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最近,来自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两份报告引发了关于德国三级学校制度(three-tier school system)和教师永久性工作职位的新一轮讨论。OECD对德国的学校和教师提出了批评,其中一份报告指出,德国的学校制度缺乏弹性,并且在改革方面很落后。  相似文献   

2.
表扬是“对好人好事的公开赞美”。批评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出优点和缺点”;二是“专指对缺点和错误提出意见”。表扬和批评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常用手段,两者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相似文献   

3.
批评是教师常用的一种教育学生的手段,是教师对学生不良行为的否定评价,以唤起学生的警觉,努力改正自己的错误和缺点;批评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常用的一种方法,其根本目的是要引起学生思想的变化。使学生真正提高认识,提高思想素质。教育实践证明,教师对学生的错误言行。不留情面或婆婆妈妈,都不能收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反而会造成师生之间的感情对立。批评要讲究艺术,教师要认真研究,正确指导学生,真正做到教书育人。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情况:有的批评学生欣然接受,不但引以为鉴还进行深刻反省;有的批评学生难以承受,甚至激化了矛盾,产生对抗情绪或从此一蹶不振。要想使批评既有的放矢又形式多样,既一针见血又留有余地,既以理服人又以情动人,就要求教师像艺术家那样研究和掌握批评这门艺术。而批评的艺术是在理解、信任、尊重和关心的土壤里开出来的灿烂的花朵。作为教师,批评学生时应针对被批评对象的实际情况(包括场合和情节以及学生的性格、心理素质等)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使他们乐于接受,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切忌“一刀切”。一般情况下。批评的方式有下列几种。  相似文献   

4.
“世上一瞬间,网上越千年。”网络对教育的影响正变得越来越具体,越来越深刻。校园内的一次批评事件,教师一句不经意的话,小至女学生的一个头饰、一双丝袜,往往都能引发大量的网络言论,甚至掀起网络舆论风暴。  相似文献   

5.
华东政法大学一位杨姓教授因在课堂上有“批评政府”的言论(具体内容尚不得而知)而被两位纯真且顶真的女生以“反革命罪”告上了法庭,这事在教育界和舆论界被炒得沸沸扬扬。不管事态朝着什么方向发展,我首先觉得华东政法大学在教师常规管理这方面做得似乎过于宽松——因为它允许教师在课堂上有“批评政府”的言论。在我所供职的学校里,  相似文献   

6.
指导行为式批评。教师批评学生,不应停留于指出学生的错误,而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对学生行为的正确引导上,即让学生晓之以理,导之以行。   关心爱护式批评。批评学生,要使学生理解教师的一片苦心,感觉到教师并不是找毛病,确实是关心、爱护自己。教师的批评中肯,就能消除师生的对立情绪。 如:世界球王贝利在十二三岁曾和几个孩子一块学抽烟,被老师发现。老师批评他:“你踢足球有几分天才,这很好,也许你今后会成为一名高手。要是你抽烟喝酒,染上这不良习惯,身体会日益衰退,你就踢不了球了。你想清楚,该如何办,你自己决定…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在韦纲三维归因理论的基础上,自编问卷,调查并比较了大学生与教师在考试失败领域内的一系列批评态度,研究结果显示:(1)自编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0.40-0.53)和效度。(2)大学师生对学生考试失败所持的相同批评态度是:对内部,可控,稳定(如一贯不努力)的因素导致的考试失败应该给予批评;对内部,可控,不稳定(如有时不努力)的因素导致的可以给予批评,对内部,不可控,稳定(如能力低)的因素导致的可以不批评;对内部,不可控,不稳定(如生病)因素导致的不应该批评。(3)对内部,不可控,稳定(如一贯努力)的因素导致的考试失败,大学生比教师更倾向应该批评。(4)对外部,不可控,稳定的(如考题很难)因素导致的考试失败,大学生的批评态度不确定,女大学生更倾向于可以不批评。  相似文献   

8.
批评旨在帮助学生克服和改正自己的错误思想行为。教师在批评学生时,要把握好“度”,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批评语言要适度。教师的批评语言直接作用于学生。话说得太轻,学生不屑一顾,不以为然;话说得太重,学生接受不了,甚至会产生抵触情绪。因此,教师应根据批评对象的个性差异及其错误的性质来把握好“度”。一般来,对性格孤僻、胆子小的学生要和风细雨,把话说得轻柔委婉一些;对性格外向、平时较随便、对自己要求不严格的学生,则可把话说得重些;对自尊心较强的学生,批评要有层次,逐步深入,不能一下子把批评的信息全部抛出;…  相似文献   

9.
学生手册中教师批评言语行为策略的语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定性研究的方法,从语用学的角度分析学生手册教师评语中的批评言语行为、策略及效用。通过语料研究将教师批评言语行为策略分为两类:直接策略和间接策略,分析教师评语中批评策略的使用情况;并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直接批评与间接批评的态度及批评言语行为策略的效果,提出批评言语行为策略的应用应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  相似文献   

