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运用文献计量学的引文分析方法,对“八五”期间我国体育社会学学科建设的成熟程度、学科背景分布、学科研究的主要内容分布、学科知识交流状况、科研队伍的总体水平及其外语能力、情报意识或情报能力等展开评价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八五”期间,我国体育社会学已经发展成为一门相对独立性的学科,但学科的开放性依然很大,学科的独立性程度较低,学科发展尚不尽成熟,体育社会功能、体育社会化和学科建设研究是“八五”期间体育社会科学研究的三大热点。当前向我国输入相关知识的国家主要是美国和日本,我国体育社会学研究队伍总体水平处于较低状态,但其中不乏姣姣者,体育社会学研究队伍处于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之中。  相似文献   

2.
随着学科交叉与融合的推进,体育学研究在理论取向上跨越了学科界限。历史社会学的兴起,使体育学研究逐渐打破学科之间的藩篱,在理论与证据、叙事与分析之间不断交融。通过文献资料分析、逻辑分析等方法,对历史社会学的演进及其在体育学中的发展进行了系统梳理,并总结了其发展经验与路径。研究认为,历史社会学扎根于古典社会学,历经二战后的理论“阵痛”,于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进入了主流学术界的视野;其在西方体育研究中的发展经历了关注、扩展、成熟3个阶段,逐渐凝结出三方面经验,即需厘清价值理念、认清理论与证据的关系以及把握可行策略,并形成了理论导向的体育文化研究与方法导向的体育型构研究两条路径。我国体育学研究中运用历史社会学的理论与方法尚处于起步阶段,呈现出“碎片化”“连续性”“融合性”的特征。随着我国体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建设的不断推进,历史社会学的研究思路和方法为我国体育学的相关研究带来了一定启示,即在研究方法上,关注叙事融合;在研究内容上,立足中国体育议题;在研究思路上,立足理论本土化。  相似文献   

3.
中国体育社会学的兴起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回顾了体育社会学在中国改革开放时期产生的经过,详尽地综述了1989-1992年期间国内各主要学术刊物或学术会议上发表的有关体育社会学理论研究、社会问题研究、社会调查和其它学术文章的各种主要学术观点。概述了体育功能在新的历史时期的转变及发展,我国体育改革的社会学基础,体育与地区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系,体育运动的群体效应,以及我国体育社会问题的形式和特点。研究表明,体育社会学是一门极富生命力的、应该引起体育界高度重视的体育社会科学学科。  相似文献   

4.
试析体育社会科学的研究热点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吴玉芳 《体育科学》1993,13(2):5-10
采用文献资料分析法和专家问卷调查法,对国内外体育社会科学诸学科研究热点的现状及今后5年的发展趋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988年—1991年间,学校体育学、群众体育学、体育社会学、体育管理学与体育概论是国内外学者们共同关注的学科;今后,体育社会学、体育经济学、体育管理学等将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热点。同时,国内的热点研究领域将相对集中于管理性与决策性这一层次。文中还对国内热点学科和热点研究领域形成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中国体育社会学进展及其基本特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本论文是作者于1996年3月在日本体育社会学年会上所做的主题发言。作者回顾了体育社会学在中国改革开放时代兴起和发展的背景和经过,阐明了当代中国体育社会学的基本特征,详尽地说明了体育社会学在各研究领域中的进展情况,综述了1989—1995年期间国内各主要学术刊物或学术会议上发表的有关体育社会学理论研究、社会问题研究、社会调查和其它学术文章的各种主要学术观点。概述了体育功能在新的历史时期的转变及发展,我国体育改革的社会学基础,体育与地区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系,体育运动的群体效应,以及我国体育社会问题的形式和特点。研究证明,体育社会学是一门极富生命力的,应该引起体育界高度重视的体育社会科学学科。  相似文献   

6.
中国体育社会学进展及其基本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论文是作者于1996年3月在日本体育社会学年会上所做的主题发言。作者回顾了体育社会学在中国改革开放时代兴起和发展的背景和经过,阐明了当代中国体育社会学的基本特征,详尽地说明了体育社会学在各研究领域中的进展情况,综述了1989—1995年期间国内各主要学术刊物或学术会议上发表的有关体育社会学理论研究、社会问题研究、社会调查和其它学术文章的各种主要学术观点。概述了体育功能在新的历史时期的转变及发展,我国体育改革的社会学基础,体育与地区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系,体育运动的群体效应,以及我国体育社会问题的形式和特点。研究证明,体育社会学是一门极富生命力的,应该引起体育界高度重视的体育社会科学学科。  相似文献   

7.
我国著名体育学者卢元镇教授一直致力于体育社会学研究,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对我国体育社会学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卢教授在竞技体育、学校体育、群众体育、体育文化以及奥林匹克等领域的体育社会学研究成果进行尝试性概括和阐述,希望以此使更多的体育工作者从中受到教导和启发。  相似文献   

8.
针对体育及相关概念存在的交叉与混淆现象,应用概念定义的基础理论,论述了体育概念和定义中存在分歧的原因,并对科学与学科,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软科学与元科学,体育、体育学与体育科学,体育社会学、社会体育学与体育社会科学等相关易混概念进行了厘清.  相似文献   

