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李晨 《英语广场》2020,(36):3-6
赛博朋克小说以赛博空间与现实世界可行连接的设定,成为科幻小说的一个独特流派。人类与人工智能的关系,从控制到组合,再到在赛博空间中达到了一种融合。人工智能形象的演变侧面预示了未来人类的身份问题,当人类的思维变成了虚拟空间的一部分,人类还是原本的自己吗?这种忒修斯悖论问题,为当下的科技发展提供了警示意义与思考。  相似文献   

2.
赛博朋克动画作为一种独特的科幻创作形式,深受观众喜爱,其反乌托邦式的美学风格,以及对科技、社会、人类价值观之间矛盾冲突的探讨,使其具有深刻的社会启示意义。动画设计实践中,赛博朋克风格融合了东西方文化元素,呈现出独特的视觉效果。在赛博朋克精神内涵的指导下,动画设计应反思科技对人类的影响,关注社会问题,创新艺术表现形式,实现多元化的风格组合,提高作品的叙事深度和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3.
<正>科技一直都是一种手段,一种处理人和环境关系的手段。人类和环境的关系有多少种,大概科幻小说、影视作品的类型就有多少种。要想对科幻作品进行简单的分类是困难的,但不妨碍我们找到不同的角度来反观自己。蒸汽朋克、赛博朋克、太空歌剧……这一个个主题,就是一个个人和环境的关系形态。通过科幻这个渠道去观察,人和环境的关系似乎也有了史诗意味。赛博朋克赛博朋克故事发生在近未来的地球上,人类社会高度网络化。大型企业垄断全球,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生物工程发达,人口爆炸导致出现巨型贫民窟。这  相似文献   

4.
弗诺·文奇(1944年至今),美国著名小说家,赛博朋克派中的杰出人物.弗诺·文奇在硬科幻小说写作方面具有极高的地位,他擅长将大量绩密的描述附加在科学技术之上.作为赛博朋克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弗诺·文奇的文学作品多涉及计算机或信息技术等主题,但其文字并没有因为属于赛博朋克派而使自己的作品枯燥乏味,相反,其作品具有浓重的诗意色彩,表达极为生动、形象,引人入胜.本文通过对弗诺·文奇的硬科幻小说《真名实姓》进行分析,探讨弗诺·文奇赛博朋克派的诗意语言艺术魅力,展示弗诺·文奇在科幻文学穿过方面所作出的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5.
栗桢 《天中学刊》2013,28(5):65-69
赛博朋克电影作为科幻电影的一个分支,是虚拟现实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朋克文化与电影这种载体相结合的产物。它具有其他科幻无法比拟的特点,同哲学、尖端技术以及新锐的社会思潮有着天然的联系,是一个具有极大研究价值的资源宝库。赛博朋克电影中所涉及的人工智能元素和虚拟现实元素及其相关分析看似分散而不相关,其实具有深刻的内在联系,那就是现代技术主义对主体、客体的解构及其意义的再构建。  相似文献   

6.
近几十年来新媒体技术层出不穷,媒体形式随之日益翻新,媒体技术观也不断推陈出新,如今出现了赛博朋克、后人类与虚拟现实等论述。论文基于后现代主义哲学的相关理论,剖析了不同时期代表性的媒体技术观,系统阐述后现代视域中的媒体技术的特点和影响,以进一步研究教育技术中媒体技术与人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作者:[日]山本弘出版社:新星出版社译者:张智渊出版时间:2013年6月作者及作品简介山本弘,日本著名科幻小说家,发表过《神不再沉默》《梅迪莎的咒文》等作品,同时担任"不可思议的书"研究学会会长一职。本书被誉为"日本赛博朋克最佳作"和"科幻版的《一千零一夜》",曾荣登日本最佳科幻小说畅销榜亚军。当人工智能机器人拥有自我意识之日,人类是否就迎来了覆灭之时?七则华美瑰丽的科幻故事,充满想象力和人性的温暖,揭示了人类从未了解的人工智能进化之路。  相似文献   

8.
21世纪的人类在科技的影响下走向了赛博空间。无所不在的虚拟世界影响着人类的方方面面,甚至解构着“人”的本质。通过人类利用最新3D技术打造的电影《阿凡达》可以更加明显地感觉到赛博空间对人类的“殖民化”:无处不在的高科技,无处不在的意识控制,与无处不在的人类对于自身存在的反思。这三个方面体现着赛博空间与人类的控制,虚拟与现实二元对立的分解以及“赛博人”最终该走向何处。  相似文献   

9.
赛博自由是指主体以现实实践为指导在赛博空间对对象真善美追求的实践过程中生成的一种超越性观念和活动。赛博自由是虚实相生的,赛博空间是人类自由理想实现的可能之境。赛博自由的未来,挑战与机遇同在,问题与希望并存,人类应保持清醒的反思态度,以健全的人类自由意识来参与这场"虚实相生、网人共生"的自由革命。  相似文献   

