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华熹 《上海集邮》2007,(9):42-42
景洪市是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州府,其邮政日戳一般都有傣文地名,已见有26个日戳用代号表示具体地名,代号最小为“101”,最大为“407”,代号前均有傣文的“景洪”。在西双版纳州邮政局许曾龙、王海等先生的帮助下,笔者终于弄清了这批代号日戳的用途:原来是农场邮政代办所日戳。[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写道 :“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 ,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这就是说 ,缀文者的“辞发”源于“情动” ,观文者的“披文”目的在于“入情”。文章不是无情物 ,它是作者情感的结晶。我们的语文教学实质上就是带领学生“披文” ,“披文”的目的不仅仅是学习语文知识  相似文献   

3.
《上海集邮》1998年第12期刊出谢孜学先生《专为党中央服务的“山河”邮局及其实寄封》一文前后,刘广实先生和谢孜学先生都催我介绍一下所藏的“冶河”邮局实寄封,今遵嘱为文,与同好共赏。 附图的这个实寄封是由“云山部二三部一大队”寄至“河北省井陉(误写为“兴”)县第三区南古地村”。封上未贴邮票,正面上部盖有红色带框的“军人家信”戳  相似文献   

4.
“文”字邮票:升值几乎“一片红” “文”字邮票无疑是新中国邮票中增值最快的邮票之一,共有19套80种,面值共7.96元,1995年牌价是21695元,增值达2725倍。自1991年底邮市全面走入低谷之后,“文”票已连续5年保持稳定的升幅,在高位维持这样一个水平的确不易。 “文”票带有强烈的时代烙印,其设计风格以大红  相似文献   

5.
有关征蒙军事邮递所驻地的考证与论叙,老一辈的集邮家搞了多年,著作甚多。其中,最著名的有以下诸篇文章:一、陈胜揆先生的“抗战期间之军邮设施”和“我国军邮史简述”两文:此两文认为征蒙军事军邮所设置点是:乌兰花、归化、公沟、大佘、太后、公中、林西、开鲁八处:  相似文献   

6.
“文”字邮票发行阶段,是邮票设计严重倒退的阶段。当时在邮票发行机构内部有一个流行的说法, 即“文”字邮票设计是“大红大绿大票幅”,就是说,大多数“文”字邮票用色单一,票幅较大,缺乏邮票艺术的特性和美感。在19套、80枚“文”字邮票中,刷色以大红为主的有13套、 50枚,占总套数的68.4%,总枚数的 62.5%。图案中的人物穿着绿色军装  相似文献   

7.
张庆云 《精武》2008,(8):44-47
戳脚文趟子,是人称“花枪胡老奉”的胡奉三先生在河北饶阳段氏短踢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技法以“八根”、“八母”为基本内容,讲究刚矛相济,贴身近战。文趟子的“文”,是相对“武趟子”而言的,主要特点为架子较小,腿法较低,手法重化劲,踢法重刚劲,打法讲究以静制动等等。  相似文献   

8.
《体育和体育的功能与作用》(以下简称《体育》)一文,是2003年第四期《体育文化导刊》的卷首之作,文章还配以“当代中国体育若干基本理论问题探讨之一”的副标题。 本人在读了《体育》一文后,想就体育的定义,加以讨教。 一、给概念下定义的方法是“属加种差” 《体育》一文说:“对某一事物的定义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要准确反映所定义事物的本质属性,二是要与其他相近似的事物区别开来,三是要有高度的概括性和逻辑性。”  相似文献   

9.
发球、垫球、传球、扣球、拦网被称为排球五大基本技术,这早已为我国排球界所认可和广大排球爱好者所熟知。《中国排球》1996年第4期上载文《排球“拦网”术语值得商榷》,对“拦网”这一专业术语提出质疑。在此,笔者想就“拦网”这一术语谈一点肤浅的看法,兼与上文作者及广大排球界同仁商榷。笔者认为,作为一项体育运动的专门术语,其名称必然是有一定来历的。“拦网”这一专业术语是怎样产生的,在此无此考证,但笔者认为,“拦网”这一术语还是能很好地反映这一技术动作的特征和内涵的。其理由有二:其一,拦网技术是随着排球运动的…  相似文献   

10.
传统教学虽然被现代教学方法所逐渐替代,却只是在体育教学的外层面上进行,而没有真正涉及到体育教学过程中去。我国所进行的体育教学方法的改革和体育教学原则的改进,体育教学目的、任务的发展,均是围绕处于主导作用的教师进行的,是针对“他律”所提出的。关于学生“自律’方面的教学改革几乎没有。很少对体育教学的主体——学生的学习进行系列的改革,只是在外因进行多方面的改迸,由“他律”走向“自律”,是解决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也是文“要我练”为“我要练”的关键.建议:体育教学改学应从学习主体的内因上找原因,即让学生从…  相似文献   

11.
体育的人文精神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多年以前,学体育的不知“人文”为何物。1996年我国把体育学列为一级学科,1997年在体育学下设体育人文社会学等4个二级学科,体育人文社会学的设置,显示出中国的体育理论开始重视人文学科。但随着新世纪到来,从对人的发展的关注程度看,人文精神仍然是中国体育所欠缺的。体育理论界过去长期忽视人文学科,带来种种隐患。就中国体育而言,建构人文学科,首先需要了解人文精神。何谓“人文”?在中国古代,“人文”一词最早见于《周易·贲卦·彖辞》:“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在古…  相似文献   

