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朱燕 《上海教育》2023,(18):52-53
<正>我们围绕“一颗种子的力量”项目,结合“学院制”培养模式,以“劳动教育”为引领,以“尚蔬农耕”为举措,开展劳动教育各类活动,实现“以劳育德、以劳启智、以劳达美、以劳强体”,最终实现“五育融合”。“五育”融合是新时代背景下实现“五育”并举、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本途径。结合当下的教育新时代背景,上海大学附属小学确立了新时代学校劳动教育的目标和内涵。学校积极加入宝山区“行知行”劳动教育实践与研究项目,立足实际,打造新时代的劳动教育五彩课程,创造积极的教育生态环境,为每一位学生的成长搭建平台,开展实践与探索,以充分发挥劳动教育的综合育人作用。  相似文献   

2.
"以劳育人"是具有时代性的教育命题.马克思主义对劳动概念的阐述为"以劳育人"提供了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撑:从人的实践视角出发揭示了人类历史和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劳动;从人的交往视角出发论述了人类在劳动中所缔结的交往与联系;从人类解放视角出发论证了人类自由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是劳动.与此相应,"以劳育人"的三个维度具体表现为:历史维度劳动使人的发展得以明确和坚定;实践维度劳动使人的品格得以塑造和丰满;价值维度劳动使人的价值得以彰显和实现.新形势下,需要廓清劳动教育的范围界定,不断阐释"以劳育人"的丰富内涵;应对劳动教育的现实困境,深入发掘"以劳育人"的独特优势;结合劳动教育的实践路径,始终坚持"以劳育人"的教育原则,方能凸显"以劳育人"的理论价值及现实关切.  相似文献   

3.
《教育信息技术》2021,(3):10-12
访谈者:邬校长,您好,非常感谢您接受本次专访.教育部2020年7月印发了《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通知中强调了劳动教育的重要作用.据了解,贵校高度重视劳动教育,创新了"五育融合与家校社三位一体协同育人"的劳动教育模式,并且贵校以立项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原科技司)的"基于大湾区的跨学科学习信息化实践共同体"项目对劳动教育成果进行广泛的推广.请您从"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角度谈谈开展"五育融合与家校社三位一体协同育人"的劳动教育模式研究与实践的重点是什么?  相似文献   

4.
劳动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必要途径,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相统一的综合育人价值.在新时代"劳动观"指引下,劳动教育的作用 日益显著,它对于大学生厚植爱国情怀、树立劳动意识、增强创新能力、强化实践能力等都有着重要意义.文章从体系机制创新、教师队伍建设、劳动氛围营造等方面着手,以"魂、根、要、能、基"五位一体为抓手,以"五育并举"为目标,深入探索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创新路径,从而进一步加强高职院校劳动育人实效,为劳动育人工作创新提供参考路径.  相似文献   

5.
美术情感教育与劳动教育相辅相成,美术情感教育能彰显劳动教育的价值,促使学生"五育并举"、全面发展;劳动教育能促进美术情感教育的多样化发展.教师可从目标定位、发展作用、实施途径等方面开展中学美术教育与劳动教育相融合的研究,以实现"以美带劳,以劳育情,以情树人"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赋能小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构建"三位一体"创新型劳动教育综合育人模式.发挥家校社协同育人功能,构建"家校社"协同劳动教育综合育人机制;发挥劳动教育综合育人价值,构建"五育五入融合"的劳动教育综合育人实施路径;提升学生的创造创新能力,构建信息技术环境下"项目化"创新型劳动教育综合育人学习方式.促进了小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与学校发展,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相似文献   

7.
新时代劳动教育作为“五育”基础,具有综合育人价值,是高校落实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和“五育并举”教育方针的重要途径。通过对安徽省地方应用型高校(淮南师范学院)实施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发现,高校有劳动育人实践环节落实不到位、教育资源投入匮乏和育人评价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因此,精准发力,靶向施策,创新探索地方应用型高校劳动育人实践路径,提升学生劳动素养,为有效实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和以劳创新的育人目标提供基础保障。  相似文献   

