新发表了这篇作品,并展开了群众性的学习和讨论。粉碎“四人帮”以后,一九七八年《十月》文艺丛书又发表这篇作品,并刊载了评价文章。另外,建国以来所写的现代文学史和系统研究报告文学的文章,几乎没有不提及这篇作品的。大家一直认为,《包身工》是“报告文学的杰作”,标志着我国的报告文学“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是我国报告文学发展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3.
在云南作家群里,刘永年是个多面手。在他并不太长的创作生涯中,小说、报告文学、电影剧本等叙事性文学都有所涉及,并且都取得了一定成绩,尽管刘永年的创作路子看上去很杂,但对于一个作家来说,他的作品必然存在着一种内在的、共同的个性。无论是小说、戏剧,还是报告文学、电影剧本,刘永年的创作都表现出贴近生活、靠紧社会的美学原则。这可以说是作家创作中的一种通悟,一种追求。为了便于论述,本文仅举他的两篇报告文学为评述对象,从中便可以窥见其艺术个性。  相似文献   

4.
在武汉抗疫战斗中,人们看到了人民解放军、白衣天使们的无私奉献和高尚情操;但人们较少注意到,抗疫中还有一支勇敢的队伍,就是记者和报告文学家.他们同样是在疫情猖獗之时奉命前往前线,他们同样是"请战有我,无论生死"的英雄.报告文学家李春雷奔赴武汉疫区,置许多困难于不顾,奋笔直书,一篇篇滚烫的报告文学从他笔下涌现而出,让抗疫英...  相似文献   

5.
我知道刘道玉先生,是从《中国青年报》的一篇报告文学《刘道玉晶核》开始的。从那篇报告文学中我得知刘道玉先生是我国高校改革的风云人物。1977年在拨乱反正的关键时刻,他担任国家教育部党组成员兼高等教育司司长。在邓小平主持召开的作出恢复统一高考重大历史决定的科学教育座谈会上,他是会议秘书组的负责人,亲历了这次盛会。刘道玉先生60年代初曾留学苏联,后因中苏交恶辍学回国。他曾经连续两届被选为中国化学理事会理事,承担了多项国家重点课题任务。1981年,他被任命为武汉大学校长,成为当时我国重点大学中最年轻的校长。在担任校长时,…  相似文献   

6.
一、说教材 《别了,不列颠尼亚》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一》第四单元的课文,是精读课文《短新闻两篇》中的一篇,另一篇是《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这一单元的学习内容是新闻和报告文学,还有两篇作品分别是中国报告文学三大里程碑之一的《包身工》和记录中国航天事业辉煌发展的《飞向太空的航程》。  相似文献   

7.
说起肖复兴,人们知道他出版过30多部著作,是一位很有名气,而且名声很好的当代作家。他写知青的报告文学,一篇《啊,老三届》,曾经强烈地震撼过一代人的心灵;他写中学生题材的青春派小说《早恋》等,又使千千万万的少男少女们情不自己地走进一个梦幻般的世界;近年他写散文,一篇《母亲》,直感动得孙道临很快便将其搬上了银  相似文献   

8.
与许老师相识是在一个偶然机会。那时,我给文学期刊杂志社编报告文学,急需组一批反映社会热点问题的报告文学稿子,正苦于找不到如意的重头稿子而发愁,偶尔从众多的来稿中,发现了一篇反映当代中学生精神风貌的报告文学——  相似文献   

9.
<正>【主持人语】新的世纪,从中国报告文学的稳中有进,到美国非虚构写作的流行,以及德国尤利西斯国际报告文学奖的设立,都表明了这是一种全球性的重要的时代文体,值得学界对这一文体作深入的探讨。本期推出报告文学研究专栏,表示了我们对报告文学文体发展和理论批评的关注。这里刊发5篇论文。作者大多为活跃于报告文学评论界的评论家,论文的选题大多关涉报告文学创作和批评的重要存在。报告文学的理论批评既要守本,维护文体非虚构的写实伦理,强调去虚构是报告文学文体的底线和原则;又要吸纳提炼报告文学新  相似文献   

10.
报告文学失去轰动效应已久,怎样振兴报告文学,本文汇总了若干篇对八十年代生产过轰动效应的报告文学作品进行解析的文章的观点,从文本解读、理论探析两个方面详尽地分析了报告文学产生轰动效应的诸多因素.最后总结出了几条带有普通性的规律作为启示,以期对报告文学创作能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
编辑同志: 最近在文汇报上相继连载了《他从彼岸来》、《谁当她的律师》、《十二个昼夜》三篇令人关注的栏目,我们阅后争论着这样—个问题:它们的体裁究竟是属于报告文学还是小说。(我本人认为是属于报告文学)请指点。湖北利川小河煤矿袁章生  相似文献   