9.
再论体育社会学的性质与对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自20世纪80年代体育社会学在我国兴起以来,学者们对其学科性质和研究对象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对促进学科建设乃至体育社会学在我国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作为一门学科,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开始形成的体育社会学历史尚短,不能和一些较为成熟的学科相比,它的学科理论基础、学科目标、学科性质、研究对象、方法、领域、模式、概念等一系列基本问题仍处在探索和发展之中。本文的命题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的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0.
由于体育社会学学科本身的特点及研究內容的广泛,业已成为体育社会科学领域中众所关注的热点,同时也成为填补高师体育专业学生知识结构失衡的迫切之需,它应与自然学科、运动技术和工具学科共同组成学生完整的知识体系。因此,建议将体育社会学列入高师体育专业的教学计划中,既使在初期作为选修课也是很有必妻进行尝试的。这不仅会为今后其它体育社科的前沿学科开课奠定基础,更主要的是有利于在高层次上达到我们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1.
由于体育社会学学科本身的特点及研究内容的广泛,业已成为体育社会科学领域中众所关注的热点,同时也成为填补高师体育专业学生知识结构失衡的迫切之需,它应与自然学科、运动技术和工具学科共同组成学生完整的知识体系。因此,建议将体育社会学列入高师体育专业的教学计划中,既使在初期作为选修课也是很有必要进行尝试的。这不仅会为今后其它体育社科的前沿学科开课奠定基础,更主要的是有利于在高层次上达到我们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2.
在西方国家工业化进程中,现代体育的迅速发展与扩张是体育社会学诞生的前提;社会学的发展及其向体育领域的渗透;是建立体育社会学的必要条件;体育界与社会学界学者携手合作,以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体育社会现象,构成了体育社会学的理论框架;而大学学科地位的确立和学术机构的建立,为体育社会学发展提供制度保障。通过对体育社会学学科发展过程的回顾,分析其学科特点和社会价值,为新世纪中国体育社会学学科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90年代中国体育社会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晓丽 《体育学刊》2004,11(1):41-44
20世纪90年代是中国体育社会学一个非同寻常的快速发展时期,其学科进入独立发展阶段,学术研究更加关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体育改革与发展的实际,体育社会学开始走向成熟。通过回顾体育社会学在20世纪90年代体育改革与发展的大背景之下,各领域的主要学术进展,总结其发展历程、特点。  相似文献   

14.
中美体育社会学异同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21世纪中国体育的复杂化和扩大化发展趋势要求体育社会学深入研究。而体育社会学自身学科理论的完善是应对研究任务之前提。通过比较体育社会学的原创国之一美国体育社会学的学科溯源、研究特点和发展趋势,为21世纪中国体育社会学学科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体育人文社会学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体育与人文社会科学之间的关系,体育人文社会学主要分支的研究进展,总结了近年来我国体育人文社会学的发展趋势,并对未来我国体育人文社会学的发展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6.
体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和范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体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和范畴黄汉升(福建师大体育系350007)1前言在体育社会科学学科群中,无论国内还是国外,似乎都以体育社会学的研究为“热点”。吴玉芳对体育社会科学诸学科的研究热点的现状及今后5年的发展趋势进行调查,揭示了今后5年中热点学科以体育社...  相似文献   

17.
社会转型、体制创新与体育社会学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转型、体制创新为我国体育注入了活力,我国体育具有了产业、商业等多重属性和价值.体育社会学迎来了走上学科前沿千载难逢的机遇.但目前的体育社会学存在不少问题:实证研究虽然有了很大起色,但是远未成为主导的研究范式;对策研究居多,但缺乏必要的理论支持,与社会科学前沿接轨不足;多学科参与不足,也缺乏对社会条件与体育体制变迁成果的准确把握和认识.如何凝聚体育学与社会学两个学科的力量,形成对中国社会转型研究的独特贡献,是一个兼具理论与实践价值的时代命题.  相似文献   

18.
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等对体育类核心期刊的栏目设置、作者单位、论文内容、基金项目等进行分析。主要结论:我国体育社会科学研究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多学科研究人员的广泛参与扩大了研究领域,促进了研究水平的提高;研究资金投入不断加大,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体育学与社会学、政治学、文化学等其他学科相交叉,研究方法多为文献资料法,对体育热点难点问题研究日趋重视,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学术氛围活跃,学科体系不断完善。建议在社科研究中应进一步加强应用研究,关注国外体育研究等。  相似文献   

19.
给体育社会学一个准确的学科定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论述体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基本研究内容,结合逻辑学给事物下定义的方法,找出不同于其他体育学学科的特点,解决体育社会学的学科定位问题。总结了一些研究者对这门学科的定义,找出这些定义的异同以及不足之处,总结出体育社会学的定义。体育社会学是运用社会学的社会视角和研究方法研究体育与其他社会现象、体育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作为一种社会制度的体育内部结构和作为一种社会文化活动的体育的发展规律的社会学分支学科。这门社会学的应用学科将促进体育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良性运行。阐述了体育社会学和其他学科直接的关系以及如何发展中国体育社会学的学科本土化问题。  相似文献   

20.
我国体育社会科学的崛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长期以来,我国体育社会科学研究甚为薄弱,处于落后状态。体育社会科学的崛起是80年代以来我国体育科学研究领域的重要现象,主要表现在:(1)研究范围的扩大;(2)研究方法的更新;(3)新学科的勃兴。当前必须加强对体育社会科学的研究,以适应我国体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