10.
赛博空间的发展,其道德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然而人们开出的种种道德补救的药方,不过是传统道德的先验理念和形而上学世界观下的产物。赛博空间的道德实践是以有别于传统的方式存在,赛博空间对人类道德具有解放的作用而不是威胁,赛博空间的道德建设需要祛除人类理性所产生的遮蔽。  相似文献   

11.
游历小说是采用游历结构的一种小说类型.对十九世纪以前的中西游历小说展开平行研究,可以探究中西游历小说在游历旅程、游历主体、游历动机、叙述视角上的不同特点.这些不同,折射出了中西文化的基本差异.  相似文献   

12.
小说的真实性是建构小说的核心所在,是关乎小说是否成功的关键。一般来说,细节真实与对人物心理逼真的虚拟构成了传统小说的真实性。现代叙事学更注重叙事方式与角度,叙述人以其独立的叙述创造了现代小说,而细节的逼真与否反而被遮蔽和忽略。其实,小说真实性的建构并不在其内部,而是一个叙述者与读者的道德、心理立场的契合问题,双方共同的道德、心理体认促成了小说逼真性的呈现。  相似文献   

13.
“生命”作为沈从文湘西小说的艺术维度之一,是解读沈从文湘西小说的突破口。“湘西生命”的精神内核是“人与自然相契”,是沈从文孜孜追求的理想的生命“常性”。这种精神浸透到了它的生命形态、命运观念、处世精神之中。具体而言,“自然性爱”、“未凿童心”、“血性强力”是湘西生命的自然形态;“死亡”与“爱情”相邻体现了湘西生命的自然抉择;在“守势”与“超脱”处世姿态中生命的“自足”、“澄静”.展现了湘西生命的人生情怀。  相似文献   

14.
汪曾祺早期小说大量采用第一人称叙述,突出作为故事人物的"我"的心理世界与作为叙述者的"我"的主观感受,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同时,其作品中的"我"与作者极为相似,小说的抒情具有强烈的真实感,这使其小说具有散文特质。早期小说的抒情化和真实感影响了其后期小说创作,其抒情性被继承了下来,成为后期小说散文化的内在成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小说家昆德拉带来一场小说的革命。昆德拉的小说无论在艺术手法还是思想内涵方面都有着极为显著的特色。在艺术上它是对小说叙述的突破,开创自由主义伦理小说。在思想上,他的小说是继卡夫卡之后对世界荒谬性的思考。透过政治与性的表面,昆德拉关注的是“人的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在伦理价值的艰难重塑与对人文精神的充满矛盾的思考过程中,昆德拉探索的是“永不消散的生存雾霭中的道路”。  相似文献   

16.
清代嘉庆、道光时期不少章回小说都存在着或归类混杂或难以用传统小说类型来框定的现象,究其原因,既是由此期小说题材内容的拓新、不同小说类型的杂糅引起的,也是由章回小说与其它文体的沟通、渗透而导致的必然结果.从中也可看出此期作家力图突破既定审美规范和企望改良传统章回模式的革新精神.这也决定了此期的小说类型在小说发展史上具有独特的价值与贡献.  相似文献   

17.
“电视小说”作为一种化文字形态为屏幕艺术特质的文学形式,最早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的苏联。60年代我国也产生了自己的电视小说,80年代进入“成熟期”。“电视小说”表现出其特有的审美性、再现性、具象性、假定性等特征,因而与“电视剧”有形同而质异的区别:即一个注重突出“文学性”特征;一个注重追求“戏剧性”效果。因受多元化影响,“电视小说”无论在表现形式还是在艺术风格上均应有灿烂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8.
章学诚的小说观源于班固《汉书》以来的史家传统小说观,但又有新的变化:一是对小说的史学价值作了新的阐释;二是提出小说"历三变"论,肯定了唐传奇、明清通俗小说的地位;三是对小说的文学价值有独到的阐发;四是对小说创作中的虚实关系问题作了精辟的论述。章学诚的小说观新旧杂陈,说明史家传统的目录学小说观念业已分裂,正在被文学本位的小说观所取代。  相似文献   

19.
王朔小说的语言以反讽叙述为基调。通过运用“新京味”使其反讽具有世俗文化气息;通过“痞子说官话”式的置换语境形式使其反讽同人文、历史、政治相联系;通过譬喻,幽默化,调侃式等手段使反讽具有趣味性。这种语言吸引了许多读者,同时令一定群体的读者对王朔小说产生排斥心理。但无论如何,不可否认王朔是中国小说发展的重要人物,在小说走向通俗化探索上做出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