12.
读《集邮博览》2012年第5期陈桂豪先生的《部队的“改退批条”与“收发室”章》一文,颇有趣味,其实,这类“山寨版”的“改退批条”不仅仅曾为部队收发室所贴用。亦有其他单位(或个人)所使用,杂志2012年第3期冯赐杭先生的文章《专用改退批条》中就介绍了武汉中南财经大学收发室所贴用的批条。笔者找出了几张早年收藏的“白纸式批条”,不过不是部队而是银行收发室特别“制造”的。这些批条的特点是:都由银行用白纸临时“制作”,大小不一,相应邮局在其上加盖日戳“认可”后,将邮件退回。我收集到5款,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赛鸽术语     
如果你也想买上几只荷兰或是比利时的名鸽,或是和那些“老外”作些交流,别为那些特殊的术语所吓倒,这里提供给你的“中荷文对照”,可令你走遍天下都不怕哦!  相似文献   

14.
刘曦林 《收藏》2006,(2):33-33
余多年研究画学,那“画”字是疏忽不得的。除此而外则重一个“文”字,文指文思、文心、文化。宋代邓椿将“画”与“文”衔接起来,有“画者,文之极也”之概,此说成为千百年来中国文人画美学思想之核心。  相似文献   

15.
拜读贵刊2002年第5期所刊《体育教学双主体性问题的研究》(以下简称《双》文)一文后,有茅塞顿开、豁然开朗之感。该文无疑为体育教学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只是对《双》文中所指“双主体”不敢苟同,在此抛砖引玉,试与两位老师商榷。一、《双》文中关于主、客体的描述概念模糊《双》文认为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活动的“主动者”,即主体,同时,又都是教学活动的“对象”,即客体。对于前者,即主体的描述无可厚非,而对于后者,即客体的描述则让人难以理解。显然,把“从事着实践和认识活动的师生(现实的人)”作…  相似文献   

16.
贵刊2001年第六期发表了林强的《各具特色的语录粮票》一文,文中所提到的最早语录粮票与最晚语录粮票的时间有不妥之处。最早语录粮票不是1966年“西藏军区粮票”,大概是1960年“太原市兑粮证”粮票。最晚  相似文献   

17.
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为世界瞩目,其申办时提出的“人文奥运”的口号更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关于“人文”这个词,许多同行学者都在反复使用,特别是北京申奥成功后,该词的使用更多了,但对“人文”一词的含义还没见到专门的解释。在参阅了“人文奥运与北京文化建设研讨会”会议文件后,感觉大学对“人文奥运”中“人文”的理解差异较大。本文旨在通过对奥林匹克人文内涵的研究,引出“人文奥运”的话题,谈几点看法,供大家参考与讨论。一、“人文”一词的含义“人文”一词较早出现于战国末年儒生编辑的《易·贲卦·象传》:“…  相似文献   

18.
马聪 《收藏》2007,(12):138-139
甘肃天水砂版铜元大致可分12种版式20多个品种,如将重文、名称、大小与中英文写法的不同加以细分,则品种更多、更复杂。民国9年(1920年),陇南镇守使孔繁锦在天水开始用土法翻铸铜元,俗称“砂版”。首先仿铸四川篆书“汉”字壹百文,尔后,所铸民国10年、“都”字、“文”字,五十文、二十文砂版相继出笼,品种繁多,粗制滥造,以致民间私铸蜂起,各种砂版一度充斥陇南各地街市,造成物价暴涨,人民深受其苦。  相似文献   

19.
鲁阳 《收藏》2008,(7):121-121
笔者集藏铜元多年,藏品中有一枚大清铜币户部丙午二十文阳文“宁”铜元,颇为珍稀,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据史料载,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江南银铜元总局”更名为“江苏江宁户部造币分厂”。是时所制造的大清铜币主要以“当制钱十文”为主,其中心阴文“宁”版式多于阳文“宁”,而“当制钱二十文”阳文“宁”铜元则极为少见。其正面珠圈内为“大清铜币”,中心有一阳文“宁”字,圈外两侧为“户部”,上缘满文左右有干支纪年“丙午”二字,下缘为右读“当制钱二十文”。  相似文献   

20.
笔者从《中华武术》1994年第10期看到辽宁师大苗福盛撰写的题为《从“就地十八滚”说地趟拳》一文后,有不尽题意之感!作者一开始就在该文中向读者提出到底什么是“就地十八滚”的问题。然而,将文看完,仍未说出什么是“就地十八滚”。尽管作者在文中谈了许多理由,诸如:“地趟拳是由跌、扑、滚、翻攻防技巧组成的”;以及“地趟拳的攻防动作大多是在跌、扑、滚、翻中完成的”等等。笔者认为那些都是说明“就地十八滚”和地趟拳的关系。也即作者所完成的自命文章内容的一半。而究竟什么是“就地十八滚”,并未交代出来。这就不免使读者看后颇有求知不解之憾。 笔者认为:“就地十八滚”,就全国而言,几乎到处都知道!但究竟它的每一“滚”的名称及其攻防作用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