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帝国主义”这一理论是在美国民主价值观的基础上重新诠释帝国主义,它为21世纪全球化背景下美国的单边主义、“新干涉主义”提供了理论依据。文章对“新帝国主义”的缘起及其实质进行全面分析,揭示了“新帝国主义”是旧式帝国主义的改进版,它竭力维护西方主流的民主价值观,否认民族国家,其真面目是替“美帝国”辩护。  相似文献   

2.
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今天,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新干涉主义理论方兴未艾,成为一些国家干涉他国内政的强大思想武器。本文从传统意义的“人道主义”干涉理论的产生到新干涉主义理论的形成,论述了新干涉主义的内容和实质,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利用“新干涉主义” 对他国采取军事干涉进行法理上的批判。  相似文献   

3.
杜威是现代西方最有影响的教育家之一。他一生的巨大贡献就是积极探索“教育与社会”、“教育与人”、“教育与生活”的关系,并通过他的论著、演说创立了一个较为系统的教育理论体系。也是他的这一教育理论体系,推动了西方国家的所谓“新教育运动”,对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的教育改革产生了广泛  相似文献   

4.
"新干涉主义"是近年来西方流行的一种以捍卫人道主义为名,用武力干涉他国内政的政策和行径。"新干涉主义"的理论基础是"人权高于主权",其目的是在全世界维护和推行西方的"民主"和价值观,建立由西方主宰的世界秩序。由于"新干涉主义"违背国际法基本准则,破坏国际集体安全机制,粗暴践踏别国主权,因而遭到了国际社会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坚决抵制。  相似文献   

5.
冷战结束以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非西方国家的干涉有了新发展。西方新干涉主义更加注意披上"道义"和"法律"的外衣,兼用军事打击和经济、政治制裁等手段;但同样是为了扩大其利益、推广其价值观,确保或实现其世界霸权地位或者主导地位。西方新干涉主义是冷战后世界大势与西方国家内部政治、历史、文化等因素共同作用的必然产物,日益具有美国式"巧外交"的色彩。它侵害了非西方国家主权及其民众的人权,造成了严重的政治动荡和人道主义灾难,并且累及西方国家自身,是对人类道德理想的亵渎和对人类文明的侵蚀,客观上是以暴制暴从而延续人类相互厮杀、相互制服的劣根性,本质上是逆历史潮流而动的,因而不该通行无阻。世界各国应该从中汲取教训。  相似文献   

6.
“共产主义失败论”、“历史终结论”、“文明冲突论”、“民主和平论”、“第三条道路”、“新”主权理论、“新帝国论”是后冷战时代国际关系领域出现的七股影响最大的新思潮,它们具有伪学术化和功利化、偏见性和歧视性、保守性和工具性的共同特征。人权外交战略、新干涉主义和单边主义是后冷战时代美英等国的外交新战略,它以人道主义和维护安全、国家利益为幌子,实质是为推行以美国为首的、以西方世界为主导的霸权统治服务。思潮与外交战略具有密切的互动关系,前者为后者提供思想渊源和理论基础,后者为前者在全球范围形成话语霸权提供便利,二者日益结合成为后冷战时代美国称霸世界的工具。  相似文献   

7.
以色列被视为中美关系的“后方渠道”,中以关系的曲折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在西方学者看来,中以联系渠道中最迷人的就是以色列的农业和武器技术,而国际社会的种种猜测和想象使美国对中以联系极为敏感,时常指责以色列向中国输送高科技是非法的“错误行为”,实质而言,美国始终坚守“冷战思维”,意欲对冷战后阻挡美国全球霸权目标实现的中国进行“遏制”;面对美国的压力,以色列面临双重困境,一方面,它要实现自身的国家利益,建立“自尊”;而另一方面,独一无二的美以特殊关系及自身的地缘政治需要又迫使它不得不最终屈从美国的压力。  相似文献   

8.
<正> 西方敌对势力对社会主义国家推行“和平演变”战略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搞意识形态渗透,打一场“攻心战”。他们极力宣扬的以我为核心的资产阶级人生价值观,对部分青年灵魂深处的腐蚀作用不可低估。这种资产阶级人生价值观不仅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产生了很  相似文献   

9.
自2010年底突尼斯一些城镇爆发动乱,进而引发所谓的"茉莉花革命"以来,西亚北非诸多国家相继发生动荡。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利用各种手段对动荡国局势进行干预,再次证明了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本性。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西方干涉主义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值得国际社会警觉。  相似文献   

10.
"新干涉主义"理论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干涉主义是近年来西方流行的一种打着“民主”“人权”旗号的霸权理论。新干涉主义向世界淋漓尽致地展示了西方霸权主义的进攻性和冒险性,给国际关系造成了重大影响。自科索沃战争始,它一度成为我国学者关注的焦点问题。学者们从多个角度对新干涉主义进行研究,本文对他们丰富的研究成果作一简单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