10.
是学生对表扬批评不在乎吗?朱文杰,朱瑞表扬与批评,是传统的有效的教育、管理方法。但近年来,这一方法在一些学校却不那么灵了。不少学生对表扬和批评不在乎,一些教师感到挠头。有些教师认为现在学生思想活跃,不那么重“名利”;有的教师说是现在的学生“重实惠,轻...  相似文献   

11.
批评,是教师教育学生,影响学生行为的一种教育方法,是教师指出学生错误.并促其改正的有效教育方式。教学离不开批评,要达到批评的目的,就要讲求批评的艺术。  相似文献   

12.
从2003年的7月26日开始,我参加了由宣武区教委、宣武分院二部组织的新任教师培训。从7月份到11月份,共组织了8次理论课的学习和两次观摩课。其中8次理论课的学习包括1)宣武区教育现状与发展背景;2)教师职业道德及班主任工作;3)教育教学基本功;4)学习的问题;5)架设心桥;  相似文献   

13.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违反课堂纪律,或出现学生认知错误,教师对这些学生批评教育,理所当然、责不容辞。但教师的良苦用心有时却被学生误解,甚至在批评过程中发生冲突,不仅影响课堂教学,而且破坏师生关系。造成如此后果,或因批评时教师缺乏理智,流露出厌恶情绪,引发学生的消极态度;或因批评不切实际,刺激了学生的抗拒心理;或因批评太直接,方式方法不好,致使学生自尊受挫,产生逆反心理。因此,课堂批评学生既要讲究及时准确,更要讲究批评的艺术性。  相似文献   

14.
小组合作学习的条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小组合作学习目前在课堂教学和教师培训中都被认为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学习方式。本文探讨了在教师培训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在条件,包括:(1)小组学习中参与者的心理感受,如安全感、信任感、相互依赖感;(2)小组的思维特性,如群体内聚力、群体思维;(3)小组成员的合作技能,特别是他们的基本社交技能。作者通过这些探讨旨在指出小组学习对教师和培训者来说都是不易掌握的。而要有效地实现小组学习就必需采取积极的措施以培育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15.
鲁迅30年代杂文的批评范围极其广泛。他为了捍卫左翼文学,对“第三种人”的错误言论进行了驳斥;为了坚持文学的阶级性观点,对梁实秋作了有力批判;为了反对封建礼教,反对统治阶级利用孔子奴化人民,对尊孔大加砭斥。人们只要认真阅读原文及对方的文章,联系当时的历史环境,全面认识鲁迅本人,就容易理解鲁迅批判孔子和梁实秋等人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6.
教师在班主任工作或教学活动中,针对学生所表现出来的缺点和错误,展开富有成效的批评和教育工作,是整个学校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长期以来,许多教师对如何掌握恰当而又易于被学生接受的批评技巧,进行了孜孜不倦的探求,也找到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但其间,更多的是停留在对批评原则,批评方法和批评语言的研讨上。对批评场合的选择,批评环境的作用却涉足很少,甚至不以关注。其实,批评环境对批评效果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下面,笔都从三个方面,谈谈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一、批评环境的正规性影响批评效果批评总是要指出缺点,…  相似文献   

17.
学生的逆反心理是指在一定的外界因素作用下,对某类事物产生厌恶、反感并导致与该事物发展的常理背道而驰的举动的一种心理状态。老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越是表扬某个学生,其他同学越是看不惯这个学生;过分批评某个学生,反而激起其他同学的同情;越是禁止学生某种行为,而重复该行为的学生。反而日渐增加;等等。这类现象都是心理学所指的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作为学生群体中存在的一种违背常规的心理活动,通常表现出多种特点:一是对立性。产生逆反心理的学生,必然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与众人和常规相对立的言论…  相似文献   

18.
批评,是孩子做错事时成人教育孩子的一种重要手段。然而毕竟忠言逆耳。我们许多 成人在孩子犯了错误之后,对孩子进行批评教育时,由于没有注意方式方法,没有引导孩子 正确对待批评,结果,幼儿在家挨了批评就哭闹或赌气拒绝进食;在幼儿园受了教师的批评 就不愿去幼儿园。可见,成人在使用“批评”这个“武器”时,不但要使孩子明白自己错在 什么地方,怎样做才对,还要培养孩子对待批评的正确态度。  一、让幼儿知道每个人都有缺点,这些缺点别人很容易发现,而自己却不知道。一次 在上课前,我故意在脸上抹了一道灰,到了班上,一名…  相似文献   

19.
Halliday的“现代汉语语法范畴”揭开了阶和范畴语法理论研究的序幕,其主要目的是说明语言是什么,语方如何工作。该理论一提出,就受到当代数位语言大师的批评。该简要回顾了Postal,Matthews等对级阶段理论的批评;Butler等对类概念的批评;Huddleston,Palmer等对结构概念的批评和Postal对分类性质的批评。  相似文献   

20.
钱红 《师资培训研究》2003,(4):12-16,51
从教师对聘任制的总体评价、教师的参与意识、工作态度、内心体验、对制衡机制的评价、进修愿望六个维度对148名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建议:(1)完善配套制度,加大改革力度;(2)合理引入竞争机制,顺利进行人事流动;(3)提供多种机会,促进教师再发展;(4)摆正教师地位,维护教师权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