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德智体美劳"五育融合理念下,劳动教育是新时代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教育的重要实践途径,中学后勤管理不仅需要为学校五育融合提供后勤服务,也可以在管理中发挥劳动教育的重要功能.厦门二中后勤管理实施劳动育人的具体途径体现在以下四方面:一是后勤队伍服务育人,以"劳"育德;二是后勤管理智慧育人,以"劳"育智;三是后勤劳动实践育人,以"劳"育体;四是校园优美环境育人,以"劳"育美.  相似文献   

2.
随着基础教育质量评价改革的实施和"双减"政策的落地,有效推进"五育融合"已经成为学校追求教育高质量发展、实现新时代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策略.从"五育融合"的教育功能、基本原则以及实施路径入手,探索解决基础教育领域"五育融合"遇到的问题,有利于确保"五育融合"在正确的轨道上实施.  相似文献   

3.
劳动教育被认为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劳动教育成为“五育”融合的突破口。以劳动教育为突破口实现“五育”融合需要打通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关系。劳动教育引领的“五育”融合最好以“食育”为突破口,以此连接家庭劳动、学校劳动和社会劳动。让学生承担学校的绝大部分劳动,由此形成学生自治的基本责任和担当。劳动教育引领的“五育”融合需要发挥社会教育力,建构“五育”融合的社会协同机制。  相似文献   

4.
鉴于当前教育领域中"五育"失衡与"本土化STEM教育"缺失的状况,五育融合教育将更符合新时代教育发展的需要。一方面,它是一种培育"完整的人"的全人教育路径,是对五育并举的超越;另一方面,它也是一种适应我国教育特点的本土化跨领域融合教育范式,是一种比跨学科教育抽象层次更高的跨领域教育。因此,与其说它是一种融合教育的理念,毋宁说它是一种可以课程化、活动化的教育类型。作为一个需要进行理论建构与实践创新的全新概念,不仅需要从理论层面勾画符合逻辑理路,也需要从实践层面思考现实难题,前者可以从核心素养"三层架构"入手,后者则可以从目标融合、内容融合、资源融合、教学融合和评价融合等五个维度切入。  相似文献   

5.
新发展阶段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国教育高质量发展时期,需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时代新人."五育融合"是新发展阶段我国关于"如何培养人"根本问题的国家处方,旨在通过"五育融合"方式来促进青年一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但当前"五育融合"推进过程中还存在着五育失衡、失联、融合不深等问题.需要坚持立德树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构建"五育融合"育人新体系,从而实现建设教育强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6.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是我国第一个以教育现代化为指导思想的文件,在指导思想中特别强调要“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从战略思想上提出面向2035年教育“五育融合”“立德树人”的发展方向。但在当下“五育融合”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进而限制教育现代化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平衡”“融合”“评价”“价值”四个方面。为保证“五育融合”在教育现代化发展中目标的实现,应从意识、课程体系、教学体系、教师发展体系等方面树立“五育融合”教育教学观;应从制定战略规划、加强组织指导等方面加强“五育融合”教育管理的顶层设计;应从政府宏观引导、家校社“三位一体”协同育人布局、国际教育参考等方面促进“五育融合”教育管理的协同发展;应从评价对象和评价主体上完善“五育融合”的评价体制,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战略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五育并举”“五育融合”作为新时代我国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政策概念,既是不同的,又是相互关联的。“五育并举”主要针对“全面发展教育体系问题”,强调全面性、完整性,而“五育融合”主要针对“全面发展教育机制与方法问题”,强调融通性、有机性。从政策逻辑、学术逻辑、实践逻辑三个方面来看,从“五育并举”到“五育融合”是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和有关重大政策的需要,是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促进青少年学生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解决学校“教育拥挤”“课程拥挤”现实问题的紧迫需要。在实现“五育并举”的基础上深入推进“五育融合”,要采用系统性思维,转变教育观念,加强顶层设计;提升教师“五育融合”的意识与能力,强化“教育者”与“人生导师”的身份认同;构建引导和指向“五育融合”的学校评价体系;将人格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作为“五育融合”的桥梁和纽带,提升“五育融合”育人实效。  相似文献   

8.
福建省厦门第二中学有着优良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培育传统,近年来,在党和国家政策的指引下,五育融合的实践得到了更加深入的推动和总结,形成了厦门二中的"实践样本".厦门二中实践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国家大政方针的指引和支持以及学校办学理念的贯彻,探索构建了以"体"为核的"足球教育"、以"美"为核的"音乐教育"、以"劳"为核的"志愿服务"的系统化五育融合体系,为当前五育融合的基础教育探索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9.
<正>“五育融合”是在“五育并举”基础上提出的观点,也是对“五育并举”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相比“五育并举”,“五育融合”不仅强调“五育”之间的协调发展,而且更加注重“五育”之间的深度融合;在鼓励个体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更加强调“完整的人”的培育。[1]鉴于当前教育领域存在明显的“五育”失衡现象,“五育融合”教育的提出既是对应试教育的反思,又是对回归教育初心的呼唤。近年来,5G、大数据、  相似文献   