12.
黄钢是中国抗日战争中升起的一颗记者新星。他早期的报告文学《雨—陈赓兵团是怎样作战的》受到毛主席的好评。新中国成立后,他写了大量报告文学,反映新中国的光辉业绩和新人物。他的报告文学具有登高瞵远的格局和壮丽俊逸的笔调,大气磅礴,激情昂扬,具有鲜明的政论色彩,是一位有独特风格的报告文学家。  相似文献   

13.
真实性是报告文学的基础和生命。报告文学必须真实。报告文学的真实,必须是严格意义上的真实。不能写假人假事、真人假事、真事假人(除因某种原因,故隐其名用代号外)、张冠李戴,必须写真人、真事、真名、真地、真时、真景、真情、真意。违背了真实性,就不能叫做报告文学。 报告文学就是凭靠、仰仗真实的力量,去感染和征服读者。真实同报告文学与生俱来,报告文学与读者建成了一种默契,读者只要一见到标有“报告文学”字样,就相信它所写的完全是事实。80年代《人民文学》曾收到一封读者来信,说:她喜欢小说,也喜欢报告文学。但是常常当她读小说读到感人处,不禁落泪时,一想,小说是虚构的,哭不出来了。然而读到报告文学时,动人处,一想到它是真的,越发难以控制激动的泪花,泣涕如雨。报告文学用真实的魅力征服了无数读者,一篇优秀的报告文学,常常会引起意想不到的强烈反响。  相似文献   

14.
以群作为报告文学研究者,他的研究成果主要反映在报告文学发生论、抗战报告文学论和报告文学典型论三个方面.以群为报告文学重要的研究者,不仅因为他对报告文学研究历时甚久,而且更是由于他研究报告文学比较广泛且有一定的系统性,对有些命题的探讨,颇富理论的开创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正>《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是作家吴刚写于2001年的一篇报告文学,收录在《2001年度中国最佳报告文学》一书里。本县一次优质课评选中多人执教《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大都把本文混同于一篇一般的散文来上,仅仅关注了其文学性的语言,重点将课文中用文学语言描绘罗布泊今夕现状的部分对比着进行了品读学习,教学的落点似乎仅仅在于欣赏语言的生动,而忽视了作品中的非文学表达,忽视了作者的写作意图,忽视了报告文学的文体特  相似文献   

16.
以群作为报告文学研究者,他的研究成果主要反映在报告文学发生论、抗战报告文学论和报告文学典型论三个方面。本文分三个部分,择其大要,论析以群三十年间研究报告文学的重要成果。指认以群为报告文学重要的研究者,不仅因为他对报告文学研究历时甚久,而且更是由于他研究报告文学比较广泛且有一定的系统性,对有些命题的探讨,颇富理论的开创意义。  相似文献   

17.
徐迟同志在《向着二十一世纪》这篇短文里说,在粉碎“四人帮”以后,他问津于自然科学,对他来说这是一个新的领域。“那里呵,真是风光如画,美丽无比。人物峥嵘,情节感人。真正神奇,无法形容的丰富。”(见一九七八年一月十七日《人民日报》)徐迟同志勇敢地进入了这个领域,画出了那美丽、神奇、丰富的世界。他写的报告文学《地质之光》,是进入这个领域的第一篇作品,出色地刻划了我国著名科学家李四光同志的形象。《地质之光》成功地把文学和科学结合起来,它的发表,为报告文学的发展开拓了一个更广阔的天地。  相似文献   

18.
《包身工》是夏衍先生仅有的一篇报告文学 ,最初发表于 1936年 6月上海《光明》月刊创刊号 ,是作者通过深入一家三井系的日本工厂的实地观察 ,掌握了大量触目惊心的素材 ,带着愤怒写就的。全文彻底撕开了日本资本家残酷和贪婪的嘴脸 ,深刻揭示了包身工罪恶制度存在的根源在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反动统治 ,表达了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这篇报告文学一改以往只偏重事实报道而缺乏艺术加工的弊端 ,成为我国三十年代报告文学的扛鼎之作 ,标志着我国报告文学的成熟。品味全篇 ,除给人强烈的震撼之外 ,还不得不为其独到的艺术匠心所折服 ,其艺…  相似文献   

19.
马识途同志的报告文学《我们打了一个大胜仗》被选为高中语文教材之后,不少语文教师写信向他请教这篇文章的主题和写作方面的有关问题。现征得作者同意,将这篇通信公开发表,以餐读者。  相似文献   

20.
胡风是我国现代报告文学理论研究的重要开拓者。他研究所具有的某种开创性,标志着中国的报告文学理论研究主要由译介转述走向独创自著。他从现实主义文艺的发展和报告文学反映现实的实际出发,提升了报告文学的文体地位。胡风采用系统比较的方法,独辟蹊径地论析了报告文学的文体特征。他对报告文学的两个核心问题——真实性和文学性,也有精辟的阐释。该文从文体功能、文体特质、文体写作等三个方面系统地整理和论析了胡风的报告文学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