8.
以问题为导向,从剖析劳动教育的现实困境入手,详细梳理党的教育方针中关于"五育"的表述.以时间为轴线,全景展示劳动教育在党的教育方针中的回归历程.通过课上与课下相结合来分析劳动教育推动"五育融合"的实践理路.通过劳动教育必修课、思想政治理论课和专业课等课程主渠道,探讨劳动教育的内容与方式.通过实习实训、社会实践、创新创业教育和职业生涯教育等四个实践性较强的重要教育平台,探求劳动教育融入其中的方式方法,形成新时代高校全课程、全方位、全过程劳动育人的清晰路径,为高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9.
“五育融合”是当前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命题,劳动教育在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中具有基础地位、纽带作用和综合育人功能。落实“以劳促全”育人成效,化解“劳育分离”困境,需要从内容、特征两个方面厘清劳动教育的内涵,从回归人的本质、回归教育本质和回应社会发展三个层面理解其价值意蕴,基于教育生态理论,从课程教学、实践活动、支持保障和评价反馈四个体系探索协同创新运行机制在构建中国特色劳动教育体系中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0.
<正>在中学教育中,“五育”成为基本的要求,旨在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怎样去求知、健体、审美、劳动以及创造与生存。为了追求“德、智、体、美、劳”整体效应,使素质教育得以全面推进。当前教育关注和探索的一个前沿话题即德、智、体、美、劳“五育”融合,包括做人、求知、健体、审美、劳动以及创造与生存的培养,强化融合育人。新时代“五育”现代理念更应在学科中进行融合,从而实现各学科以及教学育人的同向同行。  相似文献   

11.
明确了STS、STS课程和STS教育的概念,从STS教育的兴起、实质和实施几方面论述了STS教育是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教育。  相似文献   

12.
高等教育中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探索人教育与科学教育间的关系,从历史的角度出发,回顾人教育与科学教育在中西方的变迁特别是近代以来在高等教育中的变迁,描述了西方高校人教育的复归潮流,对中国高校人教育与科学教育的整合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3.
教育观念转变与高校素质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树立现代教育观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教师立教的根基与转变教师行为的先导。  相似文献   

14.
15.
我周教育理论界一般认为教育有广义的教育和狭义的教育两种。最广义的教育界定因为不能有效地揭示教育的本质属性而被摈弃。但是最广义的教育界定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以教育意识为核心,最广义的教育过程有四种模式,特点分明。基于教育模式分析,探讨几种有效的教育方法的运用。  相似文献   

16.
知识可以分为"科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知识",或称为"显性知识"与"隐性(默会)知识";职业技术学校主要是传授"做什么"和"怎么做"的知识与技能,职业教育学研究的出发点也必然是"实践(经验)性"知识;因此,职业教育学是研究职业教育与培训活动的一门"实践性"学科.  相似文献   

17.
德育视阈下的礼仪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礼仪教育具有引德、显德、保德的德育功能.对大学生进行礼仪教育有利于大学生的社会化,以提高大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有利于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有利于大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有利于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知识教育,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对大学生进行礼仪教育需要高校开设礼仪课程,以丰富学生的礼仪知识;需要转换教师的理念,强化师资培训;需要引导大学生广泛开展礼仪讨论,积极参与礼仪实践.  相似文献   

18.
论职业教育的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传统文化对职业学校的招生与发展产生了深刻的消极影响,改造这些不利的社会文化环境是促进职业学校招生与发展的必然选择.教育与文化具有天然的亲密关系,教育肩负着创造新文化的使命;课程的设计与实施过程不仅是传承文化的过程,还是文化增殖即创造新文化的过程.因此,在初中阶段创设与实施有关职业教育元知识的课程及评价体系,有利于促进职业学校的招生及其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也是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主要路径为:确立有利于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相融合的人才培养目标,构建有利于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相融合的学科专业结构和课程体系,建立有利于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相融合的教师队伍,营造有利于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相融合的校园文化场。  相似文献   

20.
绿色教育是科学技术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融于一体的现代教育,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与方向,也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绿色教育视域中的大学生人文教育,应该着眼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塑造他们健全的人格与发展、创新、创造的能力,使他们将来能够担当起建设祖国的重任,成为合格的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