10.
五育融合旨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整体发展,以“整体的教育培育整体的人”是开展五育的逻辑起点。劳动教育作为五育的重要内容,在“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等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但当前,学校教育中劳动教育本质理解偏差、劳动教育课程落实不够、家校社协同育人不足、劳动教育评价标准单一等问题仍然突出。新时代背景下,五育融合成为劳动教育的突破口。因此,在五育融合视野下加强小学劳动教育应确立五育融合育人目标、强化劳动教育特色课程设计、打造“三力整合”育人格局、构建实践取向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1.
在“五育”融合的教育背景下,数学教学工作不再局限于数学学科知识的传授,应融入“五育”.本文以数学人教版八年级筝形的数学活动为例,探究初中数学活动“五育”融合的路径及其带来的思考,提出数学教育“五育”浸润与数学素养正相关的见解.  相似文献   

12.
“双新”背景下,科学教育贯彻“五育”融合有着必然逻辑,它是“立德树人”的正确方向,是新课程方案的价值旨归,是新课程标准的行动指南。在“双新”酝酿期,科学教育推进“五育”融合存在三种实然状态:“五育”目标不均衡、不全面,五育实践不充分、不完整,五育评价不凸显、不到位。随着“双新”的扎实推进与落地,科学教育“五育”融合的应然路径将会越走越宽广:以“五育”目标统领科学学科教育总目标,以“五育”实践融合科学学科教育全过程,以“五育”并举评促科学学科教育之结果。  相似文献   

13.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学科育人方式的探索,构建了五育并举融入高中地理学科教育的框架,以实现五育融合、互育.其中,德育从"政治立场和思想观念""世界观和方法论""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融入,体育从"运动认知""健康行为""体育品德"融入,美育从"尚美思想""审美意识""创美能力"融入,劳动教育从"劳动思想与认识""劳...  相似文献   

14.
“五育”融合即通过融合的形式实现个体德智体美劳全面均衡发展的教育,“五育”融合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育策略,更是一种育人能力,是对新时代“如何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的科学回答。劳动是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主要路径,是人类特有的基本社会实践活动,在“五育”之中,劳动教育被认为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协调育人价值,是“五育”的主要突破口和“五育”融合教育的关键所在,劳动教育是融通五育的粘合剂,劳动教育需与其余四育建立有机链接,形成融合互动,谋求与生活实践的紧密结合,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15.
"适异而育"导向下的学校文化建设是融合教育实施的前提.针对当前国内融合教育文化重视不够、建设水平不高的现状,本研究以共生理论为视角,采用个案研究方法对G小学的融合教育文化建设实践进行整体观照.研究发现,G校基于共生理论,秉持"以爱为魂"的教育理念,确立了"适异共生"的教育愿景,采取了五大措施,建构了"适异而育"的融合教育文化雏形."适异而育"是融合共生的文化取向,"适异而育"共生文化结构分显性和隐性两部分;重塑价值观,形成教育愿景及目标,提供个性化课程,促进融合教育文化的创建.  相似文献   

16.
加强劳动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重要途径.劳动教育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是"五育"融合的关键.本校劳动教育融合课程建设从"劳动+课程""劳动+主题""劳动+责任""劳动+项目""劳动+精神""劳动+创新"六个维度进行建构.在劳动教育实践中,本校充分利用线上线下平台,深度挖掘周边教育资源,积极提升教师创设能力,形成学科融合劳动教育资源包,促使学生在劳动教育活动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发展创新创造能力,实现"和雅"文化的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17.
翁梅芬 《考试周刊》2022,(11):17-20
将劳动教育纳入学校课程体系是落实"五育并举,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文章结合高中通用技术教学,制定切实可行的劳动教育目标,探索在通用技术课程中融入劳动教育的途径与意义,为中学劳动教育的持续推进提供教学参考.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教育教学体系中,一直将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作为核心目标.但在实际教学中,五育的融合并未完全落到实处,更多的是停留在理论层面,学生综合素养和能力的提升速度相对缓慢.基于此形势,学校要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就必须重新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劳动教育体系,确保学生的德智体美劳教育均能落到实处.从五育融合的角度出发,就如何构...  相似文献   

19.
音乐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而美育在五育融合发展中不可或缺。五育融合是新时代立德树人、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基本教育策略。音乐教育在与五育融合的关系上,具有教育政策表达的内在一贯性和深厚的历史逻辑基础。音乐教育在促进五育融合上具有明显的独特性优势,实践和总结音乐教育在促进五育融合中的路径与方法,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和特长发展,实施素质教育,具有重要而非凡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五育融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方式,也是新时代我国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实践表征。正确认识和把握五育融合,应从已有的课程逻辑转向教学逻辑,在新时代教学实践变革的意义上澄清五育融合的理论本质。五育融合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在特定教学实践活动中交融与转化,进而实现教学创新及全面育人的过程。融合过程中,五育互为价值基础、发展动力、实践介质和评价要素。在现实层面,五育融合理论要转化为五育融合实践仍面临多重困境,突出表现为来自思维、知识、文化与实践的挑战。转向教学实践的五育融合,亟须探索和构建相应的思维方式、知识体系、文化生态与实践范式,实现五育融合型教学实践的创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